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江南煙景復如何(江南煙景復如何聞道)

說了好多2022-11-06 07:00歷史328

七月下江南詩句

1. 關于七月江南詩句

關于七月江南詩句 1. 關于江南的詩句大全

江南詩詞吟詠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唐·皇甫松】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憶江南 【唐·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蘇東坡】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雙調望江南 壽秋水 【宋·劉辰翁】 齊眉舉,彩侍紫霞記。天上九朝島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詞。 籬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風記我一聯詩。留著晚香時。

雙調望江南 壽張粹翁 【宋·劉辰翁】 七日后,董會是墾前。二月之間澤以此,余年河止萬三千。

日擬醉華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傳。

看取長生部屢倒,眼前橘粟術何直。自唱鵲橋仙。

江南好/憶江南 【宋·趙師俠】 天共水,水遠與天連。天凈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與景,人景古難全。

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遠樂處景應妍。休與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晝永,初夜月侵床。露臥一叢蓮葉畔,芙蓉香細水風涼。

枕上是仙鄉。 望江南 【宋·周邦彥】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

無處不凄凄。 憶江南 【唐·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望江南 【宋·戴復古】 有說未盡處,為續四曲 壺山好,博古又通今。結屋三間藏萬卷,揮毫一字直千金。

四海有知音。 門外路,咫尺是湖陰。

萬柳堤邊行處樂,百花洲上醉時吟。不負一生心。

江南柳 【宋·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 【唐·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憶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樹半晴陰。帆去帆來天亦老,潮生潮落日還沈。

南北別離心。 興廢事,千古一沾襟。

山下孤煙漁市曉,柳邊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臨。

江南草,如種復如描。深映落花鶯舌亂,綠迷南浦客魂消。

日日斗青袍。 風欲轉,柔態不勝嬌。

遠翠天涯經夜雨,冷痕沙上帶昏潮。誰夢與蘭苕。

江南水,江路轉平沙。雨霽高煙收素練,風晴細浪吐寒花。

迢遞送星槎。 名利客,飄泊未還家。

西塞山前漁唱遠,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輕揚繡簾風。二月池塘新社過,六朝宮殿舊巢空。

頡頏恣西東。 王謝宅,曾入綺堂中。

煙徑掠花飛遠遠,曉窗驚夢語匆匆。偏占杏園紅。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處味偏濃。醉臥春風深巷里,曉尋香旆小橋東。

竹葉滿金鍾。 檀板醉,人面粉生紅。

青杏黃梅朱閣上,鰣魚苦筍玉盤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輕素剪云端。瓊樹忽驚春意早,梅花偏覺曉香寒。

冷影褫清歡。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

謝女聯詩衾翠幕,子猷乘興泛平瀾。空惜舞英殘。

江南雨,風送滿長川。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

飄灑正瀟然。 朝與暮,長在楚峰前。

寒夜愁敧金帶枕,暮江深閉木蘭船。煙浪遠相連。

江南竹,清潤絕纖埃。深徑欲留雙鳳宿,后庭偏映小桃開。

風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

粉淚空流妝點在,羊車曾傍翠枝來。龍笛莫輕裁。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夢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葉,葉落絕歸期。縱使歸來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

且逐水流遲。 宿新市 【宋·楊萬里】 春光多在柳梢頭,揀得長條插酒樓。

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題覺海寺 【宋·黃庭堅】 爐煙郁郁水沉犀,木繞禪床竹繞溪。

一暇秋蟬思高柳,夕陽原在竹蔭西。 鵲橋仙 【宋·吳潛】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且斷閑云千里。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

癡兒馬矣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 馨香餅餌,新鮮瓜果,乞巧千門萬戶。

到頭人事空摶難,與拙底、無多來去。 癡兒妄想,夜看銀漢,要待云車飛渡。

誰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歡娛意緒。 滿江紅---禾興月波樓和友人韻 日薄寒空,正澤國,一汀霜葉。

過萬里,西風塞雁,數聲哀咽。耿耿有懷天可訊,悠悠此恨誰能說。

倚闌干、老淚落關山,平蕪隔。.提短劍,腰長鋏。

昔壯志,今華發。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闊。

要斬.鼠..生.鼯埋九地,可憐烏兔馳雙轍。羨渠儂,健筆掃磨崖,文章別。

二月朔日夜觀燈偶成 【清·陳慶之】 通街士女涌如潮,歷亂燈光照碧霄。簫管釀成春一片,還疑今夕是元宵。

十景塘散步 橫塘如帶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黃云黃錦似當年。

韶村夜泊 【明·談應祥】 蘆葦弄秋聲,輕舟泊晚汀。客情成。

2. 關于描寫江南的詩句

泊船瓜洲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江南逢李龜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澡蘭香 淮安重午

年代:【宋】 作者:【吳文英】 體裁:【詞】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箬。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沈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翦菖浦自酌。但悵望、一屢新蟾,隨人天角。

鶯啼序

年代:【宋】 作者:【吳文英】 體裁:【詞】

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彷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澹塵土。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吹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

