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子朝中措為什么(朝中措詞牌需要對仗嗎)
大家好,關(guān)于詞牌子朝中措為什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朝中措詞牌需要對仗嗎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朝中措·代譚德稱作古詩詞
古詩原文
怕歌愁舞懶逢迎。妝晚托春酲。總是向人深處,當(dāng)時枉道無情。
關(guān)心近日,啼紅密訴,剪綠深盟。杏館花陰恨淺,畫堂銀燭嫌明。
譯文翻譯
譚氏心愛之人懶于送往迎來,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遲遲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內(nèi)向,總是把愛人放在內(nèi)心深處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說她是一個缺乏情感的人。
譚氏關(guān)心戀人近況,因而想象她雙淚啼紅,秘密寫信,傾訴衷腸。戀人向譚氏說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話語,山盟海誓,以表達堅貞的愛情。想起那時在杏花館內(nèi),倆人在深深的花陰之中,沒人能看得見,但是她卻還嫌那花陰淺不避人;兩人同宿畫堂,本來是普通的銀燭,而她卻羞于見光,嫌燭光太明。
注釋解釋
朝中措: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平韻,后片四句兩平韻。
譚德稱:名季壬,字德稱,西蜀名士。為崇慶府學(xué)教授,徙成都。與陸游交往甚密。
春酲(chéng):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向人:愛人。向,愛。
啼紅:用魏文帝美人薛靈蕓的典故。靈蕓被選人宮時,以玉吐壺盛淚,壺呈紅色,淚凝如血。
剪綠:剪燭。綠,綠燭。
深盟:即盟誓態(tài)度堅決。
杏館:種有杏樹的院落。
畫堂:裝飾豪華的臥房。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陸游代譚德稱而作的一首詞,約作于宋乾道九年(1173),時詞人在成都。
詩文賞析
這首詞是陸游代譚德稱而作,所寫對象似是譚氏的心愛之人。詞中塑造了一位嬌羞怕人、愛心深藏而情感卻熾烈如火的.女性形象。
上片起首二句寫譚氏心愛之人不樂逢迎。因為懶于送往迎來,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故意病春酒而遲遲不去梳洗打扮。這表明譚氏的戀人是一位文靜自潔、不樂往來應(yīng)酬的女性。“總是向人深處,當(dāng)時枉道無情。”寫譚氏戀人的愛心深藏。“向人”,就是愛人,此指愛譚德稱。“向人深處”,寫的是內(nèi)心深處愛人,而表面不動聲色。這表明戀人的性格內(nèi)向,深藏不露,莫說她是一個缺乏情感的人。
下片起首三句“關(guān)心近日,啼紅密訴,剪綠深盟”,寫譚氏關(guān)心戀人近況。譚氏關(guān)心戀人近況,因而想象她雙淚啼紅,秘密寫信,傾訴衷腸。“剪綠深盟”,“剪綠”即剪綠裁紅,當(dāng)時用以形容男女之間所說的情話;“啼紅密訴,剪綠深盟”,形容戀人向譚氏說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話語,山盟海誓,以表達堅貞的愛情。至此戀人深藏的愛心終于有了一個充分表露的機會。煞尾二句“杏館花陰恨淺,畫堂銀燭嫌明”,聯(lián)想往昔戀人嬌羞畏人的情形。在認識到心愛之人乃一位愛心深藏不露卻又熾烈如火的女性之后,譚氏不由得回憶起以前倆人相處時的一幕幕情景。那時在杏花館內(nèi),倆人在深深的花陰之中,無人可見,但是她卻還恨那花陰淺不避人;兩人同宿畫堂,本來是普通的銀燭,而她卻羞于見光,嫌燭光太明。譚氏聯(lián)想至此,對于戀人那嬌羞畏人的性格,認識得就更加深刻明確了。
這實際上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愛情詞,詞中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筆觸婉曲深細,內(nèi)涵豐贍而語極簡煉,是陸游愛情詞中的佳作之一。
宋詞的詞牌名有哪些?各有哪些特點
宋詞詞牌名有哪些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diào)節(jié)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diào).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宋詞中常見的詞牌名有:
卜算子、采桑子、蝶戀花、浣溪沙、浪淘沙、滿江紅、減字木蘭花、念奴嬌、沁園春、清平樂、水調(diào)歌頭、西江月、憶江南、永遇樂等。
2.宋詞詞牌的特點: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yōu)榱吮阌谟洃浐褪褂茫越o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它有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
例如:
如夢令
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diào)為單調(diào)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烏夜啼
亦稱《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雙調(diào)三十六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仄韻、兩平韻。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宋詞的詞牌名有哪些?各有哪些特點?
