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一舉兩得卞莊子為什么(莊子二則筆記)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史記一舉兩得卞莊子為什么,以及莊子二則筆記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卞莊子刺虎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卞莊子刺虎的寓意?
1、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寓言告訴人們同樣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時機、處理的方法不同,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告訴人們,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時機,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喻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寓言告訴人們,內部爭斗,互不相讓,就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告訴人們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
3、典故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之(又作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卞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4、譯文
卞莊子想要去刺殺老虎,他門下的童仆制止他,說:“兩只老虎正在吃一頭牛,當它們吃的時候一定會因為肉味甘美而互相打斗,那么打斗的結果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你再朝著受傷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殺死兩只老虎的美名。”卞莊子認為他說的是對的,就站著等待(它們相斗)。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斗起來了。大虎負了重傷,而小虎死了,(這時)卞莊子朝那只受傷的大虎刺去,果然就有了一下子殺死兩只老虎的功勞。
卞莊刺虎一舉兩得成語解釋
1、卞莊刺虎
【解釋】比喻一舉兩得。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卞莊子想要去刺殺老虎,旅店里的仆人制止他,說:“兩只老虎正在吃一頭牛,吃得有滋味后必定會爭斗,那么打斗的結果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你再朝著受傷的老虎刺去,一個舉動(就)一定能收到殺死2只老虎的名聲。”卞莊子認為仆人的話是對的,就站著等待(它們相斗)。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斗起來了。大虎負了重傷,而小虎死了,(這時)卞莊子朝那只受傷的大虎刺去,一個舉動果然獲得刺殺兩只老虎的功勞。
2、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解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炎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結構】主謂式。
【用法】常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得;不能讀作“děi”或“de”。
【辨形】兩;不能寫作“二”。
【近義詞】一箭雙雕、事半功倍
【反義詞】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例句】利用廢物;既可變廢為寶;又可減少空氣污染;是~的好事。
【英譯】achieve two things at one stroke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勇士卞莊子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他聽說山上有兩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勸說等兩只老虎爭食時再下手可以一舉兩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為了吃到黃牛而咬死小老虎,覺得這時時機已成熟,輕易地打死那只大老虎
為什么“一舉兩得”的“兩得”是指兩只老虎?
一舉兩得出自《晉書·束皙傳》,另有也與莊子有關。相傳莊子要刺殺猛虎,旅店的伙計出來阻止,讓莊子等兩只老虎自相殘殺死掉一個,之后再去刺殺殘存下來的那只老虎。莊子便按照伙計說的去做了,還得到了刺殺兩只猛虎的美名。有虎爭食,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 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史記·張儀列傳》文言文翻譯有老虎在爭食物吃,卞莊子正要刺殺猛虎,旅館有個旅館的伙計阻止他,說:“兩只虎正在吃牛,等他們吃出滋味來的時候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么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追逐受傷的老虎而刺殺它,這一來必然獲得刺殺雙虎的名聲。”卞莊子認為他說得對,站在旁邊等待它們。不久,兩只老虎果然打了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卞莊子追趕上受傷的老虎而殺死了它,這一來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功勞。 由此故事得來“一舉兩得”。白衣把這些都給挖出來了,望滿意~~~~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