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宮天極星是哪個生肖(中宮指的是什么生肖)
很多朋友對于中宮天極星是哪個生肖和中宮指的是什么生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旁三星三公,此三星三公分別是什么?
《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
二十八星宿是哪幾位
【注音】èr shí bā xīng xiù
【釋義】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做二十八宿,東西南北四方各七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類似我國二十八宿的說法。
【示例】當代·殷謙《天廷秘傳》:“泰初,天極星之眾星自成,乃天極星海也,天極星海所納三大星系,乃太陽星系、銀河星系、玉衡星系也。天極星為昊天之宙室,其於銀河星系,納二十七星球,乃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故為中宮。”(殷謙·《天廷秘傳》第一回)
【延伸】二十八宿[1](“宿”,拼音:xiù,中古拼音:siuh),中國古代天文學說之一,又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國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奎木狼、
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就星宿而言,每個星宿都有自己的屬性和代表物,這也許是中國人對自然萬物的一種信仰,但同時也是對天文觀測的一種手段,偶在此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劃分天區的標準上,二十八星宿和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是這個標準的準繩,這一點和西方的十二星座是向吻合的,西方的十二星座不過多已人文為主而。
四神在古代中國中另一個主要表現就在于軍事上,在戰國時期,行軍布陣就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布陣的方位圖而已。
二十八星宿最早萌發于夏商時代,后來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尚書》、《左氏春秋》中都有記載。早期的二十八星宿主要是用于觀測天文和氣象,這對于當時的農業有很大的幫助,還有就是可以劃分當時的時節,也就是當成現在的日歷使用,西方的歷法最早的記載就是古代巴比倫時期。我們可以從下面的詩歌中來看看古人對一個星期的劃分:
四五六日一二三
角亢氐房心尾萁
斗午女虛危室壁
奎婁胃昂畢嘴參
井鬼柳星張翼軫
由此可見,所謂的二十八星宿也就是古代的日歷而已。在嵩山有一座我國最早的天文臺——觀星臺,它建于元初時期。郭守敬曾經在這里重新觀測了二十八星宿和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并編制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
道教的興起是星宿學的一個轉折點。道教對二十八星宿有了個新的解釋。他們認為,二十八星宿是保護四神獸的天神,而四神則是保護天地四方的神靈。于是就有了所謂的四神。他們認為朱雀代表的是天,所以至高無上;而青龍和白虎則是權力和威望的象征,玄武最特別,相傳玄武是黃帝的九個兒子中最小的,也是最怪的,因為它既象龜,又象蛇,但是它卻能活上萬年,用現在的觀點去看,就是龜而已,所以玄武就代表長壽。道教又根據四神二十八星宿的方位編排了許多圖陣,比如“九曲黃河陣”等等。后來,這些就演變成了風水學。
二十八星宿,是古人推論日時吉兇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
二十八宿的起源很早,最初它們是古人用作觀測日、月、五星運行坐標的二十八組恒星(或稱星座)。古人覺得恒星相互間的位置恒久不變,可以利用它們做標志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經過長期觀測,古人先后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因為它們環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二十八宿。古人還把二十八宿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各宮分別將所屬七宿連綴想象為一種動物的形象,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東宮蒼龍所屬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宮朱雀所屬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西宮白虎所屬七宿是:奎、婁、胃、昂、畢、觜、參;北宮玄武(龜蛇)所屬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
