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為什么要占春(春占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尷尬對白2022-12-13 18:36故事202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為什么要占春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春占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雙字〗竹枝、導引、入塞、品令、木笪、河傳、鞋紅、別怨、尋梅、三臺、解紅、塞姑、西施、韻令、側犯、踏歌、兀令、簇水、露華、尾犯、塞姑、白雪、徵招、天香、步月、暗香、孤鸞、無悶、大有、催雪、國香、芳草、大椿、垂楊、花犯、倒犯、瑤華、眉嫵、陽春、索酒、南浦、西河、秋霽、落梅、角招、薄幸、疏影、宣清、、八歸、笛家、白檸、六州、大脯、六丑、歌頭、多麗、個儂、三臺、哨偏、戚氏、薄媚、漁父、望江

〖三字〗漁父引、閑中好、紇那曲、拜新月、梧桐影、羅貢曲、醉妝詞、慶先和、南歌子、占春芳、朝天子、憶少年、荷葉杯、回波集、舞馬詞、柘枝詞、晴偏好、憑欄人、花非花、摘得新、梧葉兒、漁歌子、歸字謠、唉乃曲、采蓮子、浪淘沙、楊柳枝、八拍蠻、字字變、十樣花、天凈沙、甘州曲、醉吟商、乾荷葉、喜春來、踏歌詞、秋風清、拋球樂、一葉秋、憶王孫、金字經、古調笑、遐方怨、如夢令、訴衷情、西溪子、天仙子、風流子、歸字謠、飲馬歌、相見歡、定西番、江城子、望江怨、長相思、思帝鄉、河滿子、風光好、誤桃園、望梅花、醉太平、上行杯、感恩多、長命女、春光好、酒泉子、怨回紇、生查子、蝴蝶兒、醉公子、昭君怨、玉蝴蝶、歸國謠、女冠子、戀情深、贊浦子、浣溪沙、醉垂鞭、中興樂、醉花間、點絳唇、平湖樂、雪花飛、沙塞子、殿前歡、水仙子、菩薩蠻、采桑子、后庭花、清商怨、傷春曲、卜算子、一落索、發時光、謁金門、柳含煙、可圍芳、好事近、花清引、天門謠、憶悶令、散余霞、好女兒、萬里春、錦圍春、太平年、清平樂、憶秦娥、更漏子、望仙門、西地錦、相思引、落梅風、江亭怨、喜遷鶯、烏夜啼、阮郎歸、賀圣朝、甘草子、珠簾卷、憶漢月、畫堂春、三字令、山花子、憶余杭、喜長新、獻天壽、秋蕊香、胡搗練、撼庭秋、慶金枝、朝中措、洞庭春、慶春時、眼兒媚、人月圓、喜團圓、海棠春、武陵春、東坡引、梅弄影、陽臺夢、月宮春、河瀆神、歸去來、惜春郎、極相思、雙韻子、鳳孤飛、柳梢青、醉鄉春、太常引、應天長、滿宮花、少年游、滴滴金、惜春令、留春令、梁州令、監田樂、惜分飛、怨三三、使牛子、折丹桂、竹香子、城頭月、四犯令、思越人、醉高歌、破字令、花前飲、探春令、越江吟、燕歸來、鳳來朝、秋夜雨、伊州令、迎春樂、夢仙郎、青門引、菊花新、醉紅裝、思遠人、醉花陰、望江東、引駕行、玉團兒、傾杯令、鋸解令、雙雁兒、尋芳草、恨來遲、珍珠令、折花令、紅羅襖、折桂令、荔子丹、臨江仙、金錯刀、端正好、杏花天、鸚鵡曲、一七令、望遠行、睿恩新、天下樂、戀繡衾、擷芳詞、鬢邊華、玉樓人、鸚鵡曲、芳草渡、夜行船、金鳳鉤、鷓鴣天、鼓笛令、虞美人、瑞鷓鴣、玉樓春、鳳銜杯、鵲橋仙、玉闌干、思歸來、遍地花、翻香令、茶瓶花、柳搖金、卓牌子、清江曲、樓上曲、廳前柳、市橋柳、一斛珠、夜游宮、梅花引、小重山、踏莎行、宜男草、家山好、倚西樓、掃地舞、接賢賓、步蟾宮、恨春遲、冉冉云、蝶戀花、壽山曲、惜瓊花、朝玉階、散天花、荷華媚、少年心、七娘子、一剪梅、錦帳春、唐多令、后庭花、贊成功、定風波、破陣子