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如何翻譯薛能楊柳枝(薛文言文翻譯)

太過熾熱2022-12-15 05:24歷史130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勅绾畏g薛能楊柳枝,以及薛文言文翻譯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翻譯古詩劉禹錫 楊柳枝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譯文:這是這一系列的第八首,主要描寫楊柳最知人間別離之事。城外的春風輕輕的吹拂著酒店的旌旗,在這黃昏時候揮手送別故人。這長安城外這么多的樹木中,只有這楊柳是懂得別離的,因為它也在微風中輕輕揮動衣袖呢。

洛橋晴影覆江船是什么意思

大意是洛橋晴天的影子覆蓋在了江面的船上。

洛橋晴影覆江船luò qiáo qíng yǐng fù jiāng chuán :這是一句寫景色的優(yōu)美句子。

出處:《雜曲歌辭·楊柳枝》 薛能

節(jié)選如下:

華清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

誰風輕陰是良夜,瀑泉聲畔月明中。

洛橋晴影覆江船,羌笛秋聲濕塞煙。

閑想習(xí)池公宴罷,水蒲風絮夕陽天。

薛能:晚唐著名詩人。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唐代詩僧無可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

薛能的其他詩句:

都人層立似山丘,坐嘯將軍擁棹游。繞郭煙波浮泗水,一船絲竹載涼州。

城中睹望皆丹雘,旗里驚飛盡白鷗。儒將不須夸郄縠,未聞詩句解風流。

楊柳枝/柳枝詞原文及賞析

楊柳枝/柳枝詞原文及賞析1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古詩簡介

《楊柳枝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寫景寓意詩,前兩句寫景,極寫柳樹的美態(tài),詩人所抓的著眼點是柳條,寫出了動態(tài)、形態(tài)和色澤顯出它的材質(zhì)之美。后兩句寫的是詩人對柳樹遭遇及自己的評價,因為柳樹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賞,寓意懷才不遇而鳴不平,含蓄地抨擊了當時的人才選拔機制和相關(guān)政府官員。

翻譯/譯文

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

永豐坊西角的荒園里,整日都沒有人,這柳枝屬于誰?

注釋

⑴千萬枝:一作“萬萬枝”。

⑵永豐:永豐坊,唐代東都洛陽坊名。

⑶阿(ā)誰: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并寫了題序說:“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白居易于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后寓居洛陽,直至?xí)耆ナ溃槐R貞于會昌四年七月任河南尹(治所在洛陽)。白詩寫成到傳至京都,須一段時間,然后詔旨下達洛陽,盧貞始作和詩。據(jù)此推知,白居易此詩約作于公元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移植永豐柳詔下達后,他還寫了一首《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的詩。

賞析/鑒賞

此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后兩句抒發(fā)感慨,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絕。

詩中寫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現(xiàn)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條,此詩亦即于此著筆。首句寫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千萬枝”,是說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而千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次句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柔嫩多姿。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金色”、“絲”,比譬形象,寫盡早春新柳又嫩又軟之嬌態(tài)。此句上承春風,寫的仍是風中情景,風中之柳,才更能顯出枝條之軟。句中疊用兩個“于”字,接連比況,更加突出了“軟”和“嫩”,而且使節(jié)奏輕快流動,與詩中欣喜贊美之情非常協(xié)調(diào)。這兩句把垂柳之生機橫溢,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生動。《唐宋詩醇》稱此詩“風致翩翩”,確是中肯之論。

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應(yīng)當受到人們的贊賞,為人珍愛;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詩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zhuǎn)折處加重特寫,強調(diào)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為背陽陰寒之地,“荒園”為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無人來一顧,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為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贊,為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越是突出了感嘆的強烈。

這首詠物詩,抒發(fā)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nèi)。

此詩將詠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跡。全詩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加以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流京都”。后來蘇軾寫《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隱括此詩,讀來仍然令人有無限低回之感,足見其藝術(shù)力量感人至深了。

楊柳枝/柳枝詞原文及賞析2

楊柳枝詞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翻譯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淮南小山為楚辭《招隱士》作詞。

請你不要再吹奏前朝的曲子,來聽聽新創(chuàng)作的《楊柳枝》。

注釋

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

桂樹:指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小山作的《招隱士》,其首句為“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翻:改編;一說演奏。