3. 形容七月的詩句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4. 關于江南的詩句

相關詩句及釋義:

1、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唐代) - 《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

釋義:湖光秋色中,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她任船隨波逐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2、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韋莊(唐代) - 《菩薩蠻》

釋義:春臨大地,洛陽到處是嫣紅的桃花,到處是澄澈的春水,水面上漂浮著并頭浴羽的對對鴛鴦。

3、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張養浩(元代) - 《水仙子·詠江南》

釋義:一江煙水映著晴翠山巒的云氣,兩岸的人家畫檐連著畫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閑淡。

4、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白居易(唐代) - 《憶江南三首》

釋義:游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

5、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張養浩(元代) - 《水仙子·詠江南》

釋義:畫船仿佛從天邊駛來,酒旗高挑隨風招展,多么可愛的水鄉江南。

6、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蕭綱(南北朝) - 《采蓮曲》

釋義:采蓮的小船在荷叢中穿過,槳兒不時碰落盛開的蓮花,一瓣瓣地飛落湖中,驚起了安詳地棲息著的只只白鷺。

7、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盞。李珣(五代) - 《南鄉子·山果熟》

釋義:木蘭舟上卷起了珠簾,歌聲從中傳出,悠揚清亮,飄到了遠方。船中杯盤狼藉,美酒醇香陣陣襲來,與歌聲一起飄遠。

8、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韋莊(唐代)- 《菩薩蠻》

釋義:我凝眸含著幽怨注視著殘陽,在思念你,你卻不知道。

9、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皇甫松(唐代)- 《憶江南》

釋義:更深燭盡,燭光暗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終于進入了夢鄉,夢中是我久別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時,江南雨季,我獨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著船外那蕭蕭的夜雨盡情的吹奏,時而聽見橋上驛亭邊人語,操著那久違的鄉音,訴說著難忘的故事。

10、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韋莊(唐代) -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釋義: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

江南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是以楚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游今湖南和湖北的長江以南部分、江西。在古代,江南曾經被中原稱為吳楚。后來隨著中原漢族南遷,江南成為一個文教發達、美麗富庶的地區,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后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一直到隋朝,那個時期的江南往往指的都是湖南、湖北一帶。

根據歷史傳統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區是蘇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大致等同于吳語加徽語區,等同于吳越民系的分布范圍。

江南核心區是所謂“水鄉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個生態型,因其位于平原澤國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濱海江南相區別,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認為是狹義江南。其范圍大致等同于吳語太湖片(北吳)分布區,歷史上被分為會稽,吳興,吳郡,被統稱為三吳。

5. 關于江南詩句有哪些

1、《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作者】韋莊 【朝代】唐

譯文對照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白話翻譯:

人人都說江南好,讓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更勝天空的碧藍,還可以在彩繪船上聽著外面的雨聲入眠。

江南酒壚邊賣酒的女子美麗無比,賣酒時撩袖盛酒時,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鄉,不然回到家鄉后會因為家鄉戰亂而悔斷肚腸。

2、《水仙子·詠江南》

【作者】張養浩 【朝代】元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白話翻譯:

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兩岸人家彩繪的屋檐相連,畫梁相接。江面上荷花叢生秋光恬淡,看沙鷗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飛舞盤旋,家家珠簾里飄出香風。美麗的船只好像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讓人喜愛啊,江南!

3、《憶江南·江南憶》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譯文對照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話翻譯: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臥其上 ,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4、《江南旅情》

【作者】祖詠 【朝代】唐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白話翻譯:

楚地的山脈綿延不斷沒有盡頭,返回故鄉的路是如此崎嶇蕭條。

看到東海日出,彩霞繽紛,就知道要下雨了;聽到大江波濤澎湃的聲音,就知道夜潮來臨。

我書劍飄零,羈留近于南斗之下,家鄉遙遠,家書難收,我家北風之下的大雁,吹到南方而不能北回。

吳潭的美橘熟了,想寄一點回家,可惜無人把它帶到洛陽。

5、《江南》

【作者】漢樂府 【朝代】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白話翻譯: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6. 有關江南的詩詞

王勃 采蓮曲 江南采蓮今已暮。

王勃 江南弄 江南弄, 陳子昂 送客 江南多桂樹, 劉長卿 發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 江南江北春草, 周先生畫洞庭歌 江南客, 隔漢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 溫庭筠 邊笳曲 江南戍客心, 代春閨 江南日暖鴻始來, 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后亭泛舟 江南煙景復如何, 奉和韓晉公晦日呈諸判官 江南無處不聞歌, 張籍 楚妃嘆 江南雨多旌旗暗, 張籍 江南行 江南人家多橘樹,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 江南水闊朔云多, 讀庾信集 江南江北為君愁。 閑望 江南舊隱是誰家。

讀庾信集 江南江北為君愁。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兼寄江南許渾先輩 江南仲蔚多情調, 江南 江南一路酒旗多。

州留別張員外 江南相送君山下,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 江南江北互相望。 同趙侍御干湖作 江南湖水咽山川, 王維 送沈子福歸江東 江南江北送君歸。

