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渭城少年行中提到的樂器有哪些(渭城少年行中有哪幾種樂器)

藏匿2022-12-14 01:36詩詞118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渭城少年行中提到的樂器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渭城少年行中有哪幾種樂器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帶樂器詩句

1.帶有樂器的詩句

1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2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3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5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7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8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10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1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1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13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15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6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17牡丹紅豆艷春天,檀板朱絲錦色箋。

18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19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20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21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22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23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24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25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26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27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28溪邊倦客停蘭棹, 樓上何人品玉簫?

29故人何處? 玉簫明月空閑。

30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31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32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

33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34說與琵琶紅袖客。好將心事曲中傳。

35琵琶是誰制,長撥別離愁。

36放琵琶。挑燈羞看圍屏畫。

37暖玉琵琶寒月膚,一般如雪映羅襦。

38琵琶音最好,解說別離難。

39琵琶弦急對秋清,彈作關山久別情。

40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41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42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2.有關樂器的詩句

有關樂器的詩句:

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3、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5、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6、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錦瑟》

7、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長恨歌》

8、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李益 《從軍北征》

3.包含樂器的詩句 20句

1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4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5春風吹船下揚州,夜聽笛聲江月流。

6紅穗疏燈水上樓, 笛聲纖遠指痕留。

7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

8學笛從年少。 蕭蕭笛竹楚山秋。

9蘄州笛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

10雙歌二胡姬,更奏遠清朝。

11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12城闕居年滿,琴尊俗事稀。

13斷山疑畫障,縣溜瀉鳴琴。

14琴尊方待興,竹樹已迎曛。

15琴聲銷別恨,風景駐離歡。

16鳳琴調上客,龍轡儼群仙。

17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

18邊城琴酒處,俱是越鄉人。

19還將中散興,來偶步兵琴。

20琴尊唯待處,風月自相尋。

21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

夠了吧,謝謝采納。

4.含樂器名稱的詩句

七古·琵琶行并序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雜曲歌辭·渭城少年行

崔顥

洛陽二月梨花飛,秦地行人春憶歸。揚鞭走馬城南陌,朝逢驛使秦川客。驛使前日發章臺,傳道長安春早來。棠梨宮中燕初至,葡萄館里花正開。念此使人歸更早,三月便達長安道。長安道上春可憐,搖風蕩日曲河邊。萬戶樓臺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秦川寒食盛繁華,游子春來喜見花。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蓱z錦瑟箏琵琶,玉臺清酒就君家。小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

偶于維揚牛相公處覓得箏

唐·白居易

楚匠鐃巧思,秦箏多好音。

如能惠一面,何啻值千金。

玉柱調須品,朱弦染要深。

會教《魔女弄》,不動是彈心。

唐·李嶠

蒙恬芳軌沒,游楚妙彈開。

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衣。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相和歌辭·王昭君

李商隱

毛延壽畫欲通神,

忍為黃金不為人。

馬上琵琶行萬里,

漢宮長有隔生春。

七古·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七絕·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5.含有樂器名的詩句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姜笛戍樓間; -- 高適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 劉禹錫

姜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

姜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李白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 杜牧

十三能織素 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 -- 孔雀東南飛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 白居易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李白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 岑參

6.帶有古代樂器的詩句詞

1、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譯文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

2、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3、聽箏

【作者】李端 【朝代】唐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4、春夜聞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譯文

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5、聽流人水調子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譯文

月下一葉孤舟獨對楓林,吩咐彈奏鳴箏以排遣客情。

山嶺籠罩著萬千重雨霧,斷弦好像要將山雨收作淚痕。

7.有關樂器的詩句

1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2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3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5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7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8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10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1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12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13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4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15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16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17牡丹紅豆艷春天,檀板朱絲錦色箋。18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19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20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21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22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23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24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25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26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27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28溪邊倦客停蘭棹, 樓上何人品玉簫?29故人何處? 玉簫明月空閑。30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

31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32小蓮初上琵琶弦。

彈破碧云天。33相逢不盡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34說與琵琶紅袖客。好將心事曲中傳。

35琵琶是誰制,長撥別離愁。36放琵琶。

挑燈羞看圍屏畫。37暖玉琵琶寒月膚,一般如雪映羅襦。

38琵琶音最好,解說別離難。39琵琶弦急對秋清,彈作關山久別情。

40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41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42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43《琵琶行》。

關于琵琶的詩句以及意境

1. 描寫琵琶的詩句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幽咽泉流水下灘)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2. 描寫琵琶的詩句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啤ぐ拙右住杜眯小?/p>

譯文:忽然聽見江面傳來陣陣琵琶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2、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彈決破真珠囊,迸落金盤聲斷續?!啤づl杜眯小?/p>

譯文: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樣難得,而且五音俱全。一但彈起來時,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盤中發出時斷時續的圓潤聲音。

3、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巍ば翖壖病顿R新郎·賦琵琶》

譯文:佳人正在慢撥慢彈著琴,表達著心中的郁結,她的傷心淚沾濕了那美麗的長睫毛。

4、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巍ぬK軾《訴衷情·琵琶女》

譯文:小蓮剛剛給琵琶調弦,聲音清越,好像要沖破云天。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唐·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譯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