、賀熙朝、撥棹子、玉堂春、系裙腰、金蕉葉、漁家傲、蘇幕遮、甘州偏、獻衷心、黃鐘樂、醉春風、握金釵、緱山月、喝火令、芭蕉雨、淡黃柳、輥繡球、錦纏道、厭金杯、慶春澤、酷相思、解佩令、垂絲釣、謝池春、勝勝令、行香子、玉梅令、青玉案、感皇恩、夢行云、三奠子、鳳凰閣、兩心同、拾翠羽、連理枝、惜黃花、看花回、且坐令、佳人醉、千秋歲、惜奴驕、憶帝京、三登樂、檐前鐵、甘露歌、師師令、于飛樂、撼庭竹、粉蝶兒、繞池游、碧牡丹、百媚娘、風入松、枕屏兒、憶江南、瀟湘神、章臺柳、赤棗子、南鄉子、月邊嬌、搗練子、春曉曲、桂殿秋、壽陽曲、剔銀燈、隔簾聽、越溪春、長生樂、下水船、解蹀躞、撲蝴蝶、千年調、蕊珠閑、瑞云濃、番槍子、荔枝香、御街行、春聲碎、鳳樓春、四園竹、離亭宴、陽關引、一叢花、甘州令、山亭柳、夢還京、憶黃梅、過澗歇、瑤階草、安公子、應景樂、柳初新、斗百花、最高樹、倒垂柳、彩鳳飛、有有令、拂霓裳、柳腰輕、爪茉莉、驀山溪、早梅芳、新荷葉、長壽樂、迷仙引、黃鶴引、秋夜月、祭天神、鶴沖天、洞仙歌、泛蘭舟、踏青游、傾杯近、清波引、受恩淡、松稍月、華胥引、離別難、寰海清、勸金船、醉思仙、玉人歌、惜紅衣、八六子、探芳信、雪獅兒、石湖仙、夏湖仙、夏云峰、采蓮令、醉翁操、紅芍藥、塞翁吟、意難忘、遠期歸、凄涼犯、戀香衾、滿江紅、玉漏遲、駐馬聽、雪梅香、六幺令、保壽樂、惜秋華、古香慢、芙蓉月、一枝春、如魚水、賞松菊、二色蓮、掃地游、滿庭芳、雙瑞蓮、玉京秋、小圣樂、金浮圖、陽臺路、黃鶯兒、熙州慢、漢宮春、倦尋芳、劍器近、塞垣春、望云間、秋蘭香、慶千秋、早梅香、迷仙引、醉蓬萊、夜合花、采明珠、四欄花、慶清朝、帝臺春、夢芙蓉、玉京謠、被花惱、晝來樂、留客住、萬年歡、玉簟枕、燕春堂、逍遙樂、憶東坡、雙雙燕、春草碧、芰荷香、繡停針、揚州慢、舞楊花、云仙引、玲瓏玉、陌上花、水晶簾、三步樂、夢揚州、聲聲慢、紫玉簫、月下笛、丁香結、瑣窗寒、燕山亭、聒龍謠、十月桃、蜀溪春、秋宵吟、三姝婿、鳳池吟、御帶花、月華清、飛龍宴、念奴嬌、解語花、繞佛閣、渡江云、臘梅香、八音諧、絳都春、琵琶仙、高陽臺、采綠吟、長壽仙、惜寒梅、鳳歸云、彩云歸、滿朝歌、桂枝香、喜朝天、剪牡丹、梅香慢、玉燭新、六花飛、真珠簾、曲江秋、翠樓吟、西平樂、山亭宴、月當廳、壽樓春、舜韶新、望春回、水龍吟、關百草、石州慢、宴清都、瑞鶴仙、齊天樂、晝錦堂、慶春宮、憶舊游、曲游春、竹馬兒、雨淋鈴、還京樂、雙頭蓮、憶瑤姬、情長久、探春慢、湘江靜、金盞子、龍山會、春云愁、升平樂、迎新春、歸朝歌、雙聲子、永遇樂、二郎神、傾杯樂、百宜嬌、月中桂、澡蘭香、宴瓊林、惜余慶、綺寮怨、花心動、向湖邊、霜花腴、綺羅香、玉連環、西湖月、合歡帶、曲玉管、尉遲杯、賞南枝、夢橫塘、西吳曲、真珠髻、征部樂、解連環、內家嬌、望明河、望海潮、望湘人、青門飲、泛青苕、倚欄人、一雨金、系梧桐、折紅梅、一萼紅、奪錦標、杜韋娘、過秦樓、八寶妝、大圣樂、慢卷袖、選冠子、霜葉飛、透碧霄、玉山枕、期夜月、輪臺子、沁園春、丹鳳吟、瑤臺月、摸魚兒、賀新郎、子夜歌、吊嚴陵、金明池、送征衣、秋思耗、翠羽吟、蘭陵王、破陣樂、瑞龍吟、夜半樂、寶鼎現、玉抱肚、解紅慢、穆護砂、清平調、水調歌、涼州詞、伊州歌、陸州歌、勝州令、鶯啼序、調笑令、九張機、梅花曲、蒼梧謠、明月斜、望夫歌、春宵曲、水晶簾、碧窗夢、南柯子、望秦川、風蝶令、開元樂、翠華引、漁父樂、謝秋娘、江南好、望江梅、望蓬萊、歸塞北、深院月、西樓月、落梅風、塞上秋、甘州子、陽春曲、秋風引、江南路、新安路、莫思歸、上西樓、烏夜啼、憶真妃、秋夜月、臨波曲、南浦月、、沙頭雨、小桃紅、濕羅衣、十八香、尋瑤草、歸平謠、試香羅、清和風、關河令、傷情怨