二十八宿不僅是觀察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標,其中有些星宿還是古人測定歲時、季節的觀測對象。如初昏時參宿在正南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就是夏季五月,等等。二十八宿環繞在天體大氣象里面,周而復始的運行不停,分別主掌東、西、南、北四方天象,以分晝夜、寒暑的交替和陰陽氣數的變化。久而久之,二十八星宿被賦予了不同內容的吉兇寓意,以附會民間大千世界的風起云涌,于是便成為古人擇日選時又一重要理論依據。
二十八宿的說法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古印度、古羅馬等文化古國都有,只是名稱和意義不盡相同。二十八宿輪流值日以斷吉兇的淵源,現已難詳考,南宋的歷書就已采用這種值日法。后來,民間術士又配以二十八種禽獸,進一步發展了二十八星宿的吉兇內涵。對二十八宿分別與二十八種禽獸相配附會事物之吉兇,民間流行的擇吉通書有很詳細的記載,現將以通俗歌謠形式表述的有關內容附錄于后,以備參考。
一、東方蒼龍七宿
1、角宿:
屬木,為蛟。為東方七宿之首,有兩顆星如蒼龍的兩角。龍角,乃斗殺之首沖,故多兇。
角宿值日不非輕,祭祀婚姻事不成,埋葬若還逢此日,三年之內有災驚。
2、亢宿:
屬金,為龍。是東方第二宿,為蒼龍的頸。龍頸,有龍角之護衛,變者帶動全身,故多吉。
亢宿之星事可求,婚姻祭祀有來頭,葬埋必出有官貴,開門放水出公侯。
3、氐宿:
屬土,為貉(即狗獾)。氐,為根為本,如木之有根始能往上支天柱、往下扎深根,但當其根露現時即是冬寒草木枯黃之時。《史記》記載:“氐,東方之宿,氐者言萬物皆至也。”氐宿是東方第三宿,為蒼龍之胸,萬事萬物皆了然于心。龍胸,乃龍之中心要害,重中之重,故多吉。
氐宿之星吉慶多,招得橫財賀有功,葬埋若還逢此日,一年之內進錢財。
4、房宿:
為日,為兔。為東方第四宿,為蒼龍腹房,古人也稱之為“天駟”,取龍為天馬和房宿有四顆星之意。龍腹,五臟之所在,萬物在這里被消化,故多兇。
房宿值日事難成,辦事多半不吉慶,葬埋多有不吉利,起造三年有災殃。
5、心宿:
為月,為狐。為東方第五宿,為蒼龍腰部。心為火,是夏季第一個月應候的星宿,常和房宿連用,用來論述“中央支配四方”。龍腰,腎臟之所在,新陳代謝的源泉,不可等閑視之,故多兇。
心宿惡星元非橫,起造男女事有傷,墳葬不可用此日,三年之內見瘟亡。
6、尾宿:
屬火,為虎。為東方第六宿,尾宿九顆星形成蒼龍之尾。龍尾,是斗殺中最易受到攻擊部位,故多兇。
尾宿之日不可求,一切興工有犯仇,若是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內有悲哀。
7、箕宿:
屬水,為豹。為東方最后一宿,為龍尾擺動所引發之旋風。故箕宿好風,一旦特別明亮就是起風的預兆,因此又代表好調弄是非的人物、主口舌之象,故多兇。
箕宿值日害男女,官非口舌入門來,一切修造不用利,婚姻孤獨守空房。
二、北方玄武七宿
8、斗宿:
屬水,為獬。為北方之首宿,因其星群組合狀如斗而得名,古人又稱“天廟”,是屬于天子的星。天子之星常人是不可輕易冒犯的,故多兇。
斗宿值日不吉良,婚姻祭祀不吉昌,葬埋不可用此日,百般萬事有災殃。
9、牛宿:
屬金,為牛。為北方第二宿,因其星群組合如牛角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織女與牽牛星,雖然牛郎與織女的忠貞愛情能讓數代人傾心感動,然最終還是無法逃脫悲劇性的結局,故牛宿多兇。
牛宿值日利不多,一切修造事災多,葬埋修造用此日,賣盡田莊不記丘。
10、女宿:
屬土,為幅(蝠)。為北方第三宿,其星群組合狀如箕,亦似“女”字,古時婦女常用簸箕顛簸五谷,去棄糟粕留取精華,故女宿多吉。
女宿值日吉慶多,起造興工事事昌,葬埋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內進田莊。
11、虛宿:
為日,為鼠。為北方第四宿,古人稱為“天節”。當半夜時虛宿居于南中正是冬至的節令。冬至一陽初生,為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如同子時一陽初生意味著新的一天開始一樣,給人以美好的期待和希望,故虛宿多吉。
虛宿值日吉慶多,祭祀婚姻大吉昌,埋葬若還逢此日,一年之內進錢財。
12、危宿:
為月,為燕。為北方第五宿,居龜蛇尾部之處,故此而得名“危”(戰斗中,斷后者常常有危險)。危者,高也,高而有險,故危宿多兇。
危宿值日不多吉,災禍必定注瘟亡,一切修營盡不利,災多吉少事成災。
13、室宿:
屬火,為豬。為北方第六宿,因其星群組合象房屋狀而得名“室”(象一所覆蓋龜蛇之上的房子),房屋乃居住之所,人之所需,故室宿多吉。
室宿值日大吉利,婚姻祭祀主恩榮,葬埋苦還逢此日,三年必定進田莊。
14、壁宿:
屬水,為犭俞。為北方第七宿,居室宿之外,形如室宿的圍墻,故此而得名“壁”。墻壁,乃家園之屏障,故壁宿多吉。
壁宿之星好利宜,祭祀興工吉慶多,修造安門逢此日,三朝七日進錢財。
三、西方白虎七宿
15、奎宿:
屬木,為狼。為西方第一宿,有天之府庫的意思,故奎宿多吉。
奎宿值日好安營,一切修造大吉昌,葬埋婚姻用此日,朝朝日日進田莊。
16、婁宿:
屬金,為狗。為西方第二宿,婁,同“屢”,有聚眾的含意,也有牧養眾畜以供祭祀的意思,故婁宿多吉。
婁宿之星吉慶多,婚姻祭祀主榮華,開門放水用此日,三年之內主官班。
