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是否怨恨捕蛇這差事為什么(捕蛇者說蔣氏為什么愿意捕蛇)
今天給各位分享蔣氏是否怨恨捕蛇這差事為什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捕蛇者說蔣氏為什么愿意捕蛇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九上22課《捕蛇者說》原文、譯文及賞析
原文: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譯文:
永州的山野間生長一種奇異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著白色的花紋;這種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沒有辦法救治。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藥丸,可以用來治療麻風,手足痙攣、頸腫、毒瘡等病;還能去掉腐爛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各種寄生蟲。起初,太醫奉皇帝的命令來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夠捕捉蛇的人,用蛇頂替他們的租稅去繳納。于是永州的人爭先恐后地干這件事。
有一家姓蔣的,享有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經三代了。我問他,他就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事情上,我父親也死在捕蛇這件事上。現在我繼續干這事已經十二年了,幾乎喪命好幾次了。”他講到這些,臉上好象很悲傷的樣子。
我可憐他,并且對他說:“你怨恨捕蛇這項差事嗎?我打算去對主管收稅的官吏講一講,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么樣?”
姓蔣的聽了大為傷心,眼淚汪汪地說:“您是哀憐我,想讓我活下去嗎?那么我干這個差使的不幸,還不及恢復我的賦稅那樣嚴重。假使當初我不應這個差,早已經困頓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居住此鄉,累計至今有六十年了,而鄉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在賦稅逼迫之下,他們竭盡田里的出產,罄空室內的收入,哭哭啼啼地遷離鄉土,饑渴交加地倒仆在地,吹風淋雨,冒寒犯暑,呼吸著毒霧瘴氣,由此而死去的人往往積尸成堆。先前和我祖父同時居住此地的,現今十戶人家里剩不到一家;和我父親同時居住的,十家里剩不到兩三家;和我本人同住十二年的,十家里也剩不到四五家。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卻因為捕蛇獨能留存。每當兇橫的差吏來到我鄉,從東頭鬧到西頭,從南邊闖到北邊,嚇得人們亂嚷亂叫,連雞狗也不得安寧。這時候,我便小心翼翼地爬起身來,探視一下那只瓦罐,見我捕獲的蛇還在里面,于是又安然睡下。平時精心喂養,到時候拿去進獻,回家就能美美地享用土田里的出產,來安度我的天年。這樣,一年里頭冒生命危險只有兩次,其余時間便怡然自得,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有這種危險呢!現在即使死在這上頭,比起我鄉鄰們的死已經是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聽了愈加難過。孔子說過:“苛政比老虎兇猛。”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如今拿蔣姓的事例來看,說的還是真情。唉!有誰知道橫征暴斂對老百姓的茶毒,比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對這件事加以述說,留待考察民情風俗的官吏參考。
賞析:
唐順宗時期,唐朝國勢日衰,柳宗元胸懷濟世之抱負,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但遭到失敗,柳宗元也因此被貶為永州(今屬湖南)司馬。在永州的十年(805--815)期間,他大量地接觸下層,積極了解人民的疾苦。《捕蛇者說》即寫于永州。文章通過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橫征暴斂下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有力得控訴了社會吏治的腐敗,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堅持改革的愿望。
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議論,也可以敘事。捕蛇者說,即是講述捕蛇人的事情。全文結構比較明顯,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自然段,重點突出了永州之蛇的特點。開頭至“無御之者”,極力刻畫出蛇的毒性異常,令人聞之色變。接下來至“殺三蟲”寫出了蛇的功用異常。而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運悲劇的重要原因:封建統治者征集異蛇,每年征收兩次,可以抵消應繳納的租稅。作者僅用“爭奔走”三個字,就寫出了永州百姓爭先恐后、冒死捕蛇的情形。百姓們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們懼怕繁重的賦役。
第二部分從“有蔣氏者”到“又安敢毒邪”,是寫捕蛇者自述悲慘遭遇,筆法曲折。是全文的重心。先說蔣氏“專其利三世矣”,但這是以他祖父、父親的`死于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為代價的,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既然這樣,好心的作者準備幫他解決困境。出人意料的是,蔣氏“大戚”,并“汪然出涕”,開始了沉痛的陳述。蔣氏的這番話大致有以下幾層意思:一是恢復他的賦役將會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二是蔣氏祖孫三代在這個地方居住長達六十年,親眼看到同村的人因為繳納賦稅,背井離鄉甚至十室九空,而只有自己因為捕蛇才得以僥幸生存下來;三是兇暴的官吏到鄉下催租逼稅時飛揚跋扈,到處叫囂,到處騷擾,弄得雞犬不寧;四是說自己愿意一年當中冒兩次生命危險去換取其余時間的安樂。