6、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啤ね醪g《從軍行七首》

譯文: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3. 形容琵琶的詩句有哪些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拙右住ぬ拼杜眯小?/p>

譯: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2、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瘏ⅰぬ拼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譯: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鹾病ぬ拼稕鲋菰~二首·其一》

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4、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處椎馈に未杜R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譯:琵琶輕彈委委傾訴相思。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

5、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王昌齡·唐代《從軍行七首》

譯: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6、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铐牎ぬ拼豆艔能娦小?/p>

譯:昏暗的風沙傳來陣陣刁斗聲,如同漢代公主琵琶充滿幽怨。

7、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鸥Αぬ拼对亼压袍E五首·其三》

譯: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8、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虾迫弧ぬ拼稕鲋菰~》

譯:渾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聲音洪亮直上云霄。

9、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瘏ⅰぬ拼稕鲋蒺^中與諸判官夜集》

譯:動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腸欲斷,只覺得風聲蕭蕭兮長夜漫漫。

10、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王安國·宋代——《清平樂·春晚》

譯:小憐姑娘剛剛彈起琵琶,拂曉她思緒萬千縈繞天庭??茨遣豢线M入豪門大戶的楊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風。

4. 有關琵琶的詩句

韋驤

象物名臺勢,琵琶出自然。 【和唐韋相國盛山十二詠 其九 琵琶臺】

劉克莊

雞絮交歡遠,琵琶寄恨深。 【雜題(原作韻,據馮本改)十首 其一】

蔡確

鸚鵡言猶在,琵琶事已非。 【悼侍兒】

宋無

琵琶是誰制,長撥別離愁。 【琵琶】

元末明初

張昱

琵琶一萬里,馬上盡風沙。 【王昭君二首 其一】

黃省曾

十里錦舟蓮,琵琶拂江水。 【江南曲三十首 其二十五】

程誥

琵琶千載恨,淚滿逐臣衣。 【琵琶亭】

屈大均

胡女解媚人,琵琶不離手。 【胡姬曲(代) 其一】

遼后洗妝池,琵琶聽罷時。 【遼宮詞】

琵琶彈馬上,哀怨莫分明。 【昭君 其一】

毛澄

欲問瞿唐賈,琵琶數阿誰。 【戲占 其二】

劉銘傳

琵琶音最好,解說別離難。 【聞曲】

5. 關于“琵琶”的古詩有哪些

1、唐·白居易《琵琶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2、宋·蘇軾《訴衷情·琵琶女》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

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3、唐·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4、宋·王安國《清平樂·春晚》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

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5、宋·蘇軾《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

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1)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2) 她的琵琶彈得不僅心閑手敏,而且感情充沛,使人聽了之后心動神搖,不能自己。

(3) 在舊社會,婦女一旦琵琶別抱,就會為人們所輕視。

(4) 只聽到琵琶聲音越來越弱,突然石破天驚來個平地拔起,戛然而止。

(5) 我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獨辟蹊徑,改造樂器,創作新曲,訂定指法,使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大放異彩。

6. 關于琵琶的詩詞

琵琶(唐)李嶠

朱弦聞岱谷,鑠質本多端。半月分弦出,叢花拂面安。將軍曾制曲,司馬屢陪觀。本是胡中樂,希君馬上彈。

涼州詞二首之一(唐)孟浩然

渾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

從軍行七首之一(唐)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涼州詞二首之一(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宮詞(唐)張籍

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盡理昨來新上曲,內宮簾外送櫻桃。

琵琶亭(宋)張于湖

江州司馬舊知音,流落江湖感更深。萬里故人明月夜,琵琶不作亦沾襟。潯陽江上琵琶月,彭澤門前楊柳風。兩賢抵許不相似,哀樂雖殊吾意同。

琵琶亭(宋)劉敞

江頭明月琵琶亭,一曲悲個萬古情。欲識當時斷腸處,只應江水是遺聲。

清平樂(宋)晏幾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歸了。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小瓊閑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正好一枝嬌艷,當筵獨站韶華。

采桑子(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7. 和琵琶有關的詩句

1、欲飲琵琶馬上催--唐 王翰 《涼州詞》

2、琵琶聲停欲語遲--唐 白居易 《琵琶行》

3、猶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 《琵琶行》

4、十三學得琵琶成--唐 白居易 《琵琶行》

5、我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 《琵琶行》

6、今夜聞君琵琶語--唐 白居易 《琵琶行》

7、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 《琵琶行》

8、胡琴琵琶與羌笛--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琵琶金翠羽--唐 韋莊 《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10、停杯且聽琵琶語--宋 蘇軾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11、傳與琵琶心自知--宋 王安石 《明妃曲》

12、小憐初上琵琶--宋 王安石 《清平樂·留春不住》

13、琵琶弦上說相思--宋 晏幾道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14、小瓊閑抱琵琶--宋 晏幾道 《清平樂·千花百草》

