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顏延之有多少詩(顏延之詩歌代表作)

靜待花開2022-11-26 20:30歷史50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顏延之有多少詩,以及顏延之詩歌代表作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之問經典詩詞名句

1.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題張老松樹》

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苑中遇雪應制》

3.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至端州驛》

4.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5.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

6.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靈隱寺》

7.鐵騎幾時回,金閨怨早梅。雪寒花已落,風暖葉還開。夕逐新春管,香迎小歲杯。盛時何足貴,書里報輪臺。《花落》

8.宿云鵬際落,殘月蚌中開。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早發始興口至虛氏村作》

9.鬒發俄成素,丹心已作灰。《早發始興口至虛氏村作》

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的著名詩詞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學家。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少孤貧,居陋室,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并稱“顏謝”。嗜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娶。

東晉末,官江州刺史劉柳后軍功曹,轉主簿,歷豫章公劉裕世子參軍。劉裕代晉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時,以正員郎兼中書郎,出為始安太守。宋文帝時,征為中書侍郎,轉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后為秘書監,光祿勛,太常。劉劭弒立,以之為光祿大夫。宋孝武帝即位,為金紫光祿大夫,領湘東王師,后世稱其“顏光祿”。長子顏竣從孝武帝討滅劉劭,權傾一朝。凡是顏竣所資供之物,延之一無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舊。曾經對顏竣說:“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孝建三年,卒,時年七十三。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如故。謚曰憲子。延之性褊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回隱,世人呼之“顏彪”。

顏延之和陶淵明私交甚篤。在顏延之江州任后軍功曹時,二人過從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經潯陽,又與陶淵明在一起飲酒,臨行并以兩萬錢相贈。陶淵明死后,他還寫了《陶徵士誄》。

顏延之在當時的詩壇上聲望很高,和謝靈運齊名,并稱“顏謝”。但實際上,他的成就似乎不如謝靈運。他的詩凝煉規整,喜用典故,堆砌辭藻,往往缺乏生動的情致。湯惠休說他的詩“如錯采鏤金”(見《詩品》),鐘嶸也說他“喜用古事,彌見拘束”。其詩存世者不少而可觀者不多,較為人們所稱道的是《五君詠》五首,是他在被出為永嘉太守時所作。稱述竹林七賢中的“五君”,而山濤、王戎因為貴顯而不詠,借五位古人抒發自己的不平,體現了他性格中正直放達的一面,比別的作品要顯得清朗。《北使洛》、《還至梁城作》,感慨中原殘破,象“陰風振涼野,飛云瞀窮天。臨涂未及引,置酒慘無言”;“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丘壟填郛郭,銘□滅無文;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等句,感情也比較真實。他的《赭白馬賦》,雖屬奉詔而作,但如“旦刷幽燕,晝秣荊越”之句,描寫駿馬奔馳之速,對后來許多詠馬詩都曾產生過影響。

《隋書》稱有文集二十五卷,兩《唐書》作三十卷,佚。明代張溥輯有《顏光祿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的著名詩詞

1、長嘯若懷人,越禮自驚眾。——顏延之《阮步兵》

2、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里游,惻愴山陽賦。——顏延之《向常侍》

3、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顏延之《嵇中散》

4、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顏延之《阮步兵》

古典詩詞名句,經典詩詞名句

1、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父》

4、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

5、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

6、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1、相鼠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1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3、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4、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論積貯疏》

15、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后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17、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18、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2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衛靈公》

21、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2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3、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26、將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7、學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28、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29、勸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3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31、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32、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3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34、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3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丈夫不報國,終為貧賤人。——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38、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39、靜如處女,動如脫兔。——《孫子兵法·九地》

40、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1、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42、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4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4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4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4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4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9、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楚辭·卜居》

5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51、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系辭上》

5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54、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55、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5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57、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58、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5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60、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61、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陸游《病起》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63、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4、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6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66、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列傳》

