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雀樓有多少層(鸛雀樓有多高多少層)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鸛雀樓有多少層,以及鸛雀樓有多高多少層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鸛雀樓在哪里?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歷經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毀于兵,僅存故址。
鸛雀樓占地面積2.064平方公里,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負盛名。
擴展資料:
鸛雀樓四周以古典園林分布,呈“四區十二點”布局結構。
1、名樓瀏覽區,包括:門殿、鸛影湖、唐韻廣場和名樓中心瀏覽區。
2、黃河風情瀏覽區,包括: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館和柳園。
3、山水瀏覽區,包括:蒼山蒼林自然景觀區、吉祥如意湖和鸛雀宛。
4、康樂瀏覽區,包括:蒲津康樂園、唐代馬球場和日潭戲水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鶴樓
鸛雀樓有幾層分別是什么
外觀3層4檐,內部為9層使用空間,并設置電梯、樓梯組織垂直交通。整座樓閣分為臺基和樓身兩部分,總高度達73.9米,是四大名樓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國仿造樓中較為精致的。
鸛雀樓下部臺基由四周月臺、樓身主臺基、樓身首層基座三部分組成,高16.5米。主臺基平面呈長方形,底面寬85米,長73米,臺頂尺寸略縮,較四周月臺頂面高出4.34米,中空,鋼筋混凝土柱梁式框架結構,中央筑樓身基座,內辟3層使用空間。
臺沿四周環以平座鉤欄,平座斗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出頭木端部懸雁翅板。斗栱后尾施華栱一跳,補間鋪作設人字栱,彩繪華美;主臺基東、南、西、北四面各筑平面長方形月臺,高10.54米,左右兩個面積較小,對稱均衡;前后兩個面積不同,主從有別。
各臺之上,環以鉤欄,踏步階級,合理布設。臺心中空,內部為兩層使用空間,臺幫看面貼青、白兩色相間的片石,臺面墁仿古金磚。
頂層階級高1.48米,平面曲尺形,空心造,四向分別疊造垂帶式踏步11級,通向樓身首層地面;臺幫為須彌座式,鋼筋混凝土構造外貼石板,束腰部分雕造壺門,最上鋪壓檐石,臺面墁方形花崗巖地板磚。
建筑特色
鸛雀樓的柱梁皆采用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作法設計建造。樓身底層柱網布置形式參照宋《營造法式》及五臺山唐代古建筑佛光寺東大殿“金箱斗底槽”的作法,樓身用柱40根(檐柱一周24根和內柱一周16根)。
外圍回廊和四向抱廈用柱52根(廊柱一周32根和抱廈柱4組20根),合計使用立柱92根,每面柱網均呈凸字形排列,以求在規整中得到變化。
二至五各層柱網亦為“金箱斗底槽”式布置,每層金柱(內槽柱)16根,檐柱(外槽柱)24根。頂層使用檐柱(下層內槽柱)16根,抱廈柱(下層外槽柱)16根,合計用柱32根。
四大名樓的鸛雀樓
簡介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鸛雀樓的故址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筑。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云棲樓”。又因其緊靠黃河,有一種食魚鳥類經常成群棲息于高樓之上,此水鳥似鶴,但頂不丹,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鸛雀”,故又稱“鸛雀樓”。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時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筑為層樓。由于樓體壯觀,氣勢宏偉,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外。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鸛鵲樓八個字:“前瞻中條,下瞰大河?!鼻в嗄觊g,它對于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永濟市根據歷史資料,決定在其舊址附近恢復重建鸛雀樓。在各界人士關心下,2002年9月,鸛雀樓得以復建落成并正式對游人開放。復建的鸛雀樓為目前國內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畫藝術的仿唐建筑,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使慕名而來的游人得以重新體味古人的登臨之感。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