17、胃宿:
屬土,為雉。為西方第三宿,如同人體胃之作用一樣,胃宿就象天的倉庫屯積糧食,故胃宿多吉。
胃宿修造事亨通,祭祀婚姻賀有功,葬埋若還逢此日,田園五谷大登豐。
18、昴宿:
為日,為雞。為西方第四宿,居白虎七宿的中央,在古文中西從卯,西為秋門,一切已收獲入內,該是關門閉戶的時候了,故昴宿多兇。
昴宿值日有災殃,兇多吉少不尋常,一切興工多不利,朝朝日日有瘟傷。
19、畢宿:
為月,為鳥。為西方第五宿,又名“罕車”,相當于邊境的軍隊,又“畢”有“完全”之意,故畢宿多吉。
畢宿造作主興隆,祭祀開門吉慶多,一切修造主大旺,錢財牛馬滿山川。
20、觜宿:
屬火,為猴。為西方第六宿,居白虎之口,口福之象征,故觜宿多吉。
觜宿值日主吉良,埋葬修造主榮昌,若是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內降麒麟。
21、參宿:
屬水,為猿。為西方第七宿,居白虎之前胸,雖居七宿之末但為最要害部位,故參宿多吉。
參宿造作事興隆,富貴榮華勝石崇,葬埋婚姻多吉慶,衣糧牛馬滿家中。
四、南方朱雀七宿
22、井宿:
屬水,為犴(即駝鹿)。為南方第一宿,其組合星群狀如網,由此而得名“井”(井字如網狀)。井宿就象一張迎頭之網,又如一片無底汪洋(請參閱神話傳說中的“精衛填海”故事),故井宿多兇。
井宿值日事無通,兇多吉少有瘟災,一切所求皆不利,錢財耗散百災非。
23、鬼宿:
屬金,為羊。為南方第二宿,猶如一頂戴在朱雀頭上的帽子,鳥類在受到驚嚇時頭頂羽毛成冠狀,人們把最害怕而又并不存在的東西稱作“鬼”,鬼宿因此而得名,主驚嚇,故多兇。
鬼宿值日不非輕,一切所求事有驚,買賣求財都不利,家門災禍散零丁。
24、柳宿:
屬土,為獐。為南方第三宿,居朱雀之嘴,其狀如柳葉(鳥類嘴之形狀大多如此),嘴為進食之用,故柳宿多吉。
柳宿修造主錢財,富貴雙全入家來,葬埋婚姻用此日,多招福祿主榮昌。
25、星宿:
為日,為馬。為南方第四宿,居朱雀之目,鳥類的眼睛多如星星般明亮,故由此而得名“星”。俗話說“眼里不揉沙子”,故星宿多兇。
星宿值日有悲哀,兇多吉少有橫災,一切興工都不利,家門災禍起重重。
26、張宿:
為月,為鹿。為南方第五宿,居朱雀身體與翅膀連接處,翅膀張開才意味著飛翔,民間常有“開張大吉”等說法,故張宿多吉。
張宿之星大吉昌,祭祀婚姻日久長,葬埋興工用此日,三年官祿進朝堂。
27、翼宿:
屬火,為蛇。為南方第六宿,居朱雀之翅膀之位,故而得名“翼”,鳥有了翅膀才能騰飛,翼宿多吉。
翼宿值日主吉祥,年年進祿入門堂,一切興工有利益,子孫富貴置田莊。
28、軫宿:屬水,為蚓。為南方第七宿,居朱雀之尾,鳥兒的尾巴是用來掌握方向的。古代稱車箱底部后面的橫木為“軫”,其部位與軫宿居朱雀之位相當,故此而得名。軫宿古稱“天車”,“軫”有悲痛之意,故軫宿多兇。
軫宿兇星不敢當,人離財散有消亡,葬埋婚姻皆不利,朝朝日日有驚慌。
二十八宿所屬吉兇各派說法不一,且世上沒有絕對的吉與兇,故以上所編創內容僅作擇吉時參考之用。
以二十八宿輪流值日記日法,是以一宿代表一日,二十八宿代表二十八日,周而復始。二十八日為一個周期,正好四個星期輪流一個周期。故可根據以下歌訣核對歷書上二十八宿印的對不對,只要看那位星宿上是星期幾(其對應關系是永遠不變的),就可以了。
天極的詳細解釋
1. 自然之道。《莊子·盜跖》:“若枉若直,相而天極;面觀四方,與時消息。” 成玄英 疏:“無問枉直,順自然之道,觀照四方,隨四時而消息。”
2. 天道的極限。《國語·越語下》:“無過天極,究數而止。” 韋昭 注:“極,至也。究,窮也。無過天道之所至,窮其數而止也。”
3. 古代指天的南北兩極。《楚辭·天問》:“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朱熹 集注:“天極,謂南北極,天之樞紐,常不動處,譬則車之軸也。”姜亮夫《楚辭通故》:“地球繞地軸旋轉,引申其軸,則與天球相值,相值之南北兩端,即為天極。然中土位在地球偏北,其南極常隱沒地下不見,故古以北極為天極。”
4. 猶天邊。《北史·高麗傳》:“高麗系誠天極,累葉純誠,地產土毛,無愆王貢。” 唐 柳宗元 《唐鐃歌鼓吹曲》之十一:“平沙際天極,但見黃云驅。”
5. 星名。即北極星。《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宋 王禹偁 《補李揆諫改葬楊妃疏》:“臣聞:天極之后,有四星焉,蓋后妃之象也。”
【示例】當代·殷謙《天廷秘傳》:“泰初,天極星之眾星自成,乃天極星海也,天極星海所納三大星系,乃太陽星系、銀河星系、玉衡星系也。天極星為昊天之宙室,其於銀河星系,納二十七星球,乃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故為中宮。”
(殷謙·《天廷秘傳》第一回)
【延伸】
人間的帝王宮妃藩臣是如何和天空的星座對應的?
《史記·天官書》將天空的星座與人間的帝王、宮妃、藩臣緊密相連,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后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宮之屬也。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
中國古代神話中哪個神仙最最厲害?
- 7⒎゛ Μu同學:
我個人認為是:東皇太一。
以下為東皇太一的一些記載有些長,但是不看完,你一定不會給我分的。呵呵!
