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寫了哪些詩(詩人李生百科)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李生寫了哪些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詩人李生百科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的詩名和詩句有哪些
1. 李白關(guān)于詩的詩句有哪些
李白關(guān)于詩的詩句有哪些 1.李白最著名的10首詩(急啊~~~)
1. 《靜夜思》
2. 《贈汪倫》
3. 《早發(fā)白帝城》
4. 《獨坐敬亭山》
5. 《望廬山瀑布》
6. 《送孟浩然之廣陵》
7. 《行路難 其一》
8.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9. 《渡荊門送別》
10. 《望天門山》
1.《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早發(fā)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5.《望廬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6.《送孟浩然之廣陵》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7.《行路難 其一》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8.《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9.《渡荊門送別》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0.《望天門山》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李白的古詩大全
1.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4.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7.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太多了說不過來
3.詩仙李白的詩有哪些
望廬山瀑布 早發(fā)白帝城 將進酒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詠苧蘿山 塞下曲六首 靜夜思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鳳凰臺 長相思二首 把酒問月 獨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薩蠻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行路難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荊門送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 長干行 贈孟浩然 春思 軍行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 蜀道難 長門怨 送友人 白頭吟 草書歌行 關(guān)山月 白馬篇 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難 春夜洛城聞笛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行路難 其二 子夜四時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風(fēng)其二十四 月下獨酌其一 古風(fēng)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遠 秋風(fēng)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連理枝 金陵酒肆留別 北風(fēng)行 憶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樂 塞上曲 白鳩辭 怨情 日出入行 獨漉篇 山中問答 江南春懷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鸚鵡洲懷禰衡 勞勞亭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時歌:秋歌 金門答蘇秀才 學(xué)古思邊 玉階怨 妾薄命 結(jié)客少年場行 子夜四時歌:冬歌 采蓮曲 飛龍引 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烏夜啼 久別離 送別 遠別離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有所思 臨江王節(jié)士歌 擬古其九 古風(fēng)其二 古風(fēng)其三 襄陽歌 上云樂 菩薩蠻 冬日歸舊山 哭宣城善釀紀(jì)叟 于闐采花 烏棲曲 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斌下 贈從孫義興宰銘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太華觀 獨坐敬亭山 清平樂 戰(zhàn)城南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古風(fēng)其十五 天馬歌 扶風(fēng)豪士歌 玉壺吟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徵君 時梁園三尺雪. 長歌行 清平調(diào)詞三首 陽春歌 箜篌謠 胡無人 廣陵贈別 闕題 上清寶鼎詩 臨路歌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登廣武古戰(zhàn)場懷古 答高山人兼呈權(quán)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獨酌其二 過汪氏別業(yè)其一 南奔書懷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懷古 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白纻辭 其一 幽州胡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獵篇 古風(fēng)其二十 古風(fēng)其十八 古風(fēng)其三十四 橫江詞其一 猛虎行 ( 此詩蕭士□云是偽作 ) 【上彬下 去婦詞 ( 一作顧況詩 ) 少年行其一 結(jié)襪子 沐浴子 上清寶鼎詩 句 句 句 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贈僧崖公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fēng)疊 贈張相鎬其一 時逃難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黃山凌□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越女詞其三 感興其一 天臺曉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雪讒詩贈友人 贈清漳明府侄聿 鄴中贈王大 (一作鄴中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別匡山 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地藏菩薩贊 句 闕題 棲賢寺 煉丹井 宿無相寺 荊州歌 楊叛兒 野田黃雀行 少年行其二 聽蜀僧浚彈琴 淥水曲 門有車馬客行 丁都護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無渡河 古風(fēng)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協(xié)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擬 東海有勇婦 代關(guān)中有賢女 橫江詞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古風(fēng)其一 釣灘 洛陽陌 桂殿秋 詠方廣詩 題樓山石筍 句 秀華亭 贈韋秘書子春 古意 酬張司馬贈墨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送別 越女詞其四 宣城見杜鵑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當(dāng)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fēng)亭 登瓦官閣 越中覽古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月下獨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感遇其一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別金陵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贈崔司戶文昆季 