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句有哪些名句(關于蘇軾的詩的名句)
大家好,關于蘇軾的詩句有哪些名句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關于蘇軾的詩的名句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蘇軾的詩詞名句
蘇軾的詩詞名句如下: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和董傳留別》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定風波》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詩詞名句有哪些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下面,我為大家分享蘇軾詩詞名句,快來看看吧!
1、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6、君子不重則不威。
7、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
8、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9、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10、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英賢。
13、報國之心死而后已。
1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15、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人間有味是清歡。
20、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1、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23、筆所未到氣已吞。
2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5、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2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1、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32、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3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3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35、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37、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38、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39、多情卻被無情惱。
4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1、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42、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43、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44、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45、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46、至言不繁。
47、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48、天涯何處無芳草。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0、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51、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2、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
5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54、江山如畫,一時多豪杰。
55、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云。
56、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57、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58、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愛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59、夕陽無語燕歸愁。
60、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61、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62、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63、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蘇軾寫的詩詞名句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各位同學們,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有關蘇軾寫的詩詞名句,歡迎閱讀。
有關蘇軾寫的詩詞名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6、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7、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8、天涯何處無芳草。
9、多情卻被無情惱。
10、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3、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1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5、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18、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9、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20、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21、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22、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3、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24、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25、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26、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27、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28、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9、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30、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云。
31、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32、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33、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34、至言不繁。
35、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36、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37、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38、夕陽無語燕歸愁。
39、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40、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41、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42、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4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44、君子不重則不威。
45、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
46、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
47、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48、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49、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50、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
51、天下大治,千載一時。
52、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53、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4、紀綱一廢,何事不生?
55、小惡不容于鄉(xiāng),大惡不容于國。
5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7、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58、筆禿千管,墨磨萬錠。
59、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60、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61、江山如畫,一時多豪杰。
6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英賢。
6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6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65、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
66、筆所未到氣已吞。
67、報國之心死而后已。
68、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愛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 有關蘇軾寫的詩詞名句 ]相關文章:
1.有關蘇軾的詩詞名句大全
2.蘇軾詩詞名句
3.蘇軾詩詞名句精編
4.蘇軾的詩詞名句欣賞
5.蘇軾詩詞名句精選
6.蘇軾詩詞名句有哪些
7.蘇軾詩詞名句大全
8.關于蘇軾的詩詞名句
9.蘇軾勵志詩詞名句
10.蘇軾的詩詞名句
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譯文: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二、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p>
譯文: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譯文:你我夫妻訣別已經(jīng)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忘懷。
四、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兜麘倩āご壕啊?/p>
譯文:慢慢地,圍墻里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
譯文: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蘇軾的名句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jīng)典的詩句吧,詩句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詩句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蘇軾的名句,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的名句1
1、小詩有味似連珠。
2、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4、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6、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7、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
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9、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10、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1、人間有味是清歡。
1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13、水清石出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
1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5、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16、人生看得幾清明。
17、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18、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19、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的名句2
1、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做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 《臨江仙 送錢穆父》
2、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 《望江南》
3、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
4、 "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癡君不知。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癡. ——蘇軾 《無題》"
5、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 ——蘇軾 《雜說送張琥》"
6、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
7、 人間何處不巉巖。 ——蘇軾 《慧湖峽阻風》
8、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將來。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 幾次叫童兒去打掃, 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 傍晚太陽下山時, 花影剛剛隱退, 可是月亮又升 起來了, 花影 又重重疊疊出現(xiàn)了。 ——蘇軾 《花影》
9、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
10、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蘇東坡
11、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蘇軾 《臨江仙(送王緘)》
12、 修其本而末自應。 ——蘇軾
13、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 ——蘇軾
14、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蘇軾 《晁錯論》
15、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 《定風波》
16、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須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晁錯論》
