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少坦腹為什么(王逸少坦腹翻譯)
<<王逸少坦腹>>引出了哪句俗語
寬廣平坦: 坦蕩,一如常態: 態度安詳:
坦腹東床。
坦然自若;砥: 舊作女婿的美稱。平坦得像磨刀石
心懷坦蕩:磨刀石坦蕩如砥
郗太傅......是那首文言文里的句子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①。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②。”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③。
【注釋】①郗(xī)太傅:郗鑒,曾兼徐州刺史,鎮守京口。
②矜持:拘謹。坦腹:敞開上衣,露出腹部。按:后稱人女婿為東床或令坦,本此。③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導的侄兒。
【譯文】太傅郗鑒在京口的時候,派門生送信給丞相王導,想在他家挑個女婿。
王導告訴郗鑒的來人說:“您到東廂房去,隨意挑選吧。”門生回去稟告郗鑒說:“王家的那些公子還都值得夸獎,聽說來挑女婿,就都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公子在東邊床上袒胸露腹地躺著,好像沒有聽見一樣?!臂b說:“正是這個好!”一查訪,原來是王逸少,便把女兒嫁給他。
《東廂坦腹》翻譯及賞析是什么呢?
《東廂坦腹》的翻譯如下:
郗太傅在京口做官時,派人送信給王丞相,想找一名女婿。丞相對送信人說:“你到東廂房去,我的兒子們都在那?!遍T生去拜訪完畢,回去對郗太傅說:“王家諸位少爺都是一表人才,聽說您來征婚,都衣冠楚楚,很是莊重,只有一個人坦胸露腹躺在床上,不理不睬的?!臂溃骸熬瓦x這個人了?!迸扇巳グ菰L,得知是王丞相的族子,叫王逸少。于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
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此正好?!痹L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賞析
這則小品實則上寫活了郗鑒太傅、王導丞相和王家諸郎、王羲之。關鍵在于完全通過門人的視角發散出去再收斂起來,因而文字特別簡約清峻。一層寫送書暗中選人,一層寫匯報明里交代選人經過,最后寫太傅訪之的結局,“所以把女兒嫁給這個人了”。寫人物動作是“床上坦腹臥”,寫郗公對話是“正此好”,三個字活龍活現地凸現了王羲之與他擇婿理想模式吻合后的意外喜悅之情。
注釋
①郗太傅:郗鑒。
②門生:魏晉之世所謂門生乃門客。
⑧信:使者,即郗太傅所派使者。
④矜持:故作莊嚴,拘束,不自然。
⑥逸少:王羲之,王導的族子。
出處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宗室、文學家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雅量》
啟示
世人稱女婿為“東床”,便是由這個典故而來。
選女婿是要看人才,看品性。有才華的人多狂傲不羈,所以羲之坦腹迎客;有氣質的人多真實穩重,所以羲之“如不聞”。郗太傅可謂慧眼認人。其實不只是選女婿,其他選拔人才也大多如此。然而現在卻有許多人選擇“繡花枕頭”,喜歡衣冠楚楚的矜持的人,而對有個性的視而不見。不知是時代進步了,還是眼光落后了。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11]??,南朝宋宗室、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父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封臨川王,征為侍中。文帝元嘉時,歷仕秘書監、丹陽尹、尚書左仆射、中書令、荊州刺史等。著有《后漢書》《徐州先賢傳》《江左名士傳》《世說新語》。
王羲之的命運是如何?
王羲之(三○三-三六一),字逸少,因曾為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樞?
國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藝術家。他承續鐘繇、張芝,變
革古法,創立今體,并把今體書法推向文人書美的極致,被后世尊為一代‘書圣’。
王羲之系出瑯邪王氏,父王曠,母親姓氏不可考(據清康熙年間王國棟編《王氏
宗譜》(現藏北京圖書館),羲之母親系河東安邑衛氏,因系孤證,暫不從。)。瑯邪
王氏自西漢時由瑯邪皋虞遷至臨沂,至西晉羲之伯曾祖王祥、曾祖王覽始成為‘士族’。
西晉末年,司馬氏政權外受北方新起勢力劉淵的威脅,內則‘八王之亂’甫定,元氣
大傷,政局岌岌可危。羲之父親王曠獻策瑯邪王司馬睿移鎮江南以求自保和發展,并
與羲之從伯王敦、王導(又《世說新語·贊譽》劉孝標注:‘按王氏譜,羲之是敦從
父兄子?!駨摹稌x書·王羲之傳》。)輔佐司馬睿渡江。后王曠率兵北征,戰敗后
下落不明。王導、王敦擁立司馬睿登基,建立東晉王朝,名重一時,有‘王與馬,共
天下’之稱,居江南王、謝、郗、庾四大家族之首。但此后,王敦起兵反叛,王導晚
年昏聵,瑯邪王氏勢力日漸衰落。
王羲之五歲隨家族過江,入住建鄴(今南京)烏衣巷。不久父親失蹤。年幼的他雖
身在名門大族,卻‘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晉書·王羲之傳》)。
特殊的環境養成了他骨鯁孤傲的性格,以致成年后,太尉郗鑒在王氏諸少中選婿,羲
之東床坦腹,滿不在乎,郗鑒大為欣賞,以女妻之。
約于明帝太寧三年(三二五年),王羲之按當時貴族子弟出仕慣例,起家為秘書郎,
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至永和十一年(三五五年)誓墓不仕,王羲之先后任臨川太守、
征西幕府參軍、江州刺史、護軍將軍、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有晉一代,玄學興
盛,清談成風,士族子弟及各級官吏浸淫于清談,崇尚風流,不以政務為要。王羲之
從‘事君行道’出發,認為‘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晉書·謝安傳》),無論是在
朝中為官,還是出使外任,均親理政務,勤求民隱,于種種弊政深切痛恨。在護軍將
軍任上,他深入調查,力欲糾治營中弊端,發布《臨護軍教》,提出‘公役均平’。
在會稽內史任上,他針對吏治腐敗與賦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選°吏與均平賦役之策。
在連年大旱、民生困頓之際,不等朝廷下令,果斷開倉賑災,救民于危難。
王羲之‘清貴有鑒裁’(《晉書·王羲之傳》)。東晉偏安江南,收復北土的呼聲
終朝不絕,并成為政要權力之爭的砝碼。王羲之洞察時政,對歷次北伐之舉、將帥人
選有著清醒的認識。永和八年(三五二年),殷浩為與桓溫對抗,上疏請求北伐。羲之
以為此舉必敗,便致書竭誠勸阻,殷浩不聽,終致大敗。羲之悵惋不已。
永和十一年,骨鯁氣傲的王羲之,不堪忍受上司揚州刺史王述的百般刁難,率子
女在父母墓前誓墓不仕,從此退出官場。但他在優游山林之余,仍關注朝臣進退,深
以國事為念。
在東晉政壇上,王羲之可謂勤謹務實、體察民情的良吏,但處于君昏政暗、‘虛
談廢務’的時代,他難以有所作為,故而政績不顯。然而作為一名杰出的書法藝術家,
他為中國書法藝術樹立了一座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峰。
書法乃瑯邪王氏家族世代相傳之藝術。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從伯王敦、王導,叔
父王?ND447?等,都有書名。尤其是王?ND447?,多才多藝,‘畫為晉明帝師,書
為右軍法’(南朝王僧虔《論書》)。王羲之受家學熏陶,得自衛夫人、王?ND447?
