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和東坡韻作念奴嬌(蘇東坡的念奴嬌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多少人和東坡韻作念奴嬌,以及蘇東坡的念奴嬌的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對辛棄疾影響最大的兩位詞人是誰,有哪些影響?
一位是蘇軾、
在蘇東坡之后,南宋的大詞人辛棄疾,也寫過一首《念奴嬌》,他在這首詞的標題中明確寫道“瓢泉酒酣,和東坡韻”,正是對蘇東坡這首《念奴嬌》的唱和之作。誠然,辛棄疾是受到過蘇詞影響的,但是又獨創了自己的風格,兩位成就極高的才士,是我國詞壇上的瑰寶。
兩人的這兩首《念奴嬌》,一個作于北宋,一個作于南宋,但都是振聾發聵的大聲吶喊,隔空對話,當真是橫絕千古的杰作,后世就算有人再唱和,也難有二人的大才,算得上是千古絕唱了。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另一位是陶淵明。辛棄疾一向很羨慕笑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閑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并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于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盡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但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臺,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念奴嬌·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 念奴嬌·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
作者:辛棄疾
倘來軒冕,問還是、今古人間何物?
舊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
藥籠功名,灑壚身世,可惜蒙頭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休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
梅花爭發。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鴻明滅。
世事從教,浮云來去,枉了沖冠發。
故人何在?長歌應伴殘月。
賞析 :
作者的詞,歷來與蘇軾的詞并稱,不少詞論家將蘇、辛目為同派。辛詞的確有得之于東坡者,這首《念奴嬌》即其一例。詞前小序云:“瓢泉酒酣,和東坡韻”。由此可知,此詞是作者閑居鉛山瓢泉時的感興之作。“和東坡韻”,指步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之韻以追和。東坡的原詞,是貶官閑居黃州的所作,在抒發政治上失意的感慨這一點上,與辛詞有相似之處。辛詞也以健筆抒豪情,風格上極力追步東坡。但兩詞相比較,不難發現他們心貌各別。同為“豪放”的風格,蘇詞之放,表現為超逸放曠;辛詞之放,則表現為悲壯激昂,同樣是抒發政治失意的情懷,蘇詞的結尾,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老莊消極思想自解,顯出頹廢為自適的傾向;辛詞則金剛怒目,感憤終篇,仍大呼“枉了沖冠發”,毫無出世之意。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借助《念奴嬌》這個聲情激壯的調子來自抒胸懷的。
全詞著意表現的,是這樣一種悲劇性的英雄人物,他鄙棄世俗追求軒冕排場、榮花富貴的風尚,胸懷抗金恢復的事業,他日夜思念失去的北方河山,渴望能通過自己的英勇戰斗來統一祖國,可卻被賣國群小排斥在政府之外,不能一展宏圖;他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申張正義,向往自由,可社會惡勢力對他百般阻擾,使他大半生坎坷不遇,只得屈身于田間山林!詞中一唱三嘆地表達了這樣位失意英雄的尷尬處境與悲憤心情。上闋先寫作者失意閑居的牢騷。頭二句,以疑問的句式,表達了自己對仕途和功名的困惑與思考。
軒,高車;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僚戴的禮帽。軒冕代指官位爵祿。首句典出《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者也”(官職不是一個人自身的根本之物,只是一種偶然而來寄附于人的外物)。這里借用莊子的話,表明作者在政治失意之后對功名事業感到難以捉摸。“舊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二句承上說自己丟官之后,重重愁恨無計消除;百無聊賴之際,連美好的風光也象是豎起堅墻,存心不讓人欣賞解悶。接下來三句,連用兩個典故,自述身世,感嘆事業無成,人空老大,怨恨之情溢于言表。“藥籠功名”,用《舊唐書。元行沖傳》:“元行沖勸當權的狄仁杰留意儲備人材,喻之為備藥攻病,并自請為”藥物之末“,仁杰笑而謂之曰:”此君正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酒壚身世“,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未遇時,曾與妻卓文君在臨邛市場上當壚賣酒。這三句連起來,意思是:我本來當之無愧地是國家急需的人才,求取功名應是分內之事;不料遭遇坎坷,如今竟埋沒于民間;最可惜的是,白發滿頭,來日不多,今生要實現理想大概不可能了!”浩歌“二句寫歌曲抒發愁懷,并以張良、韓信、蕭何”三杰“(《史記。高祖紀》)比自己與座中的友人,詞情于是振起。
