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詩人元代詩人有哪些(元代的詩人有哪些人)
很多朋友對于元代詩人元代詩人有哪些和元代的詩人有哪些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元代詩人有哪些
元代的詩人有:
1、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元代戲曲作家。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公元1250年,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2、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
3、王實甫。王實甫(生卒年不詳),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生平事跡亦不詳。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破窯記》寫劉月娥和呂蒙正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人懷疑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
4、王旭。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于時,著有《蘭軒集》。王旭與同郡王構、永年王磐并稱“三王”。
5、倪瓚。倪瓚,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6、魏初。魏初,字太初,號青崖。元代宏州順圣(今張家口陽原東城)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世祖至元初(約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歲。好讀書,尤長于春秋;為文簡,而有法。少辟中書省掾吏,親老告歸,隱居教授。中統起,為國史院編修尋擢監察御史,疏陳時政,多見賞納。官至南臺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庫總目》非獨以文章貴,又足補史闕。《元史》有傳。
其它還有趙子昂、劉因、貢性之、王元鼎 、歐陽玄、陳草庵、李齊賢、滕斌、行端、周文質、田錫等,
元朝詩人有誰
1、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
2、張養浩:字希孟,號云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后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
3、趙孟頫: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4、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
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后,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后,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于家中潛心著述。
5、陳孚:字剛中,號勿庵,浙江臨海縣太平鄉石唐里(今白水洋鎮松里)人。至元年間,上《大一統賦》,后講學于河南上蔡書院,為山長,曾任國史院編修、禮部郎中,官至天臺路總管府治中。詩文不事雕琢,紀行詩多描摹風土人情,七言古體詩最出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養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趙孟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好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陳孚
元朝詩人有哪些?
1、張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將,張柔第九子,字仲疇,今保定市定興縣河內村人。曾參加襄陽之戰,后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杰。
張弘范知名作品: 《木蘭花慢·功名歸墮甑》 《木蘭花慢·混魚龍人海》 《滿江紅·奔驛南來》 《清平樂·關河南北》 。
2、元好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知名作品:《摸魚兒·雁丘詞》《論詩·慷慨歌謠絕不傳》《鷓鴣天·酒興濃於琥珀濃》。
3、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
馬致遠知名作品:《江州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臥》。
4、王冕(1287年~1359年) ,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王冕知名作品:《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白梅》《村居》等。
5、丘處機(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
丘處機知名作品:《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無漏子假軀》《忍辱仙人春興》《水龍吟·洞天春色盈盈》等。
2
元代的詩人有哪些
導語:了解元代的詩人的詩有哪些嗎?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歡迎閱讀!
1、張養浩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后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天歷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陜西行臺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陜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謚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為當代及后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與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稱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2、關漢卿
元代戲曲作家。
關漢卿(1234年前 -1300年左右 ),”漢卿“是字,號已齋(一齋、已齋叟), 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 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 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 元雜劇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圣”。
3、馬致遠
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
馬致遠(約1250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 ,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作家、散曲家、雜劇家,被后人譽為“馬神仙”,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年輩與關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卒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塋。
馬致遠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4、張樞
張樞(1292-1348),元代詩人,字子長,祖籍東陽,后遷居金華。張樞自幼喜愛讀書,博聞強記,揮筆成章,又工書擅詞,成為當時著名學者。張樞恥仕元朝,兩次堅拒朝廷的任命。著有《續后漢書》73卷,《春秋三傳歸一義》30卷、《宋季軼事》等,詞作輯...
張樞的詩詞全集: 《謁金門·春夢怯》 《高陽臺·斜日明霞》 《念奴嬌·雁橫迥碧》 《木蘭花慢·歌塵凝燕壘》 《茅山·今古茅山是勝游》 《瑞鶴仙·卷簾人睡起》 《游大滌·一曲朱欄百尺余》 《風入松·春寒懶下碧云樓》
5、湯炳龍
湯炳龍(1241-1323),元詩人、學者。字子文,自號北村老民。其先山陽(今淮安)富家,家破后流寓京口。辟慶元市舶提舉。學問該博,善談論。于《四書》、《五經》皆有傳注,尤深于《易》。工于詩,元戴表元《湯子文詩序》曰:子文詩肆...
湯炳龍的詩詞全集: 《陸君實挽詩》 《挽詩·間關海島豈謀身》 《題江貫道百牛圖》 《題晉王大令保母帖》。
6、鄭洪
鄭洪,字君舉,號素軒,永嘉(一作三衢)人。元朝詩人。(約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君舉。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生平均無考。工詩,有素軒集《元詩選》傳世。
鄭洪的詩詞全集: 《九日次應侍郎仁韻》 《白塔寺·江山襟帶尚依然》 《來鶴詩·綠章朝帝駕云車》 《題巳上人墨梅》 《嘉定嚴希德請賞梨花命妓行酒》 《幽致軒·花落晴窗燕拂檐》
7、白樸
代表作品:《奪錦標》《天凈沙·秋》《駐馬聽·吹》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為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等。
8、關漢卿
代表作品:《銅豌豆》
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圣”。
9、揭傒斯
代表作品:《寒夜》《山水卷》《衡山縣曉渡》《漁父》《高郵城》
揭傒斯,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游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館,謚文安,著有《文安集》,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并稱"儒林四杰"。
10、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自號鶴鳴老人,澤州晉城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元嘉之后。年幼時 ,勤于經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學。承安間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棄官教授鄉里,隱居嵩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
李俊民的詩詞全集: 《千里江山圖》 《春水滿四澤》 《江山圖·筆下江山取意成》 《雨后·春空靄靄暮云低》 《秋月揚明輝》 《夏云多奇峰》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 《冬嶺秀孤松》
11、王冕
代表作品:《墨梅》《諸暨人》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里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后來王冕為躲避朝廷征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12、王實甫
代表作品:《鳳求凰·琴歌》《十二月過堯民歌為別情》《長亭送別》
王實甫(約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
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破窯記》寫劉月娥和呂蒙正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人懷疑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
王實甫與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并將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匯,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
13、楊載
代表作品:《望海》《題墨竹》《到京師》《宗陽宮望月》
楊載(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詩人,與虞集、范梈、揭傒斯齊名,并稱為“元詩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延祐二年進士,授承務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楊載文名頗大,文章以氣為主,詩作含蓄,頗有新的意境。
14、元好問
代表作品:《摸魚兒·雁丘詞》《點絳唇》《鷓鴣天》《梨花》《清平樂》
元好(音hào)問(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
著有志怪短篇小說《續夷堅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思想和文學創作受道家《列子》的影響相當大 。
15、鄭光祖
代表作品:《迎仙客》《普天樂》
鄭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 ,字德輝,漢族,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
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的主要活動在南方(杭州),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激賞鄭光祖的文詞,將他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并列,后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
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后三種被質疑并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