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有哪些詩(詩人張籍的著名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張籍有哪些詩,以及詩人張籍的著名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張籍最著名十首詩
著名的十首詩有:《秋思》《沒蕃故人》《野老歌》《薊北旅思》《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采蓮曲》《酬朱慶馀》成都曲》《征婦怨》《夜到漁家》
1、《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沒蕃故人》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3、《野老歌》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4、《薊北旅思》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屯らT外柳,折盡向南枝。
5、《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6、《采蓮曲》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并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7、《酬朱慶馀》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8、《成都曲》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
9、《征婦怨》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10、《夜到漁家》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張籍最著名十首詩 張籍最著名的十首詩有什么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張籍最著名十首詩如下:
1、《江頭》
晚步隨江遠,來帆過眼頻。試尋新住客,少見故鄉人。
回首憐歸翼,長吟任此身。應同南浦雁,更見嶺頭春。
2、《酬孫洛陽》
家貧相遠住,齋館入時稀。獨坐看書卷,閑行著褐衣。
早蟬庭筍老,新雨徑莎肥。各離爭名地,無人見是非。
3、《拜豐陵》
歲朝園寢遣公卿,學省班中亦攝行。
身逐陵官齊再拜,手持木鐸叩三聲。
寒更報點來山殿,曉炬分行照柏城。
卻下龍門看漸遠,金峰高處日微明。
4、《別離曲》
行人結束出門去,幾時更踏門前路。
憶昔君初納采時,不言身屬遼陽戍。
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
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里。
5、《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6、《山中古祠》
春草空祠墓,荒林唯鳥飛。記年碑石在,經亂祭人稀。
野鼠緣朱帳,陰塵蓋畫衣。近門潭水黑,時見宿龍歸。
7、《逢賈島》
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馬蹄今去入誰家。
8、《送陸暢》
共踏長安街里塵,吳州獨作未歸身。
昔年舊宅今誰住,君過西塘與問人。
9、《太白老人》
日觀東峰幽客住,竹巾藤帶亦逢迎。
暗修黃箓無人見,深種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
春泉四面繞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
10、《舊宮人》
歌舞梁州女,歸時白發生。全家沒蕃地,無處問鄉程。
宮錦不傳樣,御香空記名。一身難自說,愁逐路人行。
張籍的著名古詩有哪些?
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稄埣灴急妗氛J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張籍寫的著名古詩有哪些?
《成都曲》
年代:?唐?作者:?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
《秋思》
年代:?唐?作者:?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野老歌》
年代:?唐?作者:?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節婦吟》
年代:?唐?作者:?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褥。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涼州詞》
年代:?唐?作者:?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張籍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人。
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等。
唐代詩人張籍的詩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秋思》等。其中《秋思》為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第二首詩,滬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每周一詩》第二首古詩。
1 《寄遠曲》
美人來去春江暖,江頭無人湘水滿。浣沙石上水禽棲,江南路長春日短。蘭舟桂楫常渡江,無因重寄雙瓊珰。
2 《行路難》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弊裘羸馬苦難行,僮仆饑寒少筋力。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3 《征婦怨》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4 《白纻歌》
皎皎白纻白且鮮,將作春衣稱少年。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復恐蘭膏污纖指,常遣傍人收墮珥。衣裳著時寒食下,還把玉鞭鞭白馬。
5 《野老歌(一作山農詞)》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6 《寄衣曲》
織素縫衣獨苦辛,遠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貴從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無侍子,不得自到邊城里。殷勤為看初著時,征夫身上宜不宜。