崔顥 江畔老人愁 江南年少十八九,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五 江南江北春冬花。 聽箏 江南歧路洛陽城。

悲歌 江南淥水通朱閣。 徐州使院賦 江南花柳從君詠, 張籍 江南行 江南風土歡樂多, 張籍 江村行 江南熱旱天氣毒, 劉禹錫 堤上行三首(選二) 其二 江南江北望煙波, 白居易 新小灘 江南客見生鄉思, 李商隱 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 陸龜蒙 食魚 江南春旱魚無澤, 陸龜蒙 小雪后書事 江南寒色未多偏。

陸龜蒙 春思二首 其二 江南酒熟清明天, 夜集張 所居 江南成久客, 冬日見牧牛人擔青草歸 江南草可結。 感遇十二首(選五) 其七 江南有丹桔, 宴越府陳法曹西亭 江南歸思逼,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江南楊梅熟。

竹里館 江南冰不閉, 杜甫 夢李白二首 江南瘴癘地, 張籍 江南春 江南楊柳春,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選三) 其十三 江南放屈平。 白居易 朱陳村 江南與江北, 賈島 投孟郊 江南有高唱, 杜牧 斫竹 江南苦吟客, 白居易 朱陳村 江南與江北, 白居易 哭王質夫 江南有毒蟒, 白居易 紫毫筆 江南石上有老兔,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其十三 江南放屈平。

白居易 真娘墓-墓在虎丘寺。 江南雪。

白居易 贈李兵馬使 江南別有樓船將, 白居易 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江南九月未搖落, 白居易 憶舊游-寄劉蘇州。 江南舊游凡幾處?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江南臘月半, 白居易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見和憶吳中舊游五首 江南風月會重游。

白居易 見殷堯藩侍御憶江南詩三十首詩中多敘蘇杭勝事余嘗典二郡因繼和之 江南名郡數蘇杭, 白居易 想東游五十韻并序 江南歲有秋。 白居易 池上小宴問程秀才 江南境物暗相隨。

白居易 南池早春有懷 江南春欲半。 白居易 楊柳枝二十韻 楊柳枝,洛下新聲也。

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詞章音韻,聽可動人,故賦之。 江南苦別離。

白居易 憶江南詞三首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其一 江南好, 白居易 憶江南詞三首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其二 江南憶, 白居易 憶江南詞三首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其三 江南憶, 白居易 蘇州故吏 江南故吏別來久, 白居易 新小灘 江南客見生鄉思, 鮑照 望孤石詩 江南多暖谷。 晁補之 感遇十首次韻和黃著作魯直以將窮山海跡勝絕賞心晤為韻 江南盛郁蒸, 晁補之 芳儀怨 江南花發鷓鴣飛, 晁補之 贈楊景平 江南細雨收黃梅, 晁補之 次韻和趙令僉防御春日感懷 江南太守舊詩人, 晁補之 禱雨宿九曲池上三首一。

江南山更青, 晁說之 送許同夫赴江寧知錄 江南江北遙相憶。 晁說之 桃 江南桃葉齊, 晁說之 二十二弟自常州寄翦刀及筆來作長句 江南刀筆有如此, 晁說之 笑 江南陸后還安否, 晁說之 式微 江南江北有從違。

陳師道 和和叟梅花 江南望斷無來使, 陳師道 次韻黃無悔惜梅 江南春信小遲回。 陳子昂 送客 江南多桂樹。

崔國輔 題豫章館 江南轉佳麗。 崔顥 江畔老人愁 江南年少十八九,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江南江北春冬花 杜甫 夢李白二首其一 江南瘴癘地, 杜牧 斫竹 江南苦吟客,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兼寄江南許渾先輩 江南仲蔚多情調, 杜牧 代人寄遠 六言二首 其二 江南綠草迢迢。

杜牧 江南送左師 江南為客正悲秋, 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聞雁 江南渺云水。 范成大 題畫卷五首 江南野水連天。

范成大 嶺上紅梅 江南春風一枝足。 范成大 次韻季陵貢院新晴 江南行處夢不隔。

范成大 七月十八日濃霧作雨不成 江南富秋暑, 范仲淹 無題 江南有美人, 歸莊 落花詩 江南春老嘆紅稀, 韓愈 鳴雁 江南水闊朔云多, 何承天 贈范曄詩 江南無所有。 賀鑄 題楊子王輅故居清軒:(戊辰上巳日賦) 江南千里春。

賀鑄 阻風白鷺洲招訥上人:(辛未正月賦) 江南春物為誰好, 賀鑄 清明病中 江南此候同。 黃庭堅 演雅 江南野水碧于天, 黃庭堅 留王郎 江南水無津。

黃庭堅 次韻宋懋宗僦居甘泉坊雪后書懷 江南石上對洼尊。 黃庭堅 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 江南江北飽看山。