東皇太一是《九歌》中最高的天神。但是,他到底是什么神?史料、文獻中找不到。
目前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星”;有的說是“太乙”;有的說是“戰神”;有的說是“伏羲”;有的說是“春神”;……沒有公認的解答。
根據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和戰國楚墓竹簡中最高的天神“太”(即“太一”)。“東皇太一”可能就是屈原根據楚人祭祀中最高的天神“太一”,加上祖先“東皇”,而創作出來的上帝和祖先合一的天神。他既不是沅、湘之域“祠辭”中原有的天神,也不完全是《高唐賦》和楚墓竹簡中的“太一”。
詩文開始,寫供神的鋪設,“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寫祀神典禮的開場:當此吉日良辰之時,特此恭謹地將娛樂東皇太一。寫祭神者佩劍服玉,手持瓊玉之芳,禮容極為恭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顯示其典雅、高貴。“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用最好的祭品來敬事天神,蕙、蘭、桂、椒,是屈原詩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潔的象征意義。“揚桴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則寫以鐘鼓、竽瑟、歌唱、舞蹈來娛樂天神。“安歌”、“浩倡”,又繼之以舞,靈巫艷裝,香飄滿堂。最后“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各種樂調紛繁交響,達到高潮,上皇欣然樂康。
《東皇太一》是屈原對“東皇太一”的頌歌。是“屈賦”中,最為隆重、莊肅的一篇。其詩 自始至終只是對祭禮儀式和祭神場面的描述。
看不到夏啟時代,縱放男女情欲的內容;與充溢愛情、頗具野氣的二《湘》、《少司命》、《河伯》、《山鬼》比較,也顯得缺乏生氣。就其“莊肅”而言,與《詩經》《商頌?6?1那》反而比較接近。[編輯本段]星名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經》說太一星在紫宮門外天一星南。紫宮是北極星所在的天區,天一、太一都很暗。
太一是神名,也寫作“泰一”。《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索隱:“……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天官書》說:“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作為北極神,天一、太一相同。《天官書》中保存的黃帝時代觀念很明顯,但在神中,黃帝并不如太一地位高。
太一是山名。指終南山,也寫太乙、太壹。張衡《西京賦》:“天前則終南、太一”注:“《漢書》曰:‘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
太一作為抽象名詞,指“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氣”(《禮·禮適》疏)。《淮南子……詮官》開篇說:“洞同天地,渾沌為補,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同出于一,所為各異,有鳥有魚有獸,謂之分物……”萬物產生于太一,與《圣經》相似,《圣經》講“道”為上帝的意志,中國古人講“道”是自然規律。道家把“道”說得很深奧。《莊子·天下》:“建之以有無有,主之以太一。”太一就是“道”。郭店楚簡《太一生水》年代約為公元前四世紀,強調了太一與水的關系。有學者認為此篇并非道家文獻,但是對于中國古代宇宙觀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太一如此尊貴,是與一位被遺忘的古帝——泰壹氏分不開的。《盤古王表》載有“泰壹氏”。其事跡不可考。《史記·秦始皇本紀》:“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索隱:“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當人皇也,而《封禪書》云‘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蓋三皇已前稱泰皇。一云泰皇,太昊也。”泰皇最貴,與天神中北極神太一最尊貴相應。參照軒轅氏與軒轅星座的對應關系來看,泰皇的地位和天文學實踐決定了北極神太一的地位。太一或為太昊,或與之有關。《楚辭·九歌》有《東皇太一》,一般認為是楚人的最高神——祝融。
《易·系辭》用卦的變化象征天地的變化。“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卦象與天象的一致是《易》的理論基礎。《說卦》:“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朱熹說:“帝者天之主宰。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所謂后天之學也。’”天之主宰即北極神太一。北斗斗柄春分指東,立夏指東南,夏至指南,立秋指西南…….晚上二十二時左右斗柄指向可定季節,這個規律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北斗旋轉,北極星不動(太一常居),這一現象與遠古先民的住房朝向聚落中心廣場有共同之處。北極神得名于太一,就是太一氏的稱號,被后人紀念而加在北極神身上。由于北極星的特殊地位,后來升天為神的圣王再也沒有人超過太一氏。
《帝王世紀》:“太昊帝庖犧氏……帝出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王大有先生認為太一神為伏羲,雉入淮為蜃,實際上是辰(震)。馬王堆帛書“震”作“辰”,辰為龍。太昊龍圖騰,“帝出乎震(辰)”與“我姬氏出自天黿”的意思相同,即太昊以龍為圖騰,辰又為觀象授時的基準,“北辰亦為大辰”(《公羊傳》)。太一神從震位經一周天,正走過八卦的方位,是《說卦》的天象依據。安徽阜陽雙古堆一號墓出土九宮式盤,銘文為:“冬至汁蟄四十六日廢,明日立夏。立夏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夏至。夏至上天四十六日廢,明日立秋。立秋玄委四十六日廢,日明(明日)秋分。秋分倉果四十五日,明日立冬。立冬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冬至。”太一移宮的日期正當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個節氣。這八個節氣與八卦對應的實物即所謂的“八角星”圖案——八卦歷圖——河圖洛書。太一神巡行的起點是冬至,與《說卦》不同,但周而復始是相同的。
太一氏成為神名永載史冊,其作為人的一面湮沒在漫長的歲月中,然而從其至尊的地位和作為“道”的代稱,不難想見太一氏的非凡作為。
注:文中對太昊與伏羲、河圖與洛書未加區分,以前已論及。
東皇太一,
號東皇,名太一。
他與其兄天帝帝俊皆生于太陽星。曾聽道紫霄宮,為洪荒時期的妖族首領
道行為斬二尸準圣。
法寶為先天至寶混沌鐘,又號東皇鐘,此鐘乃東皇太一的伴生靈寶[編輯本段]詩篇名屈原所著《九歌》中的一篇,《東皇太一》。
九歌(一)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東皇太一,實際上才是中國人最開始信仰的天帝,天主,至于玉皇大帝,只是后來道教編的,不過,封建王朝,皇帝為了只有自己受天帝保佑,所以,不準民間祭祀天帝太一神,皇帝自己才能祭祀所以導致東皇太一神在民間的沒落.