17、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 《東欄梨花》
18、 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蘇軾
19、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厥着沓?,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蘇軾 《 江城子·別徐州》
20、 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蘇軾
21、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蘇軾 《琴詩》
22、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簫;晨興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 盛開;飛 來家 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蘇東坡
23、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軾 《赤壁賦》
24、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蘇軾
25、 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蘇軾
26、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 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
27、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 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 ——蘇軾 《少年游》
28、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
29、 臨大事而不亂。 ——蘇軾 《策略第四》
30、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蘇軾
31、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 《觀潮》
32、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K軾《卜算子》
33、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 ——林語堂 《蘇東坡傳》
34、山既玲瓏水亦清,東坡曾此訪云英。如何八卷臨安志,不記琴操一段情。
35、"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
36、山頭孤月耿猶在,石上寒波曉更喧。 ——蘇軾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
37、小舟從此沒 煙雨寄余生
38、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 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 ——蘇軾 《望海樓遠景五絕》
39、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蘇軾 《獄中寄子由二首》
40、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蘇軾 《沁園春》
拓展:詩人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p>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主要成就
文學
詩作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xiàn)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xiàn)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xiàn)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tài)度,始終把批判現(xiàn)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xiàn)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jīng)驗,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guī)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nèi)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xiàn)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jīng)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yōu)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安蛔R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tài)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xiàn)。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xiàn)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guī)范,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xiàn)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蘇軾與王安石、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chuàng)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chuàng)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nèi)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chuàng)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chuàng)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xiàn)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后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詞作
蘇軾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fā)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fā)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于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fā)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xiàn)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xiàn)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并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于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nèi)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fā)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jié)并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后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xiàn)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xiàn)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tǒng)上只表現(xiàn)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xiàn)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diào),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xiàn)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xiàn)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后,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chuàng)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蘇詞既向內(nèi)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xiàn)的狹小的生活場景,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閑居讀書及躬耕、射獵、游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蘇軾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現(xiàn)實人生的功能。由于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nèi)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xiàn)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
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于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chuàng)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nèi)涵。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fā)展了詞的表現(xiàn)手法,對后來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guī)范而不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xié)音律規(guī)范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xiàn)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雖然蘇軾現(xiàn)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詞中,大多數(shù)詞的風格仍與傳統(tǒng)的婉約柔美之風比較接近,但已有相當數(shù)量的作品體現(xiàn)出奔放豪邁、傾蕩磊落如天風海雨般的新風格,如《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王灼《碧雞漫志》說:“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睆娀~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是蘇軾為后代詞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來的南渡詞人和辛派詞人就是沿著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fā)展的。
文章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首先,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現(xiàn)功能便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高級形態(tài)。其次,蘇軾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guī)律。所以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tǒng)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學思想指導下,蘇軾的散文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yǎng),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和戰(zhàn)國縱橫家的雄放氣勢、莊子的豐富聯(lián)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蘇軾確實具有極高的表現(xiàn)力,在他筆下幾乎沒有不能表現(xiàn)的客觀事物或內(nèi)心情思。蘇文的風格則隨著表現(xiàn)對象的不同而變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樣的自然、暢達。韓愈的古文依靠雄辯和布局、蓄勢等手段來取得氣勢的雄放,而蘇文卻依靠揮灑如意、思緒泉涌的方式達到了同樣的目的。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蘇軾擅長寫議論文。他早年寫的史論有較濃的縱橫家習氣,有時故作驚人之論而不合義理,如《賈誼論》責備賈誼不知結交大臣以圖見信于朝廷,《范增論》提出范增應為義帝誅殺項羽。但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如《留侯論》謂圯上老人是秦時的隱君子,折辱張良是為了培育其堅忍之性;《平王論》批評周平王避寇遷都之失策,見解新穎而深刻,富有啟發(fā)性。這些史論在寫作上善于隨機生發(fā),翻空出奇,表現(xiàn)出高度的論說技巧,成為當時士子參加科場考試的范文,所以流傳極廣。蘇軾早年的政論文也有類似的風格特點,但隨著閱歷的加深,縱橫家的習氣遂逐漸減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寫的一些奏議,內(nèi)容上有的放矢,言詞則剴切沉著,接近于賈誼、陸贄的文風。
史論和政論雖然表現(xiàn)出蘇軾非凡的才華,但雜說、書札、序跋等議論文,更能體現(xiàn)蘇軾的文學成就。這些文章同樣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為活潑,議論更為生動,而且往往是夾敘夾議,兼帶抒情。它們以藝術感染力來加強邏輯說服力,所以比史論和政論更加具備美文的性質。
蘇軾的敘事記游之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更是結合得水乳交融。
由于蘇軾作文以“辭達”為準則,所以當行即行,當止就止,很少有蕪詞累句,這在他的筆記小品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如《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韻味雋永,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蘇軾的辭賦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辭賦繼承了歐陽修的傳統(tǒng),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蕭散之氣,吸收了詩歌的抒情意味,從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創(chuàng)作了《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這樣的名篇?!冻啾谫x》沿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寫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洌胺Q優(yōu)美的散文詩。
蘇軾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樣體現(xiàn)出行云流水的風格,他在翰林院任職時所擬的制誥曲贍高華,渾厚雄大,為臺閣文字中所罕見。他遭受貶謫后寫的表啟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體中難得的性情之作。
蘇軾的散文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則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藝術
書法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他曾經(jīng)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融會貫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這說明蘇軾一生屢經(jīng)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繪畫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后“文人畫”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