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辛棄疾的詞知乎(如何看待辛棄疾)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評價辛棄疾的詞知乎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如何看待辛棄疾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如何評價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然而,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胸懷中燃燒著炎炎的烈火轟雷,表面上卻必須裝扮成一個淡泊冷靜、不關心時事和世局的人。
文學影響
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后世只知道辛棄疾的詩詞,對于此人后人有著怎樣的評價?
千年難出一個辛棄疾!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辛棄疾,那就是:“上馬能擊賊,下馬能寫詩!”
而且,他之擊賊,勇敢如霸王再世,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他之寫詩,瀟灑如東坡再生,更如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中所說:“(辛棄疾)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然而,如果要評價辛棄疾這一生,那就只能用他本人的自評語了,他這一生,可以說是志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但英雄不遇明主,人在江湖放逐,劍在匣中生銹,最后只得“都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寫寫你對辛棄疾的感受和評價?
豪放,是辛棄疾詞作的主體風格。與報國的.壯志、英雄的襟懷、軍人的豪情這些宏大雄偉的題材內容相適應,他的筆下最常見的是弓刀、長劍、畫戟、金戈、鐵馬、旌旗、畫角、將軍等軍事物象,和驚湍、奔雷、駭浪、急雨、裂石、塞塵、西風、飛云等自然物象,在他奔放激越、瞬息萬變的情感的涵攝下,構成沉雄開闊、壯麗動蕩的藝術境界。
不過,蘇、辛雖然同為豪放詞風的代表詞人,由于身世背景、性情修養的不同,其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蘇軾詞的豪放,主要表現為在開闊高遠的意境中展現參透世事的曠達與超然。辛棄疾詞的豪放,則表現為在奔騰聳峙、跌宕不羈的客觀物象中寄寓永不消解的豪情與難以釋懷的悲憤。
擴展資料:
辛棄疾生于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的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時,祖上為狄道人,自始祖辛維葉時遷居濟南歷城。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后“累于族眾”,無法南下,遂仕于金國。
盡管如此,辛贊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
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