以下為《九歌》第一篇:
東皇太一
題解:
【補注】五臣云:每篇之目皆楚之神名。所以列于篇后者,亦猶《毛詩》題章之趣。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補]曰:《漢書?6?1郊祀志》云;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天文志》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宮者,太一之居。說者曰:太一,天之尊神,曜魄寶也。《天文大象賦》注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宮內,勾陳口中。其神曰曜魄寶,主御群靈,秉萬機神圖也。其星隱而不見。其占以見則為災也。又曰:太一一星,次天一南,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龍,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占不明反移為災。【集注】東皇太一一本上有祠字,下諸篇同。Ο太一,神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漢書》云:“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宮者,太一之居。”Ο此篇言其竭誠盡禮以事神,而愿神之欣悅安寧,以寄人臣盡忠竭力,愛君無已之意,所謂全篇之比也。【通釋】東皇太一:舊說中宮太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則鄭康成禮注所謂耀魄寶也。然太一在紫微中宮。而此言東皇。恐其說非是。按《九歌》皆楚俗所祠,不合于祀典,未可以禮證之。太一最貴,故但言陳設之盛,以儌神降。而無婉戀頌美之言。且如此篇,王逸寧得以冤結之意附會之邪,則推之它篇,當無異旨,明矣。【蔣注】《史記?6?1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章句》曰“祠在楚東,故稱東皇。”《封禪書》亦云:“古者祭太一東南郊。《九歌》所祀之神,太一最貴,故作歌者但致其莊敬,而不敢存慕戀怨憶之心。蓋頌體也,亦可知《九歌》之作,非特為君臣而托以鳴冤者矣,朱子以為全篇之比。其說亦拘。【戴注】東皇太一三章古未有祀太一者,以太一為神名,殆起于周末,漢武帝因方士之言,立其祀長安東南郊。唐宋祀之猶重。蓋自戰國時奉為祈福神,其祀最隆,故屈原就當時祀典賦之,非祠神所歌也。《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呂向曰:“祠在楚東,故云東皇。”未聞其審。【馬注】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祀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漢書?6?1郊祀志》:“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按:東皇太一實際上就是楚人稱上帝的別名。“皇”是最尊貴的神的通稱,這里以指上帝,因為上帝是天神中最尊貴的神。“太一”,意思是說神道的廣博無邊。《莊子?6?1天地篇》:“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名,言大道曠蕩,無不制圍,囊括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楚人以“太一”稱上帝,正如后來道家稱天尊為“元始”一樣,都是對某一問題所表現的抽象概念。天神本來無所不在,這里稱之為“東皇”,則因為他的祠宇所在,是就楚而言楚的。至于楚人為什么要為上帝立祠于楚東,我想,可能是因為天從東方破曉的緣故。《九歌》中的神祗多用當地人民所習慣稱謂的別名。下面各篇,除了《河伯》而外,均同此例。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補注】日,謂甲乙。辰,謂寅卯。穆,敬也。愉,樂也。上皇,謂東皇太一也。言己將修祭祀,必擇吉良之日,齊戒恭敬,以宴樂天神也。[補]曰:沈括存中云:吉日兮辰良,蓋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如杜子美詩云:“紅豆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韓退之云:“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皆用此體也。愉,音俞。【通釋】十干曰日,十二支曰辰。外祀用剛日,內祀用柔日。吉、良,卜得吉也。穆,敬也。將,奉而進也。愉,樂也。上皇,謂東皇也。【馬注】“辰”,時辰。“辰良”,與上“吉日”相錯成文。“穆”,敬也。“愉”(音俞),樂也,與“娛”同義。“上皇”,猶言上帝,指東皇太一。上句說時日的吉利,下句說祭祀的虔誠。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補注】撫,持也。