〖四字〗傳言玉女、小鎮西苑、臨江仙引、訴衷情近、卓牌子近、月上海棠、上林春令、麥秀兩岐、花上月令、獻天壽令、

孤館深沉、黃鶴洞仙、侍香金童、二色宮桃、木蘭花令、浪淘沙令、燭影搖紅、霜天曉角、秋蕊香引、隔溪梅令、伊州三臺、雙頭蓮令、法駕導引、相思兒令、雨中花令、彩鸞歸令、訴衷情令、步虛子令、金盞子令、祝英臺近、婆羅門引、紅林檎近、阜羅特髻、千秋歲引、南州春色、望云涯引、少年游慢、夢玉人引、波羅門令、蕙蘭芳引、魚游春水、卜算子慢、謝池春慢、采桑子慢、浣溪沙慢、薄媚摘偏、臨江仙慢、水調歌頭、玉梅香慢、鳳凰雙舞、行香子慢、八聲甘州、西子妝慢、長亭慢怨、八節長歡、雨中花慢、粉蝶兒慢、并蒂芙蓉、黃河清慢、福壽千春、玲瓏四犯、定風波慢、換巢鸞鳳、雪夜漁舟、馬家春慢、錦堂春慢、木蘭花慢、映山紅慢、秋色橫空、上林春慢、戀芳春慢、氐州第一、湘春夜引、長相思慢、安平樂慢、望南云慢、西江月慢、杏花天慢、拜星月慢、瑞云濃慢、草梅芳慢、繞池游慢、夜飛鵲慢、暗香疏影、楚宮春慢、惜黃花慢、菩薩蠻慢、無愁可解、江城子慢、江南春慢、高山流水、紫萸香慢、春風裊娜、浪淘沙慢、六州歌頭、月上瓜州、望梅花令

〖五字〗后庭花破子、添聲楊柳枝、巫山一段云、減字木蘭花、金蓮繞鳳樓、促拍采桑子、江月晃重山、鈿帶長中腔、隔浦蓮近拍、郭郎兒近拍、南鄉一剪梅、攤破南鄉子、徵招調中腔、桃源憶故人、偷聲木蘭花、攤破采桑子、茅山逢故人、荷葉鋪水面、明月逐人來、快活年近期、金人捧露盤、促拍滿路花、五福降中天、江城梅花引、法曲獻仙音、金盞倒垂蓮、東風齊著力、四犯剪梅花、高平探芳新、雪明鷙鵲夜、梅子黃時雨、玉女迎春慢、甘露滴喬松、瑤臺第一層、黃鸝繞碧樹、綠蓋舞風輕、夏日燕黌堂、金菊對芙蓉、新雁過妝樓、東風第一枝、春夏兩相期、清風滿桂樓、送入我門來、花發沁園春、春從天上來、泛清波摘偏、飛雪滿群山、五彩結同心、春雪間早梅、玉女仙瑤佩、滿院廣寒枝、減字浣溪沙、瀟湘逢人慢

〖六字〗壽延長破字令、惜花春起早慢、霓裳中敘第一、花發狀無紅慢、愛月夜眠遲慢

〖七字〗鳳凰臺上憶吹簫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

十六字令》,詞牌名。又被稱作《蒼梧謠》、《歸字謠》,單調,十六字,三平韻。

詞牌格式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搗練子》,詞牌名。又被稱作《搗練子令》,單調,廿七字,三平韻。

詞牌格式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詞

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憶江南,詞牌名。

亦被稱為:

《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望江南》《夢江口》 《謝秋娘》《春去也》《歸塞北》

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北宋起開始有雙調,實際不過是將單片重復而已。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詞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王孫,詞牌名。

單調三十一字,五平韻,句句用韻,亦有將單片重復做雙調者。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調笑令,詞牌名。

本調個別處有破格,但均不失吟詠和諧,可謂是有格而不拘泥的典范。詞格本身是為了吟詠上的和諧,若有利于整體和諧,稍有破格,則也未嘗不可。 

詞牌格式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如夢令》,詞牌名。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為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烏夜啼,詞牌名。

亦稱《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雙調三十六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仄韻、兩平韻。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長相思,詞牌名。亦稱《長相思令》《相思令》《吳山青》。

雙調三十六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疊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生查子,詞牌名。

亦稱《楚云深》,雙調四十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點絳唇,詞牌名。

亦稱《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雙調,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韻,二十一字,用仙呂調,共四十一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浣溪沙,詞牌名。

雙調四十二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菩薩蠻,詞牌名。

四十四字,共享四個韻。前闋后二句與后闋后二句字數平仄相同。前后闋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卜算子,詞牌名。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上去通押。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采桑子,詞牌名。亦稱《羅敷媚》、《丑奴兒》。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第三句也常用疊韻。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亦稱《減蘭》。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各兩仄韻,兩平韻,每句不同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謁金門,詞牌名。

上下闋共三十五字。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訴衷情,詞牌名。

雙調四十五字,前后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又一體四十四字,將前闋四五句變為“[平]仄仄平平”。

詞牌格式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憶秦娥,詞牌名。亦稱《秦樓月》、《碧云深》、《雙荷葉》。