創(chuàng)作背景

楊柳乃北方風物,詩中明言長安及洛陽金谷園、銅駝陌、煬帝行宮等,可推知是晚年在東西二京時期所作。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組詩《楊柳枝詞八首》,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本詩即是其中的第一首。

賞析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組詩的序曲,鮮明地表現(xiàn)了他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曲調(diào)流行后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nèi)容都與梅花有關(guān)。(見《樂府詩集》卷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于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曲。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xiàn)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云,“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后代所傳誦。篇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后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曲歌辭有《王孫游》曲,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見《樂府詩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說,《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nèi)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產(chǎn)生于西漢的作品,但長久流傳后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游》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維詩云:“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影響,但他本著文學(xué)必須創(chuàng)新的原則,向時人提出:“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現(xiàn)在還是聽他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曲。樂府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曲,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曲辭中有《月節(jié)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抵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絕形式來寫作,雖然內(nèi)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guān)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絕句配樂演唱,七絕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曲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曲調(diào)。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調(diào)》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gòu)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曲”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fā)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蘊豐富,饒有啟發(fā)意義。

此篇上下兩聯(lián)都接近對偶,每聯(lián)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于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楊柳枝/柳枝詞原文及賞析3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這首《柳枝詞》,明代楊慎、胡應(yīng)麟譽之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懷念故人之意欲說還休,盡于言外傳之,是此詩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繪一曲清江、千條碧柳的清麗景象。“清”一作“春”,兩字音韻相近,而楊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寫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較好。“一曲”猶一灣。江流曲折,兩岸楊柳沿江迤邐展開,著一“曲”字則畫面生動有致。舊詩寫楊柳多暗關(guān)別離,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現(xiàn)一個典型的離別環(huán)境。次句撇景入事,點明過去的某個時間(二十年前)和地點(舊板橋),暗示出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樁舊事。“舊”字不但見年深歲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風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兩句從眼前景進入回憶,引導(dǎo)讀者在遙遠的時間上展開聯(lián)想。第三句只淺淺道出事實,但由于讀者事先已有所猜測,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積極的想象豐富詩句的內(nèi)涵,似乎看到這樣一幅生動畫面:楊柳岸邊蘭舟催發(fā),送者與行者相隨步過板橋,執(zhí)手無語,充滿依依惜別之情。末句“恨”字略見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裝句末,意味深長。與“二十年前”照應(yīng),可見斷絕消息之久,當然抱恨了。只說“恨”對方杳無音信,卻流露出望穿秋水的無限情思。此詩首句寫景,二句點時地,三四道事實,而懷思故人之情欲說還休,“悲莫悲兮生別離”的深沉幽怨,盡于言外傳之,真摯感人。可謂“用意十分,下語三分”,極盡含蓄之妙。

二、運用倒敘手法,首尾相銜,開闔盡變,是此詩的章法之妙。它與《題都城南莊》(崔護)主題相近,都用倒敘手法。崔詩從“今日此門中”憶“去年”情事,此詩則由清江碧柳憶“二十年前”之事,這樣開篇就能引人入勝。不過,崔詩以上下聯(lián)劃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兩個場面,好比兩幕劇。而此詩首尾寫今,中二句寫昔,章法為“今──昔──今”,婉曲回環(huán),與崔詩異趣。此詩篇法圓緊,可謂曲盡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橋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曾共玉顏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節(jié)取長篇古詩入樂的情況,此《楊柳曲》可能系劉禹錫改友人之作付樂妓演唱。然此詩就《板橋路》刪削二句,便覺精采動人,頗見剪裁之妙。詩歌對精煉有特殊要求,往往“長篇約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為大篇,敷衍露骨”(明謝榛《四溟詩話》)。《板橋路》前四句寫故地重游,語多累贅。“梁苑”句指實地名,然而詩不同于游記,其中的指稱、地名不必坐實。篇中既有“舊板橋”,又有“曾共玉顏橋上別”,則“此路今重過”的意思已顯見,所以“若為”句就嫌重復(fù)。刪此兩句構(gòu)成入手即倒敘的章法,改以寫景起句,不但構(gòu)思精巧而且用語精煉。《柳枝詞》詞約義豐,結(jié)構(gòu)嚴謹,比起《板橋路》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劉禹錫的絕句素有“小詩之圣證”(王夫之)之譽,《柳枝詞》雖據(jù)白居易原作改編,也表現(xiàn)出他的藝術(shù)匠心。