等名家指點,一經啟蒙便樂此不疲,勤習苦練,表現出極高的習書天賦。他苦苦臨習
王導贈予的鐘繇《宣示表》,從中領悟書法藝術的真諦,為日后輝煌的藝術成就奠定
了堅實的基礎。
王羲之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
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
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
晉人的美》)在這一時期,新的審美觀念和標準在文人個性自覺的基礎上得以確立,
古拙渾樸之美向妍麗飄逸轉換,各種藝術形式在要求表現自我情志的同時,開始追求
形式的妍美。文學、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的一大批極富天才、敢于創新的文學家、
藝術家,沖破傳統的樊籬,以‘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的氣概,建立了新的體式法度,開拓出文學藝術的新境界。王羲之就是書法領域中最
杰出的代表。
在王羲之以前,漢字書體上承漢魏,已開啟今體草、行、楷書的體式,但以鐘繇、
張芝為代表的書體,尚未脫盡隸意,稚拙古樸。王羲之順應書體發展的趨勢,引入時
代審美意趣,在精研鐘、張書體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改革??瑫儥M向取式為縱向
取式,端莊勻整。行書脫盡隸意,欹側取妍,遒媚緊斂,勢巧行密,筆法上中鋒側鋒
互用,運筆迅疾,便于書寫,加強了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草書則改章草的作書緩
慢、多波挑、筆勢不連貫為今草的運筆自由、筆勢連貫、減省筆畫而不失字形。至此,
草、行、楷書體式定型,漢字書體的發展基本完成。王羲之不僅完成了漢字書體的定
型,而且完成了中國書法藝術變質為妍的重大轉變。
王羲之于書法藝術堪稱備精諸體。唐張懷?NF146?《書斷》列其隸書(即楷書)、
行書、章草、飛白、草書為神品,八分為妙品。行書《蘭亭序》被奉為天下第一行書,
楷書《樂毅論》、《黃庭經》亦被尊為極致。王羲之妍美流便、飄逸灑脫的書風,千
余年來令無數書家心馳神往。梁武帝評其書是‘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梁蕭衍《古
今書人優劣評》)。唐太宗則贊嘆‘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
(《晉書·王羲之傳》)
王羲之的書法對后世影響甚大。以臨摹他的書作或師其筆意自成一家的書法名家,
有陳隋智永,唐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孫過庭、懷素、張旭,
五代楊凝式,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趙孟?NFDA2?、鮮于樞、柯九思,
明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黃道周、王鐸,清劉墉等。清中葉后,包世臣、康有為
提倡北碑,一時北碑南帖抗衡于世。但習碑者亦尊崇王羲之包括王獻之在內的‘二王’
法書。自唐時起,王羲之書法作品隨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頻繁而東渡日本,對日本的
書體書風產生了深刻影響,至今仍被視若珍寶,研究學習者不絕。
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自東晉末,經南朝至隋朝,歷經戰亂,佚失、毀滅者甚多。
到唐初,由于太宗高價收購,共得二千余紙,其中不乏贗品。部分名作,太宗甚至令
響拓高手馮承素等摹出副本,分贈寵臣。后不少真跡殉葬昭陵,部分則由皇族自內府
竊出,終致散佚。五代溫韜發昭陵,陵內法帖全遭毀棄。宋初,刻本叢帖出現,如
《淳化閣帖》、《大觀帖》等,內中多收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是以真跡亦或摹本為
底本刻木刻石,無法詳考。由宋至清,叢帖更多。至今,書于絹上及紙上的摹本約有
三十余帖,大多藏于國內外(多在日本)博物館、美術館,部分為私人收藏,傳世羲之
書法精品,多在其中。石刻拓本(如集王書圣教序、定武蘭亭)及宋明清木刻叢帖中各
帖,因真偽交雜,總數難以確定。
晉穆帝升平五年(三六一年),王羲之因長年服散致疾,辭世而去,終年五十九歲,
葬金庭(今屬浙江嵊州)。諸子遵其遺囑,辭卻朝廷‘金紫光祿大夫’的贈官。王羲之
有文集十卷,唐代散佚。明張溥、清嚴可均各有輯本,均不全。
第一輯瑯邪名族
王羲之生活的東晉時期,以各郡大姓為基礎的士族(或稱世族)已經形成,并在政
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王羲之屬于瑯邪王氏一族,西晉時,是瑯邪國
(郡)的第一大族。東晉建立后,為僑姓(僑居江南的北方大族)之首。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
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瘡淖诰聪聜鞯绞迨罏橥豸?,
王翦與其子王賁、孫王離,三代為秦國大將。秦二世時,關東豪杰起兵反秦,王離與
章邯領兵鎮壓,在鉅鹿被項羽打敗,章邯投降,王離被俘。當時秦法苛刻,王離二子
只好逃亡避禍。長子王元遷于瑯邪郡,他的后裔被稱為瑯邪王氏。次子王威遷于太原,
后裔為太原王氏。這兩個王氏家族,從兩晉直到唐代,是王姓中最顯赫的家族。王元
下傳四世,為王吉。王吉自瑯邪皋虞遷居同郡的臨沂都鄉南仁里,其后代從此自稱瑯
邪臨沂人。
王吉,字子陽,身歷西漢昭帝、宣帝、元帝三朝,曾任益州刺史及博士諫大夫。
王吉下傳四世至王仁。仁,字少玄,東漢大將軍掾?!稌x書·王祥傳》稱其曾任青州
刺史。生四子:誼、睿、典、融(此據《臨沂王氏譜》。清光緒三十四年版《金庭王
氏譜》列王仁四子為:典、融、?NDE43?、誼。)。融生二子:祥、覽。瑯邪王氏作
為門閥‘士族’始于王祥、王覽及同族兄弟王雄三人。王祥晚年拜太保,官至一品,
奠定了瑯邪王氏的政治和社會地位,但入東晉后,子孫式微。王覽官至宗正卿,三品,
其子孫顯于東晉。至于王雄一系,與祥、覽一系同顯名于西晉,其中王渾、王戎、王
