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館怎么樣(唐公館房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唐朝公館怎么樣,以及唐公館房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濰坊上東國際唐朝怎么樣
該小區很好。上東國際的綠化率高,達到百分之75,整體環境十分優美舒適。周邊配套實施齊全,學校、醫院、購物商場、銀行等應有盡有。交通便利,周邊有二十多條公交及地鐵,出現方便。
貴陽漢唐公館是干嘛的
貴陽漢唐公館是貴陽高端的ktv會所。貴陽漢唐公館檔次一流,裝修豪華高檔,金碧輝煌。所有的服務人員都是要先進行嚴格的培訓才能上崗,對待每一位顧客都是體貼周到,讓你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唐代的旅館是什么樣的(要詳細介紹,最好推薦一下相關研究方面的書籍) 謝謝了哈?。。?/h2>
唐人出行時出行者在途中休憩的設施被稱為館驛、旅館等
(一)驛,簡單說就是官方開辦的供出行使者、官員住宿吃飯并提供出行工具的地方。據《唐六典》中記載,30里一驛,但實際各個驛的距離也未必都是30里。史籍記載有百余個驛的名字,其中重要的有都亭驛、長樂驛,是皇帝設宴送人之處;褒城驛是當時天下最大的驛;敷水驛因元稹而出名;
驛的規模都很大,有驛樓、驛廄、驛廳等、驛庫等。大一點的驛站如褒城驛中還有池沼、舟船有竹林,可以同時容納數百人住宿。
在唐代初期,只有使者才能乘驛,而且需要得到敕命的允許。后來規定稍有放松,除使者外高級官員也能乘驛赴任等,與之相適應的是,給驛的憑證也由傳符變為符券。(唐初給定乘驛要給傳符,這種傳符是銅鑄成的,依出行方向分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傳符分為兩半,一半藏在中央,一半給各州府。后因使用不便而改為紙符券。)再唐中后期藩鎮勢力增大,乘驛者更多,便出現了由各地節度使批發的‘轉牒’,憑這種‘轉牒’可以在驛中受到招待和供給,但其實這種‘轉牒’是非法的。除此之外唐代關于乘驛還有許多的規定,并且規定嚴格而細密,所以不說了。
(二)館,館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分公館和私館。公館有驛中的驛舍,也有州縣建立的招待賓客的賓館,稱州館、縣館。還有與驛平行的、設置于道路上的館。館的命名有許多,有以地名命名的,如柳中館、交河館、廣陵館;有以賓客對象命名的,如新羅館、渤海館;也有其他種類的。
館和驛的區別在于館不提供交通工具,只招待過往官客,并且不需要像驛那樣有符券才能入住。但二者同樣只接待官客,不招待庶民。
旅店
(一)旅店,就是設在道路兩旁和城郭中供來往客人飲食住宿的地方。旅店大部分為私人經營。
旅店主要任務是安置旅客住宿,并負責旅客的飲食,因此一般一件旅店中總有多間旅舍,每件旅舍中有床、榻,以及梳床之類,還有可供取暖的爐子,如果有興趣旅客可以自己燒飯吃。當時還有旅館稱’溫湯客舍‘,可能相當于今天的溫泉旅館也說不定,負責為客人提供洗溫泉浴。
旅館在地方上由戶曹管理,具體旅店負責人稱店主、邸主、店主人、店娃等。開設者大部分是私人。與館驛相比,旅店的入住不需要任何的證明,無論官客私客、使者舉子、商旅僧人都可以入住。
德州唐人公館怎么樣
好。
1、德州唐人公館環境優美,有獨立的安保系統,經濟價格實惠,綠化率不錯,整體環境十分優美舒適。
2、德州唐人公館周邊配套實施齊全,學校、醫院、購物商場、銀行等應有盡有。
唐朝KTV怎么樣
音效,環境不錯服務態度很好。我和老婆唱了,4個小時,感覺不錯的,值得去一次。
唐朝的宮殿名和它的用處怎么樣
大明宮
大明宮遺址,在今西安市北郊的龍首原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明宮是唐初規模較大的一座皇宮,位于當時長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氣勢宏偉。大明宮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他父親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已故。遂于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爾后兩次易名,到神龍元年(705年)大明宮的名稱才固定下來。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大明宮含元殿
唐長安大明宮建于太宗貞觀八年(634),是唐代主要朝會宮殿之一。含元殿是大明宮前殿,遺址現已發掘并經復原研究。殿在臺地南緣,高出平地15.6米,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開闊。殿身面闊十一間,67.33米,進深四間,29.2米,面積1966平方米,與明清北京紫禁城正殿太和殿相近。殿單層,重檐廡殿頂,左右外接東西向廊道,廊道左右兩端南折,與建于高臺上的翔鸞、棲鳳二閣相連。整組建筑圍成凹字,好似雄鷹展翅,既是宮闕,也是主要大殿。含元殿是中國最偉大的殿堂,氣魄宏大,性格輝煌而歡樂,體現了一種高昂灑脫、豪健爽朗的文化格調,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藝術水平。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
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東西寬70余米。
大明宮在唐末遭到破壞。遺址內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現尚可清楚地看見。
唐代太極宮
