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零丁洋(零丁洋啥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為什么叫零丁洋和零丁洋啥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文天祥 過零丁洋里的零丁洋就是伶仃洋嗎
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所作。
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擴展資料
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首聯“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經”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恰為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關個人出處,一關國家危亡,兩件大事,一片忠心。
頷聯接著說“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昰被俘,事實上已經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
文天祥、張世杰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于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形象生動,而心情沉郁。這時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像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凄涼。
頸聯繼續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皇恐灘是贛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為皇恐灘。
前者為追憶,后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歷。一身為戰將,一為階下囚。故作戰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國的使命,惶恐不安。
而作為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里“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尾聯筆勢一轉,忽然宕進,由現在渡到將來,撥開現實,露出理想,如此結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梁。全詩格調,頓然一變,由沉郁轉為開拓、豪放、灑脫。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赤誠的心如一團火,照耀史冊,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顯示光芒四射,英氣逼人。
據說張弘范看到文天祥這首詩,尤其是尾聯這兩句,連稱:“好人,好詩!”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零丁洋在今天的哪里,為何文天祥要過零丁洋呢?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首震鑠古今的詩出自南宋末代丞相文天祥,同時它也演化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氣節符號。文天祥的遭遇是悲壯的,任憑蒙元高官厚祿、恐嚇威脅而始終不為所動。公元1278年,時年42歲的文天祥以俘虜的身份乘船經過零丁洋,之后就出現了那首流傳千古的詩篇。那么零丁洋在哪里?文天祥“過零丁洋”之后又去了哪里呢?
從地圖上看,珠江如同一條血管一樣蜿蜒流向南方,在珠江匯入南海的入海口處形成一片三角形的水域,頂端是東莞市,東西分別是香港和澳門,而三者之間的區域在八百年前就被稱為“零丁洋”,即伶仃洋。
圖-伶仃洋位置
如今這片海域上橫跨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最為繁榮發達的地區之一,但在南宋末年卻充斥著宋人的血淚和無奈。從中原到廣東,宋朝軍民被蒙元大軍一路追逐,自北至南的千里疆土已無趙氏皇族的立錐之地,但即便已經逃到天涯海角,蒙古人依舊不愿意放過他們。
1278年12月,南宋丞相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俘虜,而陸秀夫帶著小皇帝還在廣東崖山組織抵抗,在這個至暗時刻,蒙軍統帥張弘范想利用文天祥來勸降陸秀夫。彼時大宋已經退無可退,僅剩的十萬軍民集結了數千戰船準備與蒙軍決一死戰,面對視死如歸的宋人,張弘范并無必勝的把握。
崖山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以南,從地圖上看,海豐(廣東汕尾市海豐縣)至崖山的路線剛好經過零丁洋,也就是在這樣的旅途中,文天祥利用張弘范遞過來的紙筆寫下了不朽的詩作。
既然洋在海外圍,為什么珠江口那里叫伶仃洋?
“洋在海外圍”是現代漢語的定義,而古漢語跟現代漢語不一樣的。
古漢語里很多水就是“洋”。伶仃洋是宋朝就有的名字,當然不能按現代漢語來解釋。
除了伶仃洋之外,宋朝時小小的一個渤海都分成了黑水洋、白水洋、萊州洋。。。一大堆“洋”
還有問題的話歡迎追問
珠海零丁洋的由來是什么?
南宋著名詩人、民族英雄文天祥有一首著名的《過零丁洋》詩,因詩中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一直傳誦不衰。詩中所寫的零丁洋,又稱伶仃洋,就在廣東省中山縣南。
文天祥20歲時中狀元,公元1275年任贛州知府。當時元兵大舉進攻南宋,文天祥在江西募義軍北上抗擊,聲名大振。1276年,他以右丞相樞密使的身份出使元營,慷慨陳詞,堅強不屈。可氣的是腐敗的南宋朝廷卻又暗中派人前去求和,文天祥被元軍扣留。元軍押送他經過鎮江時,他乘夜逃脫到福建,重新招募將士,輔助宋端宗再次起兵抗戰。1278年,他在廣東海豐遭到元兵襲擊,兵敗被俘。次年,降元宋將張弘范逼迫文天祥給保衛崖山的宋將張世杰寫勸降信,文天祥嚴正拒絕,把自己寫下的《過零丁洋》一詩展示給張弘范,表明自己寧愿殉國,決不投降的意志和決心。《過零丁洋》詩中寫道: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后,宋軍在崖山戰敗,南宋滅亡。元朝統治者對他百般折磨、軟硬兼施,但始終未能得逞。文天祥被元軍囚禁在燕京(今北京)的獄中后,始終大義凜然,威武不屈。1283年,文天祥從容就義。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愛國主義精神,卻一直感染教育著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