黃庭堅 再答元輿 江南樓閣白蘋風, 黃庭堅 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 江南鐵鉤鎖, 黃庭堅 次韻楊明叔見餞十首(之十并序) 江南水如天。 黃庭堅 和中玉使君晚秋開天寧節道場 江南江北盡云沙, 黃庭堅 沖雪宿新寨忽忽不樂 江南長盡捎云竹, 黃庭堅 呻吟齋睡起五首呈世弼(之一) 江南一枕夢, 。

7. 有關“江南”的詩句

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的美意和優雅)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春夢(有一種縹緲的思緒,江南在里面是一個美好的夢)岑參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雜曲歌辭。

楊柳枝(一句寫柳絮漫天的優美意境)孫光憲(五代詞人孫光憲,自號葆光子,字孟文。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縣東北)人。

后唐時為陵州判官。后又在南平國任御史大夫等職。

降宋后,任黃州刺史。《花間集》共收他的詞61首。

是五代詞人中存詞最多的一位。著有《北夢瑣言》等集)閭門風暖落花干,飛遍江南雪不寒。

獨有晚來臨水驛,閑人多憑赤闌干。有池有榭即蒙蒙,浸潤翻成長養功。

恰似有人長點檢,著行排立向春風。根柢雖然傍濁河,無妨終日近笙歌。

驂驂金帶誰堪比,還笑黃鶯不較多。萬株枯槁怨亡隋,似吊吳臺各自垂。

好是淮陰明月里,酒樓橫笛不勝吹雜曲歌辭。憶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相和歌辭。江南曲陸龜蒙為愛江南春,涉江聊采蘋。

水深煙浩浩,空對雙車輪。車輪明月團,車蓋浮云盤。

云月徒自好,水中行路難。遙遙洛陽道,夾岸生春草。

寄語棹船郎,莫夸風浪好。相和歌辭。

采蓮歸(寫采蓮的風景描寫不錯,盡管景語悲傷)王勃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摘蓮花,今渠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

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江南樂府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望江南/憶江南 【宋·王琪】江南岸,云樹半晴陰。

帆去帆來天亦老,潮生潮落日還沈。南北別離心。

興廢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煙漁市曉,柳邊疏雨酒家深。

行客莫登臨。江南草,如種復如描。

深映落花鶯舌亂,綠迷南浦客魂消。日日斗青袍。

風欲轉,柔態不勝嬌。遠翠天涯經夜雨,冷痕沙上帶昏潮。

誰夢與蘭苕。江南水,江路轉平沙。

雨霽高煙收素練,風晴細浪吐寒花。迢遞送星槎。

名利客,飄泊未還家。西塞山前漁唱遠,洞庭波上雁行斜。

征棹宿天涯。江南燕,輕揚繡簾風。

二月池塘新社過,六朝宮殿舊巢空。頡頏恣西東。

王謝宅,曾入綺堂中。煙徑掠花飛遠遠,曉窗驚夢語匆匆。

偏占杏園紅。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江南酒,何處味偏濃。

醉臥春風深巷里,曉尋香旆小橋東。竹葉滿金鍾。

檀板醉,人面粉生紅。青杏黃梅朱閣上,鰣魚苦筍玉盤中。

酩酊任愁攻。江南雪,輕素剪云端。

瓊樹忽驚春意早,梅花偏覺曉香寒。冷影褫清歡。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謝女聯詩衾翠幕,子猷乘興泛平瀾。

空惜舞英殘。江南雨,風送滿長川。

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飄灑正瀟然。

朝與暮,長在楚峰前。寒夜愁敧金帶枕,暮江深閉木蘭船。

煙浪遠相連。江南竹,清潤絕纖埃。

深徑欲留雙鳳宿,后庭偏映小桃開。風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淚空流妝點在,羊車曾傍翠枝來。

龍笛莫輕裁。

姓氏皇甫的名人明事

皇甫湜(777—835),中國唐代散文家。[1]字持正,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十多歲時就漫游各地,投梁肅,謁杜佑;后又結交顧況,師從韓愈,還求見江西觀察使李巽,作書獻文,希圖薦舉,未成。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湜在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不第。他廣為交游,與白居易、李翱、劉敦質等人往來。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湜考中進士,歷陸渾縣尉、工部郎中、東都判官等職。他與李翱都是韓愈的學生,與韓處于師友之間。李翱發展了韓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則發展了韓文奇崛的一面。皇甫湜在闡述韓愈反對因襲、主張獨創的理論時說:“夫意新則異于常,異于常則怪矣;詞高則出于眾,出于眾則奇矣。”。三年,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與牛僧孺、李宗閔直陳時政得失,無所避忌,受考官賞識,被出為陸渾(今河南嵩縣)縣尉。此案還連累了湜的舅父翰林學士王涯,亦被貶為虢州司馬。次年,湜遷殿中侍御史內供奉職。此間,湜與韓愈、李賀等人過從甚密。八年,湜回睦州故里。