書情題蔡舍人雄 贈錢徵君少陽 (一作送趙云卿) 獻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 題寶圌山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贈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興唐寺 相逢行 尋雍尊師隱居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飛 古風(fēng)其四 君馬黃 從軍行 君子有所思行 獨不見 北上行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雙燕離 殷十一贈栗岡硯 烏牙寺 桃源 陽春曲 懼讒 贈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fēng) 春日獨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望廬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鳳凰臺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黃鶴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應(yīng)城玉女湯作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秋下荊門 江行寄遠 月下獨酌其四 早望海霞邊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友人會宿 越中秋懷 流夜郎聞酺不預(yù) 從軍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詞) 越女詞其一 越女詞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歸東平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 寄崔侍御 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獨酌寄韋六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東山吟 懷仙歌 贈韋侍御黃裳。
4.關(guān)于李白的古詩有哪些
1、《春日憶李白》唐·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譯文: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fēng)。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
2、《贈李白》唐·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譯文: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3、《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譯文:在采石江邊,無邊的野草圍繞墳地,遠接白云。可悲的是這荒墳深穴中的枯骨,曾經(jīng)寫過驚天動地的詩文。只要是詩人,大都命運不好,而詩人窮困失意,誰也沒有超過李君
4、《天末懷李白》唐·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譯文:涼風(fēng)颼颼地從天邊刮起,你的心境怎樣呢?令我惦念不已。我的書信不知何時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險惡,秋水多風(fēng)浪。創(chuàng)作文最忌諱坦蕩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錯誤。你與沉冤的屈子同命運,應(yīng)投詩于汨羅江訴說冤屈與不平。
5、《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譯文:沒有見到李白已經(jīng)好久,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文思教捷下筆成詩千首,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頭發(fā)花白了就應(yīng)該歸來。
5.李白有哪些詩
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fēng)》59首,《長干行》,《子夜吳歌》,《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 七絕·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七絕·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七絕·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五古·詠苧蘿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勾踐徵絕艷,揚蛾入?yún)顷P(guān)。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七絕·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絕·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樂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七絕·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五絕·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七絕·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七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yīng)已定,不必問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樂府·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wù)哿荷丛础?/p>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橫戈從百戰(zhàn),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何當(dāng)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駿馬似風(fēng)飆,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那堪愁苦節(jié),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凈妖氛。五律·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七絕·軍行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七絕·題北榭碑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五律·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詞·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樂府·長門怨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七古·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樂府·白鳩辭鏗鳴鐘,考朗鼓。
歌白鳩,引拂舞。白鳩之白誰與鄰,霜衣雪襟誠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馴。
首農(nóng)政,鳴陽春。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闕五德,無司晨,胡為啄我葭下之紫鱗。
鷹鹯雕鶚,貪而好殺。鳳凰雖大圣,不愿以為臣。
樂府·白馬篇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競風(fēng)采,三杯弄寶刀。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
發(fā)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咤萬戰(zhàn)場,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淫隱蓬蒿。
樂府·白頭吟錦水東北流,波蕩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
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
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