下闋緊承上闋歇拍以倔強堅毅的態度,表明自己雖遭萬千磨難,但壯志不泯,下闋頭三句:“人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以自然氣候喻社會環境,以花喻人,通過黃菊凋零與紅梅爭發,表明愛國志士前赴后繼。是緊承“坐中三杰”而領以“休嘆”二字,尤覺振奮。這是與友人共勉。“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鴻明滅。”這兩句以空間的意象正面表達了自己不忘中原的思想。“西望”特有所指。作者詞中屢屢以“西北”代指淪陷的北方。這里的“西望”,應是“西北望”之省寫,即遙望中原地區;《水龍吟》中“舉頭西北浮云”,《菩薩蠻》中“西北望長安”等等,含意與此略近。醉中尚揩眼西北而望,這就表明自比寒梅的作者之所以壯志不衰,自我磨厲,其原因在于他意識到危難中的祖國還需要他這樣的人才去解救,故時時提醒自己,不能忘記北伐。但“孤鴻明滅”的象征性描寫則又表明作者深知國勢衰微,而志士因備受壓抑打擊,力量比較孤單,一時難以振興。正是有此清醒的認識,才有了下面三句的悲憤嘆息:“萬事從教,浮云來去,枉了沖冠發!”岳飛《滿江紅》詞高唱“怒發沖冠”,感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并擔心“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作者在這里也嘆息萬事如浮云,空自發沖冠,可見當時的愛國志士們,面對危難的時局都有相同的感受與痛苦。詞的結拍“故人何在,長庚應伴殘月”,以景結情,以殘月孤星的夜色來映襯自己和友人們凄涼悲愴的心境。末句蓋本于韓愈《東方半明》詩:“東方半明大星沒,獨有太白配殘月。”(太白,即金星。《史記。天官書》索隱引《韓詩》:“太白晨出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長庚。”)這里雖然境界蕭瑟,情調悲傷,但這個結尾與前面的孤標紅梅,怒發沖冠的形象結合在一起,仍然能夠使人看到作者對政治抱負與人生理想的執著追求,從而在感情上激起強烈的共鳴此詞與作者借助比興而委曲言情的“潛氣內轉”之作不同,其主要表現方法是激情迸發,直抒胸臆。由于感情濃郁,氣勢凌厲,雖然較多直說,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感人力量。
求一首詞,老師給我們的作業,詞牌名念奴嬌,字數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差不多吧,謝謝了
念奴嬌
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辛棄疾
倘來軒冕,問還是、今古人間何物?舊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藥籠功名,酒壚身世,可惜蒙頭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休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鴻明滅。萬事從教,浮云來去,枉了沖冠發。故人何在,長庚應伴殘月
倘來軒冕,問還是、今古人間何物?舊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藥籠功名,酒壚身世,可惜蒙頭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休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鴻明滅。萬事從教,浮云來去,枉了沖冠發。故人何在,長庚應伴殘月。
今存稼軒詞集中,和蘇東坡《念奴嬌》(大江東去)原韻之作共有四首,內容有相似和連貫處,疑為同時作。第二首題下小注云,“再用前韻,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詞》。”洪莘之是洪邁長子,四詞當作于稼軒赴閩前即紹熙元年或二年秋桂開時(1190或1191)。時當稼軒江淮兩湖為官解職后,郁郁不得志閑居于帶湖(在江西上饒)。這里所選為四首組詞的第一首,象是總冒和序曲。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四十七歲謫黃州游赤壁時所作,為雄視千古抒發豪邁理想的絕唱名作。稼軒寫此組和作時年近半百,處境相類,心情與大蘇亦有共鳴之處。大蘇作氣魄宏偉浩歌壯烈橫掃時空,實已難乎為繼,正如魯迅先生說自問非翻得出如來佛手心者大可不必動手。稼軒敢于費力不討好地來“和東坡韻”,當然不是角勝,大概是寫下《念奴嬌》這個詞牌,大蘇那股悲涼之氣就襲上心頭,不能自已。但他還是沒重復走懷古路子,而是另辟蹊徑,盡情抒發自我反思,將志意和潛意識中心理障礙化為一系列詩的意象,成為煙云翻卷的長卷。顯示出另一種格調的宏偉。
稼軒和唱的第一首(即此所選),上片悲多于壯。辛痛恨含混敷衍,但恰恰碰到上上下下含混敷衍的亡國環境,真是快男兒的悲劇。《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者也。”“倘來軒冕”出此,說自己偶然做官,乘軒戴冕乃一時之寄,自己本心并不在于此,但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自己卻放廢閑居,如今成了人間何物?對自己的疲軟無能很不滿意。稼軒前此曾任江西、湖南等地安撫使,也即地方軍隊首腦,他親手鎮壓過茶商起義,但他平“寇亂”后所上《論盜賊札子》又很體諒民情,說“民為國本,貪濁之吏迫使為盜。”似乎手上的鮮血使他心情十分沉重和追悔。他常常很矛盾,又很單純,只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這目的能達到嗎?“問還是,今古人間何物?”可見日夕困擾著他的痛苦。這個貌似猥瑣碌碌終日的人物所愁是“舊日重城”──北方淪于敵手的國土,想到其地傲嘯風月是不可能的,“而今堅壁”,其地已是銅墻鐵壁。風月豪興哪去了!難道熬藥飲酒伴頭白,如此窩囊一世不成?歇拍振起,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豪杰之銳氣并未淪喪。“之杰”或作“三杰”,對朋友和同志很抱希望,很有信心。
下片循振起而行,亦悲亦壯,以壯為主。黃菊孤標,有梅花爭發,梅菊同時可見非實境而屬詩詞意象。可嘆辛帥一世豪杰,詩人孤標,一切竟如瓶中折枝花發,或如詞中菊梅齊芳,離土無根,結果無望。此無意識中深沉悲哀顯示于作品,成為使人酸辛的豪壯,創造出意境深邃的特殊美感。長天孤鴻飛翔明滅,浮云來去,長庚(金星)伴殘月而明,皆如詩人西望淪陷區沖冠一怒之孤忠,無比寥闊蒼涼。雖結于希望,但對一世似已有預感。
其它三首和東坡之作,似都在求索生命和生活的意義,二、三首較隱晦。第二首詠“借得春工,惹將秋露,熏做江梅雪”的桂花,她“坐斷虛空香色界,不怕西風起滅”,稼軒對之寄予厚望:“玉斧重倩修月。”第三首撲朔迷離,似梅,似月妖,似人間尤物。她來自天上,“收拾瑤池傾國艷,來向朱欄一壁。”去得神秘, “繞梁聲在,為伊忘味三月。”似為頑強夭矯生命之象征。第四首題下小注,“三友同飲,借赤壁韻”,寫骨交為國平戎破虜較直露,“龍友相逢,洼尊緩舉,議論敲冰雪。”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