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為什么把趙佶的詞放在第一首(宋徽宗最后一首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勊卧~三百首為什么把趙佶的詞放在第一首,以及宋徽宗最后一首詞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詞三百首內(nèi)容
宋詞何止三百,不過是選了一些比較好的稱為“宋詞三百首”,每個人欣賞角度不一樣,這三百首也就不一樣
《宋詞三百首》第一首是誰的詞
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是《宋詞三百首》的第一篇。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
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宋詞三百首》的編排總體以時間為序。但是,由于朱祖謀是個正統(tǒng)的封建文人,有著濃厚的封建思想。所以在排序時,他將皇帝排在最前面,如宋徽宗趙佶;把和尚和女詞人排在最后,如李清照。這表現(xiàn)了他皇權(quán)至上、輕視婦女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但是為尊重上疆村民原書,我們在此未對順序進行調(diào)整。
宋徽宗趙佶的著名詩詞有哪些?趙佶三首古詞欣賞
趙佶你們知道是誰嗎?他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他繪畫十分擅長,而且書法上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很多人都覺得趙佶的書法過于柔媚輕浮,可能是和他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有關(guān)系吧。趙佶非常重視和在意藝術(shù),在他那個朝代,畫家的地位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甚至還把畫作當做是科舉考試之一。接下來我為你帶來宋徽宗趙佶最有名的三首古詞欣賞。
宋徽宗趙佶三首古詞欣賞
1、《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趙佶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曾經(jīng)回想起汴梁京城往昔的富貴繁華,遼闊的萬里河山均屬皇家轄統(tǒng)。瓊枝玉闕金碧輝煌的宮殿里,從早到晚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想必花圍錦簇的京城啊戰(zhàn)亂后一片凄涼,如今我被擄荒漠仍然做著京城時的美夢。繁華的京都如今在哪里呢?夜晚月照寒窗羌笛中響徹凄婉的《梅花落》曲聲。
2、《南歌子·風動槐龍舞》
趙佶
風動槐龍舞,花深禁漏傳。一桿紅日照花磚。走馬晨暉門里、快行宣。百五開新火,清明尚禁煙。魚符不輕便朝天。醉里歸來疑是、夢游仙。
這首《南歌子》寫盡寒食風流及皇家氣象,是趙佶的一首佚詞。這是一首反映后宮嬪妃生活的佳作,寫的高華而有情趣。龍爪槐在風中舞動,宮漏的清響從花叢中傳來。紅日正在升起,召喚美人的命令正在傳達。在這賞花時節(jié),不須核對魚符,都來到帝王身邊。輕歌曼舞,淺醉娛春,恍惚是夢游仙宮一樣。詞筆輕盈,述情蘊藉,可謂宣和鼎盛的實錄。但是君民宴安的局面,不久就被南下金人的屁股打破了。這種缺乏憂患意識的文恬武嬉,是難以持久的。
3、《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裁翦冰綃,打疊數(shù)重,冷淡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有時不做。
語極淡雅,而情極濃摯。城破國亡,身被俘虜,文明不敵野蠻,不止是趙氏一家一姓之恥辱,更是華夏文明史上絕大之恥辱。徽宗用心全在一己之悲,而以其身份特殊,自然滿蘊邦國之慟,故而尤其動人。
詞之上片,借詠杏花而見意。“裁剪”三句,描摹杏花形色,比喻新奇。更以人喻花,謂杏花是靚妝艷女,雖蕊珠宮中仙女,亦自不及。然而愈美好,便愈易凋零,“無情風雨”喻金人之侵掠,“院落凄涼”喻故宮廢圮,“幾番春暮”者,痛苦未有已時也。過片反用燕足系書之典,“故宮何處”暗承“院落凄涼”。“怎不”以下,翻轉(zhuǎn)折進,寫出徹骨的哀涼與絕望。此詞之佳處,正在寫出絕望,不留余地。
宋詞三百首為什么把趙佶的詞放在第一首
《宋詞三百首》原為313首,后經(jīng)朱祖謀重編審定,精存詞作283首,共詞人79家。朱祖謀挑選作品,“大要求體格、神致,以渾成為主旨”(況周頤《原序》)。
《宋詞三百首》的編排總體以時間為序。但是,由于朱祖謀是個正統(tǒng)的封建文人,有著濃厚的封建思想。所以在排序時,他將皇帝排在最前面,如宋徽宗趙估;把和尚和女詞人排在最后,如李清照。這表現(xiàn)了他皇權(quán)至上、輕視婦女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但是為尊重上疆村民原書,我們在此未對順序進行調(diào)整。
宋詞三百首
鏈接:
提取碼:uk81
該小說講述了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tài);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shù)上有可取之處。 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fā)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shù)。山川勝跡、農(nóng)舍風光、優(yōu)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像“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