蔣氏的這番話,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以他“以捕蛇讀存”和鄉親們“非死則徙”相對比;以他“弛然而臥”和鄉親們的驚恐相對比;以他“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旦旦有是”相對比,說明捕蛇之不幸,確實“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第三部分即文章結尾段,是議論和抒情的完美結合。作者聽完蔣氏的話后,深受震動。引用孔子的話可謂恰倒好處,由“苛政猛于虎”類推出“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一結論,并且用“蛇毒”襯托“賦毒”。“故為之說,以俟乎觀人風者得焉”則是作者寫作此文的根本目的。但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出作者的無奈:自己如今位卑權輕,無能為力,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視察民風的封建官員。讀來倍感憤懣。
捕蛇者說的翻譯和相關試題
永州的郊野有一種奇異的蛇,黑色的皮膚,上有白色的斑紋,它碰過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沒有(能夠)抵擋他的。但把它捉了來,風干以后制成藥餌,卻可以治好大風、攣踠、瘺、癘等(惡疾);還可以消除爛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準許)他們用蛇抵應繳的租稅。永州的老百姓都爭著去干這件差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專享這種好處有三代了。我向他打聽,他卻說:
《捕蛇者說》“我爺爺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繼承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多次差一點死掉。”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好像很悲傷。
我同情他,并說:“你怨恨這件事嗎?我打算告訴管政事的人,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怎么樣呢?”
姓蔣的(一聽)更覺得悲苦,眼淚汪汪地說:“您是可憐我,讓我活下去吧!可(您不知道,)我這件差事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繳稅的不幸那么厲害啊。要是我過去不干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從我家三代定居在這個村子,算起來,到現在有六十年了,(這些年)鄉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地里的出產繳光了,家里的收入用完了,(大家)哭著喊著,四處逃亡,又饑又渴,常常跌倒在地,(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吸著有毒的瘴氣,死者遍野,尸骨成堆。從前跟我爺爺住一塊兒的,如今十家中連一家也沒有;跟我爹住一塊兒的,十家中沒剩下兩三家,跟我一塊兒住了十二年的,如今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靠著捕蛇獨自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一到我們村子來,就到處亂闖亂嚷,嚇得人們哭天叫地的,甚至連雞狗也不得安寧啊。我提心吊膽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還在里面,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喂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交上去。回來后,心滿意足地吃我地里出產的東西,來過完我這一輩子。其實呢,我一年里冒生命危險只有兩次,其余的日子卻能高高興興地過,哪里像我的鄰居們天天都這么難熬呢!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鄰居的死已經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這件差事呢?”
聽了這些話,我更加悲痛。孔子說:“橫征暴斂比老虎還要兇狠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是真實可信的。唉,誰能想到橫征暴斂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要厲害呢!所以我為此事寫了這篇“說”,我期待著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這種情況。
一.2004年浙江省上虞市
柳宗元筆下的“永之人”為何要爭著去捕蛇呢?閱讀后,請回答1—4題。(9分)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3分)
(1)然得而臘之 ( ) (2)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
(3)苛政猛于虎也 ( )
2、能統領第一段內容的一個詞語是異。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說明: 。(2分)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⑴去死肌,殺三蟲 ⑵登斯樓也,則有去國還鄉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譯句子(2分)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譯文:
答案:1、(1)臘:把肉晾干 (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3)于:比
2、賦斂之毒甚是蛇 3、D 4、誰能想到橫征暴斂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要厲害呢!