6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68、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6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70、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7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7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73、丈夫不報國,終為貧賤人。——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7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75、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76、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77、命為志存。——朱熹

7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79、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80、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8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82、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8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84、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8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劉備

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8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8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89、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90、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9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2、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陸游《病起》

9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9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9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9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陸游

97、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98、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99、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100、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辛棄疾《鷓鴣天》

詩詞經典名句

1、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4、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漢書》

5、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竹枝詞》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7、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

8、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9、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白樸《陽春曲·題情》

10、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12、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盧延讓《苦吟》

1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14、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15、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1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17、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

1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20、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21、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22、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2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

24、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2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26、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7、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28、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30、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3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32、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3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王若虛《論詩詩》

35、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

36、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37、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38、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二礪》

39、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黃遵憲《雜感》

40、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41、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4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43、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4、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45、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46、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4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4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49、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韓嬰

50、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

51、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歐陽修《吊僧詩》

52、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5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

54、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

55、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增廣賢文》

56、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5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

59、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6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61、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62、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

6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64、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65、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66、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

67、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6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

69、寸寸山河寸寸金。——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70、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7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72、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

7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74、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

7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7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

7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8、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79、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度大庾嶺》

80、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行》

81、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8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賈島《戲贈友人》

8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8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8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87、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88、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8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90、不可同日而語。——《漢書》

9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92、百聞不如一見。——《漢書》

9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94、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李綱《病牛》

95、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96、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97、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杜牧《遣懷》

98、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99、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00、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101、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102、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3、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104、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0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108、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109、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詠田家》

110、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111、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11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1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

11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11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11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117、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11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19、陶陶然樂在其中。——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

120、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121、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黃仲則《癸已除夕偶成》

12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2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124、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2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126、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127、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

128、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29、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趙翼《論詩五絕》

130、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戴復古《論詩十絕》

13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133、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瑕《江樓感懷》

134、舉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漢書》

135、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36、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137、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13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139、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40、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杜甫《夏夜嘆》

141、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142、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14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144、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145、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司空圖《漫書五首》

14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47、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48、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最早詠岳陽樓的詩是哪一首?

岳陽樓最早見于南北朝時詩人顏延之的詩《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

卻倚云夢林,前瞻京臺囿。清氛霽岳陽,曾暉薄瀾澳。

這首詩作于422年。當時顏延之受權臣徐羨之排斥,出為始安太守,道經汨潭,與張劭有過一段交往,并作《祭屈原文》《祭虞帝文》,借憑吊古代圣賢,以抒發自己遭受忌疑而被放外任悲憤情懷。426年,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征顏延之為中書侍郎。顏延之在返京途中,又與張湘州相會,和他共登巴陵城樓,并寫下這首詩,留下了“清氛霽岳陽,曾暉薄瀾澳”的佳句,為后世所傳頌。

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的著名詩詞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學家。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少孤貧,居陋室,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并稱“顏謝”。嗜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娶。

東晉末,官江州刺史劉柳后軍功曹,轉主簿,歷豫章公劉裕世子參軍。劉裕代晉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時,以正員郎兼中書郎,出為始安太守。宋文帝時,征為中書侍郎,轉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后為秘書監,光祿勛,太常。劉劭弒立,以之為光祿大夫。宋孝武帝即位,為金紫光祿大夫,領湘東王師,后世稱其“顏光祿”。長子顏竣從孝武帝討滅劉劭,權傾一朝。凡是顏竣所資供之物,延之一無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舊。曾經對顏竣說:“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孝建三年,卒,時年七十三。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如故。謚曰憲子。延之性褊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回隱,世人呼之“顏彪”。

顏延之和陶淵明私交甚篤。在顏延之江州任后軍功曹時,二人過從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經潯陽,又與陶淵明在一起飲酒,臨行并以兩萬錢相贈。陶淵明死后,他還寫了《陶徵士誄》。