宋詞的詞牌名是詞的一種制式曲調(diào)的名稱,亦即唐宋時代經(jīng)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與聲律,決定著詞的節(jié)奏與音律。詞牌數(shù)目,大約有八百七十多個(包括少數(shù)金、元詞調(diào)),詞的內(nèi)容多數(shù)已與詞牌的意義無關(guān)。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至于各詞牌的出處,只有少數(shù)是可以考證的,絕大部分已無法弄清其來歷了。
以下是部分宋詞的詞牌名:
離亭怨 離亭宴 離亭燕 離庭宴 離別難 離香令 離苦海 離翠袖 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園 宴山亭 宴瓊林 宴瑤池 桂枝香 桂枝秋 桂花明 桂華明 桂殿秋 破陣子
破陣樂 破字令 破齊陣 荷葉杯 荷干杯 荷花媚 壺山好 壺中天 壺天曉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繡帶子 繡帶兒 繡停針 夏初臨 夏孤臨 夏云峰 桃花水 桃花落
海棠花 海棠春 凄涼犯 凄涼調(diào) 戀情深 戀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臺 倒垂柳 逍遙樂 莫思歸 悟黃梁 淅江靜 倘秀才 凌波曲 涼州令 唐多令
調(diào)笑令 粉蝶兒 鴨頭綠 酒泉子 閱金經(jīng) 家山好 高陽臺 澗底松 真珠簾 珠簾卷
搗練子 浪淘沙 喚春愁 啄木兒 剔銀燈 透碧宵 倦尋芳 鴛鴦夢 薄命女 愛孤云滿官花 滿園花 滿路花 滿庭花 滿庭芳 滿庭霜 滿朝歡 滿院春 錦花香
錦上花 錦帳春 錦園春 錦堂春 錦纏道 解火令 解佩令 解佩環(huán) 解連環(huán) 解語花
解春風(fēng) 解冤結(jié) 瑞云濃 瑞飛好 瑞龍吟 瑞鶴仙 瑞鷓鴣 愁風(fēng)月 愁春來 愁倚闌
感皇恩 感恩多 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別 塞垣春 塞里春 塞翁吟
摸魚兒 摸魚子 照紅梅 照碧桃 鵲橋仙 鵲踏枝 楚天謠 楚云深 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盡 意難忘 獻衷心 獻仙音 殿前歡 殿前催 樓上曲 驀山溪 蓬萊閣 虞美人
蜀溪春 鋸解令 謫仙怨 頻載酒 催花樂 遙天奉 攬掙琶 鮑老催 疊蘿花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會 八聲甘州 八節(jié)同歡 九重春色 人在樓上 卜算子慢
十六字令 大江東去 大刀將軍 小重山令 小樓蓮花 小鎮(zhèn)西犯 千秋萬歲 千秋歲引
萬年歡慢 萬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臺春曲 三調(diào)笑令 山鎮(zhèn)西犯 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樂令 云淡秋空 少年游慢 云鬢松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慢 無愁可解
風(fēng)中柳令 風(fēng)大松慢 鳳棲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頭
丑奴兒令 丑奴兒慢 丑奴兒近 雙頭蓮令 不如歸去 水調(diào)歌頭 長命女令 長亭怨慢
長相思令 撲蝴蝶近 公無渡河 玉水明沙 玉樓春令 玉臘梅枝 漢宮春慢 玉連環(huán)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樂慢 西子妝慢 西施愁春 傳言玉女
朱奴兒犯 燈月交輝 紅林擒近 紅情綠意 尹州三臺 麥秀兩岐 并蒂芙蓉 明月逐來
沉醉東風(fēng) 迎春樂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慶春澤慢 應(yīng)天長令 應(yīng)時明近
應(yīng)天長慢 慶清朝慢 魚游春水 魚水春來 魚水同歡 村里逐鼓 送大守詞 法駕道引
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是唐宋時代的樂府詩。適應(yīng)文化生活的需要,結(jié)合當(dāng)時在音樂和詩歌上的發(fā)展而流行的詞,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diào)。例如:《舍麥子》,《挫磓子》等,可能是反映農(nóng)民生活的;《漁父引》,《拔桌子》等,可能是反映漁民生活的;《破陣子》,《怨胡天》,《怨黃沙》是反映軍人生活的。由此可見,詞牌名的來歷和當(dāng)時人們的生活是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的。到了后來,慢慢地就沒有什么密切的關(guān)系了。所以各自特點也不明顯。
古典詩詞中的詞牌名有哪些?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diào)節(jié)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diào)。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fēng)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fēng)流”一語。此調(diào)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fēng)流》、《定風(fēng)波令》等。
16. 東風(fēng)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diào)最早見于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fēng)流子 詞牌名。
19. 風(fēng)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fēng)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diào)。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biāo)題“芳草”,當(dāng)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guān)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秋千》。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diào)”,是將不同的空調(diào)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shù)語,一般填詞應(yīng)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shù)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chuàng)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常用于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彥自創(chuàng)。后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說當(dāng)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diào)。”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diào),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diào),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diào)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tǒng)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chuàng)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nèi)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diào)發(fā)展為長短句,內(nèi)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yōu)樵~調(diào),并演化成慢調(diào)。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溫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diào)。
56. 南鄉(xiāng)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diào)。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chuàng)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luò)被體,號菩薩蠻隊。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luò)被體,號菩薩蠻隊。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chuàng)的新調(diào)。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于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jié)》,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偽托。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diào)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后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臺山采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chuàng),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8. 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diào),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fēng)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松嘆》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dāng)窗》、《踏月》。此詞調(diào)首見于《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diào)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chuàng)。