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nèi)容

宋代詩人有哪些30個(宋代著名詩人23個)

疏影橫斜水清淺2022-11-24 02:35詩詞97

大家好,關(guān)于宋代詩人有哪些30個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宋代著名詩人23個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宋代詩人有哪些

宋代詩人大全(7868位)

陸游(9362)

劉克莊(4804)

楊萬里(4239)

趙蕃(3714)

蘇軾(3458)

梅堯臣(2922)

方回(2836)

黃庭堅(2393)

張耒(2235)

蘇轍(2117)

宋代的詩人有哪些?

宋代的詩人如下:

1、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詞風(fēng)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

2、晏殊的詞作,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fēng),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fēng)。晏詞有的描寫男歡女愛、春花秋月,有的抒寫傷春怨時、離情別恨,多有清新之辭、嫻雅之氣。

3、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shù)巨匠。

4、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5、陸游,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陸游集豪放婉約于一身,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真摯動人,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

6、辛棄疾,別號稼軒,一生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fù)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guān)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7、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改革家。

宋代著名詩人有哪些

宋朝的文化達(dá)到了中國文化的頂峰,詩歌文學(xué)大放異彩。宋朝著名詩人眾多,其中就包括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這些這著名詞人。我為大家整理了宋代著名詩人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宋代著名詩人及簡介:

1、辛棄疾1104~1207年,南宋詩人。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人。耿京聚兵山東,節(jié)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wù)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dá)十余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shù)風(fēng)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2、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進士。累官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散文說理暢達(dá),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fēng)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3、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在政治上屬舊黨,累遭貶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詞屬豪放一派,意境開闊。其書畫也自成一家。

4、周邦彥1056~1121年,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漂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興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曲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

5、陸游1125~1210年,南宋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著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6、李清照1084~?,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dāng)時著名學(xué)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反映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詞調(diào)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王灼云:若本朝婦人,當(dāng)推詞采第一。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tài)百出;閣巷荒謠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碧雞漫志)

8、王安石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宋神宗時宰相。創(chuàng)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xué)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xí)”,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9、晏幾道約1040~1112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晏殊第七子。歷任穎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fēng)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10、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xué)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性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原有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類書《類要》,今存殘本。后人稱之為“詞人宰相”。

11、柳永?~約1053年,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fēng)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12、姜夔1155~1121年,字堯章,鄱陽人。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yán)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四庫全書提要: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jié)文采,并冠一時。

13、秦觀1049~1100年,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商郵(今江蘇)人。歷官太學(xué)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等職。坐元佑黨籍。紹圣后累遭貶調(diào)。文辭為蘇試所賞識,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工詞詩,詞多寫男女情愛,傷感身世之作,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詩風(fēng)與詞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長短句》。

14、賀鑄1052~1125年,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今河南輝縣)人。孝惠皇后族孫。元佑中通判泗州、太平州,后退居吳下。其詞題材較豐富,風(fēng)格也多所變化,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韻。今傳《東山詞》一卷、《賀方回詞》二卷。

15、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時封端王。

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貫等人主持國政,窮奢極欲,興建苑囿宮觀,濫增捐稅,以致國政日墮,河北、兩浙等地都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

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并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shù)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dǎo)作用。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書法方面自創(chuàng)“瘦金體”。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宗詞》。

16、呂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初授承務(wù)郎?;兆谛土辏?124),為樞密院編修官。后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1136),召賜進士出身,歷官中書舍人、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因忤秦檜罷官。江西詩派著名詩人。其詩頗受黃庭堅、陳師道影響,又學(xué)李白、蘇軾,繼承和發(fā)展了江西詩派的風(fēng)格,詩風(fēng)明暢靈活。其詞以婉麗見長,也有悲慨時事、渴望收復(fù)中原故土的詞作。感情濃郁,語意深沉。代表詞作《采桑子》描寫一女子的刻骨相思,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西江月”,恨戀人“不似”和“卻似”,比喻巧妙,寫法新穎別致,又饒有民歌風(fēng)味,令人回味無窮,堪稱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詞《蝶戀花》結(jié)句中的“眉尖一點”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東萊著有《東萊詩集》、《紫微詩話》、《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輯有《紫微詞》。

17、王觀,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進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官至翰林學(xué)士。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一首,描寫宮廷生活,高太后認(rèn)為褻瀆了神宗趙頊,第二天便被罷職,遂自號逐客。其詞學(xué)柳永,情景交融,生動風(fēng)趣,近于俚俗,卻又謔而不虐。代表作《卜算子》一詞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設(shè)喻巧妙,又語帶雙關(guān),寫得妙趣橫生,堪稱杰作。《紅芍藥》詞寫人生短暫,從而提出人生應(yīng)追歡及早,寫法亦頗有特色。著《冠柳集》,不傳;今有趙萬里輯本。

18、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也能詞,風(fēng)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跡。譬如《踏莎行》。

19、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莆田(今屬福建)人。紹興八年(1138)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jié)度判官。后被秦檜誣陷,罷歸。檜死復(fù)起,仕至尚書考功員外郎。其詠梅詞有好幾首,蓋是欣羨梅傲雪凌霜之高潔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運用樸詞造感人之深境,可謂深得“詞淺意深”之妙,藝術(shù)造詣很高。代表作《菩薩蠻》。

20、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詩人、哲學(xué)家。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xué),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rèn)為理是世界的本質(zhì),“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學(xué)識淵博,對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樂律乃至自然科學(xué)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fēng)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jīng)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xué)的哲學(xué)思想故也。代表作《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gòu)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

宋代詩人有哪些?

宋代詩人大全(總共7868位)[1].是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王禹、范仲淹、范成大、晏殊等人的作品集合。向我們展示宋代詩詞的繁榮和詩人的奇思妙想。下面是我?guī)淼乃未娙擞心男┫嚓P(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游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fēng)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jǐn)嚴(yán),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又作“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xué)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奉新縣、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jiān)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xué)士,封廬陵郡開國侯。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jié)”。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學(xué)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jīng)學(xué),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chuàng)“荊公新學(xué)”,促進宋代疑經(jīng)變古學(xué)風(fēng)的形成。在哲學(xué)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xué)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xué)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yán)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xué)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fēng)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yuǎn)韻的風(fēng)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yuǎn)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xué)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且在政治上負(fù)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歐陽修在變革文風(fēng)的同時,也對詩風(fēng)、詞風(fēng)進行了革新。在史學(xué)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人,宋末政治家、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quán)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wèi)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杰、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fù)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宋代詩人有哪些30個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宋代著名詩人23個、宋代詩人有哪些30個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4781.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