雙調四十六字,前后闋各三仄韻,一疊韻,均須押入聲字,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疊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疊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清平樂,詞牌名。亦稱《清平樂令》、《醉東風》。

雙調四十六字,前闋四仄韻,后闋三平韻,平仄換韻。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更漏子,詞牌名。

雙調四十六字,前闋兩仄韻、兩平韻,后闋三仄韻,兩平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前后闋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對仗。 

詞牌格式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阮郎歸,詞牌名。亦稱《醉桃源》,《宴桃源》。

雙調四十七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后闋起首兩句要對仗。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畫堂春,詞牌名。

本調四十七字。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桃源憶故人,詞牌名。

本調四十八字,前后闋同,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亦稱《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賀圣朝,詞牌名。

上下闋共四十九字。這一個詞牌格式變體較多。但是不管是何種變體,兩闋中凡五字句的節奏均為: ×、××××。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太常引,詞牌名。

亦稱《太清引》,四十九字,雙調,上下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雙調五十字,前后闋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南歌子,詞牌名。亦稱《春宵曲》、《水晶簾》、《碧窗夢》、《十愛詞》、《南柯子》、《望秦川》、《風蝶令》。

本調五十二字,前后闋相同。兩闋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醉花陰,詞牌名。

雙調五十二字,前后闋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浪淘沙,詞牌名。亦稱《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

雙調五十四字,前后闋各四平浪淘沙,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鷓鴣天,詞牌名。亦稱《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

雙調五十五字,前后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鵲橋仙,詞牌名。亦稱《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

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 韻到底。前后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例詞: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虞美人,詞牌名。亦稱《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 每句不同韻,方式是“甲乙丙丁”。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詞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南鄉子,詞牌名。

雙調五十六字,前后

高中語文: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中“身影妖嬈各占春。”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要怎么理解。謝謝

可以作為資料 以后或許會有用

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詩詞復習資料 (1)2006-09-21 23:23(編輯 邢臺二中 方毅)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點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處杏花的環境特點,“春水繞”三字是全詩的關鍵,后邊的詩句便全從這三字來生出。

B.第二句描繪臨水杏花的姿態:花傍水生,朵朵妖嬈;影投水面,搖曳多姿。岸上花,水中影,相互映襯,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艷動人。

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僅寫出杏花的顏色,而且給人以明亮、高潔的感受。杏花志潔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詩人的人格。在這里,情與物化,花我為一。

D.第四句“碾成塵”與“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表現了詩人寧愿被“碾成塵”,也要保持高尚節操的品德。

9.這首詩的最后兩句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了北陂杏花的品格。下列詩句的寫法和所詠花的品格與此相似的一句是

A.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B.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C.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D.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答案略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注: ①陂(bēi),池。這里指的是池邊或池中小洲。 ②這首詩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詩人原先積極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閑居江寧,眼看著自己親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廢止。

(1)詩的首句怎樣寫出杏花的可愛? (2)三、四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注]王安石積極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閑居江寧。此詩寫于他的晚年。

(1)你認為“一陂春水繞花身”中的“繞”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2分) 答:

(2)前人評價這首詩時說:“安石遺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淡之中。”這種悲壯之情在詩中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1)首句通過一個“繞”字,寫出了春水愛花、惜花、護花、戀花的情景,側面寫出了杏花的可愛。(2分) (點出“繞”字,1分;分析到“側面表現杏花的可愛”,1分;大意對即可)

(2)詩人以水邊的杏花自況,縱然被春風吹落水上,仍保持著純潔,遠勝于路邊的杏花,在車水馬龍中被碾碎,化為污濁的塵土。流露出悲壯的情感,表現出堅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4分) (點出悲壯的情感和堅持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2分;能作簡要分析,2分;大意對即可)

4.(1)(2分)好。一個“繞”字,使春水富有動感、充滿生機,表現了(或賦予)春水愛花惜花的情致。(認為好,其回答與之語意相近即可;如果認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2)(4分)在詩中詩人用“作雪”和“成塵”作喻,形成對比,(2分)再以“縱被”和“絕勝”強調了寧愿為理想獻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壯感情。(2分)(回答與之語意相近即可)

1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澆花身, 花影妖嬈各占春②。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③。[注]:①此詩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詩人親手創立的新法被一一廢止。陂:池塘,這里指池邊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領春光,指包含濃郁春意。③碾作塵:意即備受踐踏。

評論家說此詩末二句“藝術地寫出了悲壯之情”,請作出賞析。

⑴簡析“悲壯”: ⑵評賞“藝術”:

16.⑴末二句寫花落。北陂落花隨流水而去,花魂無玷。而南陌杏花將被車輪碾碎,變作塵土,其悲可見。作者借杏花抒寫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甚是悲壯。

⑵末二句托物言志,狀物時運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襯托(南陽杏花反襯北陂杏花)等修辭,生動、深刻地表達了心志。

登池上樓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①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封空林。②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③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④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⑤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⑥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⑦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⑧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命。⑨

