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離別詩句有哪些(端午送別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端午離別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端午送別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端午思鄉的詩句有哪些
1.端午節思鄉的詩句
1)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3)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4)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5) 正是浴蘭時節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6)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7)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8)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9)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1) 重午佳辰獨掩門。 : 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2)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13)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14)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5)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16)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17)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18)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19)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
20)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1)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22)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23)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
24)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25)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 趙蕃《端午三首》
26)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27)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28)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9)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30)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2.端午節思鄉的句子
端午節思鄉的句子
1、原來,思念一個人,一個親人,真的和時間沒有關系。
2、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3、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4、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列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5、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里,散發著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6、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跡。時過境遷數千年后的今天,我們都忘了這一切一切。我們所記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剛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7、天灰蒙蒙的,空氣是潮濕的,他獨自來到江邊,面對汨羅江,縱身一躍,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多了一個端午節。
8、沿河而居,珠水兩岸的原居民把劃龍舟當作一種探親訪友祭祀先人紀念屈原的民俗。
9、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
10、在這里,人們都用了“紀念”這組字眼。但在事實看來,但無論是哪種由來,端午節都本應是一個悼念日??墒?,我所感受到的端午節,是一個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喜慶日子。
11、蜇居在城里,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寶的有雞蛋的有臘肉的……但,我依然會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蘆葦,想起那青青地泛著油光的葦葉和娘親手包制的粽子,那種端午節的味道時常在唇齒間縈繞。
12、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粽子噴香,甜蜜幸福。
13、當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討論究竟是誰吃了這個愛心粽子的時候,哈哈的笑聲里,我忽然間明白,曾經那個專屬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遠包不出來的。就像記憶中的端午節,永遠都封存在那個已逝的年代了。
14、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侯,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15、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時候。
16、有個美麗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間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將靈魂丟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逢佳節,倍思鄉,思那一草一花,一樹一木,一磚一瓦。
17、幽幽之夏夜,爬滿絲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讀書倦了,忽而一聲鳥啼,劃破寂寞的長空悠然飄入耳中。哦,我想故鄉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時間過得可真快?。?/p>
18、許是好多年未曾觸及家鄉的端午節,生在記憶里的美好都是小時候的片段,很親切。
19、夕陽西下,黃昏降臨,裊裊炊煙輕柔無骨卻萬種風情,那是父親躬耕的犁,那是父親古銅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親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溫暖。
20、雖然,端午節那天,我們有吃粽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樣必不可少。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到處彌漫著艾的清香。
3.端午節思鄉的詩句
1)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 邊貢《午日觀競渡》 3)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 蘇軾《浣溪沙?端午》 4)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5) 正是浴蘭時節動。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6)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舒頔《小重山?端午》 7)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8)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9)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0)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1) 重午佳辰獨掩門。