二.2005年浙江省紹興市
(三) (9分)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耳。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16.選出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3分)()
(A)悍吏之來吾鄉——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殫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將
(C)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D)雖雞狗不得寧焉——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1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3分)
君將哀而生之乎?譯文:
18.用簡明的語言說說蔣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
答:
(三) (9分) 16.D 17.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 18.苛捐雜稅給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 [評分標準]:第16題3分。第17題3分。第18題3分。
三.2005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8~11題。(10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 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8.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徹: 齒:
9.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進亦憂退亦憂
B.謹食之,時而獻焉 食之不能盡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無所依
D.殫其地之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1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1)傲爾遠逝 譯文:
(2)斗折蛇行 譯文:
(3)犯寒暑 譯文:
11.填空、簡答。(3分)
(1)以上兩篇文章的作者是 上添花 朝(代)的 (人名)。(1分)
(2)甲文段運用 的寫法,寫潭中游魚的形態;乙文段運用對比、烘托手法,使 和 形成強烈反差。(2分)
8.徹:筆直照射齒:年齡 9.B l0.(1)忽然游到遠處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 (3)冒著嚴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 (2)動靜結合 “賦斂之毒”和異蛇之毒
四.2006年常州市
(四)閱讀下面《捕蛇者說》選段,完成18-21題。(12分)
永州之野產異蛇,……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歲賦其二( ) (2)幾死者數矣( )( )
(3)更若役( ) (4)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
19.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2分)譯文:
20.蔣氏的兩次“戚”,各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兩次“悲”,又各是為了什么?用自己的話加以簡要回答。(4分)
答:
21.閱讀下面短文,結合《捕蛇者說》選段的內容,完成文后問題。(4分)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②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識之, !”
(選自《禮記·檀弓》)
注釋:①[式]同“軾”,這里作動詞用。②[子路]孔子的學生。③[壹似重有憂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傷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這里指子路。
(1)文中橫線處刪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話,請根據文意把它補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答:
(2)如果用“為免賦稅甘愿冒死捕毒蛇”來概括《捕蛇者說》選段的內容;那么,對上文的內容應怎樣概括?把它寫在下面橫線上。(不要求對對聯,字數相同、結構大致相近即可。)
(四)(共12分)18.(1)每年 (2)幾乎、多次 (3)更換 (4)冒著 (2分。答對2個得1分,得滿2分為止。意思對即可。)19.(我)現在即使死在捕蛇這件事上,比起我鄉鄰們的死已經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長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對即可。“雖”、“安”、“毒”等關鍵詞,譯錯2個扣1分。)20.蔣氏的第一次“戚”,為自己所“專利”工作的艱險而憂傷;第二次“戚”,為擔心失去自己的捕蛇專利恢復納稅而憂傷。作者的第一次“悲”,為蔣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傷(為個人);第二次“悲”,為廣大人民受到的賦斂之毒而傷悲(為社會)。(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如簡單摘錄原文,即使意思全對,也只能得2分。)21.(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語言表達不同,意思對得1分。) (2)為逃苛政寧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險”(猛虎傷人)各1分。字數不同,意思對得1分;字數相同,意思對,但結構完全不同,得1分。)
五.2007年上海市
C組:閱讀下文,完成4—6題(7分)
捕蛇者說(節選)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4.選文作者是 (人名)。寫出教材中該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標題:《 》。(2分)
5.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言之,貌若甚戚者。譯文:
6. 選文從 、 、 三個方面介紹了永州異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7分)(4分) 柳宗元 《小石潭記》或《黔之驢》 5.(2分)說這些活(時),神情好像很悲傷。 6.(3分)外形 毒性 藥性
六.2007年江蘇淮安卷
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8分) 捕蛇者說(節選) 柳宗元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耳。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 ②殫其地之出( )
③犯寒暑( ) ④又安敢毒耶( )
20.下列四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而鄉鄰之生日蹙/可計日而待也 B.竭其廬之入/其真不知馬也
C.悍吏之來吾鄉/主人處處款之 D.雖雞狗不得寧焉/雖欲言,無可進者
2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譯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譯文:
