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廬山瀑布的古詩有哪些(廬山哪個瀑布是李白作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李白寫廬山瀑布的古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廬山哪個瀑布是李白作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的哪首詩描寫了廬山瀑布的景色?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都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后細(xì)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螅扔须鼥V美,又有雄壯美;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jìn)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望廬山瀑布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爐峰⑵,南見瀑布水⑶。
掛流三百丈⑷,噴壑?jǐn)?shù)十里⑸。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⑹。
初驚河漢落⑺,半灑云天里⑻。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⑼。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⑽。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⑾;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樂名山⒀,對之心益閑⒁;
無論漱瓊液⒂,還得洗塵顏⒃。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⒄。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⒅。
飛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銀河落九天
掛流”二句。運用夸張手法描寫瀑布的縱橫之勢。“欻如”二句,寫瀑布來勢之迅猛如天際白虹,即上面“噴壑?jǐn)?shù)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詩人說這從天而降的瀑布連海上颶風(fēng)也吹它不斷,假如時值皓月當(dāng)天,則照在瀑布上便成為一片空明,與月光渾融為一。有此二句,則上文的“雄”“壯”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這四句用透過一層的寫法以傳瀑布之神,用筆雖虛,卻使瀑布更為形象化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于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xiàn)李白的飄逸之風(fēng)。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zhì)樸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tuán)團(tuán)白煙,縹緲于青山藍(lán)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節(jié)選自百度百科
寫廬山瀑布的古詩有哪些?
《望廬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詩句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yuǎn)遠(yuǎn)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李白。其全文詩句如下: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翻譯】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yuǎn),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登高遠(yuǎn)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fēng)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fēng)光而滋長。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xué)道已初成。遠(yuǎn)遠(yuǎn)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李白寫的有關(guān)于瀑布的詩句有哪些
1.李白關(guān)于描寫瀑布的詩有哪些
1.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3.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4. 廬山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fù)濃。
5.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1. 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xì)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
2.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fēng)信好,并發(fā)上江船。
3.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4.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fēng)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5.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2.李白描寫瀑布的詩句
望廬山瀑布 李白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李白寫過瀑布的哪些古詩
1.《望廬山瀑布》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
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但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2.《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廬山瀑布》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4.《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 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風(fēng)雨聞。
靈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氳。
5.《絕句》王安石
拔地萬里青嶂立, 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jī)絲掛, 映日還成五色文。
6.《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李白
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
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凌青霄,松風(fēng)拂我足。
7.《入廬山仰望瀑布水》 張九齡
絕頂有懸泉,喧喧出煙杪。
不知幾時歲,但見無昏曉。
閃閃青崖落,鮮鮮白日皎。
灑流濕行云,濺沫驚飛鳥。
雷吼何噴薄,箭馳入窈窕。
昔聞山下蒙,今乃林巒表。
物情有詭激,坤元曷紛矯。
默然置此去,變化誰能了。
4.李白寫的關(guān)于瀑布的詩
《望廬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zhí)吨袊娚洌瑫円股L(fēng)雷。
但見瀑泉落,如潈云漢來。
聞君寫真圖,島嶼備縈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
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臺。
《題舒州司空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
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
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凌青霄,松風(fēng)拂我足。
5.有哪些李白寫的描寫壺口瀑布的詩句
1、《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yuǎn)遠(yuǎn)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2、《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譯文: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yuǎn),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
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yuǎn)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
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fēng)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fēng)光而滋長。
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塵世情,修煉三丹和積學(xué)道已初成。
遠(yuǎn)遠(yuǎn)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擴(kuò)展資料:
1、《望廬山瀑布》
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tuán)團(tuán)白煙,縹緲于青山藍(lán)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疑是”值得細(xì)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形象。
2、《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fēng)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fā)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dá)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此詩思想內(nèi)容比較復(fù)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戀現(xiàn)實,熱愛人間風(fēng)物。詩的感情豪邁開朗,磅礴著一種震撼山岳的氣概。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化而顯得跌宕多姿。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望廬山瀑布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6.李白描寫“瀑布”的詩有哪些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尋雍尊師隱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望廬山瀑布水》 唐代: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廬山東林寺夜懷》 唐代:李白 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fā)。
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7.有哪些李白寫的描寫壺口瀑布的詩句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這句詩中所描繪的就是黃河壺口瀑布《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jīng)常籠罩著云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fēng)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tuán)團(tuán)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shè)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yīng)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gòu)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xì)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gòu)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資源名稱及內(nèi)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李白贊美廬山瀑布的詩句有哪些?
李白贊美廬山瀑布的詩句有兩首:
第一首: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文解釋】陽光照射下,香爐峰周圍升起一片紫色的云霞,遠(yuǎn)遠(yuǎn)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掛在山前的江河,奔騰的水流從高處飛瀉而下,簡直使人懷疑是那條銀河從九重天臨空而落。
【詩文賞析】 詩人在贊美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的同時,也頌揚了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Α?/p>
另外一首是五言古體詩: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jǐn)?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zhuǎn)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相對來說,第一首七言絕句流傳更為廣泛。除了詩的確出色以外,七絕這種詩體短小易懂,容易傳抄背誦,這也是容易流傳的原因。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