太極宮建于隋初。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京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唐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于唐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據考古實測并參考文獻記載可知,宮城東西寬2830.3米,南北長1492.1米。其中掖庭宮寬。702.5米,太極宮寬 1285米,東宮寬832.3米,是一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宮城的北墻即是外郭城的北墻的一部分,西墻則與今西安城的西城墻在同一直線上,其南段為西安城西墻的北部所壓;南墻則在今西安城內西五路以南80米處,今之“西五臺”恰在宮城南墻之上;東墻的位置在今西安城內革命公園的西端,向北經尚平路一帶。宮城南面隔橫街與皇城相望,北面為’西內苑,東墻外為興安門街,西墻外為芳林門街,宮城中太極宮、東宮、掖庭官南北宮墻長度“相齊”,即南北宮墻長度相同。
宮城城墻為夯土板筑,墻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墻基寬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東城墻部分的寬度是14米多。這比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合5。3米),墻基寬9米一12米來看,構筑得更為堅固高大。
太極宮東、西、南、北四面共開有十個城門。其中南面開有三個城門,中為承天門,左永安門,右長樂門;西面和北面各開有二個城門,西為嘉猷門、通明門,也是掖庭宮的東門;北為玄武門、安禮門;東面通向東宮只開有一個城門,名通訓門,也就是東宮的西門。東宮南北尚開有四個城門,南面二門,為廣運門、重明門、永春門;北面一門名玄德門。掖庭宮因為宮女所居,故只開東西門,不開南北門,西面門只稱西門,無他名。
在所有的這些城門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承天門了。承天門位于太極宮南墻的正中,門址在今西安城內蓮湖公園南側。據考古探測其東西殘存部分尚長41.7米,已發現三門道,中間門道寬8.5米,西側門道寬6.4米,東側門道寬6·4米,門道的進深為19米。門址底下皆鋪有石條和石板,建筑極其堅固。門上有高大的樓觀,門外左右有東西朝堂,門前有廣三百步的宮廷廣場,南面直對朱雀門、明德門,寬約150米一
155米的南北直線大街,位置十分重要。承天門為太極宮的正門,是封建皇帝舉行“外朝”大典之處。如元旦、冬至,設宴陳樂都在此處進行。朝廷遇有赦宥,或除舊布新,或接待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皇帝也要御承天門聽政。像唐太宗冊李治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欽藏獻盟書等,都在此舉行大朝會。承天門樓還是皇帝歡宴群臣之處。先天二年(713年)九月已卯,玄宗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門,并向
樓下拋撒金錢,讓百官爭拾。
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亦以其重要的政治、軍事地位稱雄當時。其地居龍首原余坡,地勢較高,俯視宮城,如在掌握:是宮城北面的重要門戶。唐武德九年(626 年)六月四日,.票王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這里。貞觀十二年(638年),太宗李世民又下令,于玄武門置左右屯營,以諸衛將軍領之,其兵名之飛騎,后經不斷擴充,從百騎、千騎到萬騎,武則天垂拱元年改為左右羽林
軍,因此,這里成了中央禁軍的屯防重地,也就成了歷次宮廷政變的策源地。神龍元年,張柬之翦除張易之兄弟、景龍三年(709年)太子李重俊剪除武三思、唐隆元年(710年)臨淄王李隆基翦除韋后等三次宮廷政變均發生在這里,這與左右羽林軍的布設以及爭奪禁軍主力的較量有很大的關系。當然,在平靜之時這里仍然是皇帝舉行盛宴、歌舞升平的重要場所。
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曾于玄武門宴群臣及河源王諾曷缽,“奏倡優百戲之樂”;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二月已丑,中宗登玄武門樓觀宮女分朋拔河為戲,并“遣宮女為市肆,鬻賣眾物,令宰臣及公卿為商賈,與之交易,因為忿爭,言辭猬褻。上與后觀之,以為笑樂”。
太極宮宮內布局也非常講究,嚴格按照古代宮室建筑原則執行。宮內主體建筑采用“前朝后寢”的原則,以朱明門、肅章門、虔化門等宮院墻門為界,把宮內劃分為 “前朝”和“內廷”前后兩個部分。朱明門、虔化門以外屬于“前朝”部分,以內則為“內廷”部分?!扒俺辈糠钟职凑铡吨芏Y》“三朝制度”進行布局。以宮門承天門及東西兩殿為外朝,是“舉大典,詢眾庶之處”;以太極殿為中朝,是皇帝主要聽政視朝之處,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皇帝均臨此殿會見群臣,視朝聽政。另外,皇帝登基,冊封皇后、太子、諸王、公主大典及宴請朝貢使節等也多在此殿舉行。高宗以后,皇帝多·移居大明宮和興慶宮,但每遇登基或殯葬告祭等大禮,如德宗、順宗、憲宗、敬宗即位,代宗、德宗葬儀仍移于此殿進行,它在長安三內諸殿中地位最尊。為行事方便,在太極殿的東側設有門下內省、宏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內省、舍人院,為宰相和皇帝近臣辦公的處所,以備皇帝隨時顧問和根據皇帝旨意撰寫文書詔令。最后,以內廷地區的兩儀殿為內朝,是帝王與宗人集議及退接大夫之處。二儀殿因在禁內,只有少數大臣可以人內和皇帝商談國事,故舉止較為隨便,這里也經常是太宗歡宴大臣與貢使之處,太宗多次在此殿宴請五品以上官員,它是太極宮內第二大殿?!皟韧ⅰ辈糠忠簿褪恰昂髮嫛保谔拼此^“北人虔化門,則宮內也”。
