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晏子不剖而食(晏子食不重肉)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評價晏子不剖而食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晏子食不重肉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對晏子的評價
晏子,做為一個政治家,他忠君愛民,誠篤地身體力行自己信奉的“禮”,
他抓住一切時機直言諫凈,為民請命;
做為一個智者,他博學多識,辭鋒銳利,機智幽默。
司馬遷: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劉向:“晏子博聞強記,通于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晏子敘錄》)
孔子: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論語·公冶長》)
孔子:晏子于君為忠臣,而行為恭敏.(《孔子家語·辨政》)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孟子·公孫丑上》)
曾子:“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禮記檀弓)
明·王夫之:管仲、晏嬰,功書并作.(論衡書解)
北齊·劉晝:北郭刎頸以申晏嬰,所以致命而不辭者,為國薦士,滅身無悔,忠之至也,德之難也.(《劉子薦賢》)
怎樣評價晏子這個歷史人物
評價如下:
治國之道
仁者長壽,和則養生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晏嬰見齊景公
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后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
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生活簡樸,清心寡欲
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僅如孔子所說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
樂觀豁達,處其自然
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如滿意,請采納,哈哈!如果認為太長,可以只寫每段的標題!!
文言文翻譯 景公使晏子于楚,楚王進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 楚王曰:“當去剖.”晏子對曰:
景公讓晏子出使到楚國,楚王進上橘子,放在桌上剖,晏子不剖開連皮一起吃。楚王說:“應該剖開吃!”晏子回答說:“我聽說,如果賞賜在大王當面,瓜和桃不能削皮,橘子和柚子不能剖開。現在大王沒有給我教導命令,所以我不敢剖開橘子;我不是不知道怎么吃橘子!”
關于如何評價晏子不剖而食和晏子食不重肉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