: 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2)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13)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14)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5)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16)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17)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 杜甫《端午日賜衣》 18)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 殷堯藩《同州端午》 19)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 20)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21)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 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22)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23)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 24)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25)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 趙蕃《端午三首》 26)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27)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 殷堯藩《端午日》 28)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9) 碧艾香蒲處處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30)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4.端午節思親思鄉的好語句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詩詞競渡曲 劉禹錫沅江五月平堤流, 吧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 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 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鬊鬣動, 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余勇爭鼓舞, 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 一飛由來無定所。風俗如狂重此時, 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 羅襪凌波呈水嬉。典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亨前水東注。
五月五日梅堯臣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五日 陳子龍吳天五月水悠悠, 極目煙云靜不收。拾翠有人盧女艷, 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 畫槳琴箏笮艋舟。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臺灣竹枝詞·競渡 錢琦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端午節詩詞】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陸游(南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
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
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
5.關于思鄉的句子有哪些
1、秋晨,添了涼意,遠處的幾聲寒鴉,叫破了黎明的寂靜。啟窗遠望,片片飄零的落葉,不知何時靜臥于秋院、路旁。這便讓我想起了“一聲寒鴉遠,十里落葉黃”的秋句。深深地呼了一口新鮮空氣,寧靜之中,便又想起遠方的家。
2、故鄉,也該是深秋了吧?老媽可安好,弟兄姐妹也快一年沒見了。生命中的每一次遠行,也許什么都可以拋掉一切,但只有對故鄉和親人的那份情感,是骨子里必須有的,是一種揮之不去,招之即來的銘刻,命中注定的每一次遠行,都必須攜帶。
3、鄉愁,像生活中的一杯紅酒,甜中帶著淡淡的苦澀,苦澀中又蘊藏著回味;鄉愁像幾經鋼筋水泥城市,再迂回村莊的串串足印,每次遠行,都寫滿了對故鄉的回憶;鄉愁像白棉般的云朵,翻過道道山巒,抖落出游子歸鄉的每首戀曲;鄉愁像一瓶珍藏多年的老酒,愈染愈烈,愈陳愈香,離家越久,味道愈濃。
4、深秋的清晨,踏著秋日陸離斑斕的陽光,就如同踩著家鄉蜿蜒的田埂,看見路邊的白楊,便想起了家鄉的綠柳,聞著路邊青草的芳香,便想起了媽家窗前,熟悉的牽牛花,芙蓉樹,還有咯吱咯吱饒出清水的老洋井。哥家的小花貓與大黑狗,見了久別的家人是否還那樣親切地叫著。
5、鄉愁是飯時桌邊,便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鄉愁是在媽家暖暖的土炕上烙著,香甜的睡著,媽還怕你冷而暖暖地蓋在你身上的小棉被兒;鄉愁是節日里缺失的笑顏;鄉愁是待到夜深人靜時,伊人與寂寞獨處的回味;鄉愁是與遠方親人靈犀的一個電話和一條短信;鄉愁是想家時掛在腮邊和眼角而又不想讓別人看見的晶瑩淚滴;鄉愁是你離家時,風中白發駝背的媽媽,在孩兒遠行時的一次次目送和盼兒早日歸來的一次次翹首;鄉愁是兄弟姐妹為你送行而裝滿包裹的叮嚀和祝福;鄉愁是你遠行和歸來時,內心深處必經的一條古道……
6、楓葉紅透深秋,縱然瓜果瓢香。雖說寢食無憂,可內心深處,卻始終被一種說不出的情感所縈繞。當你做好了滿桌好菜,端起酒杯的時候,一定有一種失落感襲擊心頭,也許是中秋佳節臨近的時候,你沒有陪在父母身邊,或許是因為你離家太久……
7、我的身上始終背著那塊地,無論走到哪里它都是我的鄉愁。常常夢中回到它的身邊播種一些希翼,現實使我只想在城市的天空下收獲金秋。
8、所有的渴求,原來都是鄉愁。有一天,我們會不顧不一切奔向朝夕渴望的東西,投向那個屬于故鄉的懷抱。
9、每到秋天,桂花香氣四起,各種懷舊傷感無病呻吟從四面八方洶涌而來,秋天是用來矯情的季節,這無厘頭的鄉愁。
10、月是故鄉明,故鄉呀!那魂牽夢繞的地方,那濃濃的鄉愁!不論你身在何處,不管你擁有多少,那里永遠是你最想、最戀的地方!那里有你永遠割舍不了的親情!
11、有一段心事曾簡單晴朗,透著淡淡的藍。有一段純凈的快樂,支撐著日復一日的疲憊。也許我們長大,一切都已經改變,如見多了離合,心便被包裹成了堅硬如鐵。只是,在黑暗里,沉靜著,一寸一寸,剝落的都是想念的尸身。
12、有一些事情,經過了,留下痕跡,成了歲月,成了回憶。雖然有一點疼痛,鈍鈍的落在心里,會偶爾忽略,但決不會忘記。有一些情感,像少年簡單的心事,經歷過如一場劫數過后的思念,便會透出淡淡的藍。
13、鄉愁是一種習慣。就像吃慣了家里的小蔥而永遠不能適應北京的香菜一樣。鄉愁讓我們有了一種思維定勢,因為它,我們會在端午節到來時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節到來時想起該去上墳了,在春節到來時想起凍米糖和甜酒釀。
14、鄉愁更是記憶,記憶捉摸不定,鄉愁也就咂摸不夠。在他鄉流浪十幾年幾十年,記憶中的故鄉卻永遠不會變,我們會很準確得說出每一個細節,但卻在回到故土時發現已然發生太大的變化。我們寧愿看到一個記憶中的村莊,不愿時光對其無情地篡改。但當我們失望地離開了,鄉愁又開始積聚,開始發酵,于是我們又努力在記憶中撫摩故鄉的門環。
15、鄉愁亦是鄉音,有時它被埋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地底,但卻不斷發酵,于是我們會在說著順暢的普通話時無意間冒出一句方言,于是我們會對千百種口音中突然響起的熟悉的聲音如此敏感,于是我們會很容易就做到在兩種不同語言間嫻熟地切換。鄉音,永遠是我們屬于哪一方土地的印記。
16、深情的大海張開溫暖的臂彎。白云一朵接著一朵,聲聲有情地親吻著臉頰,飄忽不定的足音隨著風兒掠過憩息著的大地。絲絲懷想潛入我心,隨后迷失蹤影。
6.端午節求安慰朋友思念故鄉思念故去的親人的詩句或語句
思鄉懷人,月明情濃 ——略論唐詩中的明月意象 湖南省華容縣教研室 謝先國 在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唐詩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璀燦奪目。
唐詩不論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還是在反應生活的廣度上,都達到了空前絕后,無與倫比的高峰。其優秀的篇章,雋永的意境,如同一壺香濃味郁的美酒,令人細細玩味,終身享受。
唐詩中的明月意象屢見不鮮,而描寫又各具風韻,借明月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悠悠的離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為了思念故鄉,懷念親人的情感寄托物。當文學作品中一旦出現明月意象,人們的思鄉念親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從而形成我國民族文學中一種比較穩定又鮮明的審美情感和審美心理。 一、鄉愁濃濃念故土。