22.選文敘述蔣氏和鄉鄰的遭遇,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從中找出一組對比句,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其作用。(5分)
原句:蔣氏
鄉鄰
作用:
答案:19.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著 ④怨恨 20.D 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這件差事,那么早已經困苦不堪了。 ②回來之后,就很有味地吃著地里長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22.第一組:蔣氏:吾以捕蛇獨存 鄉鄰:非死則徙而 第二組:蔣氏:弛然而臥鄉鄰:歲雞狗不得寧焉 第三組:蔣氏:蓋一歲犯死者二焉鄉鄰: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強調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繳納賦稅的不幸。②突出鄉鄰在沉重賦稅下的痛苦遭遇。③襯托賦斂之毒。④ 表現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七.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乎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馳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 ②而鄉鄰之生日蹙( )
③又安敢毒耶( )
20.翻譯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譯文:
21. 選出下面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選文第一段,表達了作者對百姓苦難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應前文,說明整個大段敘述都是對“若毒之乎”的回答。
C.蔣氏自述的這段話,要表達的核心意思是“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己后矣”。
D.“說”這種文體比較注重文采,如選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就體現了這個特點。
22.蔣氏的自訴,自始至終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具體分析一處“對比”,并說明其作用。
答:
答案: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分,每詞1分)20.(假使)從前我不當這個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對即可,錯漏字詞,改變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 22.共3分,選段中有三處對比:①鄉鄰“十室九空”與蔣氏“以捕蛇獨存”形成對比;②悍吏擾民雞犬不寧的情形與蔣氏“馳然而臥”、“熙熙而樂”形成對比;③鄉鄰“旦旦有是”與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對比。(考生答出任意一處對比,給2分)作用:突出(襯托)了“賦”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襯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種作用給1分)。
八.
捕蛇者說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選擇加點字注音和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而鄉鄰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謹食之,時而獻焉(sì )食:吃
C. 曩與吾祖居者(nǎng)曩:從前。 D. 蔣氏大戚(qī )戚:悲傷
2.文中“殫其地之出”的“殫”的意思是 ,“則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
3.“向吾不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4.把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號呼而轉徙 (2)以盡吾齒
5.(1)依據選文內容,把下列選項按對比的內容兩兩組合,將它們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蔣氏以捕蛇獨存 B. 鄉鄰之旦旦有是C.鄉鄰雞犬不寧 D.鄉鄰非死則徙 E.蔣氏弛然而臥 F.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 ( )( )( )
(2)以上三組對比是圍繞選文的哪一句話展開的?用橫線在文中標出。
6.“余”問蔣氏:“若毒之乎?……”蔣氏在敘述了60年來鄉鄰們和自己的遭遇后說:“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從這句話來看,蔣氏是否怨恨捕蛇這差事?為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
是進也憂,退也憂 人不知而不慍
C.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D.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8.理解文段內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蔣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話核心的一句話是:
(2)蔣氏把自己跟鄉鄰的遭遇作了兩次對比,請用一句話(盡可能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對比的結果。
9.對下面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蔣氏聽說要恢復他的賦稅竟然大哭起來,“賦斂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該句引起下文,直貫至“捕蛇獨存”。極言賦斂之苦。
C.后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應這樣劃分:而/鄉鄰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的意思是:(捕蛇)回來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著那土地上所有的東西,以滿足我牙齒的需要。
10.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為苦,反而自得其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回答(不超過10字)。
答:
答案:1.B 2.盡 困苦不堪 3..捕蛇 4..1(被苛稅所迫)哭喊著輾轉遷移。2來過完我的歲月。 5.(1)AD BF CE (2)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賦不幸之甚也。6.蔣氏并不怨恨捕蛇這件差事,因為他認為:即使現在死在捕蛇上,比起鄉鄰的死已經晚多了,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7.C 8.1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2第一次:鄉鄰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卻“以捕蛇獨存”。第二次:鄉鄰們雞犬不寧,自己則“弛然而臥”“熙熙而樂”。9.D 10.苛政猛于虎也(或:賦斂之毒甚于蛇)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在捕蛇人的苦衷中蔣先生為什么不放棄捕蛇的工作?