顏延之在當時的詩壇上聲望很高,和謝靈運齊名,并稱“顏謝”。但實際上,他的成就似乎不如謝靈運。他的詩凝煉規整,喜用典故,堆砌辭藻,往往缺乏生動的情致。湯惠休說他的詩“如錯采鏤金”(見《詩品》),鐘嶸也說他“喜用古事,彌見拘束”。其詩存世者不少而可觀者不多,較為人們所稱道的是《五君詠》五首,是他在被出為永嘉太守時所作。稱述竹林七賢中的“五君”,而山濤、王戎因為貴顯而不詠,借五位古人抒發自己的不平,體現了他性格中正直放達的一面,比別的作品要顯得清朗。《北使洛》、《還至梁城作》,感慨中原殘破,象“陰風振涼野,飛云瞀窮天。臨涂未及引,置酒慘無言”;“故國多喬木,空城凝寒云;丘壟填郛郭,銘□滅無文;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等句,感情也比較真實。他的《赭白馬賦》,雖屬奉詔而作,但如“旦刷幽燕,晝秣荊越”之句,描寫駿馬奔馳之速,對后來許多詠馬詩都曾產生過影響。

《隋書》稱有文集二十五卷,兩《唐書》作三十卷,佚。明代張溥輯有《顏光祿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的著名詩詞

1、長嘯若懷人,越禮自驚眾。——顏延之《阮步兵》

2、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里游,惻愴山陽賦。——顏延之《向常侍》

3、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顏延之《嵇中散》

4、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顏延之《阮步兵》

清代文學家趙翼詩句詩詞

年代: 清朝

趙翼簡介:

趙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趙翼論詩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閑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又名《甌北詩鈔》,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閑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獨具特色,并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于散文化,形象性較差。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鈔》。趙翼與袁枚、張問陶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趙翼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余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甌北詩鈔》等。由于《二十二史札記》把《舊唐書》、《舊五代史》羅織在內,實際為廿四史。他單披閱廿四史就達3200卷,加上正文和夾注中引用的稗史筆記4000多種,工作量浩瀚。趙翼從40多歲動筆,到1796年方完成。成書時他已經是七旬老翁了。《廿二史札記》一書考證史籍著述體例的演變和歷史事實的真相,顯示出特有的經世意識和對大量歷史問題的深刻見解,堪稱是乾嘉樸學時代創造性思維的出色成果。趙翼生前史學著作因與時風不同而未受重視。死后多年,卻聲名大漲,梁啟超以為趙翼“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二十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三大史學名著。

清代文學家趙翼詩句詩詞

1、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趙翼 《野步》

2、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趙翼

3、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趙翼

4、 矮人看戲何曾見,只是隨人說短長。 ——趙翼 《論詩》

5、 枉為耽佳句,勞必費剪裁。平生得意處,卻自自然來 ——趙翼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7、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論詩》

8、 觸景生情,涸事起意 ——趙翼

9、 一人知己足平生 ——趙翼

10、 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趙翼

11、 "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 ——趙翼 《爆孛婁詩》"

元代文學家姚燧詩詞名句

元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并稱。所作碑志甚多,大都為歌頌應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輯有《牧庵集》。

元代文學家姚燧詩詞名句

1、欲寄君衣君不還,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這首小令寫閨婦在寒冬到來時給遠方征人寄軍衣的矛盾心理,表現了婦人的復雜微妙的心理,寄與不寄都滲透了深深的愛。

2、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3、普天樂浙江秋

浙江秋,吳山夜。

愁隨潮去,恨與山疊。

寒雁來,芙蓉謝。

冷雨青燈讀書舍,怕離別又早離別。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

4、陽春曲姚燧

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5、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文學家名言

1、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德行的人。狄德羅

2、文學是人的生活的教科書。車爾尼雪夫斯基

3、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穢和血,決不是如詩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現實的故事,需要各種卑賤的,麻煩的工作,決不如詩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當然有破壞,然而更需要建設,破壞是痛快的,但建設卻是麻煩的事。所以對于革命抱著浪漫諦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進行,便容易失望。