玉珥,謂劍鐔也。劍者,所以威不軌,衛有德,故撫持之也。璆、琳瑯,皆美玉名也。《爾雅》曰:有璆琳瑯玕焉。鏘,佩聲也。詩曰:佩玉鏘鏘。言己供神有道,乃使靈巫常持好劍以辟邪,要垂眾佩周旋而舞,動鳴五玉鏘鏘而和,且有節度也。或曰:糾鏘鳴兮琳瑯。糾,錯也。琳瑯,聲也。謂帶劍佩眾多,糾錯而鳴,其聲琳瑯也。鏘,《釋文》作槍。[補]曰:撫,循也,以手循其珥也。《博雅》曰:劍珥謂之鐔。鐔,劍鼻,一曰劍口,一曰劍環。珥,耳飾也。鐔所以飾劍,故取以名焉。珥,音餌。鐔,覃,淫二音。璆,渠幽切。鏘,七羊切。《禮記》曰:古之君子必佩玉,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也。琳,音林。瑯,音郎,俗作瑯。《爾雅》曰:西北之美者,有昆侖虛之璆琳瑯玕焉。璆琳,美玉名。瑯玕,狀似珠也。《本草》云:瑯玕,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此言帶劍佩玉,以禮事神也。【集注】愉,音俞。珥,音餌。璆,渠幽反。鏘,七羊反;一作槍。琳,音林。瑯,音郎;俗作瑯。Ο日,謂甲、乙。辰,謂寅、卯。穆,敬也。愉,樂也。上皇,謂東皇太一也。撫,循也。珥,劍鐔也。璆、鏘,皆玉聲。孔子世家云:“環佩玉聲璆然。”《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也。”琳瑯,美玉名,謂佩玉也。此言主祭者,卜日齊戒,帶劍佩玉,以禮神也。Ο[補]曰:“沈存中云:‘吉日良辰,蓋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韓退之云:‘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用此體也。”【通釋】珥,劍柄垂組也。玉珥,系玉組間。璆鏘、琳瑯,皆玉聲。此巫歌舞之飾。古人有劍舞以送酒,項莊拔劍起舞,蓋楚俗也。【蔣注】珥,耳。璆,及由切。首言蠲吉之誠也。日,謂甲乙。辰,謂寅卯。沈括存中曰:“吉日兮辰良,蓋相錯成文者。穆,深遠也。將,殆也,謙若不敢知之詞。愉,悅也。上皇,謂太一。珥,劍鐔也。璆鏘,皆玉聲。琳瑯,玉名,謂佩也。二語言神歆人之祀,而盛容飾以臨祭所也。【戴注】言卜日齊肅,劍佩以禮神也。日,十日。辰,十二子。穆,猶穆穆。《爾雅》:“穆穆,敬也。愉,樂也。”禮事上皇,敬以將其和樂。玉珥,王注云:“謂劍鐔也。”璆鏘,玉聲。琳,即《禹貢》“球琳”,美玉也。瑯,即瑯玕,或謂之珠樹,或謂之碧樹,其赤者為珊瑚,或謂之火樹。【馬注】“珥”(音餌),劍鼻子,也就是劍把。“撫長劍兮玉珥”,是說撫摸著長劍上的玉珥。“璆鏘”(音求槍),佩玉相撞擊的聲音。“琳瑯”(音林郎),美玉名。這兩句寫祀神時祭主的服飾。帶劍佩玉,是用于隆重的典禮。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補注】瑤,石之次玉者。《詩》云:報之以瓊瑤。瑱,一作鎮。盍,何不也。把,持也。瓊,玉枝也。言己修飾清潔,以瑤玉為席,美玉為瑱。靈巫何持乎?乃復把玉枝以為香也。五臣云:靈巫何不持瓊枝以為芳香,取美潔也。[補]曰:瑤,音遙。一曰,美玉也。瑱,壓也。音鎮。下文云白玉兮為鎮,是也。《周禮》:玉鎮,大寶器。故書作瑱。鄭司農云:瑱,讀為鎮。盍,音合。【通釋】瑱,一作鎮。席,神席。瑤席,席華美如瑤也。瑱,讀如鎮,以壓席者。瓊芳,芳草色如瓊也。敷神席而奉芳草,以禮神而降之。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補注】蕙肴,以蕙草蒸肉也。藉,所以藉飯食也。《易》曰“藉用白茅”也。蒸,一作,一作烝。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漿,以椒置漿中也。言己供待彌敬,乃以蕙草蒸肴,芳蘭為藉,進桂酒椒漿,以備五味也。五臣云:蕙、蘭、椒、桂,皆取芬芳。[補]曰:肴,骨體也。蒸,進也。、烝并同。《國語》曰:親戚宴饗,則有肴烝。注云;升體解節折之俎。藉,薦也,慈夜切。《說文》:奠,置祭也。漢樂歌曰:奠桂酒,勺椒漿。《周禮》:四飲之物,三曰漿。【集注】瑤,音遙。瑱,音鎮;一作鎮;一他甸反,非是。盍,音合。蒸,一作;一作烝。藉,慈夜反。○瑤,美玉也。瑱,與鎮同,所以壓神位之席也。盍,何不也。把,持也。瓊芳,草枝可貴如玉,巫所以持以舞者也。肴,骨體也;蒸,進也;《國語》“燕有肴蒸”是也。此言以蕙裹肴而進之,又以蘭為藉也。奠,置也。桂酒,切桂投酒中也。漿者,《周禮》四飲之一,此又以椒漬其中也。四者皆取其芬芳以饗神也。【通釋】肴蒸,體解牲為折俎。藉,所以承隋祭者,尸祭奠于上。蕙、蘭、桂、椒者,皆以形其芳潔。【蔣注】瑱,同鎮。席,神位也。瑱,讀做鎮,見《周禮?6?1天府》注。玉瑱,所以壓席者。盍,合也。將把,言所合之多,幾成把也。瓊芳,香草之可貴如玉者。肴,骨體。蒸,進也,言以蕙裹肴而蒸之,又藉以蘭也。漿,“周禮”四飲之一。桂椒,皆所以為釀也。,此備言陳設饗薦之豐潔也。【馬注】“瑤”,“ ”的假借字香草名。“ 席”,用草編成的坐席,設在神座前面。“瑱”,(音鎮),鎮的別字,即《湘夫人》:“白玉兮為鎮”的“鎮”。因為用玉制成,所以從玉,作瑱。鎮,壓也。“玉瑱(鎮)”,玉制的鎮壓作席的器具。