15、琵琶弦上語無憑--宋 晏幾道 《玉樓春》

16、琵琶傍畔且尋思--宋 歐陽修 《玉樓春》

17、小憐初上琵琶--宋 王安石 《清平樂·留春不住》

18、琵琶弦上說相思--宋 晏幾道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19、小瓊閑抱琵琶--宋 晏幾道 《清平樂·千花百草》

20、琵琶弦上語無憑--宋 晏幾道 《玉樓春》

8. 有哪些關于琵琶的詩詞

1、賀新郎·賦琵琶

宋代:辛棄疾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嵈昂⑤p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譯文

鳳尾琴板刻著鳳尾,龍香柏木制成彈撥。盛唐開元間霓裳羽衣的樂曲曾經何等輝煌,但一切都成過眼云煙。最不幸的是潯陽江頭的詩客,亭亭畫船等待著出發,忽聽音樂聲悲悲切切。記得王昭君出塞之時,當時黃云彌漫看去像茫茫白雪。

當我離開故鄉三千余里時,樂曲聲聲述說著無限的哀怨。我回頭眺望昭陽的宮殿,只見孤雁在天邊出沒。琴弦懂得人間的情意,多少幽恨無法向人述說。

征人去遼陽已經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沒有。佳人正在慢撥慢彈著琴,表達著心中的郁結,她的傷心淚沾濕了那美麗的長睫,她技藝超群,將《梁州》曲演奏得哀徹云霄。千古事,如一場云飛煙滅。賀老再也沒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華也從此風光不再。當音樂彈到這里,真讓人傷心欲絕。

2、訴衷情·琵琶女

宋代:蘇軾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分明繡閣幽恨,都向曲中傳。

膚瑩玉,鬢梳蟬,綺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隨人,似斗嬋娟。

譯文

小蓮剛剛給琵琶調弦,聲音清越,好像要沖破云天。細細聽來,樂聲分明在訴說繡閣中的怨恨,聲聲感人。

只見她膚如美玉,梳著一對蟬鬢,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著她,好像月宮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3、虞美人·琵琶

宋代:蘇軾

定場賀老今何在,幾度新聲改。怨聲坐使舊聲闌,俗耳只知繁手,不須彈。

斷弦試問誰能曉,七歲文姬小。試教彈作輥雷聲,應有開元遺老,淚縱橫。

譯文

唐天寶時的樂師賀老演奏雄風現在還在嗎?當今的現實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新聲改了又改。令人發怨的新聲自然迫使傳統的樂曲衰落了,凡俗的聽眾們只認識手亂胡撥,不值得什么彈奏。

斷了弦,聲音變了哪個懂得?只有七歲的蔡文姬知道斷了哪根弦。假使有人彈出高級的輥雷的聲調,當會激起開元遺老這輩音樂高師們的熱淚縱橫。

4、朝天子·小娃琵琶

元代:喬吉

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動。雛鶯聲在小簾櫳,喚醒花前夢。指甲纖柔,眉兒輕縱,和相思曲未終。玉蔥,翠峰,驕怯琵琶重。

譯文

暖烘烘,酒醉人,纏逼得芳心萌動。小黃鶯兒一聲聲在簾櫳鳴啼,喚醒了花前的春夢。指甲纖細輕柔,眉毛輕輕泛動,和唱一曲相思曲沒有到終。玉蔥般的手指,云峰般的秀發,嬌柔無力,偌大的琵琶沉重得讓她膽怯心驚。

5、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尸,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9. 含有琵琶的詩句