4、當文學變成半是商品半是藝術的時候,就會繁榮鼎盛。拉爾夫

5、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6、戲劇出于虛構:歪曲事實以表明真理。EdwevrdAlbee

7、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后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福樓拜

8、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魯迅

9、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魯迅

10、只有人越來越墮落,文學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11、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12、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13、異端是生活的詩歌,因此有異端思想是無傷于一個詩人的。歌德

14、社會向文學提供素材,文學向社會提供規范。郭沫若

15、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16、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17、文學使思想充滿肉和血,它比哲學或科學更能,給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高爾基

18、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9、風格就是人品。巴爾扎克

20、只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風格。歌德

21、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22、在一生中連一次詩人也未做過的人是悲哀的。拉馬丁

23、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24、弄文學的人,只要一堅韌,二認真,三韌長,就可以了。魯迅

25、任何文學,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的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康的文學。小仲馬

26、懷疑并不是缺點。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27、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28、愛心得匠意,則杰作在望。JohoRukjh

29、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魯迅

30、文學應該預見未來,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護著生活向前邁進似的。阿托爾斯泰

31、一首偉大的詩篇象一座噴泉一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雪萊( )

32、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

33、文學其實一向是教育的伙半;文學的展和受教育程的要求的發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羅留波夫

34、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35、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顏延之詩歌代表作是什么?

顏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學家。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曾祖含,右光祿大夫。祖約,零陵太守。父顯,護軍司馬。少孤貧,居陋室,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與謝靈運并稱“顏謝”。嗜酒,不護細行,年三十猶未婚娶。

《五君詠》突出反映了顏延之人格中的耿介和性格中的傲岸一面。元嘉十一年,劉湛、殷景仁不能容忍顏延之的耿直放誕,通過彭城王劉義康再次外放他為永嘉太守。這里正是十二年前謝靈運第一次被貶的地方,謝靈運在前一年剛剛被殺于廣州,分明是以謝靈運的下場來暗示顏延之。顏延之極為憤慨,寫作了《五君詠》,五首分詠阮步兵(籍)、嵇中散(康)、劉參軍(伶)、阮始平(咸)、向常侍(秀),在“竹林七賢”中取五人而遺落貴顯的山濤、王成,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宋書》本傳說其中詠阮咸和詠劉伶的“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是作者自序,其實通觀五篇,莫不是顏延之思想境界的自我寫照,而尤以詠阮籍、嵇康的兩首寫得更加鮮明:

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辭類托諷。長嘯若懷人,越禮自驚眾。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起句矯健,結句悲涼。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十六評此詩說“五篇別為新裁,其聲堅蒼,其旨超越,每于結句凄婉壯激,馀音詘然,千秋乃有此體。”語雖夸大,尚能近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五首詩都是五言八句,中間四句,排偶相對。這一現象也許出于偶然,不過它出現在永明新體詩之前五六十年,說明了已經有人在作這種格律規整的探索。這五首詩在后世被視為顏延之的代表作,有相當的影響。李白《酬王補闕》“鸞翮我先鎩,龍性君莫馴”,顯然是套用顏詩中的兩句警句。

附:

五君詠五首

【阮步兵】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沈醉似埋照。寓辭類托諷。長嘯若懷人。越禮自驚眾。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劉參軍】劉伶善閉關。懷清滅聞見。鼓鐘不足歡。榮色豈能眩。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頌酒雖短章。深衷自此見。

【阮始平】仲容青云器。實稟生民秀。達音何用深。識微在金奏。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虛覯。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向常侍】向秀甘淡薄。深心托毫素。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里游。惻愴山陽賦。

顏延之詩的特點有那些?

顏延之的詩,除了《五君詠》、《秋胡行》這類清真高逸的詩作之外,其大部分確實存在著“鏤刻太甚”、“轉傷真氣”的弊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5571.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