衍三人,一度官高權重,不久子孫式微,從政壇上消失(王雄的遠祖及祖、父,已不
可考,只知道他應是王祥、王覽的同族兄弟,曾任幽州刺史。生子戎,官至司徒。次
子?NFDB6?,平北將軍。?NFDB6?子衍,善清談,率西晉十幾萬軍馬從洛陽東逃,
途中被石勒圍殲,全軍覆沒,他也被殺。衍弟澄,曾任荊州刺史,為王敦所殺。)。
祥、覽的父親王融,曾辟為公府掾,不就。王祥誕生于東漢靈帝中平二年(一八
五年),母親薛氏早逝,父續娶朱氏。王祥自小即受繼母虐待,然而卻篤孝。‘父母
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晉書·王祥傳》)。在這方面,有很多傳說?!稌x
陽秋》中提到:朱氏患病欲吃鮮魚,時值寒冬,‘祥解衣剖冰求之,會有處冰小解,
魚出’。蕭廣濟《孝子傳》也記載:朱氏想吃黃雀炙,讓王祥去捉黃雀,王祥正在為
難之際,黃雀紛至。
王祥成年后不久,父親去世。(據《晉書》,王祥死于晉泰始五年(二六九年),
享年八十五歲,逆推得知,他應當生于漢中平二年(一八五年)。?一?說王祥薨于泰
始四年,據此他當生于中平元年(一八四年)。王覽卒于晉咸寧四年(二七八年),享年
七十三歲,逆?推?得知,他應生于漢建安十一年(二○六年)。王祥應比王覽大二十
一歲或二十二歲。即使王覽生下不久,他父親王?融?就死去,那時王祥也已成年。)
家鄉戰亂(漢末遭亂,王祥扶母攜弟避地廬江。這場戰亂,應該是指建安十一年至十
二年(二○六年-二○七年)曹操征?海?賊管承,承走入海的一次戰役。),王祥陪著
繼母和懷抱中的弟弟王覽到朱氏的家鄉廬江,隱居耕田達二十年之久(《晉書·王祥
傳》本作‘隱居三十余年’。中華書局標點本《晉書》的‘校勘記’據《考異》,認
為三十當為二十之?誤。?應從之。)。其間,繼母過世,他‘居喪毀瘁,杖而后起’,
盡孝如對生母。魏文帝曹丕黃初年間(二二○年-二二六年),應徐州刺史呂虔之請出
任別駕(政務方面的主要幕僚),當時他約四十余歲(呂虔為徐州刺史,在魏文帝曹丕
黃初年間??键S初共七年(二二○年-二二六年),倘若黃初五年(二二四年)王祥為徐
州別駕,亦只四十歲,本傳說他‘年垂耳順(六十歲)’才出為徐州別駕,誤。)。
呂虔曾是曹操手下得力的地方官之一,曹丕調升他為徐州刺史,加威虜將軍。呂
虔用王祥為別駕,王祥率兵征討境內反抗曹魏統治的‘寇盜’,全力施展治才,成效
顯著。史傳贊美在他治下‘教化大行’。還流傳下來一首民謠:‘海沂之康,實賴王
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王祥一帆風順,官運亨通。曹魏一朝,由溫令、大司農、太常升到三司之一的司
空,又轉太尉,加侍中。封爵從關內侯、萬歲亭侯晉升到睢陵侯,實封一千六百戶。
并曾享受到一次特殊禮遇:魏廢帝高貴鄉公在位時,曾去太學視察,王祥為三老,面
向南持杖憑幾而坐,天子面向北,向他請教。魏晉易代之際,王祥明哲保身,由曹魏
重臣轉而成為晉朝的開國元勛,擢升太保,封睢陵公。王祥死于晉武帝泰始五年(二
六九年),享年八十五歲(《晉書·王祥傳》作‘泰始五年薨’。而《晉書·武帝紀》
系其死于泰始四年四月?!度龂尽悟瘋鳌缝匙⒁蹼[?《晉?書》云:‘泰始四
年薨’。今暫從本傳。)。死前曾立下遺囑:‘夫言行可復,信之至也;推美引過,
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
此五者,立身之本。’(《晉書·王祥傳》)他以信、德、孝、悌、讓五條教導子孫,
惟獨不提封建王朝最重視的‘忠’。他的子孫和王覽的子孫,按此遺囑行事,歷晉、
宋、齊、梁、陳而總有人能適應形勢,仕于新朝,保持士族地位達三百年之久。祥五
子,其中王夏、王烈、王芬早死,王肇仕至始平太守,王馥仕至上洛太守。
王覽聲名不及王祥。王祥任徐州別駕后,他應本郡之召為吏,但升遷不快。曾任
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光祿大夫。死于咸寧四年(二七八年)。覽有六子:
裁、基、會、正、彥、琛。王裁,字士初,仕至撫軍長史,一說仕至鎮軍司馬,襲封
父爵即丘子。王基,字士先,仕至治書侍御史。王會字士和,仕至侍御史。王正字士
則,即王羲之祖父,仕至尚書郎,系四百石小官。五子王彥居官最高?;莸蹠r,趙王
司馬倫篡位,齊王司馬?NB545?等起兵討伐,彥時為兗州刺史,隸屬成都王司馬穎
部下,為先鋒,大勝于溫縣,與盧志等人俱封為開國公侯(事見《晉書·成都王穎傳》。
依同封五人的次序,王彥應是封侯,封地及食邑戶數不可考。據《王覽傳》,王彥的
?最?后官職為中護軍。)。據《王氏譜》(思賢講舍刻本《世說新語》后所附二十六
家譜中的瑯邪王氏譜。后文言及王棱、王侃時提到的《王氏譜》,亦指?此?譜。),
他沒有后代。王覽第六子琛,字士瑋,仕至國子祭酒,早卒。琛長子王棱(王棱,
《晉書》中有時寫作王?NB179?,應以作棱為是。),東晉元帝時為豫章太守,被堂
兄王敦殺害。次子王侃,仕至吳國內史。《王氏譜》中,亦未記二人的子孫。王裁、
王基、王會、王正的后代,在東晉王朝的開創與鞏固中立有大功,從而冠蓋不絕。
第二輯興于江左
在王羲之降生前以及他的幼年時代,王氏家族中有三個人決定了全族的命運,即
王曠(王正長子)、王導(王裁長子)和王敦(王基次子)。
王曠,王羲之父親,生年不詳。《全晉文》王曠小傳記他‘惠帝時侍中,出為丹
陽太守’。侍中直接服務于皇帝,‘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实鄢鰧m,正員侍中
負璽陪乘,次直侍中(其他三員)護駕。侍中又是表示榮譽的加官,王曠應該幾經升遷,
才獲此職。
但惠帝司馬衷是白癡。其妻賈南風(史稱賈后)淫虐,大臣賈模、裴?NFDB7?、
張華商議廢后,立謝淑妃。賈后用計廢謝淑妃所生太子,又派人殺了他。趙王司馬倫
以此為借口廢賈后,專擅朝政,引起諸多同姓王的不滿,從此開始了有名的‘八王之
亂’。
永康二年(三○一年)正月,司馬倫廢惠帝自立為帝,改元‘建始’。尊司馬衷為
太上皇。四月,司馬倫兵敗,被齊王司馬?NB545?、成都王司馬穎等所殺。司馬衷
被迎回宮中再做皇帝,并且改元‘永寧’。
王曠久在皇帝身邊,深感方興未艾的朝廷權力之爭的險惡,于是積極謀求外任。
永寧元年十二月,朝政大權在握的齊王司馬?NB545?的三個兒子封王:冰為安
樂王,英為濟陽王,超為淮南王。按往例,王國由內史全權治理,王曠被任命為濟陽
內史(王曠為濟陽內史,他書不載,只《隋書·經籍志》于《晉平北將軍牽秀集四卷》
下有長注,附其他各家,最后一句為‘濟陽內史王曠集五卷,錄一卷,亡’。考以濟
陽為封國者,只有司馬?NB545?的兒子司馬英,他封王只有一年,故王曠為?濟?
