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告子章句上第六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原文
孟子再次強調“人性本善”,認為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是人類本來就有的,而不是“圣王興,則民好善”。因為,沒有圣王以前,人民也是好善的。這個話題可以追溯到很遠,如原始社會、古人猿社會。按照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人是由猩猩、猿猴進化而來的,那么,在猩猩、猿猴的社會里,有沒有善惡觀念呢?回答是有!它們善其同類而惡異類,善異性而惡同性。那么在猩猩、猿猴以前的動物,又有沒有善惡觀念呢?回答亦是有!這就說明,在人類進化為人之前,善惡觀念就存在于動物之中。人類進化為人之后,善惡觀念更得到加強,隨著人類識別能力的提高,是非曲直觀念、羞恥觀念、恭敬觀念、惻隱觀念都一步步產生,爾后圣王興,則人民更趨向于為善!至私有制產生,并且畸形發展,人性才逐漸趨向惡的方面。雖然,私有制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必然,但在這其中,如果多提倡惻隱、羞恥、恭敬、是非之心,使人們趨善避惡,那么人類社會就會穩定發展。因此,孟子認為,正因為人類本性當中有善的因素,人們才會彼此相互親愛,人們才會有團結的思想,人類才會組成社會。如果沒有,人類也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而依然還和其它動物一樣,是猩猩猿猴。告子說:“食色,性也?!逼鋵嵏孀右惨呀浿懒孙嬍澈蛺廴耸侨说谋拘裕蟮蔑嬍呈菫榱死^續生存,因此可以說飲食是人所能生存下去的能量;而“愛”“人”卻是人之所以生存下去的動力。這就是人類與其它動物不同的關鍵。其它動物可以沒有“愛”而孑然一身,獨自浪跡天涯;如果人沒有“愛”,那就痛苦萬分了,也就活不下去了。換句話說,人類為了求得飲食而必須勞動,因此可以說是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但事實上人類卻是因為“愛”才創造了人類社會。因為,一個人想要被人愛,首先要去愛別人,只有付出愛,才能得到愛的回報。所以,孟子提出的“性本善”是很有道理的。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蛟唬骸行陨疲行圆簧疲皇枪室詧驗榫邢螅灶楦付兴?;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裨弧陨啤?,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蛳啾遁鵁o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鬃釉唬骸疄榇嗽娬撸渲篮酰」视形锉赜袆t,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p>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 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