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定風波是詞牌名(定風波是不是詞牌名)
很多朋友對于為什么定風波是詞牌名和定風波是不是詞牌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么說定風波是難寫的詞牌?
定風波詞六十二字。除了八個七字句之外,中間還穿插了三個二字句,對定風波的品位起關鍵作用。有點像三句半中的半句。寫得精彩,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寫得平庸,就味同嚼蠟,猶如畫蛇添足。
《定風波》是詩還是詞
是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注釋⑴定風波:詞牌名。⑵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⑶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⑷已而:過了一會兒。⑸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⑹吟嘯:放聲吟詠。⑺芒鞋:草鞋。⑻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⑼料峭:微寒的樣子。⑽斜照:偏西的陽光。⑾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⑿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風波是哪個詞牌名?
“定風波”是詞牌名,蘇軾用這個詞牌寫的詞不止一首。
下面列舉三首:
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3、《定風波·與客攜壺上翠微》: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云嶠。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蘇軾作詞的定風波是什么意思?
《定風波》是詞牌名,與內容沒有關系。
一般人都知道,近體詩(所謂唐詩)有四種基本體裁:五律、七律、五絕、七絕,而詞的體裁多到沒有準確統計,每種體裁,稱為“詞牌”,《定風波》就是詞的一種。目前,收錄詞牌最多的是《欽定詞譜》,有826個詞牌,2306體。每個詞牌都有一個名字。
詞是古代用來唱的,詞的格式由曲調決定。每個曲調不一樣,但都有一個名字。寫詞的作者,根據曲調的“譜子”來寫,這個譜子叫做詞譜。
由于詞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脫離了音樂,所以,詞譜只是對這種詞牌在字數、句數、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的規定。
例如,《定風波》的詞譜是(附加蘇軾的詞作):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詞牌名出自何處?
定風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任半塘《教坊記箋訂》:"敦煌曲《定風波》曰:'誰人敢去定風波。'《詞譜》因李珣之調訛作《定風流》,未免不揣本義。"按《定風波》本義應為平定變亂之意。始見于五代后蜀歐陽炯詞。
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即歐陽炯所做格律為正體,另有七種變體。此調為諧婉的曲調,例以隔句或三句一協韻為標準,韻位均勻,又多選用平聲韻部的,率多呈現"紆徐為妍"的姿態。凡屬句句押韻的一段,聲情比較迫促,隔句押韻的所在,即轉入緩和。另外宋代詞人柳永在《樂章集》將其演為慢詞,一入"雙調",一入"林鐘商",并全用仄韻,有九十九字至一百零五字三體。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