陽內史的時間可以考出。但是,這一記載有可疑之點二:?依《隋書·經籍志》體例,
凡有詩文集著錄的,都寫作者?最?后一任官職。如王曠,應寫淮南內史而不應寫濟
陽內史。故此處疑濟陽二字有誤。?司馬?NB545?三子中,冰為樂安?王,?超為
淮南王,樂安、淮南都是郡名,故他們是郡王。而濟陽卻是縣,不應司馬英獨封縣王。
既為孤證,又有疑點,?權?用此資料,而作說明如上。)。
司馬?NB545?掌政后,驕奢專權,任用親信,大修府第,引起朝野的不滿。遠
駐長安的河間王司馬?,以自己和司馬穎的名義上表聲討司馬?NB545?,并且要求
在洛陽任驃騎大將軍的長沙王司馬?NFDB6?就地捉拿司馬?NB545?。司馬?NFDB6
?借此發兵攻占皇宮,擁皇帝攻打司馬?NB545?。交戰三天,司馬?NB545?戰敗,
被斬于閶闔門外。三個兒子司馬英、司馬冰、司馬超被革去王位,幽禁于金墉。王曠
濟陽內史一職自然被罷免。
以后這一段,史料對王曠的記載是一小片空白。永興二年(三○五年)他已經在揚
州丹陽太守任上了。
據《晉書·惠帝紀》,永興二年(三○五年)八月,‘揚州刺史曹武殺丹陽太守朱
建’。又十二月‘右將軍陳敏舉兵反,自號楚公,矯稱被中詔,從沔漢奉迎天子;逐
揚州刺史劉機、丹陽太守王曠’。可知王曠大約在這一年(三○五年)的八月或稍后就
任丹陽太守,四個月后被陳敏逐走(《資治通鑒》卷八十六懷帝永嘉二年二月‘敏自
率萬余人討卓’條,在‘正以顧丹陽、周安豐爾’一句下,胡三省注:‘敏以顧榮為
丹陽太守?!鯐缱尦龅り柼睾螅惷袅铑櫂s接替他。)。
在朝廷紛爭中,司馬?把皇帝劫持到長安。在關東的東海王司馬越起兵反對司馬
?,瑯邪王司馬睿被司馬越任命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曾任司馬越
參軍的王導,投奔司馬睿,任平東司馬。司馬越打敗司馬?,派人把皇帝從長安迎回
洛陽,后又將其毒死,立皇太弟司馬熾為帝。永嘉元年(三?七年),以太傅司馬越輔
政?!送踔畞y’到此進入尾聲,它的后遺癥是北方出現了幾處稱兵割據的動亂中心,
留下西晉王朝滅亡的隱患。
永興元年(三○四年),匈奴族首領劉淵自稱漢王,年號‘元熙’,攻下并州的太
原、泫氏、屯留、長子、中都,與西晉的并州刺史劉琨屢次爭奪各郡縣。永嘉元年,
東萊人王彌起兵反晉,活躍于青、徐二州,太傅司馬越征青州刺史王敦為中書監。王
敦竟然委棄公主而逃(《晉書·王舒傳》:‘及敦為青州,舒往依焉。時敦被征為秘
書監,以寇難路險,輕騎歸洛陽,委棄公主?!锻醵貍鳌纷鳎骸兰纬?,征為中書
監。于時天下大亂,敦悉以公主時侍婢百余人配給將士,金銀寶物散之于眾,單車還
洛。’按永嘉初為三○七年,天下雖亂,從青州經瑯邪至徐州,再去洛陽,道路尚通。
王敦委棄公主,單車而走,其原因不明,嗣后未再提公主事,似已死去。),回到家
鄉。
在一片混亂中,瑯邪王司馬睿決策南遷,被任命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
事,假節、鎮建鄴。從睿渡江者達百族之眾。后司馬睿登基建立東晉王朝,使晉朝已
斷的國祚又延續了一百余年。在司馬睿決策南遷的過程中,王曠起了重要作用。《晉
書·王羲之傳》載:‘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其議?!瘯x人裴啟《語林》(據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考證,裴啟于三六二年撰《語林》,正值王羲之逝世的第二年,時
羲之子凝之、徽之、操之、獻之俱在,夫人郗璇及內弟郗?NC924?,王導的幾個兒
子亦健在,此資料應屬實。又,在有關王曠的資料中,惟有此條記王曠字世宏(?
ND447?字世將,彬字世儒),亦可見資料之珍貴。裴啟《語林》后不傳,此條錄自
《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四。)對此事有極具體的記載:‘大將軍、丞相諸人在此時
閉戶共為謀身之計。王曠世宏來,在戶外,諸人不容之。曠乃剔壁窺之曰:“天下大
亂,諸君欲何所圖謀?將欲告官?!卞岫{之,遂建江左之策?!@里,大將軍指王
敦,他晚年任大將軍,雖然后來因造反而開棺戮尸,文獻(尤其在小說中)資料習慣稱
他為大將軍,同時,稱王導為丞相。
永嘉元年九月,瑯邪王司馬睿及追隨他渡江的各大家族到達建鄴,并開始重組安
東將軍府。軍府中,容納了一些江南名族,如以賀循為吳國內史,顧榮為司馬,紀瞻
為軍祭酒,周?NFDB8?為倉曹屬等,但也容納了一些北方南來的名族子弟,如河東
裴?(裴?,《晉書·裴楷傳》作裴邵。因此文引自《三國志》,故從《三國志》作
裴?。)?!度龂尽づ釢搨鳌放崴芍⒁稌x諸公贊》:‘(裴)康子純……次質…
…次?,有器望。晉元帝為安東將軍,?為長史。侍中王曠與司馬越書曰:“裴?在
此,雖不治事,然識量弘淹,此下人士大敬附之”。’由王曠向司馬越介紹安東軍府
中新進人士,可知他參加了軍府組織工作。大約在永嘉二年(三○八年)初,王曠任淮
南內史。惠帝元康元年(二九一年)以后,揚州十一郡,九郡在江南,只有淮南、廬江
兩郡在江北。司馬睿督揚州江南諸軍事,還想掌握江北的要沖以屏障江南,便要表自
己的親信王曠掌握淮南郡的兵馬,以分駐淮南的鎮東將軍周馥的兵權。
永嘉三年(三○九年),漢劉淵部下王彌和劉聰攻壺關。壺關是并州尚掌握在東晉
手中的有限地區之一,依漢、晉兵力對比而言,勢難守住。但是掌握朝政的司馬越卻
派兵去救壺關。他放下離壺關較近的兗州、徐州兵馬不調,偏派王曠率兵前往。
四月,王曠率將軍施融、曹超,領兵三萬渡河,準備長驅直入。將軍施融有作戰
經驗,他勸王曠:胡兵圍壺關,這里到壺關山高道險,能到得壺關,也只利于一戰而
勝,否則無法退回;萬一胡兵路上設伏,我們道路不明,又是孤軍深入,怕要吃虧。
不如退回河南,憑借大河防守,看清形勢,再作打算。王曠不聽,反而斥責施融膽怯,
阻擋兵馬前進。結果,大軍在壺關南面的長平遭遇劉聰伏兵包圍。這是戰國時秦將白
起包圍趙括四十萬兵馬的地方,王曠倉促迎敵,結果是全軍大敗,施融、曹超戰死,
王曠下落不明(以今日所見資料,除為偽托羊欣的《筆陣圖》外,沒有記載王曠北援
上黨失敗后事跡的任何公私史料。依理推斷,《晉書》只記施、曹二將戰死,顯然是
王曠未戰死,也未逃回。倘若如今人之所謂失蹤,當時不封贈,以后知其死,?也?