1、欲飲琵琶馬上催 唐 王翰 《涼州詞》2、琵琶聲停欲語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3、猶抱琵琶半遮面 唐 白居易 《琵琶行》4、十三學得琵琶成 唐 白居易 《琵琶行》5、我聞琵琶已嘆息 唐 白居易 《琵琶行》6、今夜聞君琵琶語 唐 白居易 《琵琶行》7、為君翻作琵琶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8、胡琴琵琶與羌笛 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9、千載琵琶作胡語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10、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 李頎 《古從軍行》11、琵琶金翠羽 唐 韋莊 《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12、閑抱琵琶尋舊曲 唐 韋莊 《謁金門·春漏促》13、金槽琵琶夜棖棖 唐 李賀 《秦王飲酒》14、琵琶道吉兇 唐 李賀 《惱公》15、相送琵琶學淚流 明 雷思霈 《漢宮引》16、琵琶起舞換新聲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17、可憐錦瑟箏琵琶 唐 崔顥 《渭城少年行》18、金屑琵琶為我彈 唐 白居易 《送春》19、胡兒能唱琵琶篇 唐 李忱 《吊白居易》20、俯眺琵琶峽 唐 沈佺期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二首》21、碎葉琵琶夜深怨 唐 劉商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22、可憐錦瑟箏琵琶 唐 崔顥 《雜曲歌辭·渭城少年行》23、琵琶道路長 唐 閻朝隱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24、琵琶出塞曲 唐 李頎 《古塞下曲》25、作得琵琶聲入云 唐 孟浩然 《涼州詞》26、胡人半解彈琵琶 唐 岑參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27、琵琶一曲腸堪斷 唐 岑參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28、合彈琵琶箏 唐 張籍 《祭退之》29、賀老琵琶定場屋 唐 元稹 《連昌宮詞》30、琵琶宮調八十一 唐 元稹 《琵琶歌》31、琵琶請進新翻曲 唐 李紳 《悲善才》32、馬上琵琶行萬里 唐 李商隱 《王昭君》33、玉奴琵琶龍香撥 唐 鄭嵎 《津陽門詩》34、低抱琵琶含怨思 唐 溫庭筠 《醉歌》35、琵琶月下彈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36、送客琵琶谷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37、湓水琵琶泣數行 明 瞿佑 《安樂坊倪氏女少日曾識之一別十年矣歲晚與其》38、琵琶猶是別來聲 明 金鑾 《感舊》39、琵琶先抹六么頭 唐 王建 《宮詞》40、慣彈琵琶解歌舞 唐 李頎 《古意》41、琵琶千載恨 明 程誥 《琵琶亭》42、琵琶聲里寄離情 明 德介氏 《送行》43、琵琶洲下水如弦 明 多炡 《過余干》44、楚音雜琵琶 明 歸有光 《淮陰舟中晚坐寫懷二十四韻》45、忍聽鸚鵡呼琵琶 明 郭登 《楸子樹》46、一曲琵琶月下彈 明 華淑 《春日雜憶》47、不知畫舫琵琶月 明 懷悅 《春興》。

10. 描寫琵琶的詩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唐 王翰涼州詞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唐 白居易琵琶行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 李頎古從軍行 雜曲歌辭·渭城少年行 崔顥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臺清酒就君家 相和歌辭·祠神歌·送神 王睿 棖棖山響答琵琶,酒濕青莎肉飼鴉。

樹葉無聲神去后,紙錢灰出木綿花。 相和歌辭·從軍行 張祜 少年金紫就光輝,直指邊城虎翼飛。

一卷旌收千騎虜,萬全身出百重圍。黃云斷塞尋鷹去,白草連天射雁歸。

白首漢廷刀筆吏,丈夫功業本相依。 相和歌辭·王昭君 李商隱 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為人。

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二首一 孟郊 巴山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沾衣。 吊白居易 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1、雅樂的樂器編制以“三弦”(玄琴、伽倻琴、琵琶)和“三竹”(大笒、中笒、小笒)為核心樂器,輔助樂器

琵琶

琵琶(pí pá)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南北朝時由印度經龜茲傳入內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張四弦,原先先用絲線,現在用鋼絲、尼龍制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歷史上的所謂琵琶,并不僅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是多種彈撥樂器,形狀類似,大小有別,象現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說是琵琶類樂器。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后彈。琵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主要彈撥樂器。經歷代演奏者的改進,至今形制已經趨于統一,成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廣闊、演奏技巧為民族器樂之首,表現力更是民樂中最為豐富的樂器。演奏時左手各指按弦于相應品位處,右手戴賽璐珞(或玳瑁)假指甲撥弦發音。

編輯本段歷史來源

琵琶

琵琶又稱“批把”,最早見于史載的是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枇把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后挑進稱做把;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在古代,敲、擊、彈、奏都稱為鼓。當時的游牧人騎在馬上好彈琵琶,因此為“馬上所鼓也”。大約在魏晉時期,正式稱為“琵琶”。 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發展而來的?!叭钕獭被颉叭睢笔侵北局茍A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琵琶。晉代阮咸善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云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到了公元五、六世紀隨著中國與西域民族商業和文化交流的加強, 從中亞地區傳入一種曲項琵琶, 當時稱作 "胡琵琶"。 其形狀為曲頸,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目前在阿拉伯國家常見的烏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爾巴特琴(Barbat)。橫抱琵琶用撥子演奏。 現代的琵琶就是由這種曲項琵琶演變發展而來的。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紀)琵琶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峰。當時上至宮廷樂隊, 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隨成為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 而且在樂隊處于領奏地位。這種盛況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的記載。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詩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這樣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到了唐代后期琵琶從演奏技法到制作構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橫抱演奏變為豎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撥子演奏。琵琶構造方面最明顯的改變是由四個音位增至十六個(即四相十二品)。同時它的頸部加寬,下部共鳴箱由寬變窄,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由于以上這倆項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統計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種。歸納起來,右手指法分兩個系統: 一、輪指系統,二、彈挑系統。左手指法也分兩個系統:一、按指系統, 二、推拉系統。 直至公元十五世紀左右,琵琶已擁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兒高》《思春》和《昭君怨》 為代表的文曲。所謂武曲,其特點是以寫實和運用右手技法為主; 所謂文曲,其特點是以抒情和運用左手技法為主。這些樂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琵琶藝術的珍品。 琵琶