元和十二年(817),皇甫湜被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愬召為幕僚,赴襄陽任職,次年五月罷鎮。至十五年,他困頓江陵府公安縣。其間,韓愈被貶潮州,柳宗元貶死任所。師友的坎坷遭遇,使他一度徬徨、苦悶,感到悲哀和憤慨。唐穆宗長慶元年(821),湜被斥逐到吉州(今江西吉安),與主張改革的張弘靖、張儇、楊敬之甚相投機。唐敬宗寶歷二年(826),應山南東道節度使李逢吉之召,為幕僚,至襄陽視事。直至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罷鎮,回到洛陽,常與白居易往來相訪。六年至七年,湜任工部郎中。八年,因酒后失言,數忤同列,求分司東都,至洛陽。因未升遷,官俸微薄,十分窘迫,入冬后竟至于“門無轍跡,庖突無煙”。東都留守裴度卑辭厚禮,召湜為留守府從事。次年,裴度重修福先寺,欲請白居易作碑文。湜聞訊大怒,說:“近舍湜而遠取居易,請從此辭!”裴度謝請之。“湜即請斗酒,飲酣,援筆立就”,計3254個字,裴度重酬之。此后,他寫了最后一篇文章《諭業》,總結了文學創作的基本原理和經驗,便歸故里。死后葬縣南30里。有《皇甫先生文集》傳世。

湜子名皇甫松,字子奇,自稱檀欒子,父子文學并稱。松早年科舉失意,屢試不第,未能出仕;后期隱居不出,死后唐昭宗追贈為進士。皇甫松著作有詩詞、小說等,詞最為著稱,在晚唐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響,收錄在《花間集》中有12首,《夢江南》2首、《采蓮子》2首等。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花間集》只稱他為“皇甫先輩”,“先輩”為唐人對進士的稱呼,可見他并未入仕。《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皇甫松《醉鄉日月》3卷。其詞今存20余首,見于《花間集》、《唐五代詞》。事跡見《歷代詩馀》。 今有王國維輯《檀欒子詞》一卷。

代表作有《采蓮子二首》、《怨回紇歌》、《浪淘沙二首》等,其中以《采蓮子二首》的藝術成就最為杰出,第一首詩中寫一采蓮少女因“貪戲采蓮遲”,傍晚了還在船頭弄水,而且還“更脫紅裙裹鴨兒”(脫下紅裙子將小鴨子裹起來),將女孩兒的活潑頑皮和憐物愛人之情狀描摹得歷歷如畫,極其生動逼真。第二首寫少女貪看“湖光滟滟”入了迷,索性讓船隨風飄蕩,還時而興起“無端隔水拋蓮子”,但發現有人偷看后羞澀惶恐了老半天(“遙被人知半日羞”),那姿態真是讓人又憐又愛。《夢江南二首》寫燈下月夜遙憶江南生活情景:“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其一);“桃花柳絮滿江城,雙髻坐吹笙”(其二)。筆致清靈,情境優美。王國維《人間詞話》稱其“情味深長,在樂天、夢得上”。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也說:“皇甫子奇詞,宏麗不及飛卿,而措詞閑雅,猶存古詩遺意。唐詞于飛卿而外,出其右者鮮矣。五代而后,更不復見此筆墨。”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10歲便能作文寫詩,張九齡呼為小友。皇甫冉于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進士第一(狀元)。歷官無錫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遺、右補闕等職。為避戰亂寓居義興(今宜興),據說他所住村莊后來被稱為皇甫舍(今屬芳莊鎮)。開元天寶之際政治日益腐敗,社會矛盾尖銳,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割據勢力相繼而起。天寶十四年冬,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在范陽(治今北京)起兵叛亂,擊敗唐軍,迅即于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渡黃河,攻下洛陽。次年稱帝。六月,叛軍破潼關,進入長安。同時,其部將史思明也擊敗平原、常山等地的反抗,完全占領河北廣大地區。玄宗逃往蜀中。肅忠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即位。這次戰亂歷時七年多,史稱安史之亂。此后,唐朝統治由盛而衰。處在此時此境,他所賦詩文,反映了安史之亂的社會狀況。皇甫冉寓居義興,對義興的山山水水情有獨鐘,題詠頗多。有《荊溪夜湍:》、《洞靈觀》、《三月三日同義興李明府泛舟》等詩作。如《荊溪夜湍》云:“驚湍流不極,夜渡識云岑。長帶溪沙淺,時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逐五湖心。揭厲朝將夕,潺諼古望今。花源若許到,雖遠亦相尋。”《洞靈觀》云:“孤煙靈洞遠,積雪暮山寒。松柏凌高殿,莓苔封古壇。客來清夜久,仙去白云殘。明月開金篆,焚香人木蘭。”《三月三日同義興李明府泛舟》云:“江南煙景復如何,聞道新亭便可過。處處藝蘭春浦綠,萋萋藉草遠山多。壺觴須就陶彭澤,風俗猶傳晉永和。更使輕橈隨轉去,微風落日水無波”。