鑒賞

這首《柳枝詞》,明代楊慎、胡應(yīng)麟譽之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懷念故人之意欲說還休,盡于言外傳之,是此詩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繪一曲清江、千條碧柳的清麗景象。“清”一作“春”,兩字音韻相近,而楊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寫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較好。“一曲”猶一灣。江流曲折,兩岸楊柳沿江迤邐展開,著一“曲”字則畫面生動有致。舊詩寫楊柳多暗關(guān)別離,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現(xiàn)一個典型的離別環(huán)境。次句撇景入事,點明過去的某個時間(二十年前)和地點(舊板橋),暗示出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樁舊事。“舊”字不但見年深歲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風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兩句從眼前景進入回憶,引導(dǎo)讀者在遙遠的時間上展開聯(lián)想。第三句只淺淺道出事實,但由于讀者事先已有所猜測,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積極的想象豐富詩句的內(nèi)涵,似乎看到這樣一幅生動畫面:楊柳岸邊蘭舟催發(fā),送者與行者相隨步過板橋,執(zhí)手無語,充滿依依惜別之情。末句“恨”字略見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裝句末,意味深長。與“二十年前”照應(yīng),可見斷絕消息之久,當然抱恨了。只說“恨”對方杳無音信,卻流露出望穿秋水的無限情思。此詩首句寫景,二句點時地,三四道事實,而懷思故人之情欲說還休,“悲莫悲兮生別離”的深沉幽怨,盡于言外傳之,真摯感人。可謂“用意十分,下語三分”,極盡含蓄之妙。

二、運用倒敘手法,首尾相銜,開闔盡變,是此詩的`章法之妙。它與《題都城南莊》(崔護)主題相近,都用倒敘手法。崔詩從“今日此門中”憶“去年”情事,此詩則由清江碧柳憶“二十年前”之事,這樣開篇就能引人入勝。不過,崔詩以上下聯(lián)劃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兩個場面,好比兩幕劇。而此詩首尾寫今,中二句寫昔,章法為“今──昔──今”,婉曲回環(huán),與崔詩異趣。此詩篇法圓緊,可謂曲盡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橋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曾共玉顏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節(jié)取長篇古詩入樂的情況,此《楊柳曲》可能系劉禹錫改友人之作付樂妓演唱。然此詩就《板橋路》刪削二句,便覺精采動人,頗見剪裁之妙。詩歌對精煉有特殊要求,往往“長篇約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為大篇,敷衍露骨”(明謝榛《四溟詩話》)。《板橋路》前四句寫故地重游,語多累贅。“梁苑”句指實地名,然而詩不同于游記,其中的指稱、地名不必坐實。篇中既有“舊板橋”,又有“曾共玉顏橋上別”,則“此路今重過”的意思已顯見,所以“若為”句就嫌重復(fù)。刪此兩句構(gòu)成入手即倒敘的章法,改以寫景起句,不但構(gòu)思精巧而且用語精煉。《柳枝詞》詞約義豐,結(jié)構(gòu)嚴謹,比起《板橋路》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劉禹錫的絕句素有“小詩之圣證”(王夫之)之譽,《柳枝詞》雖據(jù)白居易原作改編,也表現(xiàn)出他的藝術(shù)匠心。

楊柳枝/柳枝詞原文及賞析4

楊柳枝詞

唐代: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譯文及注釋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枝頭嫩芽一片鵝黃,飄蕩的柳枝比絲縷還要柔軟。

千萬枝:一作“萬萬枝”。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ā)誰?

永豐坊西角的荒園里,沒有一人光顧,這美好的柳枝又能屬于誰呢?

永豐:永豐坊,唐代東都洛陽坊名。阿誰: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

譯文

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枝頭嫩芽一片鵝黃,飄蕩的柳枝比絲縷還要柔軟。

永豐坊西角的荒園里,沒有一人光顧,這美好的柳枝又能屬于誰呢?