蔣氏雖說了“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樂”等話,但他其實不愿意冒著死亡的危險去做捕蛇的差事。
本文通過對蔣氏三代寧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斂之害的記述,揭露了封建社會橫征暴斂的殘酷,反映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捕蛇者說中虛詞的一詞多義
為
① 動詞——作,制成。“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② 動詞——做,干。“今吾嗣為之十二年”。
已
① 意為止,治愈。“可以已大風”。
② 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
① 動詞,征收。“歲賦其二”。
② 名詞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入
① 交納。“當其租入”。
② 收入。“竭其廬之入”。
歲
①每年。“歲賦其二”。
②年。“積于今六十歲矣”。
若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 你。“若毒之乎?”
毒
① 怨恨。“若毒之乎?”
② 毒害。“孰知賦斂之毒……”
生
① 使…活下去。“君將哀而生之乎?”
② 生活。“而鄉鄰之生日蹙”。
食
①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 si,飼。“謹食之”。
觀
① 看。“今以蔣氏觀之”。
② 考察。“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焉
①代詞,它“時而獻焉”
②語氣助詞 “雖雞狗不得寧焉”
以
一.2004年浙江省上虞市
柳宗元筆下的“永之人”為何要爭著去捕蛇呢?閱讀后,請回答1—4題。(9分)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3分)
(1)然得而臘之 ( ) (2)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
(3)苛政猛于虎也 ( )
2、能統領第一段內容的一個詞語是異。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說明: 。(2分)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⑴去死肌,殺三蟲 ⑵登斯樓也,則有去國還鄉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譯句子(2分)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譯文:
答案:1、(1)臘:把肉晾干 (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3)于:比
2、賦斂之毒甚是蛇 3、D 4、誰能想到橫征暴斂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要厲害呢!
二.2005年浙江省紹興市
(三) (9分)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耳。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16.選出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3分)()
(A)悍吏之來吾鄉——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殫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將
(C)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D)雖雞狗不得寧焉——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1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3分)
君將哀而生之乎?譯文:
18.用簡明的語言說說蔣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
答:
(三) (9分) 16.D 17.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 18.苛捐雜稅給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 [評分標準]:第16題3分。第17題3分。第18題3分。
三.2005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8~11題。(10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 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8.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徹: 齒:
9.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進亦憂退亦憂
B.謹食之,時而獻焉 食之不能盡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無所依
D.殫其地之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1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1)傲爾遠逝 譯文:
(2)斗折蛇行 譯文:
(3)犯寒暑 譯文:
11.填空、簡答。(3分)
(1)以上兩篇文章的作者是 上添花 朝(代)的 (人名)。(1分)
(2)甲文段運用 的寫法,寫潭中游魚的形態;乙文段運用對比、烘托手法,使 和 形成強烈反差。(2分)
8.徹:筆直照射齒:年齡 9.B l0.(1)忽然游到遠處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 (3)冒著嚴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 (2)動靜結合 “賦斂之毒”和異蛇之毒
四.2006年常州市
(四)閱讀下面《捕蛇者說》選段,完成18-21題。(12分)
永州之野產異蛇,……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歲賦其二( ) (2)幾死者數矣( )( )
(3)更若役( ) (4)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
19.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2分)譯文:
20.蔣氏的兩次“戚”,各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兩次“悲”,又各是為了什么?用自己的話加以簡要回答。(4分)
答:
21.閱讀下面短文,結合《捕蛇者說》選段的內容,完成文后問題。(4分)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②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識之, !”