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兔絲固無情,隨風(fēng)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wǎng)絲。
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
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七古·草書歌行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
6.李白的古詩名句有哪些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李白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3、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李白
4、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李白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李白
6、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李白
8、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dāng)初莫相識。——《三五七言 / 秋風(fēng)詞》李白
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渡荊門送別》李白
10、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李白
7.關(guān)于李白的詩句有
金陵酒肆留別》李白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田園詩)關(guān)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邊塞詩)《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別詩)靜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思鄉(xiāng)詩)孤雁李白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詠物詩)李白——《關(guān)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哲理詩)。
8.李白的詩有哪些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fā)的典型音調(diào)。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fēng)》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fēng)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jīng)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李白(701—762)是中國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盛唐時代 思想文化哺育出來的時代驕子,他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特征。中國人幾乎沒人不知道李白的,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為大詩人,在中國詩歌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詩壇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jì)(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戰(zhàn)亂逃至碎葉(今吉而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shù)」,有多方面的才能和興趣,唐中宗神龍元年(705)舉家遷居四川綿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稱「李翰林」。賀之張譽為「天上謫仙人」,后人又稱「李謫仙」。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作文學(xué)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xiàn)。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yè),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曾應(yīng)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為獲得了建功立業(yè)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句。
李白的一生.
李白的生平(1) 在江油市青蓮境內(nèi)的涪江、盤江交匯處,土肥水美,茂林修竹,景色秀麗。這里就是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故居所在,唐武則天長安元年(701),李白就出生在天寶山下的隴西院內(nèi)。關(guān)于李白的出生,有“浣紗得鯉”、“長庚入夢”許多神奇浪漫的故事。傳說李白的母親在漫坡渡浣紗,見一尾金色的鯉魚向自己游來。于是用竹籃撈起,回家烹食,于是就有了身孕。值分娩之際,夢見長庚星自天而降,落入自己懷中,隨即就生下了李白。李白的名字甚多。“名之與字,咸取所象”,長庚就是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唐代人平輩之間習(xí)慣稱行第,李白在大家族兄弟中排行十二,所以當(dāng)時人稱他“李十二”,有時再加上他的名,就是“李十二白”。唐天寶年間,李白奉詔入京,在長安紫極宮遇見秘書監(jiān)賀知章,閱讀他的作品后感嘆再三,稱他為“謫仙人”,所以后世又稱李白為“李謫仙”。?同時,唐玄宗賞識李白,命他入翰林院,叫做“翰林待詔”或“翰林供奉”,所以又稱他為“李翰林”或“李供奉”。李白一度時期信奉佛教,曾自號“青蓮居士”,又稱“李青蓮”。唐代宗廣德初,拜李白為左拾遺,此時他已故世,后世也有稱他為“李拾遺”的。因為李白是酒中豪杰,詩中仙才,所以后世常稱他為“詩仙”、“酒仙”。李白的身世有許多未解之謎,根據(jù)他的自述和同時人的記載,他是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而當(dāng)時唐玄宗也屬涼武昭王十一世孫。但李白并沒有編入宗室屬籍,李白和唐玄宗也并沒有認(rèn)宗親。但可以確定的是,李白祖籍隴西成紀(jì),是西漢將軍李廣的后代。他自己也作詩自報家世說:“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苦戰(zhàn)竟不侯,當(dāng)年頗惆悵”(《贈張相鎬二首》)。李白的祖先在隋末曾被流放西域,并隱易了姓氏,至唐代武則天后期才遷回到四川綿州昌隆青蓮鄉(xiāng),恢復(fù)了本姓。李白的父親名李客,頗有家資,有較高的漢文化修養(yǎng)。是一個“高臥云林,不求祿仕”的隱士式的人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李白的培養(yǎng)教育上。正因為李生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有充分的條件學(xué)習(xí),加之天資聰穎,自幼就受到嚴(yán)格的教育。他自己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不僅學(xué)習(xí)了正統(tǒng)的儒家著作,也學(xué)習(xí)了諸子百家等各種著述。這一時期開始習(xí)作詩歌,如《初月》、《對雨》、《曉晴》、《望夫石》等,雖風(fēng)格柔弱,但寫得清新流暢。十五歲以后,是李白學(xué)習(xí)生活一個重要時期,已具有四方之志的李白更加刻苦地充實自己的學(xué)識,提高自己的才能。“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二首》)。唐代盛行隱逸之風(fēng),讀書人多讀書于山林寺院,潛心習(xí)業(yè),養(yǎng)成聲名,然后尋求機會一舉成名,步入仕途。李白也在十五歲后的大多數(shù)時間隱居在今江油市大康鎮(zhèn)境內(nèi)的大匡山大明寺讀書。這一時期他廣泛地涉獵各種學(xué)說,習(xí)作詩文,特別是篇幅更大的賦。這一時期的李白具有強烈的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欲望,常“橫經(jīng)籍書,制作不倦”,他的學(xué)識得到極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明堂賦》,《大獵賦》氣勢宏大,想象豐富,辭藻典麗,達到了與蜀中先賢司馬相如比美的境地。“十五學(xué)神仙,仙游未曾歇”(《感興八首》其五)。巴蜀是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加之唐代尊崇道教,道風(fēng)盛行。