【作者】

385-433,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大康),他出身于東普大族,是謝玄的孫子, 襲康樂公,因稱“謝康樂”。劉宋代晉,降公爵為候。宋少帝時,出為永嘉大 守,不久辭官,東歸會稽。文帝時,為臨川內史。元嘉十年獲罪被誅。性喜山 水,是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

【注釋】

①這四句借鴻、虬起興(因為正在向高處和深處眺望),說自己不能象鴻雁高 飛、虬龍深隱那樣得所,而是進退失據,俯仰有愧。 虬:兩角小龍。 薄:通 “泊”,猶止。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慚愧。淵沉:潛沉 在深淵。 ②這四句說自己做官時不能進德修業,于時無益,想退隱又不能力耕自給,為了得些俸祿反而窮居海邊(指永嘉)。這是不甘外放的牢騷話,同時也反映進退兩難的心情。進德:提高德行修養,《易經?乾?文言》:“君 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力不任:指體力不能勝任。徇:從,求。疴:病。 ③這兩句說臥床日久連季節的變換也不明白了,現在才來看看外景。昧:不明。 褰開:指揭開簾幔,打開窗戶。 ④這兩句說下聽水聲,上望山形。聆:聽。 嶇嵚(音區歆):險峻。 ⑤初罩、新陽:指舂光。緒風、故陰:指寒冬。革: 除。緒風:馀風。指寒氣。故陰:舊冬。 ⑥“同柳”句說藏在園柳中的啼喚 的鳥類也變換了,指春天的鳴禽如黃鶯之類,不足冬季所有。 ⑦這兩句說想 起《詩經》和《楚辭》中的句子,發生感慨。《詩經?豳風?七月》:“春日 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楚辭?招隱士》:“王孫游 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祁祁:多貌。萋萋:盛貌。這里只取這幾句里“歸” 字的意思。作者懷念會稽的故居,動了歸心,因而聯想古人的詩句。 ⑧這兩 句懷念遠方的故人。離群索居:離開朋友,獨處無偶。易永久:言容易覺得時 日長久。處心:安心。 ⑨無悶:遁世無悶,見《易經?乾?文言》。這兩句 說高蹈避世而無憂煩,不但古人有這種風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操(去聲): 操守,操行。徵:求。詩意歸結到向往隱遁。恩歸也是為了想隱居。

【品評】

這首詩寫在詩人任永嘉太守之時。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貴集團排 擠的結果,所以這首詩的情緒比較低沉,縈繞著進退維谷的憂郁和無可奈何的 悵恨。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 既不能像潛藏的虬那樣安然退隱,又不可能像高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 業。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第二層是全詩最精彩的部份。詩人在病榻上度過了一個冬天,現在已是初 春時節了。他憑窗而坐,傾耳細聽遠處波濤拍岸之聲;舉目遠望群山起伏之影。 而近處所見的景致則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詩人從冬去春回的眾 多景象中選擇了一個細小而典型的鏡頭:不知不覺間樓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 然春草繁生了;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也已變換。正是從池塘小園的變化中, 久病的詩人突然意識到,外面已是一派濃郁的春意。這里寫景,有聲有色,遠 近交錯,充滿了蓬勃生氣。“池塘”二句為歷來詩論家交口贊賞。它的妙處就 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繩削。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郁悶,或是比興,用虬和 鴻的進退得所來說明自己進退失據;或是直抒胸臆,訴說獨居異鄉的孤苦;或 是以景寫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來襯托詩人內心的抑郁。

九丹電視劇的建武為啥離不開九丹

:山里姑娘陶九丹命運多舛,其父陶郎中給陳府小少爺治病時,遭二房游月娥陷害,被逼嫁女沖喜,為抗婚與老伴葬身火海。九丹青梅竹馬的未婚夫趙建武,為救她滾落山崖,生死不明。九丹尋找建武途中昏倒,被孫母所救并強行將她許配給傻兒子占春,她幾番逃跑不果,懷上孫家骨肉。建武為尋九丹誤入鹽幫,命運一次次陰錯陽差地將這對苦命鴛鴦分開。占春妹妹文秀則愛上建武,展開一段神女有意、襄王無情的苦戀。這時,陳府老爺陳天闊因九丹長相酷似死去的戀人蕭百合,而與她結下不解之緣。當九丹得知父母遇難真相后,往日恩人變成仇人,建武為報仇幾經生死。占春死后,陳天闊為救身陷囹圄的九丹,頂著世俗和家族的壓力,將她孤兒寡母強行迎娶進府,九丹終于有了命運的歸宿。

用意象表達情感的詩句

1. 關于風意象的詩句表達愁

關于風意象的詩句表達愁 1.關于風的詩句的意象和列句

古詩詞中“風”的意象解析

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一顆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則是古詩詞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是作品中通過形象描寫體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表現在詩詞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詩詞藝術的精靈,在我國古典詩詞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展開浩如煙海的文卷,有關“風”的詩詞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發相思和離別之情,或感傷身世和流離之苦,或傾訴曠達瀟灑之胸襟,或是借以抒發對大千世界的贊頌。