“盍”,古通合,集合的意思。“將”,拿起。“把”,握持。“瓊芳”,玉色的花朵。“合將把兮瓊芳”,指在神座前供設許多美麗的鮮花。古人稱整個肘子為“肴蒸”,“蒸“的正字應作“脀”。“藉”,指墊底用的東西。“蕙肴蒸兮蘭藉”,是說以蕙草包裹著肴蒸,用蘭草來墊底。“漿”,薄酒也。“桂酒”、“椒漿”為互文,指加上香料的酒。“蕙”、“蘭”、“桂”、“椒”取其芬芳。上兩句言神堂陳設之精美,下兩句說祭品的芳潔。“將把”,“奠”,都是承前文指祭主而言的。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補注】揚,舉也。拊,擊也。枹,一作桴。疏,希也。言肴膳酒禮既具,不敢寧處,親舉枹擊鼓,使靈巫緩節而舞,徐歌相和,以樂神也。五臣云: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清歌。陳,列也。浩,大也。言己又陳列竽瑟,大倡作樂,以自竭盡也。[補]曰:枹,房尤切,擊鼓槌也。疏與疎同。《禮記》:鐘、磬、竽、瑟以和之。竽,笙類,三十六簧。瑟,琴類,二十五弦。古者巫以降神。【集注】枹,一作桴,房尤反。疏,平聲。倡,音昌。姣服,一作妖般(古逸叢書本、崇文書局本、掃葉山房本作“服”。),古字通也。樂,歷各反。Ο揚,舉也。枹,擊鼓槌也。拊,擊也。疏,希也。舉枹擊鼓,使巫緩節而舞,徐歌相和,以樂神也。陳,列也。浩,大也。竽,笙類,三十六簧。瑟,琴類,二十五弦。【通釋】枹,音孚,擊鼓杖。疏緩節者,鼓以為歌節。其聲疏聞而緩也。安歌,聲出自然。竽,笙類,三十六簧。浩,音之盛也。倡,與唱通,歌合竽瑟而盛也。【戴注】盍,《爾雅》云:“合也。”將,猶持也。把,秉也,語之轉。肴蒸,禮之折俎也。骨折謂之肴,俎實曰蒸。漿,《禮注》謂之“漿”,酢漿也。枹,鼓杖。鄭仲師注周官笙師云:“竽,二十六簧。”【馬注】“枹”(音浮),同桴,鼓槌。“拊”(音府),擊也。“節”,節拍。“疏緩節”,指音樂的節拍疏疏緩緩。“安歌”,謂歌者意態安詳。“陳”,列也。“竽”和“瑟”都是伴奏的樂器。“竽”有三十六簧,笙類。“瑟”有二十五弦,琴類。“倡”,同唱。“浩倡(唱)”就是大聲唱。這三句是寫奏樂的三個過程,極言其盛。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補注】靈,謂巫也。偃蹇,舞貌。姣,好也。服,飾也。姣,一作妖。服,一作。菲菲,芳貌也。言乃使姣好之巫,被服盛飾,舉足奮袂,偃蹇而舞。芬芳菲菲,盈滿堂室也。[補]曰:“靈偃蹇兮姣服”,言神降而托于巫也。下文亦曰:巫連蜷兮既留。偃蹇,委曲貌。一曰眾盛貌。《方言》曰:好或謂之姣。注云;言姣潔也。姣與妖并音狡。與服同。【集注】靈,謂神降于巫之身者也。偃蹇,美貌。姣,好也。服,飾也。古者,巫以降神,神降而托于巫,則見其貌之美而服之好,蓋身則巫而心則神也。菲菲,芳貌。【通釋】靈,東皇太一之神。偃,安居貌。肆筵薦俎,歌舞設而神來降矣。神既來降,又大合樂以綏之。【馬注】“靈”,這里是指巫女。《九歌》中的靈,或指神,或指巫,各視文義而別。“偃蹇”,舞貌,指儀態之繁盛,與《離騷》中的“偃蹇”義通。“姣”(音狡),美好也。“滿堂”,言舞者的眾多。“芳菲菲”,謂巫女起舞時所散發出來的香氣。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補注】五音,宮、商、角、徵、羽也。紛,盛貌。繁,眾也。五臣云:繁會,錯雜也。欣欣,喜貌。康,安也。言己動作眾樂,合會五音,紛然盛美。神以歡欣,猒飽喜樂,則身蒙慶祐,家受多福也。屈原以為神無形聲,難事易失。然人竭心盡禮,則歆其祀而惠降以祉(降字據《文選》李善注引補。)自傷履行忠誠以事于君,不見信用而身放棄,遂以危殆也(按《文選》李善注引作而身放逐以危殆也。)。五臣云:君,謂東皇也。欣欣,和悅貌。[補]曰;此章以東皇喻君。言人臣陳德義禮樂以事上,則其君樂康無憂患也。【集注】五音,謂宮、商、角、徵、羽也。芬,盛貌。繁,眾也。君,謂神也。欣欣,喜貌。康,安也。此言備樂以樂神,而愿神之喜樂安寧也。【通釋】以此樂冀神之歆享。【蔣注】枹,孚。疏,平聲。樂,洛。歷舉聲歌之盛以娛神也。枹,鼓槌。拊,擊也。疏,希也。擊鼓而希緩其節,與安歌相應,蓋樂之所作也。竽,笙類,三十六簧。瑟,琴類,二十五弦。倡,歌也。此樂之從也。凡言靈者,皆指神言。偃蹇,安肆貌。霏霏滿堂,神之精氣,與眾芳雜糅而發見也。繁會,錯雜也,此樂之亂也。君,謂神。【戴注】上章陳所以享神者,此章則言神降于巫,而享其芬香、音樂也。《方言》:“凡好而輕者謂之姣。”【馬注】“五音”,宮、商、角、徵、羽。“繁會”,音調繁多,互相參錯,即交響的意思。按:“五音繁會”句、是承前“浩倡”而言,表明奏樂的最后一個過程,即尾聲,也就是楚人所說的“亂”。“君”,尊稱,指東皇太一。《九歌》里凡是指男性的神,都稱之為“君”。“欣欣樂康”,是祭者的設想,并非實敘。