李白故居附近的紫云山,就是一個著名的道教場所,“家本紫云山,道風(fēng)未淪落”(《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少年時期就深受道家影響,所以他羨慕神仙,結(jié)交道士,訪求高人,《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尋雍尊師隱居》均表現(xiàn)了這一內(nèi)容。道家超世獨立,追求個性自由和批判精神,對李白的思想性格有著不小的影響。“十五學(xué)劍術(shù)”(《與韓荊州書》)。唐代有著濃厚的尚武之風(fēng),文人多思以武建功。受時代影響,李白從小就開始學(xué)習(xí)劍術(shù),傾心于扶危濟困、輕財重義的俠士生活。他喜歡結(jié)交一些游俠人物:“結(jié)發(fā)未識事,所交盡豪雄。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贈從兄襄陽少府皓》)。蜀中名土也多任俠尚武,如一代文宗陳子昂“馳俠使氣”,李白的老師趙蕤“擊劍有氣”,這些人物對李白影響很大。李白的擊劍任俠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唐劉全白說他“少任俠,不事產(chǎn)業(yè),名動京師”(《唐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碣記》)。李白終其一生都以“壯士”自許,擊劍任俠對李白豪邁不羈,昂揚奮發(fā)的精神性格和報國建功,功成身退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這一時期,李白另一重要活動是“往來旁郡”(《彰明逸事》),“遍干諸侯” (《與韓荊州書》)。李白曾數(shù)次在蜀中廣泛游歷,他先后上龍州,越劍門,登峨眉,游成、渝一帶,《贈江油尉》、《登錦城散花樓》、《登峨眉山》就是游歷途中的作品。在廣泛的游歷中,他了解了社會的風(fēng)俗民情,增廣了見識,豐富了人生閱歷。李白在游歷的同時,也干謁地方長官,送上自己的詩賦文章,以求賞識提拔。唐代干謁之風(fēng)盛行,無論科舉或其它選拔人才的方法,都要有人舉薦,求人舉薦,就必須進行干謁。李白在游歷成都時,拜見了益州長史蘇颋,游渝州時,拜見了渝州刺史李邕。李白拜見蘇颋時送上了自己的詩賦,果然受到了蘇颋的賞識。蘇颋說:“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fēng)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xué),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長史書》)。后來蘇颋親自向朝庭上疏推薦:“趙蕤術(shù)數(shù),李白文章” (《薦西蜀人才疏》)。在往來旁郡中,李白還親自到梓州拜見了趙蕤,趙蕤是梓州鹽亭人,以“術(shù)數(shù)”聞名于世,開元中屢征不就。《彰明逸事》稱他“任俠有氣、善為縱橫之學(xué)”,著有《長短經(jīng)》十卷,闡述王霸之術(shù)。李白跟他學(xué)習(xí)年余,李白“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遠大政治理想和治世方略,顯然是深受趙蕤的影響。經(jīng)過十年砥礪,于開元十二年(724)春,二十四歲的李白為實現(xiàn)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去追尋實現(xiàn)政治理想,施展遠大抱負的途徑。臨行前作《出山詩》一首,既對故鄉(xiāng)無比依戀,又表示了以“書劍”報國的決心。李白離開故鄉(xiāng)后,再次游成都,登峨眉,從峨眉沿江而下時作《峨眉山月歌》。是年秋始至渝州,在渝州又流連數(shù)月,遍游巴地,登巫山,“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于開元十三年(725)春始出峽,至此再未返回過故鄉(xiāng)。開元十三年(725)春,李白出峽,過荊門,作《渡荊門送別》、《荊門浮舟望蜀江》等詩。旋至江陵,遇道教大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認(rèn)為李白“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使李白深受鼓舞,連作《大鵬賦》、《北溟有巨魚》(《古風(fēng)》其三十三),一賦一詩抒情言志。李白把自己一再比作大鵬,壯語疊出,可見初出峽的李白充滿雄心壯志,豪情萬丈。隨即又復(fù)沿江而下,經(jīng)江夏,過潯陽,登廬山作《望廬山瀑布二首》,至當(dāng)涂,盤桓金陵。金陵的江南風(fēng)物使李白無比陶醉,作《白纻辭》、《金陵酒肆留別》等詩,并大把揮金:“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上安州裴長史書》)。?開元十四年秋,又往游越中、剡中,直至囊中金盡,才返揚州,臥病逆旅,思念故鄉(xiāng)和故人,作《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徵君蕤》。幸遇友人孟少府相助,一同西行至湖北安陸,并經(jīng)孟少府撮合,于開元十五年入贅于故相許圉師家為孫婿,婚后居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其間作《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表明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作《南軒松》等詩,李白以南軒松自喻,“何當(dāng)凌云霄,直上數(shù)千尺”,抒發(fā)自己要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的志向。李白在安陸處境不順,先是贊他“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luò)繹其間,光明洞徹,句句動人”(《上安州裴長史書》)的安州都督馬正會去職,后又因故獲罪于安州裴、李二長史,雖卑辭上書辯解,終不獲見諒,于是取道南陽,西入長安。開元十八年,李白至長安,謁見左相張說及其次子附馬都尉、衛(wèi)尉卿張垍,以求引見。張垍卻別置李白于荒園,大加冷落。李白徘徊帝都,作《長相思》盼望君臣遇合,作《蜀道難》、《行路難三首》其二,以寫賢才不見用,世途多坎坷,抒發(fā)胸中之憤懣。李白一入長安,以敗興而歸告終,開元十九春以后,李白時或在安陸居家,時或在洛陽、開封、太原、吳越、當(dāng)涂一帶漫游。作《將進酒》、《梁園吟》、《梁甫吟》等詩,抒懷才不遇之情,仍表示要振作以待再起,相信自己終將實現(xiàn)遠大理想。至開元二十八年,因許夫人病故,李白遂移家東魯,居于今山東袞州。這一時期李白自稱“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尋求政治出路又屢遭挫折,但實際上這是李白人生即將實現(xiàn)轉(zhuǎn)折的重要時期。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rèn)識更加深刻,人生閱歷更加豐富,豪邁俊逸的詩歌風(fēng)格已完全成熟,且形式多樣,技巧完美,創(chuàng)作了多篇重要作品,文名海內(nèi)俱知。開元二十九年(741)冬,李白至交元丹丘奉詔入朝,受封為道行威儀。元丹丘通過玉真公主(賜道號持盈法師)向唐玄宗舉薦李白,天寶元年(742),玄宗下詔,征李白入朝。四十二歲的李白喜不自禁,以為從此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于是作《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西入長安。二、李白生平(2)在等候召見期間,李白與秘書監(jiān)賀知章相遇于長安紫極宮,賀知章閱讀李白《蜀道難》、《烏棲曲》等作品,感嘆“可以泣鬼神矣”,并稱呼李白為“謫仙人”,再薦之于唐玄宗。唐玄宗于是在金鑾殿禮節(jié)隆重地召見李白,命他待詔翰林。這一時期,李白曾參與草擬一些詔誥文件,但更多的是作為唐玄宗的文學(xué)侍從,陪同皇帝宴飲游獵,寫一些點綴升平,歌功頌德的文章。他“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抱負根本不能實現(xiàn),從應(yīng)詔入京的得意昂揚,轉(zhuǎn)為對翰林供奉生活的失意,既而向往江湖閑散自由的生活,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詠歌之際,屢稱東山”。這一時期除著名的《清平調(diào)詞三首》外,還創(chuàng)作了《玉階怨》、《玉壺吟》、《怨歌行》、《烏夜啼》、《關(guān)山月》等大量作品,或抒發(fā)君臣失遇的憂憤,或表達對朝廷黷武政策的不滿。同時因才高遭忌,饞謗日起,君恩漸衰,恃才傲物的李白更加放浪形骸,經(jīng)常和一些失意朝臣和名士縱酒排憂,人稱“飲中八仙”。天寶三年(744)春,李白去意已決,于是上書請辭,被唐玄宗批準(zhǔn)“賜金返山”,李白懷著復(fù)雜的心情離開了長安。是年五月,李白與杜甫相會于東京洛陽,兩位詩人的會見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段佳話。同年秋,李杜與另一著名詩人高適同游梁宋。李白與杜甫、高適分手后在河北、山東一帶訪道,并在濟南紫極宮正式加入道籍。返回袞州后,于居所附近造酒樓,日夕飲酒,少有醒時。加入道籍和沉醉酒樓都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排遣心靈痛苦的方式。