(選自《禮記?檀弓》)
注釋:①[式]同“軾”,這里作動詞用。②[子路]孔子的學生。③[壹似重有憂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傷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這里指子路。
(1)文中橫線處刪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話,請根據文意把它補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答:
(2)如果用“為免賦稅甘愿冒死捕毒蛇”來概括《捕蛇者說》選段的內容;那么,對上文的內容應怎樣概括?把它寫在下面橫線上。(不要求對對聯,字數相同、結構大致相近即可。)
(四)(共12分)18.(1)每年 (2)幾乎、多次 (3)更換 (4)冒著 (2分。答對2個得1分,得滿2分為止。意思對即可。)19.(我)現在即使死在捕蛇這件事上,比起我鄉鄰們的死已經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長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分。意思對即可。“雖”、“安”、“毒”等關鍵詞,譯錯2個扣1分。)20.蔣氏的第一次“戚”,為自己所“專利”工作的艱險而憂傷;第二次“戚”,為擔心失去自己的捕蛇專利恢復納稅而憂傷。作者的第一次“悲”,為蔣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傷(為個人);第二次“悲”,為廣大人民受到的賦斂之毒而傷悲(為社會)。(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如簡單摘錄原文,即使意思全對,也只能得2分。)21.(1)苛政猛于虎也。(2分,缺“也”不扣分。語言表達不同,意思對得1分。) (2)為逃苛政寧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險”(猛虎傷人)各1分。字數不同,意思對得1分;字數相同,意思對,但結構完全不同,得1分。)
五.2007年上海市
C組:閱讀下文,完成4—6題(7分)
捕蛇者說(節選)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4.選文作者是 (人名)。寫出教材中該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標題:《 》。(2分)
5.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言之,貌若甚戚者。譯文:
6. 選文從 、 、 三個方面介紹了永州異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7分)(4分) 柳宗元 《小石潭記》或《黔之驢》 5.(2分)說這些活(時),神情好像很悲傷。 6.(3分)外形 毒性 藥性
六.2007年江蘇淮安卷
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8分) 捕蛇者說(節選) 柳宗元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耳。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 ②殫其地之出( )
③犯寒暑( ) ④又安敢毒耶( )
20.下列四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而鄉鄰之生日蹙/可計日而待也 B.竭其廬之入/其真不知馬也
C.悍吏之來吾鄉/主人處處款之 D.雖雞狗不得寧焉/雖欲言,無可進者
2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譯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譯文:
22.選文敘述蔣氏和鄉鄰的遭遇,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從中找出一組對比句,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其作用。(5分)
原句:蔣氏
鄉鄰
作用:
答案:19.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著 ④怨恨 20.D 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這件差事,那么早已經困苦不堪了。 ②回來之后,就很有味地吃著地里長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22.第一組:蔣氏:吾以捕蛇獨存 鄉鄰:非死則徙而 第二組:蔣氏:弛然而臥鄉鄰:歲雞狗不得寧焉 第三組:蔣氏:蓋一歲犯死者二焉鄉鄰: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強調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繳納賦稅的不幸。②突出鄉鄰在沉重賦稅下的痛苦遭遇。③襯托賦斂之毒。④ 表現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七.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乎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馳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 ②而鄉鄰之生日蹙( )
③又安敢毒耶( )
20.翻譯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譯文:
21. 選出下面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選文第一段,表達了作者對百姓苦難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應前文,說明整個大段敘述都是對“若毒之乎”的回答。
C.蔣氏自述的這段話,要表達的核心意思是“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己后矣”。
D.“說”這種文體比較注重文采,如選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就體現了這個特點。
22.蔣氏的自訴,自始至終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具體分析一處“對比”,并說明其作用。
答:
答案: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分,每詞1分)20.(假使)從前我不當這個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對即可,錯漏字詞,改變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 22.共3分,選段中有三處對比:①鄉鄰“十室九空”與蔣氏“以捕蛇獨存”形成對比;②悍吏擾民雞犬不寧的情形與蔣氏“馳然而臥”、“熙熙而樂”形成對比;③鄉鄰“旦旦有是”與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對比。(考生答出任意一處對比,給2分)作用:突出(襯托)了“賦”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襯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種作用給1分)。
八.
