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李白詩中是清酒(李白寫清酒的詩)
大家好,關于為什么李白詩中是清酒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李白寫清酒的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古詩中清酒與濁酒的區別
1、含義不同
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飲酒而醉稱為中圣人,或稱中圣,清圣濁賢便自此為酒之雅稱。
2、層次不同
清酒是古代祭祀祖先時用的高檔次的酒,要經過過濾,除去雜質。濁酒是平常百姓飲用的低檔次的、廉價的酒。
3、釀造材料不同
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酒,較混濁。清酒是采用優質泉水和磁山谷粟釀造。
4、釀造方法不同
當時酒人造的酒可分為三酒五齊,原料為稻、黍之類。而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事酒是因事而釀,造時短,成品快,可以立馬與客人享用;昔酒則可以短時間進行儲藏,較之事酒稍醇厚;清酒乃是冬天釀造,夏天成熟,為當時的酒中之冠。
五齊可以統稱為濁酒,分為五種不同成色,為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泛齊為酒糟浮在酒中,醴齊是滓、液混合,盎齊是白色之酒,緹齊是丹黃色之酒,沉齊是酒的糟、渣下沉。
擴展資料:
酒的歷史及演變:
酒的演變,在中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果酒、黃酒、燒酒(白酒)。
原始社會初期,當人類還處于采集經濟的時期,就發現吃了天然發酵的野果,會產生一種神奇的療效,即醫學上所說的“舒經活血”,于是原始人類便開始有意識地對采集來的野果進行人工發酵,這樣最早的酒——果酒便產生了,它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5度左右。
也就是說酒的最早被人們所飲用,是因為它的醫療作用。這在后世的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漢書·食貨志》上說“酒為百藥之長”,《說文解字》上對“醫”字的原始意義的解釋是“醫,從酉(即酒)……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果酒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酒。
隨著農耕時代的到來,糧食產量增加,在果酒的基礎上,夏商時人們開始了谷物釀酒,原料主要為黍和稻,古代稱為黍酒,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黃酒。濁酒就是沒有經過過濾的黍酒,因為有酒渣在里面。而清酒就是濾去渣滓的酒。古代有專門過濾酒的器具。
而陶淵明用臟兮兮的頭巾濾酒(蕭統《陶淵明傳》)而飲,則展現了名士風度。古代常以酒的清與渾作為區別酒的質量好壞的標準,清酒質量好,渾酒質量差。至于白酒什么時候出現,目前學術界有爭議。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其法。”
也就是說白酒在中國的發展最多有六七百年歷史。李白的《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句寫李白離別京城,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金樽、玉盤,說明飲食器具的精美,“珍饈”說明菜肴也很珍貴。這樣的宴席上,酒一定是上好的清酒,所以才能“斗十千”。
陸游的《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是詩人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景物和農家習俗,生活氣息十分濃郁。臘酒,指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臘酒渾”,一個“渾”字,寫出了農家生活的樸素和實在。
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在邊疆抗擊西夏時所作,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
“濁酒”當然指質量一般的酒,一方面是生活的清苦,一方面是面對未來的一片茫然。因為在后世喝濁酒的人比較多,所以“濁酒”漸漸成了酒的代名詞。比如李叔同(也就是后來的弘一法師)所做的《送別》一詞中就有“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的句子。
濁酒還有謙虛的表示,相對的是喜酒、好酒等。曹魏時,曹操禁酒甚嚴。當時人忌諱說酒字,就把清酒叫圣人,濁酒叫賢人。因此又有“清圣濁賢”的說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濁酒
詩中的酒意象與例子
讀唐詩,會發現李白和杜甫都是好酒之人,但杜甫詩中常用濁酒,而李白卻是清酒,這是為什么呢?六甲番人認為,可以從現實角度和生命情懷兩方面進行分析。
李白和杜甫
一、現實生活中,李杜喝的酒品質就是不一樣的
古代的濁酒就是不經過濾的黍酒,濁酒有酒渣在里面,而清酒就是濾去渣滓的酒,所以常以酒的清與渾作為區別酒的質量好壞的標準,清酒質量好,渾酒質量差。
杜甫一生窮困潦倒,兒子甚至都餓死了,是一個典型的窮人,喝的當然只能是濁酒了。
李白則不同,他是蜀商富二代,出外游玩將錢財散盡了,又在湖北安陸娶了許家白富美,后來又被玄宗召見后賜金放還,最后一位妻子宗氏也是出自前宰相家,他這輩子大多時間經濟條件都相對較好,所以喝得起上好的清酒。
想象一下,“烹關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一喝就是三百杯酒,老杜是怎么也喝不起的。
會須一飲三百杯
二、唐詩中酒的意象與詩人的生命情懷相關聯
清酒美酒的意象更多的是展現書生意氣、豪俠感慨、昂揚進取,盛唐詩人好飲清酒美酒,是一種生命力量的張揚,也是豪放飄逸的象征。
比如李白的詩,“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琴奏龍門之綠桐,玉壺美酒清若空”,這些名句只能用清酒美酒入詩,否則詩意就會大打折扣的。
而濁酒反映的卻是苦悶心緒、百姓疾苦,詩人們品嘗的何止是濁酒,也是孤獨落寞,也是身世感傷吧。
比如,杜甫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正是他自己的寫照,即便是尋訪仙人隱士時想到的也是濁酒,“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獨處閑適時他想喝的依然是濁酒,“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潦倒新停濁酒杯
李白的清酒多用來表達個體自我的生命感受,展現的是他嫡仙人的風采,而杜甫的濁酒則多用來表達內心的孤苦郁悶,進而升華成為憂國憂民的情懷。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詩酒茶,均有涉獵,希望大家關注。
為何李白說:“清酒白發,閑坐萬古長寂寞”
李白的晚年是凄慘的。晚年被貶后他先是投奔了永王李磷,應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勸永王勤王滅賊,而對于政治上的無遠見,他也作過自我檢討。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說明他被貶之初并不甘寂寞,還是想有一番作為的,應該說還是積極的。
下獄之后,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而此時帶三千吳兵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長流就是長期永遠流放了。流放的第三年關中大旱,朝廷開恩大赦天下,他才結束了流放生活獲得了自由。
結束流放的暮年里,李白已經消沉到了極點,正可謂:“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一首《朝發白帝城》比什么都能說明問題了。“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每日思古幽情,借酒消愁,最后竟然因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一個醉死的老人還談什么生活態度積極啊。不到了憂傷激憤,意志消沉的極點怎么可能清酒白發酣醉致死啊?
關于為什么李白詩中是清酒和李白寫清酒的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