天寶四年(745)秋,杜甫來訪,兩人同游十余日,互有詩記交誼,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天寶五年(746)秋,南游吳越,其間客居金陵時間較久。此時唐王朝已由盛轉(zhuǎn)衰,封建統(tǒng)治愈加腐朽黑暗,奸佞當(dāng)權(quán),殘害賢良,窮兵黷武,民生凋蔽。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但仍關(guān)心天下安危。這一時期的詩作,《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抨擊昏君佞臣,《戰(zhàn)城南》指斥窮兵黷武的時政,《丁都護歌》哀民生之多難,《登金陵鳳凰臺》雖吊古實抒傷今之深廣憂憤。《夢游天姥呤留別》抒發(fā)理想破滅的憤懣。天寶九年(750)秋,李白才結(jié)束吳越漫游,自江淮返回東魯。次年,李白與最后一位夫人,故相宗楚客之孫女宗氏夫人結(jié)婚。是年秋,幽州節(jié)度使判官何昌浩來邀,李白遂有幽州之行。其時安祿山領(lǐng)三鎮(zhèn)兵馬二十余萬,兵力達全國之半,早蓄異志。關(guān)心國家安危的李白察覺安祿山反跡漸明,憂心如焚,作《北風(fēng)行》、《公無渡河》等詩。為挽救國家安危,不顧家人勸阻,于天寶十二年(753)春三入長安。李白在長安徘徊于魏闕之下,獻策無門,明知社稷將傾,卻無力回天,心情十分痛苦。天寶十二年(753)秋。李白南下宣城,遁跡山水之間,坐待戰(zhàn)禍發(fā)生。其間作有《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云》、《秋浦歌》組詩,《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等詩。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果如李白預(yù)料發(fā)生了。李白遂攜家南奔,避地剡中;后復(fù)西上,入廬山避亂。感國家之盛衰無常,遂作《菩薩蠻》、《憶秦娥》二詞,表達其憂國不已,報國無路之情。至德二年(757),因永王李璘的多次征聘,李白遂入李璘幕。以國家命運為重的李白以為又有報效國家的機會,入幕僅月余,不料就成了封建統(tǒng)治者內(nèi)訌的犧牲品,在江西彭澤以謀逆罪被捕,投入監(jiān)獄。雖八方呼告,鮮有援者。幸友人宋之悌之子、御史中丞宋若思,宣慰使崔渙為其上書辯冤,李白才幸免一死,但終被判長流夜郎。乾元二年(759),五十九歲的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行至夔州遇赦獲釋。在返江陵時寫下了《朝發(fā)白帝城》一詩,抒發(fā)的不過是擺脫縲紲之苦的欣喜。因安史之亂戰(zhàn)禍未息,李白在江夏一帶飄流,至上元元年(760)冬始返梁園宗夫人處,相聚無多,送宗氏入廬山學(xué)道,至是夫妻永別。李白遂又于上元二年(761)春,飄流金陵一帶。寶應(yīng)元年(762)秋,聞李光弼率軍討袁晁之亂,李白年已六十有二,老病交殘,尚以壯士自況,白發(fā)請纓,未果病還,作《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以記其事。因窮病交迫,李白不得已前往當(dāng)涂投靠從叔、縣令李陽冰。李白至當(dāng)涂就一病不起,自感不久于人世,將手中全部詩稿托李陽冰整理付印并作序,李陽冰不負所托,遂成《草堂集序》。李白于廣德元年病入沉疴,賦《臨路歌》而卒,時年六十有三,一代仙才,永辭人世..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fā)新泉"這首詩出自蘇軾的哪首詩
試院煎茶
作者:蘇軾
年代:宋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fēng)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zhuǎn)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夸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従活火發(fā)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xué)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
且學(xué)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作者小傳】: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xué)士、知
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文學(xué)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關(guān)于夏天蟲鳴的詩句
1.描寫夏天蟬鳴的詩句
閑聽蟬鳴讀蟬詩
蟬,俗稱知了,也叫螞蛣鳥、蛣蟟猴,世界上現(xiàn)有3000多種。在我國,科學(xué)家已發(fā)現(xiàn)200種左右,并根據(jù)其生長季節(jié),將其分為春蟬、夏蟬、秋蟬。春蟬鳴聲尖而高,夏蟬鳴聲響亮,秋蟬的鳴聲聽起來有些哀轉(zhuǎn)。雌蟬不會鳴叫,故稱“啞蟬”,古希臘詩人薩拉朱斯曾有兩句非常幽默的《詠蟬》小詩:蟬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為它們有不會開口的太太。
雖然說雄蟬被人們譽為“不知疲倦的歌手”,但它唱歌卻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對鳴器。這鳴器內(nèi)有氣腔,外有響板,氣流從氣腔中沖出,響板和全身震動,便發(fā)出了聲音。昆蟲學(xué)家經(jīng)過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雄蟬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氣的變化。例如,眾蟬齊鳴,是好天氣,蟬鳴嘎然而止,預(yù)示著暴風(fēng)雨即將來臨;天氣陰沉,忽有蟬鳴,說明天氣即將放晴。唐朝著名詩人許裳在《聞蟬》一詩中就有明確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應(yīng)候鳴”。唐朝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則在《六月三日夜聞蟬》一詩中告訴人們在蘇州一代,蟬鳴開始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壤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蟲時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卻誤以為蟬靠飲露為生,因而把蟬視為高潔的昆蟲,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寫下眾多的詠蟬詩,或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漢代偉大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寫道:“濯淖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這里以蟬為比喻,高度贊揚了屈原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不隨波逐流。隋朝舊臣虞世南,才高學(xué)廣,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他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詠蟬》詩:“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已遠,非是藉秋風(fēng)”,意思是說,只要立身高潔,不需憑借任何力量,自可聲名遠揚。而晚唐詩人李商隱滿腹經(jīng)綸,抱負高遠,卻想不到陷入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終身。因而在聽到蟬鳴之后,便由蟬的立身高潔,聯(lián)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以《蟬》為題作詩一首:“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詩人抓住蟬的特點,以情作詩,為情造文,詩中的蟬可謂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與頌揚蟬的高潔相反,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的污濁的。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各作有一首《蟬》詩。在陸龜蒙的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只憑風(fēng)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而在羅隱的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diào)偕君綏。風(fēng)棲露飽今如此,應(yīng)忘當(dāng)年滓濁時”。兩詩借蟬言志,對唐末的社會腐敗、官場污濁,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和批判。曾擔(dān)任任侍御史的唐代詩人駱賓王,在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受人誣陷被以貪贓罪名下獄。身陷囹圄的詩人在聞聽蟬鳴后,聯(lián)想自己的遭遇,便吟出一首也寫過一首《詠蟬》詩:“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該詩借蟬抒懷,對當(dāng)時社會的落后險惡進行了披露,并對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進行了描寫。全詩取譬貼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guān),于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到物,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
