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是哪個時代的(文秀的一生)
很多朋友對于文秀是哪個時代的和文秀的一生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文秀是那個朝代的
文秀,中國清朝末代皇妃。1909年12月20日生于滿洲鑲黃旗的貴族官僚人家。小名蕙心,學名傅玉芳,蒙古族,姓額爾德特氏。1953年9月17日晚10時,文秀因心梗死于家中。文秀終年43歲,一生未有子女。
文秀(唐)“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的意思是什么?
大意:端午節的由來是什么呢?流傳千百年就是為了紀念屈原。即使是濤濤楚江水,也不能洗凈他身上的冤屈。
作者簡介:
文秀,唐代詩人,江南詩僧。昭宗時居長安,為文章供奉。與鄭谷、齊己為詩友。曾游南五臺。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首。另《錦繡萬花谷后集》卷四存文秀詩2句,《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
注釋:
①端午: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③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賞析:
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后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后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是誰的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自唐代文秀的《端午》。
1、釋義
端午節日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可笑汩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2、賞析
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后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
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后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擴展資料:
注釋
1、端午: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2、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3、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4、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