其中兩儀殿、甘露殿等殿院及山水池、四海池,為唐代皇帝進行日常統治活動及后妃居住的生活區。全宮在整個建筑布局上仍然與整個長安城總體布局相一致,以中軸部位突出主要建筑,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南北排列,處于全宮的中部,其他殿院與閣門分布于兩側,左右對稱;這就從建筑布局手法上,突出了這些象征封建皇權統治的殿門的重要地位。
太極宮是都城長安第一處大的宮殿群,有殿、閣、亭、館三四十所,加上東宮尚有殿閣宮院二十多所,整個構成都城長安一組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筑。其中分布著許多著名的宮殿建筑,太極殿、兩儀殿、承慶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煙閣等等。除主要政殿太極殿、兩儀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內宮讀書之處,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較有名,它與東宮鄰接,隋文帝廢太子勇為庶人即在此殿宣詔,唐初李淵賜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賜李元吉居武德殿,這更方便了他與太子李建成的勾通往來。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還曾在此殿聽政,可見地位也不一般。 ’ 凌煙閣因功臣圖形于其中而有名,它是功臣的畫像閣。貞觀十七年 (643年),太宗曾為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等二十四人圖形,表彰其政績以及輔弼之功。這就是所謂的“凌煙 閣二十四功臣”。其實唐代圖形功臣于此閣共有三次,除貞觀年間的一次外,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七月,又為功臣郭子儀、李晟等畫像。到德宗貞元五年(789年)九月,總匯前代功臣褚遂良、李光弼等二十七人圖像,在前代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遴選。第三次是在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七月,繪唐初以來“堪上凌煙閣功臣”王蛙如、岑文本、李峴、馬周、馬遂等三十七人圖形,“立閣圖形,榮號凌煙”。圖形凌煙閣成為唐朝褒獎功臣的一種重要形式?,F在陜西省麟游縣文化館還藏有宋人游師雄摹刻的唐凌煙閣功臣畫像殘石,從中可以看出當年大唐帝國的許多榮登此閣的名臣。
太極宮的東西兩側分別為東宮與掖庭宮。兩宮面積均小于太極宮,為縱長方形結構,建于隋初。
掖庭宮是宮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屬婦女配沒人宮勞動之處。大致分三個區域,中部為宮女居住區,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屬婦女配沒人宮勞動之處。掖庭宮的北部為太倉,西南部為內侍省所在地。內侍省是宦官機構,所謂“內侍奉,宣制令”q),掌管宮中的一切大事小情。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內西五臺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墻240米處發現了唐“光化二年(899年)歲次已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已丑建”的《大唐重修內侍省之碑》,位置恰在原掖庭宮的西南,從而證明這里確曾是內侍省無疑。
東宮為太子居住之處,亦稱春宮、儲宮。從隋太子楊勇、楊廣到唐高祖時原太子李建成、后太子李世民及太宗時太子李治等都居住在這里,從玄宗以后,皇太子“但居于乘輿所幸別院”,才往往隨其父皇住在皇宮內別院
東宮中的最主要宮殿為明德殿。隋時稱嘉德殿,唐初更名為顯德殿。后因中宗李顯為太子住東宮,避其名諱,改稱明德殿。它為東宮第一正殿,是皇太子接見群臣和舉行重大政治活動的地方。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太子李世民在高祖李淵遜位后在此殿舉行登基儀式。當時太宗即在此殿聽政,一直到貞觀三年(629 年)四月,太上皇李淵由太極宮遷居大安宮后,太宗李世民才去太極宮中太極殿聽政。另外,東宮中的崇文館也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政殿。它建于太宗貞觀十三年 (639年),本為皇太子讀書之處。唐代在此設“崇賢館學士”,以侍講宮中。崇文館又是唐代的貴族學校。 唐制規定:“崇文館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緦麻以上親,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親,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實封者,京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之子為之”。另外,崇文館也是宮內秘籍圖書校理之處,是一個大型的皇家圖書館。
太極宮是初唐政事活動的中心,高祖、太宗在這里君臨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貞觀之治”政令皆由此地發出,貞觀君臣論政的許多著名故事也都發生在這里。高宗龍朔以后,政事活動中心東移大明宮,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與昭宗仍有部分時間在西內聽政,這里仍保留著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