皇甫冉弟皇甫曾,也善詩,歷官監察御史。其名與冉不相上下。

皇甫曾(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潤州丹陽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前后在世。天寶十七年登進士第。工詩,出王維之門,與兄名望相亞。歷官侍御史。后坐事貶舒州司馬,移陽翟令。曾著有詩集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皇甫坦:(生卒年待考),字履道;臨淄人(今山東臨淄)。著名宋朝醫學家。

皇甫坦初避走蜀地,隱居道教第七洞天峨嵋山。據說,有一天他暮行風雪中,寒氣襲身,四肢冰冷,忽聽見道旁有人呼喚。他相顧四望,發現一道人安臥小庵中,遂留下與之(左右氐)足相眠。尋即感覺到一股熱氣自兩足入,“蒸蒸浹體,甚和適”,很快便入夢境,安甜地睡至天明。這時早起的道人對他說:“他日可訪我于靈泉觀。”皇甫坦應其言,前往靈泉觀拜訪。兩人相談甚歡,皇甫坦方知此道人正是宋代名道、妙通真人朱桃椎。不久,皇甫坦又在酒肆中巧遇妙通,以為有緣,遂從之學道,“盡得坎離虛實之旨,內外二丹之秘”。

皇甫坦工醫術。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1149年),顯仁皇太后患目疾,宮中御醫幾治無效。據說,一夜皇太后夢見一黃衣道士,須髯長耳,自言能治其疾。即告于宋高宗。宋高宗詔命有司到全國各地道觀查找該道士,終被臨安(今浙江杭州)太守打探到,入見慈寧殿告訴宋高宗,此人遠在峨嵋山,姓皇甫名坦。宋高宗當即詔請皇甫坦入臨安。“坦以噓呵布氣,目即愈,瞖脫隙然矣。”之后他又為仙韶甄娘治好了瘸腿。由此倍受朝廷器重。當他告辭還峨嵋時,兩宮賜赍甚厚。不久,高宗又遣使送御香到青城山丈人觀祈禱,并至皇甫坦隱居地拜謁安撫,為其建觀。

皇甫坦臨行前,宋高宗留有一個活話,“賜詔存問”。過了一段時間,宋高宗覺得路途遙遠,不便隨時召問,遂詔令皇甫坦移居廬山,為其筑室,賜御書名其所曰“清虛庵”,“詔繪坦像,御贊之”。

清虛庵,在廬山山北撥云峰(一名半云峰)下。左有青蓮庵,右有凌虛閣,側有“神泉”。說起“神泉”,還有一段傳聞。當年,觀初成時,皇甫坦苦水遠,汲取不便,“使人荷鋤斫庵側地”,尋即泉水如涌。宋光宗趙惇聞訊,大感神異,大書“神泉”二字以賜。皇甫坦將二字鐫刻于石,蓋亭覆之,名曰神亭。又據張淏《云谷雜記》載,宋光宗曾于東宮詢問皇甫坦缺乏什么,有何困難。皇甫坦回答說,山中一切齊備,無所缺,只是“去水差遠,汲取所勞”,光宗聞之,遂書“神泉”二字,囑之持歸庵中隨意開掘。坦遵囑于庵側穿小井,方揮畚鍤,泉即噴涌而出。兩種說法一為張揚皇甫坦神跡,一為贊宋光宗神明,不足全信,但仍可看出庵之影響。泉早已湮沒,今不知所在。

清虛庵因為御賜而頗具規模。煥文閣、清虛堂置其間,依山造勢,宏麗壯觀。堂閣中收藏著高宗及后幾代皇帝的御賜的《黃庭經》、《道德經》和《陰符經》等道教經籍、宸翰題榜、御賜繪像和贊文,滿壁生輝,富麗堂皇。宋人張孝祥有詩記述:“石側疑無路,山回別有天。神泉通玉海,帝畫麗奎躔。紫闥雖重到,青瑤卻未鐫。只須香案吏,為寫白云篇。”

皇甫坦在清虛庵,注意內外丹修煉,有所成就,“善布氣”。據說,他常“宴坐不寐”。久之,兩足外踝皆平偃,頂有珠光瑩瑩。又山中道士云其年七十二,容顏雖不及二十年前,但仍滿面紅光,老態不顯。這些正是他內功達到一定境界的表現和反映。

皇甫坦雖居清虛庵,但并非清靜虛無,而是常常被大宋皇帝召入宮廷,醫疾問道。高宗在宮內坐禪,他被召見于康壽殿,陪侍左右,隨時聽調。以后又三度入宮問答。宋孝宗趙眘即位后,他仍不得閑,四次受君命持香往返于(左氵右上既右鬲)山、廬山和青城山,代為祈禱神靈。光宗時更是頻頻入京,“遣問不絕”。由于他在宋幾代皇帝心目中都很有份量,所以道徒聞風歸附,“道流咸集”,以沾榮耀,使清虛庵一度名震江南,成為廬山著名道觀之一。