琵琶傳統上是五聲音階。 到了民國時期,已開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碼,目前標準的琵琶已有八相三十品,琵琶表現力和適應力大大加強,不僅可以演奏傳統樂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現代作品,并且有利于與交響樂隊合作。 為后來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到了公元二十世紀中后期,琵琶藝術又有了新的發展,在琵琶制作方面,原來用的絲質弦改成了尼龍鋼絲弦,有的甚至采用銀弦,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鳴。在技法上左手大拇指以及和弦的運用使琵琶的表現力再次大大提高。由此涌現出一大批融傳統音樂和現代作曲理論為一體的優秀的獨奏作品, 而且還出現了與各種樂器的重奏以及與小樂隊和交響樂隊的琵琶協奏曲。 到了二十一世紀琵琶不僅在中國呈現出回復盛唐時期的景象,而且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關注。不少傳統樂曲和當代作品受到中外聽眾喜愛。可以說,琵琶已開始走向國際樂壇 。 彈弦樂器。劉熙的《釋名》稱其為“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批把后改寫為琵琶。由此來看,琵琶是從象聲字而得。 約公元四世紀,有一種梨形音箱、曲頸、四柱(今謂相或品)、四弦,用撥子演奏的彈弦樂器由印度通過西域地區傳入北方,因其頭部向后彎曲,為區別于當時流傳的直頸圓形的秦琵琶,故名曲項琵琶。《隋書?音樂志》:“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又因其經過龜茲傳來,又稱龜茲琵琶、胡琵琶或胡琴。宋代以后逕稱琵琶。 至現代,舊式四相十品、十二品、十三品琵琶已基本不用,代之以六相十八品、二十四品、二十五品和二十八品琵琶。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琵琶背板用紫檀、紅木、花梨木制作,腹內置兩條橫音梁和三個音柱,與面板相粘接。覆手用紅木、牛角、象牙或老竹制,內側開出音孔,又稱“納音”。琴頭雕有壽字、樂字、蝙蝠、如意,鳳尾等樣式,有的嵌翡翠寶石。琴頸稱鳳頸,上接弦槽和山口,正面有相附屬,背面有鳳枕(又稱鳳凰臺)附屬。相用牛角、紅木、象牙或玉石制。品,竹、、紅木、牛角、象牙制,是音位的標志。全長約96厘米。 琵琶有十二種定弦法,常用定弦為 A、d、e、a 。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右手有彈、挑、夾彈、滾、雙彈、雙挑、分、勾、抹,摭、扣、拂、掃,輪、半輪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帶起、捺打、虛按、絞弦、泛音、推、挽、綽、注等技巧。可演奏多種和音、和弦。廣泛應用于民族樂隊和多種地方戲曲、曲藝伴奏。著名樂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潯陽月夜》、《陽春白雪》、《月兒高》, 《春雨》,《昭君出塞》,《春江花月夜》,《海青拿天鵝》,《狼牙山五壯士》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編輯本段琵琶發展

琵琶

發展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紀上半葉傳到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云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從北齊到唐代,是琵琶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原籍曹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東北一帶)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齊至隋代的曹妙達,因善琵琶在北齊時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為宮中樂官,于太樂教習琵琶技藝。 在隋唐九、十部樂中,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敦煌壁畫和云岡石刻中,仍能見到它在當時樂隊中的地位。 顛峰 唐代是琵琶發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樂曲,如唐代世居長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孫曹綱,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為世人所推崇,詩人對其高超技藝亦多有詩作贊頌,曹綱的演奏,右手剛勁有力,“撥若風雨”,另與之齊名的裴興奴則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攏捻”,故當時樂壇有“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之譽。來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為宮廷樂師之一,他首創了琵琶手指彈法;康昆侖號稱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則是有名的佛殿樂師,后與康昆侖琵琶比賽后,進入宮廷成為皇家樂師。 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樂,以琵琶為主,故謂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獻記載和詩詞中,有許多描述琵琶音樂的精采篇章,說明那時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高度發展,表現力十分豐富。

編輯本段結構

琵琶是由“頭”與“身”構成,頭部包括弦槽、弦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頭部, 由“弦槽”、四只“軫子(弦軸)”、“山口”等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稱“頸”部,即“相位”之處,頸的上端疊出部稱“枕”中與中下部是“品位”, 相與品古代都稱作“柱”,是一種音位裝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狹下闊,底呈半圓,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條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個小孔內,在覆手中央處的面板上,開有一個小孔, 稱作“納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稱作“琵琶背”,背的上端與頭相接,背的中下部與面板相粘接, 腹內另有二條橫檔和幾個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處;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紅木、花梨木、香紅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為紫檀、 紅木等木料善于在彈奏中發出自然泛音來。 琵琶由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為鋼絲,二三、四弦為鋼繩尼龍纏弦。琵琶發聲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清脆明亮。同時,琵琶發出的基音中又伴有豐富的泛音,這種泛音能使琴聲在傳播中衰減小,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用它演奏重強音時的琴聲能傳到二、三里地以外。 優質琵琶的發音特點是: 穿透力強(衰減小,傳得遠)。高音區明亮而富有剛性,中音區柔和而有潤音,低音區音質淳厚。《琵琶行》所描繪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已不再是詩人的藝術夸張,而是當代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