當有贈官,而文獻資料都只記其最后的官職淮南內史?!稌x書》不為他立傳,似乎由
于司馬睿有意隱諱其事,或《王氏譜》中消去了有關素材,甚至羲之《誓墓文》中也
未說父親因何而死,死于何時,因此成為疑案。)。從此,東晉王朝一切大事件中,
他再也沒有出現過。第二年,淮南內史已經換上裴碩。
此后,王導、王敦一文一武,幫助司馬睿先在揚州,后陸續在荊州及江州站穩腳
跟。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奴族劉曜攻陷洛陽,俘晉懷帝司馬熾。六年,司馬鄴被立
為太子,建行臺于長安。又次年(三一三年)四月,司馬鄴被擁立為皇帝,改元‘建興’。
因為兵少力弱,無力控制長江以南,便以司馬睿為左丞相、大都督,督陜東諸軍事。
建興三年(三一五年),又加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這年九月,劉曜
攻長安,司馬鄴投降。西陽王司馬?NC62C?、王導等勸司馬睿即皇帝位,司馬睿因
司馬鄴尚在,不便稱帝,只稱晉王,然而卻大赦,改元,封拜百官,儼然是一朝皇帝
登基。王導被任命為驃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書監,錄尚書事。王敦為大將
軍、江州牧。
建武元年(三一七年)十二月,劉聰殺司馬鄴。次年(三一八年)三月,司馬睿即皇
帝位,大赦,改元‘太興’,文武增位二等。王導、王敦擁立司馬睿即位有功,受到
司馬睿的極度寵信,甚至在他登御床時,也要王導同坐。此時,王氏家族盛極一時,
成為江左第一大族,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
帶逸字的詩句
1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唐·李白
2
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
《孔雀東南飛》漢·佚名
3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春日憶李白》唐·杜甫
4
逸興橫素襟,無時不招尋
《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唐·李白
5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唐·王維
6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唐·杜甫
7
作德心逸日休
《周五聲調曲 羽調曲 五》南北朝·庾信
8
絕飲懲澆俗,行驅夢逸材
《羊》唐·李嶠
9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其二》宋·陸游
10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今日良宴會》漢·佚名
11
逸調無人唱,秋塘每夜空
《荷花》唐·韓偓
12
未有逸韻如此弦
《醉翁操·和東坡韻詠風琴》宋·樓鑰
13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送賀賓客歸越》唐·李白
14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唐·李白
15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和郭主簿·其二》魏晉·陶淵明
16
南逸浩淼際,北貧磽確中
《秋懷十五首》唐·孟郊
17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聞墨翰已成章
《月》唐·方干
18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望黃鶴樓》唐·李白
19
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唐·李白
20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涼于三匯之交,遠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數百年故事,游興甚逸
《齊天樂·清溪數點芙蓉雨》宋·周密
21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 · 李白
22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帝京篇十首》 唐 · 李世民
23
一溪云母間靈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竹十一首》 唐 · 陳陶
24
舜欲省蠻陬,南巡非逸游
《湘妃怨·舜欲省蠻陬》 唐 · 陳羽
25
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
《輕薄篇》 魏晉 · 張華
26
戎馬不如歸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白帝》 唐 · 杜甫
27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 唐 · 孟浩然
28
鐘鼓既設,舉酬逸逸
《賓之初筵》 先秦 · 佚名
29
厥政斯逸
《諷諫詩》 漢 · 韋孟
30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
《風疾舟中伏枕書杯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唐 · 杜甫
31
吾皇則之,無斁無逸
《大蜀皇帝壽春節進堯銘舜頌二首·舜頌》 唐 · 貫休
32
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
《偶題》 唐 · 杜甫
33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自敘》 唐 · 杜荀鶴
34
逸興滿吳云,飄飖浙江汜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 唐 · 李白
35
圣皇索遺逸,髦士日登造
《薦士(薦孟郊于鄭馀慶也)》 唐 · 韓愈
36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
《詠利城山居》 魏晉 · 支遁
37
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賢不必商巖說
《滿江紅·人品如君》 宋 · 馬伯升
38
逸游是娛
《諷諫詩》 漢 · 韋孟
39
