憑誰問下一句,憑問誰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憑誰問下一句,以及憑問誰下一句是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憑誰問,后面的詩句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名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意思: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結合全詩內容賞析”憑誰問,廉頗老矣?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出自宋代辛棄疾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字面的意思是: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作者以廉頗自比,用典內蘊非常豐富。一是表白決心,和廉頗當年服事趙國一樣,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當仁不讓,奮勇爭先,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二是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廉頗一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三是抒寫憂慮。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愿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
辛棄疾的憂慮是有道理的,果然韓侂胄一伙人不采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辛棄疾被調任鎮江知府以后,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
詞的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割據東南,擊退曹軍;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不僅表達了 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魯莽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憑誰問下一句
憑誰問下一句: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后,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
辛棄疾的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憑誰問,廉頗老矣“的下一句是什么?
尚能飯否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的是廉頗的典故.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詩句”憑誰問,廉頗老矣”下半句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
具體點!
解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②祠下,一片 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①寄奴:宋武帝劉裕小字寄奴。②佛貍:魏太武帝小名。
【簡析】
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杰作,寫得沉痛悲壯,語言精煉深 刻,雖然用典很多,但關合時事,用得十分貼切,藝術 感染力很強,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