一、以風寄托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

比如:清代納蘭性德《長相思》中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冬日的風伴著雪攪碎了思鄉人的心。元代劉秉忠《江上寄別》中的“好風到枕客愁破,殘月入簾歸夢醒”,夜風襲來,孤客夢醒,再也無法夢回家園,這是何等凄苦之情。卻用“好風”來說,與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漢代劉徹《秋風辭》中的“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落兮雁南歸”。唐代劉禹錫《秋風引》中的“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都寫到了秋風,風吹過,花飄落,雁南飛,在這番境地里不會有他種情緒,只有思鄉的情。滿天的秋風帶來滿目的蕭條又引出滿心的相思。

二、以風渲染凄清的氣氛,烘托愁苦的情懷。

“風瀟瀟,雨瀟瀟,便作陳摶也睡不著”;“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等等,這許多的詩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悠悠而來的風吹出滿腹的蕭瑟孤寂,讀來無限凄涼,真是“風飄萬點正愁人”。

三、以風展現豪氣。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這是豪氣沖天的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塞外無垠的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又是悲壯的風。在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經全然消失了。風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無形的大手撥動著人世間豪邁曠達的琴弦,讓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萬丈。這樣的風是氣勢,是力量,是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精神的載體。

四、以風彰顯生命力。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夜放花千樹”;“風吹柳花店滿香”,風把陰霾一掃而光,帶給人們的是生機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動力,所以此時的春風“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開來。“風”又成了欣欣向榮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時,世間萬物只有風最早吹開文人的心靈,讓他們聆聽人間的喜悅,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躍然于紙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風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詩詞中,表現出的意蘊也往往不盡相同,體現出其意蘊的豐富性。不同的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詞人的不同情懷。內心的思想情感與風互為輝映,又將詩詞的文學品位、思想內涵與藝術造詣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2.古詩文中有關“愁”的意象

落花自然是人類永遠的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

自然的形式豐富多彩,人類對美的擷取也無窮無盡。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與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產生。我國歷史上優秀詩詞數不勝數,本文我只想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詩詞,來略談一二。

落花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規律,但在我國古詩詞中卻賦予了它們以情感和生命。歸納起來,“落花”意象有這樣幾層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構成一種優美的意境。“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寒食》),給人的感覺是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各種顏色的花兒在風中輕揚曼舞,美妙極了。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伴隨著風雨之聲,落花片片,滿地繽紛,可以想見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爛漫之趣。

B、一是面對落花,唏噓感嘆:嘆年華易逝,美麗不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從中可以看出國破家亡之恨,無可奈何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發了濃濃的郁悶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

花落巳葬,己去誰葬,暗含自己的命運還不如落花,道盡了心中的綿綿的悲苦。C、還有一種是以落花寓意昂揚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間考生俞樾在禮部復試,以此句為詩開頭,寓意希望在人間。“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詩人寧可在與頑固派的斗爭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搗衣”和“砧聲”A、關心家人冷暖,為全家人縫制衣服,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

在進行搗衣這種機械重復的勞作之時,她們有足夠的時間用于思念遠離家鄉的親人。單調悠長的砧聲有助于摒除外慮,心志專一,對思念之情起到凝聚與強化的作用。

正因為這些原因,搗衣的動作和與之相關的清砧的聲響,成為古典詩歌中“思婦”主題下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李白《搗衣》)“不辭搗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搗衣》)“飛鴻影里,搗衣砧外,總是玉關情。”(宋?晏幾道《少年游》)B、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興》,就是以白帝城的砧聲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對故鄉的思念: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詩歌表現了搗衣與砧聲意象,也塑造了這種意象。它不僅感染、感動著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婦與游子,即使平常詩人,也往往喜歡把這種聲音作為自己詩歌的背景音樂,表達種種復雜的情感:“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十國南唐?李煜《搗練子》)“砧清秋巷迥,燈白夜堂涼。

此意無人會,重城醉夢鄉。”(林景熙《夜意》)月亮A、古詩中的月亮往往是思鄉的代名詞,是相思之情的載體。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B、明月還常常蘊涵邊人的悲愁。“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唐?王昌齡《出塞》)的悲壯雄渾。C、有時明月還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D、由于月亮的特點是普照天下,有圓有缺,月圓可喻親朋相聚,事情結果圓滿;月缺可喻親朋分離,事情不如人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恨君不是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宋?呂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這兩個特點來喻人事。

3.急需一些以風為意象的詩

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李白《春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南唐僧志安《絕句》秋風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冬風?si=4東風 春 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

“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

“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

“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

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

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萬紫千紅”喻孔學的。

4.古詩中描寫愁的詩句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簡析“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來源于李白的著名詩歌《宣城謝眺樓餞別校叔云》,該詩以送別為題,卻不寫敘別,不寫樓,直抒郁結,表達詩人在經歷了人生太多的榮辱和悲歡之后,仍然不能忘懷那十年前于長安呼風喚雨的得意,雖然它早已是過眼的煙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一句,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是詩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理想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來描繪愁緒的名言。希望灑脫的抽刀斷水,但是過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糾纏無法擺脫。所以詩人只能舉杯銷愁,在日漸增長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貼切的形容了詩人當時不得志的郁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