蟬聲響亮而高遠,對此許多詩人也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南北朝時期梁朝辭賦家蕭子范曾作有《后堂聽蟬》一詩:“試逐微風(fēng)遠,聊隨夏葉繁,輕飛避楚雀,飲露入?yún)菆@。”全詩緊扣聽蟬,一句一事,筆墨變幻,追新出異,如今讀起來,似乎可使人們聽到夏蟬的鳴聲,看到夏蟬的活動。唐代詩人虞世南則作有一首題為《蟬》的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全詩表面是重寫蟬聲的遠揚,實際是借以比賢德之人自然聲名遠播,并不需要外在的憑藉,顯然是對人的品格美的贊頌,讀之可從中悟出些道理。而唐代另一位詩人盧仝則作有《新蟬》一詩:“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fēng)剪不斷,還在樹枝間。”短短幾句,便把蟬鳴的聲音描寫得栩栩如生,那聲聲吟唱像幽咽的流泉,仍然響在人們耳邊。而宋代詞人王沂孫所作的 《齊天樂·蟬》托物抒懷,在描寫蟬鳴的聲音中流露封建士人對國家破敗、身無所托的悲傷:“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凄楚。”
此外,唐朝詩人雍陶也作有一首《蟬》詩:“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清代詩人朱受新作有《詠蟬》一詩:“抱葉隱深林,乘時慧慧吟。如何忘遠舉,飲露已清心”,南朝詩人陳正見偶得一首《賦得秋蟬和柳應(yīng)衡陽王教詩》:“秋雁寫遙天,園柳集驚蟬;競噪長枝里,爭飛落木前。風(fēng)高知響急,樹近覺聲連;長楊流喝盡,詎識蔡邕弦”,這些詩作雖同樣是即景寫景,描寫蟬鳴,讀之卻有一番清新別致的機趣。
2.關(guān)于“夏夜,蟬聲蛙鳴”的詩句有哪些
1、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代趙師秀《約客》
譯文:梅雨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被煙雨籠罩著,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_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譯文: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3、雨馀林外夕煙沉,忽有蛙聲伴客吟。——唐代詩人吳融《西京道中聞蛙》 。
譯文:雨后的樹林外傍晚煙云低沉,忽然有青蛙的叫車伴隨著旅客的吟唱。
4、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夏夜追涼》 宋楊萬里
譯文: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并不是風(fēng),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5、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四時讀書樂》 元-翁森
譯文:白天變長了,讀完書以后,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一節(jié)節(jié)落下,還有螢火蟲飛入帷帳。
3.描寫夏天“蟬鳴”的詩句有哪些
1、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出自唐代詩人許渾的《咸陽城東樓》
原詩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dāng)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
登上高樓萬里鄉(xiāng)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fēng)已吹滿咸陽樓。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2、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初秋行圃》
原詩
《初秋行圃》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譯文
初秋在園子里散步夕陽看似無情,其實最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dāng)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3、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出自兩漢佚名的《明月皎夜光》
原詩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譯文
明亮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夜空,東邊墻角下不時地傳來蟋蟀的吟唱。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眾多的星星是這樣閃爍璀璨。晶瑩的露珠已沾滿了地上的野草,時節(jié)流轉(zhuǎn)轉(zhuǎn)瞬間又是夏去秋來。樹枝間傳來秋蟬斷續(xù)的鳴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飛往何方?昔日與我攜手同游的同門好友,已經(jīng)舉翅高飛騰達青云了。
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念曾經(jīng)的交情,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把我拋棄!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來盛物斟酒,牽牛星也不能用來負軛拉車!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仔細想來炎涼世態(tài)虛名又有何用?
4、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
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塞上曲·其一》
原詩
《塞上曲·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xué)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譯文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guān)道氣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氣候變冷,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盡是黃黃蘆草。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杰,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莫學(xué)那自恃勇武游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夸耀。
5、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出自唐代詩人岑參的《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原詩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jīng)秋。
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yīng)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fēng)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譯文
作過幾任郎官便已白頭,自從來到州縣已過五秋。別說圣明君主長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憂!看那人間歲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見秋風(fēng)颼颼。不知滿腹心事向誰傾訴,空聽江上蟬聲吵嚷不休!