據史書記載,皇甫坦“善相人”,有未卜先知之術。《宋史》中有一則記載:湖南帥李道雄素來敬奉皇甫坦。有一次找來自己的幾個女兒請他看相。當他看到其中一女時,大驚道:“是他日為天下母。”既而將此事告訴宋高宗。宋高宗遂將此女許配給皇太孫、孝宗第三子趙惇。趙惇登基為帝后,李氏貴為皇后,是為慈懿皇后。李氏“性妒悍”,權力欲極熾。入主后宮不久便操縱宮中事務,使朝政為留正等反戰主和妥協派所把持,陳亮、辛棄疾等一些主戰派人物遭到排擠打擊,并造成宋光宗與其父宋孝宗間的不和,導致宋光宗退位。所以宋光宗大為惱怒,遷怒于皇甫坦,大罵“皇甫坦誤我”。該記載說明皇甫坦與高宗關系確實密切,“相人”有一套。遺憾的是,他卻因此而失去恩寵。從青城山祈禱還廬山后,便沒有再出山。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農歷9月,他抱憾地離開了曾紅極一時的塵世,庵也隨之沒落,至明代更為僧徒所據,改為廟宇,道跡無存。

皇甫坦雖“晚節未保”,但為道一生,獲得幾朝皇帝恩寵和炙手可熱的地位,也足以令他寬慰,令道俗眼紅。所以,他死后,道俗還每每憶起他,吹噓和美化一番,試圖為道教撈取些許資本。《真仙通鑒》里的一則有關皇甫坦神異道工的描述就說明了這點。書中載道:在靖康之難(公元1127年)不久,大臣曹勛奉宋徽宗御札自金營還朝。行至大河,無舟以渡。皇甫坦縛葦為箋送其過河,并為之燃葦去寒,解救了其僵死生命。曹勛醒后問之姓名,閉口不答,只拋下“朱真人以公為社稷計,故使濟公。后二十年,當見公于錢塘”的暗語。事隔二十年后,曹勛果然在杭州與皇甫坦再度見面,相從話舊,感激涕零,再三叩拜,贈詞禮謝。此事不久傳入宋光宗耳中,遂宣問皇甫坦于迎勞館,益加器重,以后每次召問必命曹勛作陪。書中所載與佛教所說達磨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似曾相似,無非是道士們故弄玄虛,制造神秘罷了。

皇甫沖(1490~1558) ,明代詩人。字子俊。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皇甫沖的詩歌能較多地接觸社會現實問題。他在《袁抑之黃門防秋師還》詩中揭露明朝軍隊將領的腐敗,他們御敵無方,致使"烽火夜照蓬萊宮,黎民半死長安陌"。士兵多已亡散,而"元戎尚擁嬌娥眠"。《筑垣行》中又描寫外族入侵后所造成的"火焰燒天云,白骨盈溝渠"的凄慘景象。詩人在《順義戰》一詩中,還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人民中奮起抗敵的愛國英雄。由于他們的英勇斗爭,使"城邑不破殘",同時,詩人對他們功高名墜又深表同情,結尾說:"李廣豈數奇,耿恭終棄置。斯理自古然,況乃居今世。"抒發感慨,諷刺時弊。詩人對敢和嚴嵩作斗爭的楊繼盛極其崇敬,《舟中讀楊兵部疏》表現了他的義憤,這些詩歌都具有相當的社會意義。他的另一些詩歌,抒發"為儒四十年,裒然一縫掖"(《下邳》)的功名無望的惆悵,表現"清尊獨對南城月,惟見歸鴉嗓晚煙"(《過濟懷周白川尚書》)的閑適心情,又寫得較為沖淡醇雅。

皇甫沖善騎射,好談兵。撰《幾策》、《兵流》、《枕戈雜言》等政治軍事著作數十萬言。他還精音樂、弈棋。作品有《皇甫華陽集》等。

此外,東漢太尉皇甫嵩,魏晉間醫學家皇甫謐,唐代有宰相皇甫镈、文學家皇甫湜,宋代有馬步軍軍都頭皇甫繼明,明代詩人皇甫涍。

有關江南的詩詞?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唐·皇甫松】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憶江南 【唐·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蘇東坡】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雙調望江南 壽秋水 【宋·劉辰翁】

齊眉舉,彩侍紫霞記。天上九朝島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詞。

籬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風記我一聯詩。留著晚香時。

雙調望江南 壽張粹翁 【宋·劉辰翁】

七日后,董會是墾前。二月之間澤以此,余年河止萬三千。日擬醉華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傳。看取長生部屢倒,眼前橘粟術何直。自唱鵲橋仙。

江南好/憶江南 【宋·趙師俠】

天共水,水遠與天連。天凈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與景,人景古難全。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遠樂處景應妍。休與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晝永,初夜月侵床。露臥一叢蓮葉畔,芙蓉香細水風涼。枕上是仙鄉。

望江南 【宋·周邦彥】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凄凄。

憶江南 【唐·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望江南 【宋·戴復古】

有說未盡處,為續四曲

壺山好,博古又通今。結屋三間藏萬卷,揮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門外路,咫尺是湖陰。萬柳堤邊行處樂,百花洲上醉時吟。不負一生心。