7 《送遠曲》
戲馬臺南山簇簇,山邊飲酒歌別曲。行人醉后起登車,席上回尊勸僮仆。青天漫漫覆長路,遠游無家安得住。愿君到處自題名,他日知君從此去。
8 《筑城詞》
筑城處,千人萬人齊把杵。重重土堅試行錐,軍吏執鞭催作遲。來時一年深磧里,盡著短衣渴無水。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盡人皆死。家家養男當門戶,今日作君城下土。
9 《猛虎行》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年年養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
10 《別離曲》
行人結束出門去,幾時更踏門前路。憶昔君初納采時,不言身屬遼陽戍。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里。
11 《牧童詞》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壟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12 《沙堤行,呈裴相公》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宮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導騎丞相來。路傍高樓息歌吹,千車不行行者避。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里惟空衢。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13 《求仙行》
漢皇欲作飛仙子,年年采藥東海里。蓬萊無路海無邊,方士舟中相枕死。招搖在天回白日,甘泉玉樹無仙實。九皇真人終不下,空向離宮祠太乙。丹田有氣凝素華,君能保之升絳霞。
14 《古釵嘆》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15 《各東西》
游人別,一東復一西。出門相背兩不返,惟信車輪與馬蹄。道路悠悠不知處,山高海闊誰辛苦。遠游不定難寄書,日日空尋別時語。浮云上天雨墮地,暫時會合終離異。我今與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棄。
16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7 《宴客詞》
上客不用顧金羈,主人有酒君莫違。請君看取園中花,地上漸多枝上稀。山頭樹影不見石,溪水無風應更碧。人人齊醉起舞時,誰覺翻衣與倒幘。明朝花盡人已去,此地獨來空繞樹。
18 《永嘉行》
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19 《采蓮曲》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20 《傷歌行(元和中,楊憑貶臨賀尉)》
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中門之外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長安里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
張籍的著名詩有哪些?解析張籍最著名十首詩
世稱“張水部”、“張司業”的張籍你們可都認識嗎?。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等,張籍樂府詩藝術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對立面,在數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強烈對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細致真實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其體裁多為“即事名篇”的新樂府,有時沿用舊題也能創出新意。
張籍最著名的十首古詩詞
一、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出自唐·張籍《征婦怨》。晝燭,喻無用。丈夫戰死于沙場,孩子還在肚子里,一個女子雖勉強茍活,又有什么用呢?此寫戰爭的殘酷及帶給人民的苦難,其所表現的征婦心靈的苦痛盡在其中矣。
二、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出自唐·張籍《征婦怨》。此寫征婦無法收葬萬里以外的丈夫的尸骨,只得城下招魂而空葬的悲慘之情?!叭f里”寫出了征人戰死之地的遙遠與荒涼,“家家”道出了怨婦人數之多。其對戰爭之害的血淚控訴,皆見于字里行間。
三、亂定幾人還本土,唯有官家重作主。
出自唐·張籍《廢宅行》。還本土,回故鄉。唯,只。官家,指統治者。重作主,重新做官。戰亂之后能有幾人得以回到故土呢,只有那些當權者才能又回來做官。此言統治者發動戰爭受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四、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出自唐唐·張籍《節婦吟》。恨:遺憾。奉還你送給我的禮物——雙明珠,灑著兩行熱淚拒絕你的求愛,只恨沒有在還未出嫁的時候就與你相識啊。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示婉言拒絕別人的求愛,或表示相逢恨晚,造成愛情上的遺憾。
五、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出自唐·張籍《詠懷》。非唯,不僅。二毛,指頭發斑白。耳重,耳聾。此寫年老發白、眼花、耳聾的生理特征及其悲哀之處。
六、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出自唐唐·張籍《別離曲》。男兒生來就有重任在肩,怎能虛度青春年華?
七、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茍營。
出自唐·張籍《西州》。此以駿馬不貪吃馬料為喻,說明有志之士處世為人是不會茍且隨便的。
八、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
出自唐·張籍《關山月》。萬國,指全國到處。關山道,關塞、山隘等軍事要道。戰骨,戰死者的尸骨。多秋草,多于秋草。此寫戰爭年年不絕,死者無數的慘狀。
九、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家書急匆匆的便寫完了,有擔心沒有把想說的話都寫出來,捎信的人馬上便要出發,又把封好的信打開再重新審讀一遍,詩中體現了濃濃的鄉情。
十、年年逐利西復東,姓名不在縣籍中。
出自張籍《賈客樂》。商人為了追逐名利,整年在外本作忙碌,以至于在縣中的戶籍冊上都沒有可他們的名字。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