4.描寫蟲鳴的詩句
1、草蟲鳴何悲魏晉曹丕 只查詢曹丕的結(jié)果 《雜詩》2、蟲思機杼鳴唐王維 只查詢王維的結(jié)果 《宿鄭州》3、黃蟲初悲鳴唐王昌齡 只查詢王昌齡的結(jié)果 《秋山寄陳讜言》4、悲蟲鳴夜宋吳則禮 只查詢吳則禮的結(jié)果 《水龍吟·秋生澤國》5、蟲鳴室幽幽唐韓愈 只查詢韓愈的結(jié)果 《秋懷詩十一首》6、老蟲干鐵鳴唐孟郊 只查詢孟郊的結(jié)果 《秋懷》7、寒鳴寧與眾蟲同唐徐夤 只查詢徐夤的結(jié)果 《蟬》8、歌院鎖蟲鳴元袁易 只查詢袁易的結(jié)果 《木蘭花慢 九月一日,與彥良及南山上人游張》9、凄凄侯蟲鳴明劉基 只查詢劉基的結(jié)果 《感懷》10、短莎先放百蟲鳴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初秋即事》11、蟲鳴覺近秋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季夏雜興》12、荒郊已放候蟲鳴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郊行》13、秋風(fēng)未起草蟲鳴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雨夜》14、蟲鳴坐寂寥宋王安石 只查詢王安石的結(jié)果 《秋夜二首》15、荒野蟲亂鳴宋陳與義 只查詢陳與義的結(jié)果 《小閣晚望》16、稻田深處草蟲鳴宋陳與義 只查詢陳與義的結(jié)果 《早行》17、蟲鳴清夜闌明劉基 只查詢劉基的結(jié)果 《旅興》18、近樹聒鳴蟲南北朝沈約 只查詢沈約的結(jié)果 《八詠詩 被褐守山東》19、草蟲咿咿鳴復(fù)咽宋張耒 只查詢張耒的結(jié)果 《海州道中二首》20、竹深樹密蟲鳴處宋楊萬里 只查詢楊萬里的結(jié)果 《夏夜追涼》21、草蟲鳴東西宋樓鑰 只查詢樓鑰的結(jié)果 《月夜泛舟姚江》22、吟蟲鳴鳥送殘年近代陳三立 只查詢陳三立的結(jié)果 《為海客索贈鼓娘劉翠仙》23、候蟲凄以鳴宋曹勛 只查詢曹勛的結(jié)果 《山居雜詩九十首》24、未有一蟲鳴宋方回 只查詢方回的結(jié)果 《漫興九首》25、百蟲無不鳴宋方回 只查詢方回的結(jié)果 《秋晚雜書三十首》26、禽蟲鳴啁啾宋方回 只查詢方回的結(jié)果 《學(xué)詩吟十首》27、一鳴會遣百蟲驚宋劉克莊 只查詢劉克莊的結(jié)果 《再和》28、草蟲鳴東西宋樓鑰 只查詢樓鑰的結(jié)果 《月夜泛舟姚江》29、秋蟲夜鳴宋釋紹曇 只查詢釋紹曇的結(jié)果 《偈頌一百零二首》30、蟲鳴山更幽宋舒岳祥 只查詢舒岳祥的結(jié)果 《夏日山居好十首》31、呦呦草蟲鳴宋王令 只查詢王令的結(jié)果 《秋懷》32、秋聲一半在蟲鳴宋魏了翁 只查詢魏了翁的結(jié)果 《次韻李參政秋懷十絕》33、蟲鳴一何悲宋張耒 只查詢張耒的結(jié)果 《秋懷十首》34、蟲鳴夜沉沉宋張耒 只查詢張耒的結(jié)果 《秋懷十首》35、鳴蟲霜后微宋張耒 只查詢張耒的結(jié)果 《秋晚》36、幽草蟲鳴樹影中宋張耒 只查詢張耒的結(jié)果 《秋夜》37、鳴蟲響漸收宋張耒 只查詢張耒的結(jié)果 《秋雨》38、百蟲相吊鳴宋鄭獬 只查詢鄭獬的結(jié)果 《感秋六首》39、百蟲哀號百竅鳴明劉基 只查詢劉基的結(jié)果 《短歌行》40、風(fēng)冷階蟲伴雨鳴明朱讓栩 只查詢朱讓栩的結(jié)果 《擬古宮詞一百首》41、草根寒露悲鳴蟲唐王昌齡 只查詢王昌齡的結(jié)果 《送十五舅》42、陰蟲鳴夜階唐孟浩然 只查詢孟浩然的結(jié)果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xiāng)海亭宴集探得階字》43、百草塞蟲鳴唐吳少微 只查詢吳少微的結(jié)果 《相和歌辭·長門怨》44、獨夜草蟲鳴唐劉希夷 只查詢劉希夷的結(jié)果 《嵩岳聞笙》45、百草寒蟲鳴唐吳少微 只查詢吳少微的結(jié)果 《長門怨》46、荒園每覺蟲鳴早唐盧綸 只查詢盧綸的結(jié)果 《酬崔侍御早秋臥病書情見寄時君亦抱疾在假中》47、庭際秋蟲鳴唐柳宗元 只查詢柳宗元的結(jié)果 《田家三首》48、蟲豸百種鳴唐元稹 只查詢元稹的結(jié)果 《春蟬》49、秋風(fēng)裊裊秋蟲鳴唐白居易 只查詢白居易的結(jié)果 《秋日與張賓客舒著作同游龍門,醉中狂歌,凡》50、水蟲鳴曲檻唐許渾 只查詢許渾的結(jié)果 《晨起二首》51、移棹草蟲鳴唐許渾 只查詢許渾的結(jié)果 《送同年崔先輩》52、草徑蟲鳴急唐李商隱 只查詢李商隱的結(jié)果 《歸來》53、歲晚蟲鳴寒露草唐劉滄 只查詢劉滄的結(jié)果 《留別崔澣秀才昆仲》54、昨夜草蟲鳴唐鄭谷 只查詢鄭谷的結(jié)果 《哭進士李洞二首(李生酷愛賈浪仙詩,長江在》55、鳴蟲唧唧漏遲遲元舒遜 只查詢舒遜的結(jié)果 《臨江仙 偶成》56、睡驚秋近鳴蟲砌元孟宗獻 只查詢孟宗獻的結(jié)果 《菩薩蠻 回文 中州樂府》57、砌蟲鳴近秋驚睡元孟宗獻 只查詢孟宗獻的結(jié)果 《菩薩蠻 回文 中州樂府》58、大火流兮草蟲鳴張衡 只查詢張衡的結(jié)果 《定情歌》59、歸來四壁草蟲鳴宋蘇軾 只查詢蘇軾的結(jié)果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懷子由并崔度賢良》60、夜蟲鳴機梭宋蘇軾 只查詢蘇軾的結(jié)果 《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陜州》61、露草百蟲鳴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秋夜紀(jì)懷》62、蟲鳴四壁秋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生涯》63、草根蟲已鳴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微雨》64、蟲抱短莎鳴宋陸游 只查詢陸游的結(jié)果 《夏夜暑毒不少解起坐庭中》65、公庭嚚訟百蟲鳴宋黃庭堅 只查詢黃庭堅的結(jié)果 《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66、虛堂寂寂草蟲鳴宋寇準(zhǔn) 只查詢寇準(zhǔn)的結(jié)果 《虛堂》67、啾啾候蟲鳴宋陳耆卿 只查詢陳耆卿的結(jié)果 《閑居雜興六首》68、四壁候蟲鳴宋方回 只查詢方回的結(jié)果 《西齋不寐三首》69、蟲鳴室幽幽宋馬廷鸞 只查詢馬廷鸞的結(jié)果 《用清秋鶴發(fā)翁韻賦小書招潔堂》70、青蟲鳴向夕宋釋文珦 只查詢釋文珦的結(jié)果 《秋懷》71、草間小蟲鳴素秋宋釋文珦 只查詢釋文珦的結(jié)果 《思還人四方四首》72、舜峰。