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后寄崔侍御》 唐 · 李白
40
追欲從逸
《諷諫詩》 漢 · 韋孟
41
太白乃吾祖,逸氣薄青云
《水調歌頭·李太白畫象》 宋 · 李綱
42
逸氣軒眉宇
《賀新郎·和徐斯遠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 宋 · 辛棄疾
43
逸翮凌北海
《古意贈王中書詩》 南北朝 · 范云
44
勉力在無逸
《雜體詩 盧郎中諶感交》 南北朝 · 江淹
45
巖穴多隱逸
《述志詩 其二》 漢 · 嵇康
46
勞生逸老
《減字木蘭花·止貪詞》 宋 · 韋驤
47
將心自逸
《鵲橋仙·調羹粉桂》 元 · 王惲
48
逸關嵐氣明,照渭空漪浮
《送盧郎中汀》 唐 · 孟郊
49
明志逸秋霜
《擬青青河畔草》 南北朝 · 鮑令暉
50
文輝錦彩珠垂露,逸興江天綺散霞
《贈竇五判官》 唐 · 韋渠牟
51
向來傳注賴王逸,尚以舛陋遭譏評
《林德久秘寄楚辭故訓傳及葉音草木疏求序于余》 宋 · 樓鑰
52
種蓮曾有社,應共逸人期
《送西士之南康》 宋 · 戴栩
53
車前驥病駑駘逸,架上鷹閑鳥雀高
《寄當涂李遠》 唐 · 許渾
54
病騮觀逸驥,舉首嘶嗚頻
《次韻送毛正仲太博赴召》 唐 · 朱長文
55
瑤壇日月靜中長,詩思時時逸謝塘
《知府孫學士見示和終南監宮太保道懷五首因以》 宋 · 范仲淹
56
蝶意蜂情,恣還飄逸
《失調名》 宋 · 無名氏
57
祠庭均逸心夷猶,只恐富貴來相求
《送張安國舍人》 宋 · 蔡戡
58
過憩裴逸人,巖居陵丹梯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唐 · 李白
59
五賊忽迸逸,萬物爭崩奔
《讀《陰符經》寄鹿門子》 唐 · 陸龜蒙
60
新結茅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
《送韓侍御歸山》 唐 · 張籍
61
客居江館當炎熱,春日云安逸色香
《五提干送云安春色以計還酒尊》 宋 · 王洋
62
未藉知章敕,堪浮逸少觴
《獨游塘頭五首其一》 宋 · 方回
63
逸氣劉公干,玄言向子期
《奉酬睢陽路太守見贈之作》 唐 · 高適
64
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此后江陵時作)》 唐 · 元稹
65
一勞而永逸,此成功無歝
《河決》 宋 · 石介
66
政和父老猶存否,煩與殷勤訪逸遺
《寄曾季永》 宋 · 趙蕃
67
黃槊勝流公遠詣,觀瀾逸興我難看
《送人游福唐》 宋 · 曹勛
68
看云情自足,愛酒逸應無
《贈南陵李主簿》 唐 · 曹松
69
事簡開樽有逸情,共忻官舍月華清
《新喻縣酬王仲華少府見貽》 唐 · 李中
70
陳即為逸人,忠獻為顯官
《題范忠獻公真》 宋 · 邵雍
71
日三品豆慎所嘗,天閑逸氣誰能量
《獨駿圖》 宋 · 毛直方
72
翁參老龍華皓首,兒非逸驥附青云
《聞五月八日宸翰口號十首其一》 宋 · 劉克莊
73
臨行笑覓凝香譜,十駕那追逸驥材
《和衡守宋安序送行詩》 宋 · 文天祥
74
向冥冥杳杳,湛徹壺天,領略清風逸樂
《瑞鶴仙·衷情崇淡薄》 元 · 王吉昌
75
步徐攜葛杖,興逸鼓嵇琴
《次黃山中山居韻二首其一》 宋 · 楊公遠
76
民賊就擒捕,時或有奔逸
《鯉魚山》 明 · 歸有光
77
天涯舟一葉,風送逸漁樵
《次韻司封使君和練推官春望之什》 唐 · 朱長文
78
性直不從花縣樂,分安求逸郁堂空
《挽舜元胡著作郎》 宋 · 王安石
79
客來問我平生事,寵辱俱無老逸民
《次南仲韻》 宋 · 楊公遠
80
籬邊黃菊人方逸,湖上青山興不違
《晚興》 明 · 皇甫涍
81
逸少家風惟筆札,玄成世業是陶鈞
《贈垂光同年》 唐 · 徐夤
82
性高憐散逸,官達厭公卿
《題鄭侍郎巖隱十韻》 唐 · 許棠
83
逸綴朱干動,多儀的馬驤
《冬至觀兩宮盛禮憂奏御》 宋 · 宋庠
84
縱有將軍天下筆,不如無逸舊時圖
《觀李思訓幸蜀圖》 宋 · 朱翌
85
紫微談道渺無津,逸步飄然嘆絕塵
《居仁與季言論養生方往叩之而原仲詩有金花充》 宋 · 劉子翚
86
竹林逸老多馀慶,鴻苑奇書獨飽觀
《無心居士劉君挽詞》 宋 · 周必大
87
清才綽綽臻神妙,逸韻飄飄入杳冥
《圣俞詩名聞固久矣加有好事者時傳新什至此每》 宋 · 杜衍
88
凄楚霓裳,瓊闕瑤臺,經年暗鎖清逸
《疏影(催梅)》 宋 · 施樞
89
逸氣凌秋鶚,清才瑩玉繩
《劉生》 宋 · 曹勛
90
心自隱憂身自逸,幾時天馬渡滹沱
《秋感(六首)》 元 · 王逢
91
逸興飄飄難并駕,好風發發待吹還
《吳仲權相別詩云欲少留桃川山中昨日同在伯懷》 宋 · 趙蕃
92
鄉老為品狀,不以逸為嗤
《東州逸黨》 宋 · 顏太初
93
幸對風情添逸趣,好陪清話在蓮宮
《贈英公大師》 宋 · 李鑄
94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為訪云門
《次韻錢越州》 宋 · 蘇軾
95
東方就旅逸,梁鴻去桑梓
《會吟行》 南北朝 · 謝靈運
96
何人筆下有香字,為杜陵翁補逸詩
《海棠》 宋 · 王邁
97
何當遂逸性,川上作釣翁
《依韻和劉原甫舍人赴楊州途次贈予翩翩河中船》 宋 · 梅堯臣
98
兩賢成敗關衰盛,雄材逸氣王誰并
《淮安忠武王箭歌題垂虹橋亭》 元 · 王逢
99
高逸詩情無別怨,春游從遣落花繁
《送如獻上人游長安》 唐 · 皎然
99+
六人相對座生風,繼六逸、當年舊事
《鵲橋仙·旬會作》 宋 · 郭應祥
99+
伊人今獨步,逸思能間發
《同觀陳十六史興碑》 唐 · 高適
99+
公時青綾臥,逸思動秋野
《次韻王得之禮部夜直有作》 宋 · 李彌遜
99+
逸少自慚君有誓,李期誰謂爾孤鳴
《次韻答王子賢所寄五首其一》 宋 · 黎廷瑞
99+
南渡更衰亂,諸賢困逸遺
《季蕭兄三貺詩且辱出示陵陽墨帖敢次韻一首為》 宋 · 趙蕃
99+
平淮便放裴公逸,去越猶嫌范相遲
《代壽》 宋 · 陳宗遠
99+
精博昔騎省,奇逸今師川
《再和仲晦監簿》 宋 · 劉克莊
99+
子云性佚蕩,逸氣相扶搖
《分題賦載酒亭送友人之四川》 明 · 錢宰
99+
尚憶依蓮王儉逸,空傳治縣次公優
《挽湔江令何公》 宋 · 史堯弼
99+
艷歌逸響龡笙竽,酒酣意氣高陽徒
《雪中月波即事》 宋 · 葛紹體
99+
逸人未必猶酣酒,正溪頭、風雨瀟瀟
《風入松·溪山堂竹·別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宋 · 張炎
99+
吾皇圖治急遺逸,空谷相望推蒲輪
《書節孝先生事實於先生詩編之后》 宋 · 張舜民
99+
翩然逸想九霞間,仍是霓衣與鹿冠
《次韻何子聞安靜觀》 宋 · 李流謙
99+
唱酬自有微之在,談笑應容逸少陪
《呈公辟》 宋 · 秦觀
99+
琴高坐赤鯉,何許縱仙逸
《太湖詩。投龍潭(在龜山)》 唐 · 皮日休
99+
嘗覘金匱書,遺逸窮冥搜
《別徐商老奉祠歸清江五首其一》 宋 · 彭龜年
99+
常使屏風寫無逸,應無烽火照甘泉