注釋

千萬枝:一作“萬萬枝”。

永豐:永豐坊,唐代東都洛陽坊名。

阿(ā)誰: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白居易于公元842年致仕后寓居洛陽,直至公元846年卒;盧貞公元844年七月為河南尹。白詩寫成到傳至京都,須一段時間,然后有詔旨下達洛陽,盧貞始作和詩。據(jù)此推知,白氏此詩約作于公元843-845年(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寓意詩,前兩句寫景,極寫柳樹的美態(tài),詩人所抓的著眼點是柳條,寫出了動態(tài)、形態(tài)和色澤顯出它的材質(zhì)之美。后兩句寫的是詩人對柳樹遭遇及自己的評價,因為柳樹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賞,寓意懷才不遇而鳴不平,含蓄地抨擊了當時的人才選拔機制和相關(guān)政府官員。

此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后兩句抒發(fā)感慨,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絕。

詩中寫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現(xiàn)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條,此詩亦即于此著筆。首句寫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千萬枝”,是說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而千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次句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柔嫩多姿。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金色”、“絲”,比譬形象,寫盡早春新柳又嫩又軟之嬌態(tài)。此句上承春風,寫的仍是風中情景,風中之柳,才更能顯出枝條之軟。句中疊用兩個“于”字,接連比況,更加突出了“軟”和“嫩”,而且使節(jié)奏輕快流動,與詩中欣喜贊美之情非常協(xié)調(diào)。這兩句把垂柳之生機橫溢,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生動。《唐宋詩醇》稱此詩“風致翩翩”,確是中肯之論。

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應(yīng)當受到人們的贊賞,為人珍愛;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

詩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zhuǎn)折處加重特寫,強調(diào)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為背陽陰寒之地,“荒園”為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為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贊,為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越是突出了感嘆的強烈。

這首詠物詩,抒發(fā)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nèi)。

此詩將詠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跡。全詩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加以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流京都”。后來蘇軾寫《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隱括此詩,讀來仍然令人有無限低回之感,足見其藝術(shù)力量感人至深了。

容齋隨筆 薛能者 ,晚唐詩人 譯文

此文里的詩文不用翻譯的。

洪邁的意思大致是說:薛能,晚唐詩人,他作詩的格調(diào)不高,但是卻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他曾經(jīng)有《海棠詩序》說:四川的海棠很有名,但詩歌就沒什么名氣,杜甫在這也沒創(chuàng)作出什么杰出的作品。上天真是厚待我啊,我也就當仁不讓了,四川詩歌成就之高,大概是我的功勞吧?

但是他的詩“青苔浮落處,暮柳間開時。帶醉游人插,連陰彼叟移。晨前清露濕,晏后惡風吹。香少傳何許,妍多畫半遺”也不過如此而已。

又有《荔枝詩序》曰:“杜工部老居兩蜀,不賦是詩,豈有意而不及歟?白尚書曾有是作,興旨卑泥,與無詩同。予遂為之題,不愧不負,將來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幾。”

. 然其語不過曰:“顆如松子色如櫻,未識蹉跎欲半生。歲杪監(jiān)州曾見樹,時新入座久聞名”而已。

. 又有《折楊柳》十首,敘曰:“此曲盛傳,為詞者甚眾,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條似舞腰,葉如眉翠,出口皆然,頗為陳熟。能專于詩律,不愛隨人,搜難抉新,誓脫常態(tài),雖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諸?”

. 然其詞不過曰:“華清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誰見輕陰是良夜,瀑泉聲畔月明中。”“洛橋晴影覆江船,羌笛秋聲濕塞煙。閑想習(xí)池公宴罷,水蒲風絮夕陽天”而已。

. 別有《柳枝詞》五首,最后一章曰:“劉、白蘇臺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

他自己注釋說:劉禹錫,白居易,還有后繼者蘇州刺史,都做過《楊柳枝詞》,世人都流傳歌詠,雖然有一定的才華,但他們用字太生僻,音樂的造詣也不高。

薛能說的話大致是這樣的,他對杜甫稍有推崇,但是對劉禹錫和白居易特別輕視。

現(xiàn)在讀薛能的詩,恰恰覺得非常可笑。劉禹錫詞云:“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白居易詞云:“紅板江橋清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

他們的氣質(zhì)和才華,怎么是別人比得上的呢?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1896.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