5.古典詩詞中用什么意象寫愁

那“殘月”,讀來,使人深受感染。

借殘月言愁的詩詞很多,下面再舉幾例:

1. 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曹組《青玉案》

2.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晚霞。——僧仲殊《南柯子。憶舊》

3. 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牛希濟《生查子》

4. 惆悵小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韋莊《荷葉杯》

5.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二 以“明月”寫憂愁古人常用明月來營造清麗、冷寂的氛圍,用明月與親人相離,戀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烘托相別之意,感傷之情。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詞人為傾吐對戀人的思念之情,便營造一種凄冷靜寂的氛圍,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發的感傷,也借助月亮這一意象,比較委婉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借助明月寫憂愁的詞句也很多,下面再舉幾例:

1、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2、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溫庭筠《菩薩蠻》

3、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蘇軾《永遇樂》

4、誰共我,醉明月?——辛棄疾《賀新郎》

5、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臨江仙》

三 以“淡月”寫憂愁

“人散后,一鉤淡月天如水。”——謝逸《千秋歲》

詞人借助淡月這一意象,來寫人們散去后的那莫名的惆悵。可謂形單影只,淡月相共,傷感無限!

借助淡月來詠愁的詞句還有:

1、啼春細雨,籠愁淡月。——盧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陳亮《水龍吟。春恨》

四 借“新月”寫憂愁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馮延已《鵲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這一意象,把那在風中佇立,由朝至暮的難以拋卻的新愁 寫得淋漓盡致。

五 借“缺月”寫憂愁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詞人借助缺月這一特有的意象,將晴空幽絕的境界,展現在讀者的面前,這種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貶之后,寓居時愁悶難遣的生動體現。

六 借“皓月”寫憂愁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姜夔《踏莎行》

作者借助皓月灑下的清輝,營造出清冷的意境,同時,很自然的將難以排解的憂愁流露出來,使讀者的心靈受到巨大震撼!

七 借“斜月”寫憂愁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晏幾道《蝶戀花》

詞人借助斜月這一意象,在點明長夜難眠的同時,也營造了一種凄婉的氣氛。于是,早對故舊往事的執著追懷中,抒發了纏綿的憂愁和感傷之情。

此外,還有借助“秋月”“素月”等意象,來抒發詞人心中的無限感傷和凄婉惆悵之情的,這里不再例舉。

總之,古人把那份悲愁的情愫,寄寓空中不同姿態的月亮。無論“殘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素月”等等,在古人的筆下都含悲帶愁,通過這些意象,使那多愁善感的一個個古人躍然紙上。

-----------以上復制

但我覺得詩歌中的意象太多了 要依具體語境來判斷的

同一物體 比如“葉” 在不同的詩歌中會帶有不同的寓意的

還是要多看些例子 重點理解文字背后的意境為好

6.有哪些表達愁苦意象的詞

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

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

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

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

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7.關于愁的古詩,最好有意象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高樓, 月如鉤,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 作者: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添字采桑子 作者: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 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 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關于杏花清明的詩句

1.關于杏花的詩句

1、宋代:蘇軾《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原文選段: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釋義:

杏花飛撲簾幕散播著最后的春光,明月進入門戶尋找我這幽居的人。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著搖曳花影,月華如水,點點花影有如水中飄浮的青萍。

2、唐代:司空圖《故鄉杏花》

原文選段: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釋義:

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與花的盛開,左手拿著花枝右手拿著酒杯。想問問花枝和酒杯,老朋友為什么不能一起來呢?

3、宋代:阮閱《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

原文選段:

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干。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綺窗人在東風里,灑淚對春間。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釋義:

黃昏時登樓而望,只見杏花在微寒中開放,一鉤斜月映照著小樓的欄桿。一雙燕子歸來,兩行大雁北飛,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號角聲。

華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風中,默默無語,閑愁萬種。也應像往日一樣,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4、宋代:王安石《北陂杏花》

原文選段: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釋義:

圍繞著杏花的是滿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鮮艷動人。即使被無情的東風吹落,飄飄似雪,也應飛入清澈的水中,勝過那路旁的花,落了,還被車馬碾作灰塵。

5、唐代:吳融《途中見杏花》

原文選段: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釋義:

一枝淡紅的杏花探出墻頭,而墻外的行人(作者)正傷春惆悵。這枝杏花的樣子好像跟我一樣傷春惆悵,我們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這春去匆匆難相留的時節?

2.關于杏花的詩句大全

1、《杏花》

唐·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 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墻高月有痕。 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 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 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 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2、《杏花》

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 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 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3、《杏花》

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4、《古苑杏花》

唐·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 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 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5、《曲江紅杏》

唐·鄭谷

遮莫江頭柳色遮,日濃鶯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

6、《游趙村杏花》

唐·白居易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7、《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

唐·司空圖

漢王何事損精神,花滿深宮不見春。 秾艷三千臨粉鏡,獨悲掩面李夫人。

8、《初見杏花》

宋·梅堯臣

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 淺紅欺醉粉,肯信有將梅。

9、《杏花雜詩》

元·元好問

杏花墻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 看盡春風不回首,寶兒元自太憨生。

10、《杏花》

明·沈周

半抱春寒薄雜煙,一梢斜路曲墻邊。 東家小女貪妝裹,聽買新花破曉眠。

11、《杏花》

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 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 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12、《杏花》