《讀史》 宋 · 陸游
99+
閑身與逸興,并向物情夸
《東壁偶題》 明 · 高叔嗣
99+
抱懷寧獨固難窮,自與山林逸興同
《步虛臺》 宋 · 孫僅
99+
西動金風颯颯,致清爽、往來飄逸
《雨霖鈴 以上重陽集卷之八》 元 · 王哲
99+
遠水長空連一色,使我吟懷逸發
《念奴嬌·赤壁舟中詠雪》 宋 · 秦觀
99+
晨興就清盥,思逸愛春天
《題畫贈九成》 元 · 倪瓚
99+
水逸山明,此情天付與
《齊天樂·壽賈秋壑》 宋 · 奚岊
99+
識逸百神該
《祀敬亭山春雨》 南北朝 · 謝朓
99+
湖海元龍,逸氣飄然,可百尺樓
《沁園春·壽陳中書》 宋 · 姚勉
99+
晚上危亭憶隱居,高情逸氣古人無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其一》 宋 · 吳芾
99+
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唐 · 李白
99+
不礙哦詩佐清逸,明朝斂板又庭參
《和徐志父道中池亭獨游之什二首其一》 宋 · 廖行之
99+
高才盛文雅,逸興滿煙霞
《晦日宴高氏林亭》 唐 · 弓嗣初
99+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
《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 宋 · 蘇軾
99+
景逸傾芳酒,懷濃習彩箋
《和李補闕曲江看蓮花》 唐 · 姚合
99+
高名處下位,逸翮棲卑枝
《貽丁主簿仙芝別》 唐 · 儲光羲
99+
參軍真俊逸,好是今文窮
《鄧掾知言和暮春詩見視過形推的獎有意論詩報》 宋 · 晁說之
99+
逸驥騰前路,鳴鳶激去程
《題迎薰閣》 宋 · 張硯
99+
相對理琴瑟,逸響隨風流
《與冢婦朱柔則》 清 · 紫靜儀
99+
高談懸物象,逸韻投翰墨
《酬龐十兵曹》 唐 · 高適
99+
大學能定心逸休,疾雷破柱方夷猶
《山間大風雨晝夜不止聞松聲撼床戲成拙語謾錄》 宋 · 鄭清之
99+
逸思歌湘曲,遒文繼楚材
《得滕岳陽書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懷物甚野其意有》 宋 · 歐陽修
99+
爐安吉位分龍虎,火逸神光身斗牛
《觀鑄劍》 宋 · 陳郁
99+
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軌
《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韻》 唐 · 劉禹錫
99+
孫甘兩奇逸,蕭颯舊憐吾
《撫州初程夜寄孫溫叟甘叔異》 宋 · 趙蕃
99+
逸足常思驥,隨群且退鱗
《落第后歸覲喜逢僧再陽》 唐 · 項斯
99+
賢人挹道隨污隆,忽向西臺就安逸
《吳侍郎生朝》 宋 · 宋庠
99+
傳杯興逸,高會繼龍山,簪嫩菊,插紅萸,相對年年好
《驀山溪·九日》 宋 · 曹冠
99+
逸人憐此一崔嵬,峨翚危檐倚翠堆
《積翠樓》 宋 · 白玉蟾
99+
同酬彩筆邀希逸,自舉金杯呼謫仙
《長安明月篇》 明 · 屠隆
99+
假使焦山真羽化,待華陽貞逸銘方瘞
《賀新郎·二鶴》 宋 · 劉克莊
99+
唯通遠山信,因致逸人書
《賣藥人處得南陽朱山人書》 唐 · 皇甫冉
99+
未遇勤求日,非沽隱逸名
《山居述懷》 宋 · 薛嵎
99+
浩歌方振蕩,逸翮思凌勵
《贈別王十七管記》 唐 · 高適
99+
湖村有真逸,愛首釣魚袍
《薛景石反廬》 宋 · 趙汝回
99+
吾鄉歐陽子,逸韻諧宮商
《題梅尉詩軸》 宋 · 文天祥
99+
懷哉古逸民,披圖發孤詠
《村居圖》 明 · 九皋聲公
99+
緬想赤松游,高尋白云逸
《秋園臥病呈暉上人》 唐 · 陳子昂
99+
艱危未肯當時共,誕逸空傳后代高
《寄呂巽伯換酒亭》 宋 · 葉適
99+
意深皆可補,句逸不因功
《九江和人贈陳生》 唐 · 李咸用
99+
少年挾彈何狂逸,不用金丸用蠟丸
《句》 宋 · 寇準
99+
遠心窮碧海,逸興凌高旻
《泛照湖游天章二首其一》 宋 · 吳奎
99+
數君放逸仍懷古,老我悲涼況哭妻
《九日王越卿司法置酒要客始約登武安之塔為游》 宋 · 趙蕃
99+
松泉多逸響,苔壁饒古意
《尋香山湛上人》 唐 · 孟浩然
99+
逸諺戲侮,博弈頑鄙
《和陶勸農六首其一》 宋 · 蘇軾
99+
際天逸德無人問,獨倚高樓到晚鍾
《野燒》 宋 · 陳普
99+
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嚴公解相還豫章追送淞陵作二首其一》 明 · 皇甫汸
99+
如彼獵師,靡逸狐兔
《丁未之冬營房告成有亭翼然名之曰勸功且為歌》 宋 · 袁燮
99+
頭白無所成,唯堪伴幽逸
《送杰老住仙游》 宋 · 唐士恥
99+
逸少偶書葵扇貴,羊欣閑臥練裙輕
《再次首唱韻和》 宋 · 錢惟演
99+
身世付永擯,逸駕淪西馳
《趙南康可齋筑屋武康孟保園池喬木極有思致東》 宋 · 董嗣杲
99+
高才飛健鶻,逸句吐明珠
《廣支蘇才翁挽詞三首其一》 宋 · 梅堯臣
99+
夜半下云旗,逸駕炊可攀
《次山房韻古意四首其一》 宋 · 何夢桂
99+
漁父何疏逸,扣舷歌未闌
《江行夜泊》 唐 · 李中
99+
豈知庵中樂,道勝心自逸
《運司園亭·茅庵》 宋 · 杜敏求
99+
煌煌逸蹤
《答中書詩》 南北朝 · 謝靈運
99+
煩君傅遺逸,著我人樵漁
《寄錢翼之》 宋 · 宋無
99+
不貳見知忠肅瓘,逸民晚遇太師光
《正伏承澤深僉判學士賢友以正生朝寵貺佳篇輒》 宋 · 度正
99+
溪邊照水周逸民,檐下橫窗晉詩人
《曾德禮墨梅竹篆隸皆精歲在己未示似墨梅酬價》 宋 · 曾豐
99+
晨招逸人來,遠策緩藜杖
《山舍夜坐紀興》 明 · 張宇初
99+
逸興云無盡,幽懷水不窮
《攬翠軒》 宋 · 陳瓘
99+
吾聞何月卿,逸氣欲傾瀉
《寄題何子應金華書院》 宋 · 馮時行
99+
作詩調我驚逸興,白云繞筆窗前飛
《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此詩楊慎云是偽作)》 唐 · 李白
99+
二孤五老獨神往,八公六逸同天游
《奉陪杭右丞程禮部以文宇文憲僉子貞魯縣丞道》 元 · 王逢
99+
歸來見我喜,逸氣凌高秋
《贈敦復》 宋 · 張耒
99+
彼雖無食息,逸氣自高翔
《感遇二十五首其一》 宋 · 張耒
99+
逸興只將詩句遣,清襟那就俗塵牽
《和呂巽伯韻》 宋 · 徐僑
99+
小阮最逸群
《次韻分寧羅簿贈行二首其一》 宋 · 王炎
99+
架書括遺逸,甕酎涵清醇
《遷陽道中奉寄陽正臣同年》 宋 · 蔡襄
99+
擬將疏逸消豪氣,尋罷酒徒尋獵徒
《江亭冬望》 宋 · 陸游
99+
閑作山城吏隱居,敬君真逸寓漁磯
《詠震山巖彭徵君釣臺》 宋 · 祖無擇
99+
子厚少年頗疏雋,字合飄逸往不覊
《游后洞詩》 宋 · 劉贄
99+
逸志不拘教,軒騰斷牽攣
《送靈師》 唐 · 韓愈
99+
永嘉人事盡歸空,逸少遺居蔓草中
《右軍墨池》 唐 · 劉言史
99+
