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病為什么腹滿而吐(太陰病為什么腹滿而吐氣)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太陰病為什么腹滿而吐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太陰病為什么腹滿而吐氣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太陰病的總結
太陰病屬于里陰證—虛、寒、飲、濕、痰。里寒脈沉或緊。里寒舌苔是白的,是黃的有里熱的現象了。頭暈,頭痛,再加上干嘔,吐涎沫,吳茱萸湯證。
桃花湯:寒性的拉肚子,拉的都帶膿血;
水飲繼續往下流竄,一旦累積時間過長,就會到雙腿,因為水性下沉,累積到雙腿,那就是雙腿浮腫,利用下焦來把水去掉,就是那個利小便、針對下焦雙腿腫真武湯。
太陰病腹滿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證候分類
太陰病的證有表證、里證之分。太陰病表證,太陰體質,又復感外邪發病,以脈浮、發熱惡風、肢體痛楚為主要證候特點。太陰病里證,由于體質因素及感邪程度的不同,又有里虛證與里實證之分。里虛證,以自利不渴為特點;里實證,以腹滿時痛、大實痛為特點。
268.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268.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劉渡舟
太陰病是三陰病的開始階段,意味著邪氣從六腑向五臟方面發展。三陽經屬于六腑病,三陰經屬于五臟病,程度更重一些。太陰主要表現在脾胃,陽氣不足,升降功能不好,還有寒濕不解,因此癥候表現為腹脹,嘔吐,不能吃東西,腹瀉,肚子有時還疼。太陰病也有兩類,一類是經證,脈浮,四肢煩疼,治療用桂枝湯;一類是臟證,主要是脾陽虛衰,肚子疼脹,自利而不口渴,要用四逆輩。還有一類脾病,既不是寒證,也不是熱證,是脾臟本身陰陽氣血不和,腹滿時痛,用桂枝加芍藥湯。
太陰和陽明胃表里,如果出現肚子實滿大痛,也可以用大黃瀉下。
本條是太陰病的提綱證,脾虛有寒,正氣虛,肚子脹滿。脾虛寒就會自利,就是自發的下利。這個病上吐下瀉,相比較而言下利比較重,用四逆輩;陽明病以吐為主。腹脹滿有虛滿和實滿,陽明的胃家實,多伴有大便燥結,屬于實滿;太陰病的脹滿多有下利,屬于虛滿。脹滿在大便或者矢氣后會減輕,但是太陰病的脹滿不會這樣,往往是越瀉越厲害。
時腹自痛,是虛寒性疼痛的特點。
胡希恕
太陰病就是里陰證,在里位有兩種不同的癥候反應,如果為熱為實,熱實于里,叫做陽明??;如果虛寒在里,這個是太陰病。太陰病就是里虛,我們常說的胃虛停飲,所以有腹滿;胃有水,就要吐。這個腹滿是虛滿;里有停飲,就要吐,吃不下,現在辨證常說脾虛有濕不愛吃東西就是這種情況。由于脾虛有飲,不能收澀,所以自利益甚。寒水刺激腸胃,所以會肚子疼,刺激不厲害,有時候也不疼。
這個病就是虛寒在里,所以以下為禁,當用溫補。不能把腹滿當做里實,用下法就壞了,必胸下結硬,寒飲上逆。
劉志杰
太陰病是比照著陽明來講的,陽明是三陽里證,胃家實熱;太陰是三陰里證,胃家虛寒,水飲不化。太陰也可以叫脾家。里有虛寒,有水飲,水飲上逆就會腹脹腹滿,要嘔吐。這個嘔吐多數是無聲的寒吐。有寒飲,表現就是腹瀉頻繁,時時腹痛,纏綿不止。
陽明篇中有陽明中寒不能食,這個中寒類似于太陰病,但是和太陰病不同,那個是陽明有里實,但是中焦胃有寒,大便還是硬,多半是過度用寒涼導致的。這里太陰病不能用下法,否則會導致虛寒更加厲害,最后變成痞證。太陰病,舌質淡胖,苔白膩水滑,脈沉遲或者沉濡。
《傷寒論·三陰病》筆記2|太陰病之主證:腹滿,吐,食不下
二八七、“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結鞭,自利益甚,時腹自痛。
脾主腹,肚子腫大,脾有問題。脾又主濕,腹里濕很盛時,也是脾有問題,水腫,脾喜燥惡濕。
當病從少陽進入脾時,脾有問題時無法把濕代謝掉,濕累積在脾里造成脾腫大,肚子也大,脾頂到胃會吐,“食不下”。脾管餓,胰管味道。誤攻下,濕往下走,肚子更難過。
太陰病的主證:腹滿,吐,食不下。
二八八、“大陰中風”,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脾又主四肢、主肌肉,脾有問題濕很盛時,肌肉腠理間新的津液無法取代舊的津液,平時運動少時會肌肉酸痛,適當的運動流汗會讓新的津液取代舊的津液,流汗即在調津,“ 中風 ”是傷到肌肉了。
陰證摸脈時,若脈越來越小代表病在往里走?!?脈陽微陰澀而長者 ”,代表陽氣要回頭了,快要好了。中風當然可以開桂枝湯,但去不了濕,加等量的白術茯苓(3錢)即可。
二八九、“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時。
太陰病會恢復必在半夜好起來,真正的太陰時辰是丑未,一般感覺餓的時候是丑時,半夜一點到三點。
關于太陰病為什么腹滿而吐和太陰病為什么腹滿而吐氣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