編輯本段種類

琵琶

一、五弦琵琶 二、南音琵琶 三、響琶、月琶、高音琵琶、電琵琶 四、水晶琵琶 五弦琵琶: 漢魏之交,由西域樂人經“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我國。最早的記載見于《隋書?音樂志》。公元五六世紀時盛行于中原。后來又流傳到我國的南方。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間,五弦琵琶盛傳不衰,并成為隋唐九、十部樂中西涼、龜茲、天竺、疏勒、安國和高麗諸樂的主要樂器。在唐代張祜 、白居易等許多詩人的作品中都有對五弦琵琶的描繪,五弦琵琶的構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項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經不見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在唐代,我國有多種樂器傳入日本,其中在公元756年,傳入日本的螺鈿紫檀琵琶,藏于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這張用紫檀木制成的五弦琵琶,工藝精細,通體施有螺鈿裝飾,腹面上還嵌有一騎駝人撫琵琶的畫面,它己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制成一張五弦琵琶,3個琴軫在琴頭右側,兩個在左側,改子弦同音為加添一條低音弦。由于戰亂及其他原因,這張五弦琵琶已失散無存。近年來在琵琶改革方面出現了在四弦琵琶上縮小弦距,增加一條低音弦為五弦琵琶的探索。為保持琵琶的傳統造型,新增的低音D(或E)弦、系于琴頭處(弦槽上方中央)的琴軫上。這種五弦琵琶,擴展了低音區,使音色更加豐富,并提高了演奏技巧,也為琵琶樂曲創作和演奏開拓新的前景。 (注:今有方錦龍先生善奏五弦琵琶。) 南音琵琶: 琵琶經過歷代的流傳,在外形式樣、規格和演奏姿勢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變。而南音琵琶則是因演奏民間音樂“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發展為豎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橫抱姿勢,因而又有“橫抱琵琶”之稱。 南音琵琶流行于閩南和臺灣一帶。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樂器之一,在樂隊中起著指揮作用。常和南音洞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樂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南琶的構造和琵琶完全相同。琴身長93~104厘米,琵琶頭為鳳尾形,曲頸,共鳴箱呈梨狀,但腹部較寬闊。背板以前采用松木挖空制成,現已多用較硬木材制作。面板使用桐木,當地稱為“簧板”。琴須頸正面有4個相附屬,面板上、中部,橫膠著10個音品,多用象牙、玳?;蛑癫闹谱?,稱為“音子”。在品的兩旁各開有一個月眉形的出音孔,稱為“簧孔”。面板下方的縛弦較大。采用4條絲弦,由低到高分別稱為母線、三線、二線和子線。一般定弦多為(d、g、a、d1)。 南琶的演奏風格古樸、獨特,音韻有敲擊鐘磬之風味。彈奏技巧主要有彈、挑、摙指(快速彈挑)、點指、撻指、去倒、半跳、按音、甲指(相當于豎抱琵琶的“扣”)、快落指和慢落指等。 現在流行的琵琶品種也不少,根據選料、工藝和音質的優劣,分為高級、中級和普及琵琶。從相和品的數目,可分為四相10品,六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數種。 響琶: 在琵琶的基礎上,將原來僅起音響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夠振動,縛弦也改為能上下移動,以增大琴的音量,并能采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參加樂隊演奏,最適于彈奏現代題材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穿透力強,極不易被其余樂器所掩蓋。但普及不廣。 月琶: 具備月琴和琵琶兩種樂器的優點,可以按琵琶的傳統方法來定弦和彈奏,也可采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發音比月琴鏗鏘有力,音量宏大,音質純凈,音色清脆、飽滿而透亮、最適合與京胡合作為京劇伴奏。 高音琵琶: 琴身右上部為新月形,腹面上開有音孔和音窗,琴內音柱可調,發音比一般琵琶高一個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動聽。 電琵琶: 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風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裝了一些電器元件,拾音器置于靠近縛弦的琴弦下面,通過電磁感應把琴弦的振動轉變成電訊號,然后經擴大器和揚聲器發出聲音來。為避免由于共振而造成的混響,電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減小了共鳴箱的容積,使音質更為純凈。電琵琶的音色柔潤優美、晶瑩剔透,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水晶琵琶: 為趙聰首創,已申請專利,震驚音樂界。用高級玻璃制成,于琴面板裝了一個電揚聲器,音色清澈透亮,但余音不長。