正如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一樣,思鄉是唐詩中重要的主題。李白《靜夜思》則是最為典型的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p>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
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思鄉的情緒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用敘述的語氣,用明月意象,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又如“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保o名氏《雜詩》)。
那是故鄉的景色,故鄉的梨花,在皎潔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樹梨花簡直象縹緲的仙子一樣可愛,其思鄉之情溢于言表。錢起的《歸雁》中“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p>
一句,詩人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地表露了宦游他鄉的羈旅之思。湘江女神在腋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聲凄涼哀怨,大雁不忍再聽下去,才飛回北方。
杜甫《江漢》詩中“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
詩人表面上面寫片云孤月,實際上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皎潔。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句,寫詩人佇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歸。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直接抒發思鄉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亮。
張繼《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寫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詩人夜泊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寫出了羈旅者的孤孓清寥的感受。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一詩中“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句,寫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思親懷鄉之情便不言而喻了。王建《十五夜望月》詩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句,詩人不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
明明自己在思鄉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蘊藉深沉,委婉動人。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詩中“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引無限鄉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潸淚垂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以綿邈真摯的詩思,構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創造出渾樸真淳,引人共鳴的藝術境界。
張九齡《望月懷遠》詩,也是一首典型的思鄉懷人之作?!昂I贤髟拢煅墓泊藭r。”
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份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月夜懷念遠人的旨意凸現紙上。 二、離愁悠悠唱友情。
由于社會條件如交通不便,道路不暢等的限制,古人十分重視離別,“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唐詩中以明月意象來寫離別的場面,和離別之后的憂愁等內容的篇章也非常多見。
如王昌齡《送柴侍御》詩:“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p>
王昌齡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他的詩,寫送別、留別的不少,并且寫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這首詩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那神面臨山川阻隔的遠離之愁,也不象“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那么豪爽、灑脫。
它是用豐富的想象,去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誼,在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們對友人的思念。
所以后兩句,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諭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王昌齡《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p>
詩人以“。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都有哪些
? ?1、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鲇冢豪盥』抖宋纭?/p>
2、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陸游《乙卯重五詩》
3、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鲇冢褐煲睢冻写搿?/p>
4、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鲇冢簞⒖饲f《賀新郎》
5、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鲇冢和醭洹稘M江紅》
6、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鲇冢簭堥啊赌钆珛伞?/p>
7、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鲇冢宏懹巍冻恰?/p>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8、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鲇冢禾K軾《少年游》
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出于:范成大《鷓鴣天》
10、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鲇冢阂髨蚍抖宋缛铡?/p>
11、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出于:貝瓊《已酉端午》
12、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出于: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3、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鲇冢黑w蕃《端午三首》
14、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出于: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15、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出于:殷堯藩《同州端午》
16、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鲇冢何奶煜椤抖宋绺信d》
17、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鲇冢豪盥』抖宋缥涑傻钛缛汗佟?/p>
在端午節時節,送別情人的詩句
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譯文: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己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譯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
石榴花如火地開著,似乎正在笑話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實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雖無法憑吊屈原,也一樣仰慕他。
關于端午離別詩句有哪些和端午送別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