江南柳 【宋·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望江南 【唐·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憶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樹半晴陰。帆去帆來天亦老,潮生潮落日還沈。南北別離心。

興廢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煙漁市曉,柳邊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臨。

江南草,如種復如描。深映落花鶯舌亂,綠迷南浦客魂消。日日斗青袍。

風欲轉,柔態不勝嬌。遠翠天涯經夜雨,冷痕沙上帶昏潮。誰夢與蘭苕。

江南水,江路轉平沙。雨霽高煙收素練,風晴細浪吐寒花。迢遞送星槎。

名利客,飄泊未還家。西塞山前漁唱遠,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輕揚繡簾風。二月池塘新社過,六朝宮殿舊巢空。頡頏恣西東。

王謝宅,曾入綺堂中。煙徑掠花飛遠遠,曉窗驚夢語匆匆。偏占杏園紅。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處味偏濃。醉臥春風深巷里,曉尋香旆小橋東。竹葉滿金鍾。

檀板醉,人面粉生紅。青杏黃梅朱閣上,鰣魚苦筍玉盤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輕素剪云端。瓊樹忽驚春意早,梅花偏覺曉香寒。冷影褫清歡。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謝女聯詩衾翠幕,子猷乘興泛平瀾。空惜舞英殘。

江南雨,風送滿長川。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飄灑正瀟然。

朝與暮,長在楚峰前。寒夜愁敧金帶枕,暮江深閉木蘭船。煙浪遠相連。

江南竹,清潤絕纖埃。深徑欲留雙鳳宿,后庭偏映小桃開。風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淚空流妝點在,羊車曾傍翠枝來。龍笛莫輕裁。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夢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葉,葉落絕歸期。縱使歸來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且逐水流遲。

宿新市 【宋·楊萬里】

春光多在柳梢頭,揀得長條插酒樓。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題覺海寺 【宋·黃庭堅】

爐煙郁郁水沉犀,木繞禪床竹繞溪。一暇秋蟬思高柳,夕陽原在竹蔭西。

鵲橋仙 【宋·吳潛】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且斷閑云千里。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癡兒馬矣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

馨香餅餌,新鮮瓜果,乞巧千門萬戶。到頭人事空摶難,與拙底、無多來去。

癡兒妄想,夜看銀漢,要待云車飛渡。誰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歡娛意緒。

滿江紅---禾興月波樓和友人韻

日薄寒空,正澤國,一汀霜葉。過萬里,西風塞雁,數聲哀咽。耿耿有懷天可訊,悠悠此恨誰能說。倚闌干、老淚落關山,平蕪隔。.提短劍,腰長鋏。昔壯志,今華發。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闊。要斬.鼠..生.鼯埋九地,可憐烏兔馳雙轍。羨渠儂,健筆掃磨崖,文章別。

二月朔日夜觀燈偶成 【清·陳慶之】

通街士女涌如潮,歷亂燈光照碧霄。簫管釀成春一片,還疑今夕是元宵。

十景塘散步

橫塘如帶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只有菜花秋稼好,黃云黃錦似當年。

韶村夜泊 【明·談應祥】

望江南/憶江南 【宋·王琪】

江南岸,云樹半晴陰。帆去帆來天亦老,潮生潮落日還沈。南北別離心。

興廢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煙漁市曉,柳邊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臨。

江南草,如種復如描。深映落花鶯舌亂,綠迷南浦客魂消。日日斗青袍。

風欲轉,柔態不勝嬌。遠翠天涯經夜雨,冷痕沙上帶昏潮。誰夢與蘭苕。

江南水,江路轉平沙。雨霽高煙收素練,風晴細浪吐寒花。迢遞送星槎。

名利客,飄泊未還家。西塞山前漁唱遠,洞庭波上雁行斜。征棹宿天涯。

江南燕,輕揚繡簾風。二月池塘新社過,六朝宮殿舊巢空。頡頏恣西東。

王謝宅,曾入綺堂中。煙徑掠花飛遠遠,曉窗驚夢語匆匆。偏占杏園紅。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酒,何處味偏濃。醉臥春風深巷里,曉尋香旆小橋東。竹葉滿金鍾。

檀板醉,人面粉生紅。青杏黃梅朱閣上,鰣魚苦筍玉盤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雪,輕素剪云端。瓊樹忽驚春意早,梅花偏覺曉香寒。冷影褫清歡。

蟾玉迥,清夜好重看。謝女聯詩衾翠幕,子猷乘興泛平瀾。空惜舞英殘。

江南雨,風送滿長川。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飄灑正瀟然。

朝與暮,長在楚峰前。寒夜愁敧金帶枕,暮江深閉木蘭船。煙浪遠相連。

江南竹,清潤絕纖埃。深徑欲留雙鳳宿,后庭偏映小桃開。風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淚空流妝點在,羊車曾傍翠枝來。龍笛莫輕裁。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夢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葉,葉落絕歸期。縱使歸來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且逐水流遲。

宿新市 【宋·楊萬里】

春光多在柳梢頭,揀得長條插酒樓。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00.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