本篇是《九歌》的第一篇,因為所祀的是最尊貴的神。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人們的苦難和幸福都在它的運化之中;對它,誰都是有著崇高的敬意的。可是在另一方面,作為祭祀對象的天神來說,它卻是至大無外、至高無上的大自然的化身,和風、云、雷、電其它的一切自然神不同,在人們的認識上是缺乏著明確而具體的概念的。本篇關于神的形象,沒有做任何的描寫,對于神的功德,也沒有作正面歌頌;而只是從環境氣氛的渲染里表達出敬神之心,娛神之意。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那就是祭神以祈福。神明能否賜福,在祭神者看來,首先決定于人的敬意是否能夠娛神。篇首以“穆將愉兮上皇”統攝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樂康”做結,一呼一應,貫串著祭神時人們的精神活動,從而突出了主題。
東皇鐘
東皇鐘 天界之門
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傳聞它是天界之門,但據天山石窟中諸神時代殘留之古老壁文記載:東皇鐘乃十大神器力量之首,足以毀天滅地、吞噬諸天。
《靈寶鑒——三大無上靈寶》東皇鐘
描述:太一執東皇鐘,鎮壓天地
東皇太一從道祖鴻鈞分寶崖上所得,防御力與天地玄黃玲瓏寶塔并列天下第一。可鎮壓大教氣運。攻擊僅次于盤古幡。誅仙四劍。是開天三寶中最強一部分。
西游記里哪些人的背景最厲害
西游記里最神通廣大的十大角色(圖文)
DZFGCU
閱4289轉1182014-10-26分享收藏
第一名:太上老君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 道家創始人,被后世尊為道教的道祖。傳說中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全稱一氣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
,簡稱太上老君。
老君法力無邊,僅金鋼琢就讓羅天諸宰,西方諸佛無可奈何,更別說本人了.總結:太上老君開天辟地,煉石補天,摶土造人,既是佛祖又是道祖,法力無邊,而且太上老君功成身退,品德高尚,無愧太清道德天尊的圣號.
第二名:地仙之祖
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住在西牛賀洲的五莊觀上,道術深厚精深。他種的人參果,九千年成熟一次,聞一聞人參果,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鎮元大仙三綹美髯,貌似童顏,手無兵器,只有一只玉塵麈。在與孫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鈞之力的金箍棒,只兩三個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里,本領著實厲害。但大仙心胸開闊,氣度不凡,當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參果樹后,他不計前嫌,并且慷慨舉辦人參果會,用人參果宴眾仙和唐僧師徒,頗有大仙氣度。
第三名:菩提祖師
《西游記》中人物,收孫悟空為徒,傳授他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不老的法門,但菩提祖師預知孫悟空一定會惹出是非,故要求孫悟空保密,絕不能提起師門狀況,曾習道的往事。《西游記》中菩提祖師,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基本上,菩提祖師被描寫為一個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眾多,教化廣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菩提祖師不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的方法給廣大的民眾,故深得一方尊敬。正迎合了當事三教合一的思潮。而明朝的王陽明更是集其大成。“靈臺方寸”與“斜月三星”都指的是王陽明的“心”學。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第四名: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又稱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史記封禪書載:天神貴者太一。天官書曰:中宮天極星,其一多者為太,史記封禪書載:天神貴者太一。天官書曰:中宮天極星,其一多者為太 乙常居之所。漢武帝在長安東南郊設太一壇,以五常為輔。禮記亦載有太一天帝。道教吸其信仰,尊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陶景弘之真靈位業圖第一神階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仙境,號令群真人。道經云:天尊為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墜入地獄的亡魂之大神,受
關于中宮天極星是哪個生肖和中宮指的是什么生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