編輯本段琵琶流派

琵琶

無錫派: 清代初葉,琵琶分南、北兩派。南派,即浙江派,以陳牧夫為代表,用下出輪。擅長的樂曲有《海青》、《卸甲》、《月兒高》、《普庵咒》、《將軍令》、《水軍操演》、《陳隋》、《武林逸韻》等。北派,即直隸派,以王君錫為代表,用上出輪。擅長的樂曲有《十面埋伏》、《夕陽簫鼓》、《小普庵咒》、《燕樂正聲》等,無錫華秋萍、華子同兩人向南北派兩學習,編著《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三卷,采用工尺譜,有較完整的指法記載,是我國最早印行的琵琶譜。由華氏傳授的流派遂被稱作無錫派。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前后出版三次,對后世學者的影響較大,對研究琵琶古譜,提供了寶貴資料。盡管無錫派嫡派傳人不多。目前按照《華氏譜》原譜演奏的人也很少,但其他各派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華氏譜》中部分樂曲整理了現在流行的演奏話。因此,無錫派在清代中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琵琶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平湖派 : 平湖派以李芳園為代表,李家為琵琶世家,五代操琴,李芳園之父常攜琴交游,遍訪名家,李芳園在家庭的熏陶下,自譽“琵琶癖”,不僅技藝超群,且編撰《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譜》,清光緒二十一年出版發行,后人稱之為《李氏譜》,由李氏傳授的流派稱作平湖派。 平湖派以李其鈺、李芳園、吳夢飛以及吳柏君、朱荇青(朱英)等世代相傳,流傳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怡怡室琵琶譜》、《朱英琵琶譜》等。 吳夢飛曾得到李芳園的親授,后又從李其鈺的學生張子良,常在上海演出,藝術活動相當廣泛,對弘揚平湖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朱荇青師承李芳園高足吳柏君,針對《華氏譜》“左手按弦惟大禁兩指不用”,首創了運用左手大指按托之法,并突破了不用小指按音的禁區。 平湖派的演奏有文有武,文曲細膩,常配以虛擬舒緩動作加強余音裊裊之感。武曲講究氣勢,以下出輪為主(《將軍令》用的是上出輪)。平湖派琵琶對當今琵琶的各種風格的形成有相當的影響。 浦東派: 浦樂派傳自鞠士林,以鞠士林、鞠茂堂、陳子敬、倪清泉、沈浩初等師承相傳,流傳有《鞠士林琵琶譜》、《陳子敬琵琶譜》、《養正軒琵琶譜》等。 鞠士林是清乾隆嘉慶年間南匯縣惠南人,生卒年月不詳,性好交游,有“江南第一手”之謄。 據說,鞠有一次坐船至蘇州滸墅關,由于時晚城門已經關閉,鞠遂操琵琶消遣,守關官兵為其琴聲所動,喜而開關放行,故有“彈開滸墅關”之美傳。鞠士林留有《閑敘幽音》手抄琵琶譜,此譜于1983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題名為《鞠士林琵琶譜》。 鞠士林的弟子有鞠茂堂、陳子敬、程春塘等,據《南沙雜志》載:“是時吾邑善彈琵琶者有:一為先生,一為陳子敬。子敬常旅食在外,憶光緒丁亥(1887)至上海東門外王家,適子敬在坐,見指套銅甲,彈《霸王卸甲》,聲調洪亮,有拔山蓋世氣概。人謂:陳善武套,程善文套?!逼謻|派的鑼鼓技法就始于陳,陳的弟子曹靜樓最擅長此技。陳另一弟子倪清泉用的琵琶比一般要大要長,叫大套琵琶,很能突出武曲的氣勢。 陳的再傳弟子沈浩初,對浦東派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培養了大量琵琶演奏家,整理出版《養正軒琵琶譜》。 浦東派琵琶的特點是:武曲氣勢雄偉,擅用大琵琶,開弓飽滿、力度強烈,文曲沉靜細膩。其富有特色的傳統技法有:夾滾、長夾滾、各種夾彈和夾掃、大摭分、飛、雙飛、輪滾四條弦、弦數變化、并四條三條二條弦、掃撇、八聲的鳳點頭、多種吟奏、音色變化奏法、鑼鼓奏法等等。 崇明派: 崇明地處上海東北角,以《瀛洲古調》琵琶譜師承傳授的,由于發源于崇明島,后人就稱崇明派。崇明派以蔣泰、黃秀亭、沈肇州以及樊紫云、樊少云等世代相傳,以雋永、秀麗的文曲風格聞名于世。崇明派琵琶可追溯到三百余年的清康熙年間,那時,北派琵琶傳入崇明近鄰的通州地區,有白在湄、自彧如父子、樊花坡、楊廷果等人。早期崇明派琵琶,是承襲了白在湄的北派琵琶,其風格的演變受當地風土人情的影響。 1916年沈肇州編《瀛洲古調》的出版及徐立蓀重編后改稱《梅庵琵琶譜》出版,遂使崇明派琵琶得以發揚光大。我國近現代國樂大師劉天華于1918年隨沈氏學習瀛洲古調琵琶曲,并把這些樂曲帶到各地演奏,而且于1928年灌制了該派主要樂曲《飛花點翠》,這對推廣崇明派琵琶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崇明派琵琶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勁,輪法密而清”,主張“慢而不斷,快而不亂,雅正之樂,音不過高,節不過促”。尤其輪指以“下出輪”見長,故而音響細膩柔和,善于表現文靜、幽雅的情感,具有閑適、纖巧的情趣。同時,“重夾輕輪”,偏愛單音與夾彈,認為“輪指雖易人耳,然多則犯低而失雅”。因此,其曲目多為文板小曲,其中著名的《飛花點翠》、《昭君怨》等慢板、文板樂曲,典雅、端正;《魚兒戲水》等小曲,則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汪派: 分為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鵝等)文曲(夕陽簫鼓,昭君出塞,漢宮秋月 月兒高,青蓮樂府 ,塞上曲等)文武曲(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龍船等) 夕陽簫鼓(春江花月夜前身) 虛籟(今夕,長夜吟) 陽春白雪 龍船 海青拿鶴 塞上曲 青蓮樂府 歌舞引 十面埋伏 趕花會 漢宮秋月 月兒高 霸王卸甲 改進操 飛花點翠 彝族舞曲 大浪淘沙 狼牙山五壯士 昭君出塞 新翻羽調綠腰 天山之春 火把節之夜 草原小姐妹 瀏陽河 高山流水 渭水情 瀛州古調『文板八首』『快板八首』 將軍令 陳隋 寒鴉戲水 春蠶 春江花月夜『版本與夕陽簫鼓不同』 訴 天鵝 春雨 陳杏元和番 出水蓮 野蜂飛舞 老童 協奏曲:花木蘭 春秋 祝福 臨安遺恨 草原英雄小姐妹 梁祝等等