賜環留逸響,五馬助征騑
《朗州竇常員外寄劉二十八詩,見促行騎走筆酬贈》 唐 · 柳宗元
99+
東海一豪士,西山兩逸民
《豪士》 宋 · 喻良能
99+
江湖多放逸,獻替欲誰論
《送李補闕歸朝》 唐 · 徐凝
99+
所適雖淹曠,中流且閑逸
《彭蠡湖上》 唐 · 張九齡
99+
吾宗老太白,俊逸自幼年
《讀太白集》 宋 · 李呂
99+
酒興曾無敵,詩情舊逸群
《訪許用晦》 唐 · 張祜
99+
駐旌元帥遺風在,擊缶高人逸興酣
《題擊甌樓》 唐 · 張祎
99+
劇談容謾叟,逸興慕潛夫
《登原仲茅亭》 宋 · 劉子翚
99+
魚鳥好自逸,池籠安所欽
《在郡秋懷二首》 唐 · 張九齡
99+
君才獨穎出,逸駕不可攀
《沿檄柯山歸別張特秀》 宋 · 樓鑰
99+
逸哉我三士,冒雨探奇幽
《雨中宿超化寺》 宋 · 李廌
99+
輪奐非所慕,茲焉頗放逸
《近結茅屋數椽以可賦軒揭取子美可以賦新詩之》 宋 · 喻良能
99+
公朝論人物,翻以逸為奇
《東州逸黨》 宋 · 顏太初
99+
高情物累遣,逸氣煙霞飛
《田假限疾不獲還莊載想田園兼思親友率成短韻…贈杜幽素》 唐 · 李嶠
99+
揚子江心空百鏈,只將無逸監興亡
《端午帖子詞》 宋 · 蘇軾
99+
澤民固重事,逸興聊可輟
《湖州李使君聞予游廬山寄書云為我一謝清絕》 宋 · 陳舜俞
99+
史君邂逅分鮮鯽,斫膾還成逸少圖
《中秋同兒侄登寶峰亭》 宋 · 王之望
99+
君方年盛才有余,逸驥寧容在羈馽
《送劉仲起主簿》 宋 · 樓鑰
99+
少休均逸豫,獨往異沉淪
《寄致仁歐陽少師》 宋 · 曾鞏
99+
庾老登樓饒逸興,李仙把盞發狂歌
《中秋月》 宋 · 趙汝鏏
99+
御前曾刻百篇書,可但常披無逸圖
《端午帖子·皇帝閣》 宋 · 周必大
99+
嗟爾居者逸,擁氈坐高堂
《寄錄事王君玉》 宋 · 陸文圭
99+
且傾光祿酒,逸氣隨觥船
《癸酉冬雪》 宋 · 孔武仲
99+
長風送逸駕,蕩蕩登虎關
《送滕子昭績溪罷歸》 宋 · 范成大
99+
英姿凌虎視,逸步壓龍驤
《上劉侍中》 唐 · 楊巨源
99+
逸興不可羈,飄飄出籠鶴
《還山》 宋 · 釋文珦
99+
詩家登逸品,釋氏悟真筌
《酬樂天醉后狂吟十韻(來章有移家惟醉和之句)》 唐 · 劉禹錫
99+
逸興傾醇酎,清談岸角巾
《送人赴闕》 宋 · 張嵲
99+
吾宗學湖州,師逸功已倍
《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 宋 · 黃庭堅
99+
詔書起遺逸,草澤咸搜羅
《秀才石君予同年子也攜書見投重之以歌詩意甚》 宋 · 蘇頌
99+
逸興欲尋丁氏宅
《次韻彥舍席上有作》 唐 · 朱長文
99+
掾曹乘逸興,鞍馬去相尋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唐 · 杜甫
99+
相招竹林逸,更作桃源游
《徐成之園亭三詠·竹徑桃花》 宋 · 孔武仲
99+
往還得隱逸,談笑皆舊故
《山居雜詩九十首其一》 宋 · 曹勛
99+
掛帆欣暫逸,薄險悸深擠
《早行五首其一》 宋 · 趙蕃
99+
沉機已寄謝安棋,逸興何慚阮孚屐
《次韻明仲游棲云閣》 宋 · 劉子翚
99+
賴是時從安道逸,有時共說伯仁賢
《寄周允升》 宋 · 趙蕃
99+
或寫閑逸句,句法如天成
《贈霆伯侄》 宋 · 姚勉
99+
朝詠暮吟看不足,羨他逸蝶宿深枝
《觀海棠有成》 宋 · 宋光宗
99+
憨態還從逸響傳,亭亭邀立畫堂前
《為??退髻浌哪飫⒋湎伞?近代 · 陳三立
99+
掀髯笑,做廬山隱逸,大宋神仙
《沁園春·贈清虛先生》 宋 · 曹勛
99+
可是英靈招隱逸,芳名千載起茲辰
《題玉巖》 宋 · 李傅
99+
煌煌太史公,逸氣橫八方
《懷古四首為知己魏倅元長賦兼呈王永叔宗承載》 宋 · 劉過
99+
不嫌逸令醉,莫試仙壺酒
《答裴集、陽伯明二賢各垂贈二十韻今以一章用酬兩作》 唐 · 皎然
99+
鐵丸穿過牝先倒,藥氣存傷牡逸弛
《獲鹿再詠》 清 · 乾隆
99+
相對竹林三四友,氣壓闌亭豪逸
《酹江月 王懷州壽日丁酉年》 元 · 李俊明
99+
公退琴堂動逸懷,閑披煙靄訪微才
《僻居謝何明府見訪》 唐 · 伍喬
99+
賀監家居逸興民,枝分鑒水闊容舠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宋 · 司馬光
99+
人誰安逸浪中魚,事費經營綱上蛛
《壽蘇友橘》 宋 · 鄭會
99+
當年染罷八角芒,金闕上章求放逸
《筆架山》 宋 · 白玉蟾
99+
林泉蕭酒逸平生,不識人間寵辱驚
《答張念五見寄》 宋 · 韓維
99+
雖欲求暇逸,何能幸須臾
《答和叔城東尋春》 宋 · 韓維
99+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 其五》 魏晉 · 陶淵明
99+
逸軌高標下可扳,風流人物晉唐還
《聞常伯韓公下世感賦》 宋 · 姜特立
99+
坐鎮均勞逸,齋居養智恬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 宋 · 王安石
99+
山林招隱逸,巷陌起公卿
《送劉明復知鳳翔二首其一》 宋 · 孔武仲
99+
相如作賦徒能諷,卻助飄飄逸氣多
《漢武》 宋 · 劉筠
99+
足逸詩書囿,鋒搖翰墨場
《弘農公以碩德偉材屈于誣枉左官…謹獻詩五十韻以畢微志》 唐 · 柳宗元
99+
潭上藥靈多餌菊,林間詩逸半書蕉
《知府孫學士見示和終南監宮太保道懷五首因以》 宋 · 范仲淹
99+
居閑敢自逸,隱幾玩文詞
《熏風二首其一》 宋 · 張耒
99+
奔逸絕塵不可及,蹇欲從之良獨難
《次韻茂恭見寄》 宋 · 喻良能
99+
逸翰金相發,清談玉柄揮
《哭蔣詹事儼》 唐 · 崔融
99+
之子歌遠游,征車事奔逸
《和立齋對菊二歌》 宋 · 王柏
99+
天驥雖老,舉鞭脫逸
《數日前,夢人示余一卷文字,大略若諭馬者,》 宋 · 蘇軾
99+
零陵太守吟情逸,惟過浯溪未有詩
《句》 宋 · 齊術
99+
希逸近來成懶病,不能容易向春風
《夜看牡丹》 唐 · 溫庭筠
99+
自古漁樵有遺逸,未應只說鹿門龐
《過李山人居》 宋 · 仇遠
99+
綴篇嗟調逸,不和揣才貧
《送令狐绹相公》 唐 · 賈島
99+
人占逸駕應空北,君自良圖已運南
《宋伯華趨朝用川字衫字韻作二詩送之》 宋 · 廖行之
99+
飄然逸思發于天,三百年間一謫仙
《項堯章惠二長韻姑賡前篇敬復》 宋 · 曾豐
王逸少坦腹的翻譯,文言文
王羲之正值意氣風發之時。東晉,有個大將軍叫郗鑒,他有個寶貝女兒國色天香。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氏當時也是朝中權貴,他就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似的, 露著肚皮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比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