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友人為什么要去歸隱(王維想歸隱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王維的友人為什么要去歸隱,以及王維想歸隱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維的《送別》。問:作者送別之人為什么要“歸臥南山睡”?說說你對“白云無盡時”的理解?
南山:一般是古人指代歸隱之處,儒家倡導,天下有德,出來做官,天下無德,歸隱山林。
大概這位友人,感覺天生我材無處用,所以“不得意”向往,歸隱“南山”。
你們也不用來找我了,“白云無盡”,山無盡,路無盡,我在深山之中,我這次歸隱你們也找不到我了。
王維送別古詩的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王維送別古詩的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注釋
⑴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歸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⑷但,只。
賞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向哪里去,以設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并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稍谶@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從全篇看,詩人以問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雙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還使得詩意空靈跳脫,語調親切。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作中吸收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心世界的復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送別 友人為什么歸隱和作者對友人隱居的態度
為什么:因為“不得意”,友人因為失意不得志而歸隱中南山。
因為現實的不如意。他本來是想在政治上有作為的一個人,但晚年的王維在政治上遭遇了挫折。
一個是羨慕,一個是同情,一個是對世俗不滿意!
王維的《送別》中, 作者送別之人為什么要“歸臥南山陲”? 請你說說對“白云無盡時”的理解。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chuí)。 但去莫復問, 白云無盡時。 [2] 詩詞大意: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你要到哪里去?你說因為不甚得志,要到終南山那邊隱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問,那白云沒有窮盡的時候。
所以作者送別的人 是因為不得意也就是不得志,一半是功名或不能展示自己的抱負的時候。有才華而得不到重用,所以還是選擇遠離世間的繁華,回到南山陲,過平凡的日子,這可能和當時的時政有關。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蹦阒还苋グ?,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從寫法上看,前面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無甚意味,至此兩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當然,這兩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發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前四句作鋪墊,這兩句結尾也就不會給人這樣強的“清音有余”(謝榛語)的感覺。
白云無盡時 說明 只有白云是沒有盡頭的,我了解你的心思,所以也不相問了,功名利祿總有時,只有這藍天白云是沒有盡頭的。
參考百度百科
有關王維的送別的問題:1、作者送別之人為什么要“歸臥南山陲”? 2、請你說說你對“白云無盡時”的理解。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薄安坏靡狻比?,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待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的一把鑰匙。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蹦阒还苋グ?,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則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詩人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我想多了解一下王維,尤其是他的歸隱
王維,帶著滿滿的筆墨氣息,生于武則天元年。在王維很小的時候,便展現出了他的才華。從幼年時期便十分聰穎,在才能上有著過人之處。從小聰明好學的王維,飽讀詩書,刻苦學習。
早年的王維也充滿了報國的志向,也曾經渴望建功立業,這是那個時代所有士大夫共同的愿望。王維之所以后來隱居山林,潛心修佛,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對當時的朝政極為不滿。尤其是在他的好友曾擔任過宰相的張九齡被排擠不得不被貶很遠地方之后,王維決意要歸隱山林。
中國古代士大夫向來如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仕途順利的時候渴望能夠更進一步,建功立業忠君報國;仕途不順的時候就渴望能夠回歸山林,修身養性。王維也是如此。
作為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王維的詩歌內容除了抒發自我經歷的感慨,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描繪之外,極少有內容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這一點他和李白杜甫,有著不小的差距,同時這也體現出了佛教對王維思想的影響。
擴展資料
出仕后,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
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卷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而這在戰亂平息后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
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將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于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后,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王維
王維的友人為什么要去歸隱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王維想歸隱嗎、王維的友人為什么要去歸隱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