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后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chuàng)作了新調(diào)《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diào)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chuàng)。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nèi)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yīng)是出自大曲。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nèi)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chuàng)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后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游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據(jù)說取名于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dāng)?shù)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說此調(diào)最早為昭君所創(chuàng)。調(diào)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臺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diào)。?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jù)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閱后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卜算子·詠梅》這首詩的詞牌名是什么?還有哪些詞牌名?
《卜算子·詠梅》這首詩的詞牌名是卜算子
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diào)節(jié)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diào)。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fēng)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fēng)流”一語。此調(diào)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fēng)流》、《定風(fēng)波令》等。
16. 東風(fēng)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diào)最早見于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fēng)流子 詞牌名。
19. 風(fēng)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fēng)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diào)。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biāo)題“芳草”,當(dāng)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guān)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秋千》。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diào)”,是將不同的空調(diào)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shù)語,一般填詞應(yīng)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shù)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chuàng)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常用于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彥自創(chuàng)。后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說當(dāng)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diào)。”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diào),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diào),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diào)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tǒng)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chuàng)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nèi)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diào)發(fā)展為長短句,內(nèi)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yōu)樵~調(diào),并演化成慢調(diào)。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溫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diào)。
56. 南鄉(xiāng)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diào)。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chuàng)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luò)被體,號菩薩蠻隊。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luò)被體,號菩薩蠻隊。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chuàng)的新調(diào)。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于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jié)》,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偽托。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diào)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后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臺山采藥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chuàng),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78. 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diào),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fēng)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松嘆》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dāng)窗》、《踏月》。此詞調(diào)首見于《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diào)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diào)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chuàng)。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后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chuàng)作了新調(diào)《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diào)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chuàng)。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nèi)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yīng)是出自大曲。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nèi)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莊宗李存勖創(chuàng)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后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游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據(jù)說取名于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dāng)?shù)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說此調(diào)最早為昭君所創(chuàng)。調(diào)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臺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diào)。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jù)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閱后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