捕蛇者說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選擇加點字注音和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而鄉鄰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謹食之,時而獻焉(sì )食:吃
C. 曩與吾祖居者(nǎng)曩:從前。 D. 蔣氏大戚(qī )戚:悲傷
2.文中“殫其地之出”的“殫”的意思是 ,“則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
3.“向吾不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4.把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號呼而轉徙 (2)以盡吾齒
5.(1)依據選文內容,把下列選項按對比的內容兩兩組合,將它們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A.蔣氏以捕蛇獨存 B. 鄉鄰之旦旦有是C.鄉鄰雞犬不寧 D.鄉鄰非死則徙 E.蔣氏弛然而臥 F.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 ( )( )( )
(2)以上三組對比是圍繞選文的哪一句話展開的?用橫線在文中標出。
6.“余”問蔣氏:“若毒之乎?……”蔣氏在敘述了60年來鄉鄰們和自己的遭遇后說:“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從這句話來看,蔣氏是否怨恨捕蛇這差事?為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
是進也憂,退也憂 人不知而不慍
C.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D.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8.理解文段內容,按要求填空。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蔣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話核心的一句話是:
(2)蔣氏把自己跟鄉鄰的遭遇作了兩次對比,請用一句話(盡可能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對比的結果。
9.對下面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蔣氏聽說要恢復他的賦稅竟然大哭起來,“賦斂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該句引起下文,直貫至“捕蛇獨存”。極言賦斂之苦。
C.后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應這樣劃分:而/鄉鄰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的意思是:(捕蛇)回來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著那土地上所有的東西,以滿足我牙齒的需要。
10.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為苦,反而自得其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回答(不超過10字)。
答:
答案:1.B 2.盡 困苦不堪 3..捕蛇 4..1(被苛稅所迫)哭喊著輾轉遷移。2來過完我的歲月。 5.(1)AD BF CE (2)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賦不幸之甚也。6.蔣氏并不怨恨捕蛇這件差事,因為他認為:即使現在死在捕蛇上,比起鄉鄰的死已經晚多了,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7.C 8.1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2第一次:鄉鄰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自己卻“以捕蛇獨存”。第二次:鄉鄰們雞犬不寧,自己則“弛然而臥”“熙熙而樂”。9.D 10.苛政猛于虎也(或:賦斂之毒甚于蛇)
九.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8.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只要標一處)
(1)雖雞狗不得安寧焉 (2)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9.解釋加點的詞語。
(1)謹食之,時而獻焉( ) (2)以盡吾齒( )
(3)則熙熙而樂( ) (4)今雖死乎此( )
10.下面加點詞的用法或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
其真無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 豈若若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桓侯故使人問之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1.這段文字以鄉鄰們被悍吏來鄉逼索租賦鬧得不得安寧,跟蔣氏“ ”作對比(用原文語句回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8.(1)雖雞狗/不得寧焉 (2)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9.(1)小心(謹慎) (2)年齡(歲月)(3)快樂的樣子 (4)即使 10.B 11.馳然而臥(熙熙而樂)
十.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1. 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其( ) 謹( ) 之( ) 齒( )
2. 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譯文:
3.“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年里冒死亡威脅的只有兩次 B一年里冒死亡威脅的大概兩次
C.一年里犯死罪的人只有兩個。 D. 一年里冒死亡威脅的人只有兩個。
4.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B.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C.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D.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答案:1.那 小心的 它(代蛇) 年齡(歲月、日子)2.(獻蛇)回來就可以很有味的吃著那土地上生產的東西 3.A 4.B
余問蔣氏;若毒之乎?蔣氏在敘述了鄉鄰們和自己的遭遇后說;今雖死乎此...蔣氏是否怨恨捕蛇這件差事?為什么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現在即使死在這上頭,比起我鄉鄰們的死已經是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蔣氏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事情上,父親也死在捕蛇這件事上。他繼續干這事已經十二年了,幾乎喪命好幾次了。但是蔣氏一年里頭冒生命危險只有兩次,而鄰居們日日受到苛捐雜稅的重壓,同他祖父同時居住的,現今十戶人家里剩不到一家;父親同時居住的,十家里剩不到兩三家;和他本人同住十二年的,十家里也剩不到四五家。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蔣氏卻因為捕蛇獨能留存。
所以蔣氏寧愿捕蛇,并不是不怨恨,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