唐·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墻高月有痕。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13、《杏花》

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14、《古苑杏花》

唐·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15、《曲江紅杏》

唐·鄭谷

遮莫江頭柳色遮,日濃鶯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

16、《游趙村杏花》

唐·白居易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17、《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

唐·司空圖

漢王何事損精神,花滿深宮不見春。 秾艷三千臨粉鏡,獨悲掩面李夫人。

18、《杏花》

唐·溫庭筠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 豈堪開處已繽翻。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19、《途中見杏花》

唐·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 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20、《杏花》

唐·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 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 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 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 豈如此樹一來玩,若在京國情何窮。 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21、《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22、《云露堂前杏花》

宋·范成大

蠟紅枝上粉紅云,日麗煙濃看不真。 浩蕩風光無畔岸,如何鎖得杏春園。

3.關于含有杏花的詩句

清明

作者:杜牧 年代: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零落不堪。兩句寫杏園零落不堪,是因為折花插頭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園》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隱《日日》

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唐·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詩)

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唐·溫庭筠《菩薩蠻》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玉樓春》

風吹梅蕊鬧,雨紅杏花香

宋·晏殊《臨江仙》

疏疏晴雨弄斜陽,憑欄久,墻外杏花香

宋·曹組《小重山》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墻斜露杏花梢

宋·張良臣《偶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釋志南《絕句》

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宋·劉彤《臨江仙》

4.關于杏花的詩句有哪些

游趙村杏花

【唐】白居易

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杏花

【唐】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

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長有,

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

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杏花

【唐】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墻高月有痕。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杏花

【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古苑杏花

【唐】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村西杏花二首

【唐】司空圖

薄膩力偏羸,看看愴別時。東風狂不惜,西子病難醫。

肌細分紅脈,香濃破紫苞。無因留得玩,爭忍折來拋。

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杏花

【唐】司空圖

詩家偏為此傷情,品韻由來莫與爭。

解笑亦應兼解語,只應慵語倩鶯聲。

杏花

【唐】溫庭筠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

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杏花

【唐】溫憲

團雪上晴梢,紅明映碧寥。店香風起夜,村白雨休朝。

靜落猶和蒂,繁開正蔽條。澹然閑賞久,無以破妖嬈。

途中見杏花

【唐】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杏花

【唐】吳融

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流。

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墻頭。

裴回盡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

杏花

【唐】薛能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杏花

【唐】元稹

常年出入右銀臺,每怪春光例早回。

慚愧杏園行在景,同州園里也先開。

杏花

【唐】鄭谷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后,雙燕卻來時。

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5.有關描寫杏花的詩句有哪些

1、牧童遙指杏花村。 —— 唐 · 杜牧《清明》

譯文: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2、花褪殘紅青杏小。 —— 宋 · 蘇軾《蝶戀花·春景》

譯文: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長出了青澀的果實。

3、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 宋 ·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譯文: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4、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宋 · 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譯文: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 唐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譯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

6.關于清明節的詩句

1、清明 [宋]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2、清明 [宋]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3、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郊行即事 [宋] 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5、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7.描寫杏花的古詩100首

南湖早春》 白居易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游趙村杏花》 白居易趙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

《杏園》 杜牧夜來微雨洗芳塵,公子驊騮步貼勻。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杏花》 韓愈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

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若在京國情何窮。

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日日》李商隱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許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杏花》 李商隱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

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援少風多力,墻高月有痕。

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

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一作下第寄司馬札)》溫庭筠幾年辛苦與君同,得喪悲歡盡是空。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

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開一夜風。知有杏園無路入,馬前惆悵滿枝紅。

《菩薩蠻》 溫庭筠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欲黃昏,無□獨倚門。

《杏花》 溫庭筠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豈堪開處已繽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杳杳艷歌春日午,出墻何處隔朱門。

《杏花》 羅隱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古苑杏花》 張籍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

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

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曲江紅杏》 鄭谷遮莫江頭柳色遮,日濃鶯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 司空圖漢王何事損精神,花滿深宮不見春。

秾艷三千臨粉鏡,獨悲掩面李夫人。《途中見杏花》 吳融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

8.描寫杏花的詩句有什么

杏是中國著名的觀賞樹木,其花色又紅又白,胭脂萬點,花繁姿嬌,占盡春風。

故歷代詩人留下不少名句。如陸游的“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代葉紹翁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形容花色的要數宋代楊萬里的詩句:“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

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在配植的描述中有唐代王涯詩句:“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碧波中。”宋代王安石詩句:“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陽碾作塵。”都是描寫杏樹種在江邊、山坡池邊,既欣賞岸上杏花,也賞水中倒影。

很多詩句都提到杏樹種在庭園的墻邊。清代高士奇作詞句:“誰道梅花早,殘年豈是春?何如艷風日,獨自占芳辰。”

認為殘冬的梅花根本比不上沐浴在春花下艷麗的杏花。

關于為什么要占春和春占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0853.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