5.描寫蟲鳴的句子
1、夏夜追涼
宋代: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
譯文: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樣炎熱,打開房門在月下稍微站一會。 蟲鳴不歇的茂密竹林樹叢中,不時有陣陣涼意襲來,但并不是風(fēng)。
2、水龍吟·秋興
宋代:吳則禮
秋生澤國,無邊落木,又作蕭蕭下。澄江過雨,涼飆吹面,黃花初把。蒼鬢羈孤,粗營雞黍,濁醪催貰。對斜斜露腳,寒香正好,幽人去、空驚咤。
頭上綸巾醉墮,要欹眠、水云縈舍。牽衣兒女,歸來歡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門,一株江樹,悲蟲鳴夜。把茱萸細看,牛山底事,強成沾灑。
譯文:
秋天的南方,無數(shù)的落葉,又零落地飄下。清澄的江水飄過一陣細雨,清涼的風(fēng)吹過行人面,黃色的花才開始含苞。白眉羈旅一人,簡單的在農(nóng)家小院宿營,幾杯濁酒帶來許久感傷。對著斜斜的露滴,有點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嘆。
頭上的絲帶在醉意中不經(jīng)意掉落,將要睡覺時,水霧縈繞小屋。回來的相互牽著的兒女,歸來時歡語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從開著的門望去,一輪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傷的小蟲鳴唱了整夜。白天再把茱萸細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難以忘懷的。
3、秋夜紀(jì)懷
宋代:陸游
北斗垂蒼莽,明河浮太清。
風(fēng)林一葉下,露草百蟲鳴。
病入新涼減,詩從半睡成。
還思散關(guān)路,炬火驛前迎。
譯文:
北斗星高懸在茫茫夜空之中,銀河懸浮在天空之上。秋風(fēng)穿過樹林,落葉飄飄灑灑,露水沾濕秋草,百蟲不停的鳴叫。病情隨著天氣轉(zhuǎn)涼逐漸有了好轉(zhuǎn),在半睡半醒之中寫下了這首詩。依然想著當(dāng)年大散關(guān)的路,舉著火把到驛館前迎接。
4、田家三首 其二
唐代:柳宗元
籬落隔煙火,農(nóng)談四鄰夕。
庭際秋蟲鳴,疏麻方寂歷。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
里胥夜經(jīng)過,雞黍事筵席。
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zé)。
東鄉(xiāng)后租期,車轂陷泥澤。
公門少推恕,鞭樸恣狼藉。
努力慎經(jīng)營,肌膚真可惜。
迎新在此歲,唯恐踵前跡。
譯文:
煙火人家籬笆隔,相聚黃昏來談白。院邊秋蟬嘰嘰叫,無風(fēng)苧麻正寂寂。收下蠶絲盡交稅,空留布機斜倚壁。鄉(xiāng)村小吏夜到來,殺雞煮飯備筵席。
都說官長心真狠,常有文書來責(zé)督。車陷泥潭不能出,東鄉(xiāng)交租稍延誤。官府從來不寬恕,肆意鞭打血肉糊。千萬備好田租賦,免得皮肉也受苦。交納新稅就在即,唯恐重蹈東鄉(xiāng)路。
5、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天空烏云密布,星星閃爍,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李生寫完憫農(nóng)二首后發(fā)生了什么事?
李生,應(yīng)為李紳。
李紳寫完憫農(nóng)二首詩之后他就發(fā)跡了,便無心憫農(nóng),生活奢侈,沒什么成就。死前介入黨爭。李紳從憫農(nóng)詩人蛻變?yōu)橐淮崂簦艚o我們的反思是深刻的。
憫農(nóng)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釋
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這兩首詩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粟:泛指谷類。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四海:指全國。閑田:沒有耕種的田。
猶:仍然。
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譯文
其一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nóng)夫餓死。
其二
農(nóng)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nóng)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關(guān)于李生寫了哪些詩和詩人李生百科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