編輯本段十大名曲

一、《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傳統琵琶大套文曲,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 彈琵琶

二、《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曲》,《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美。 三、《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稱曲中經典。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風格的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垓下決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戰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了這場古代戰爭的激烈戰況,向世人展現了一幅生動感人的古戰場畫面。 四、《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這首曲子取材與《十面埋伏》一樣,也是描述垓下之戰,同樣是采用章回式結構,但立意不同。主角是項羽,所以樂曲沉悶悲壯。 五、《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華彥鈞創作的一首琵琶獨奏曲,樂曲表現了作者對不平人世的無限感慨及對命運的態度。 六、《昭君出塞》 琵琶獨奏曲《昭君出塞》由華彥鈞傳譜。樂曲通過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無限感慨。 七、《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亦名《陽春古曲》,簡稱《陽春》,是一首廣泛流傳的優秀琵琶古曲。質樸而豐富的音樂語言,表現了人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對大自然充滿無限感情的精神氣質。 八、《草原小姐妹》 表現了新中國少年兒童熱愛集體,不畏風暴的高尚風格和勇敢的精神。 九、《海青拿天鵝》 據說《海青拿天鵝》是現今所知,流傳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 十、《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極其抒情的樂曲,它仿佛是用音樂來描述山野風情的畫卷。

編輯本段各國琵琶

朝鮮琵琶 朝鮮亦把魯特琴族彈撥樂器稱為琵琶,當時的琵琶是直頸的。后來新羅從中國唐朝的傳入唐式琵琶,為了區別,把之前已有的琵琶稱為“鄉琵琶”,把傳入的唐式琵琶稱為“唐琵琶”。據《三國史記》載,新羅樂中,玄琴、伽倻琴、琵琶三種弦樂器與大笒、中笒、小笒三種管樂器合稱為“三弦三竹”。當時的琵琶以玳瑁制的撥子彈奏。 日本琵琶 日本在飛鳥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五弦琵琶,到奈良時代又傳入四弦琵琶。五弦琵琶到平安時代初期仍在使用,四弦琵琶被日本人稱為“樂琵琶”,是日本雅樂樂器之一。以半開扇形的撥子彈奏。后來又發展出平家琵琶、盲僧琵琶、唐琵琶、薩摩琵琶、筑前琵琶等種類。 越南琵琶 越南的琵琶也是從中國傳入,稱為“彈琵琶”,常用于雅樂,直抱以手指彈奏。 琉球琵琶 琉球琵琶由中國福建傳入,具有福建南音琵琶的特征如細頸、四相九品、鳳眼,亦有與日本琵琶的特點,有四相,琴身圓如橫筒,在腹部的面板上設有九品,相當低,五品長、四品短,用手指彈奏。特點在于腹中有響線,搖動琴身時鏗然有聲。

編輯本段文學作品

1琵琶行 白居易詩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寫作者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時,偶遇一昔日長安名歌妓,聽她彈奏琵琶并述說年長色衰后的飄泊淪落,由此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钡母锌?。敘事流暢婉轉,文字優美,是古代著名的長篇敘事詩。 2訴衷情·小蓮初上琵琶弦 蘇軾 小蓮初上琵琶弦,彈破碧云天。 3古從軍行 李頎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4雜曲歌辭·渭城少年行 崔顥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臺清酒就君家。 5七律·詠懷古跡五首 杜甫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6琵琶 白居易 弦清撥刺語錚錚,背卻殘燈就月明。 賴是心無惆悵事,不然爭柰子弦聲。 6臨江仙 晏幾道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渭城少年行中提到的樂器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渭城少年行中有哪幾種樂器、渭城少年行中提到的樂器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1062.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