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食一州全封有多少(唐朝一千戶食邑多少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朝食一州全封有多少,以及唐朝一千戶食邑多少錢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朝一個州轄多少縣
唐朝地方為州縣兩級。州的長官為刺史,縣設(shè)縣令。貞觀十三年(639年)統(tǒng)計,全國有358州(府)、1511縣。縣下有鄉(xiāng)、鄉(xiāng)下為里。里轄百戶,為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設(shè)里正負(fù)責(zé)“按比戶口,課植農(nóng)桑,檢察非違,催驅(qū)賦役”。直接管理百姓。 具體一個州管轄多少個縣,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數(shù)字。 在行政區(qū)劃網(wǎng)找些資料,給你參考。 唐朝行政區(qū)劃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guān)內(nèi)道、河南道、河?xùn)|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shè)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為15道,即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shè)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道名 治所 所轄州府 古名 今地 關(guān)內(nèi)道 鳳翔府 陜西鳳翔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 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 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河南道 洛陽 汴州 河南洛陽 河南開封 東都(洛陽)、河南府、孟州、陜州、虢州、汝州、許州、汴州、蔡州 陳州、亳州、宋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河?xùn)|道 河中府 山西永濟西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云州、單于都護府 河北道 魏州 河北大名東南 懷州、衛(wèi)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 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 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1] 山南道 襄州 湖北襄陽 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fù)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 忠州 淮南道 揚州 江蘇揚州市 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蘇州 江蘇蘇州市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臺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 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隴右道 鄯州 青海樂都 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 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護府[2] 北庭都護府[3] 劍南道 成都府 四川成都 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瀘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龍州、當(dāng)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嶺南道 廣州 廣東廣州市 廣州、韶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龔州、潯州、郁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繡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卅、田州、嚴(yán)州、山州、巒州 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 巖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huán)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赤土國、丹丹國 [1]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韋部(住在黑龍江上、中游和額爾古納河兩岸)遣使來唐。以后,唐朝政府就在這個地區(qū)設(shè)置行政機構(gòu),任命室韋部首領(lǐng)為都督等官。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區(qū)(松花江上游)設(shè)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南的東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領(lǐng)大祚榮為州都督,并封他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渤海郡王。此后,粟末靺鞨即專稱渤海。轄地包括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流域,東邊直至大海。 開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龍中下游地區(qū))首領(lǐng)倪屬利稽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烏蘇里江口東岸的伯力(今蘇聯(lián)境內(nèi)哈巴羅夫斯克)。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區(qū)設(shè)置黑水軍。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為隸屬于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轄地包括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東臨大海。 [2] 唐武后長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設(shè)置安西部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爾以西地區(qū)。 [3]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設(shè)置北庭都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爾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亞咸海)的廣大地區(qū)。 唐玄宗天寶年間,在邊境設(shè)十節(jié)度使 節(jié)度使 駐地 古名 今地 安西 龜茲鎮(zhèn) 新疆庫車附近 北庭 庭州 新疆吉木薩爾附近 河西 涼州 甘肅武威 朔方 靈州 寧夏寧武南 河?xùn)| 太原府 山西太原市西南 范陽 幽州 北京市 平盧 營州 遼寧錦州市西 隴右 鄯州 青海樂部 劍南 成都府 四川成都市 嶺南 廣州 廣東廣州市 參考文獻: 行政區(qū)劃網(wǎng)
古代所說的食幾千戶幾萬戶是什么意思?具體是?
“食”是靠著吃飯;賴以為生。引申為依賴、依靠。食千戶萬戶是指所轄的封地大小,而不是確切的數(shù)字,意思是,一個人封地里的幾萬戶老百姓所交納的收入都?xì)w這個人。
千戶侯,古代的封號,意為食邑千戶的侯爵,有向一千戶以上的人家征稅的權(quán)利。
萬戶侯,食邑萬戶以上,號稱“萬戶侯”,后來泛指高官貴爵。萬戶侯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個特殊階層,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關(guān)稅及自然資源等),因為其代表著地位、財富、權(quán)力,于是它有了階級屬性。
擴展資料:
萬戶侯簡介
萬戶是官名,金初設(shè)置,為世襲軍職,統(tǒng)領(lǐng)千戶(即猛安)、謀克,隸屬于都統(tǒng)。元代相沿,其軍制設(shè)萬戶為“萬戶之長”,總領(lǐng)于中央的樞密院。
駐于各路者,則分屬于行省。設(shè)萬戶府以統(tǒng)領(lǐng)千戶所;統(tǒng)兵七千以上稱上萬戶府,五千以上稱中萬戶府,三千以上稱下萬戶府。諸路萬戶府各設(shè)“達(dá)魯花赤”一戶,萬戶一員。
漢代時萬戶侯,即列侯食邑,大者萬戶,小者五六百戶。“萬戶侯”,即食邑萬戶的侯,即萬戶侯,食邑三千不是實際獎勵,僅表官職大小。
現(xiàn)代說來,地方的官應(yīng)該是城市的區(qū)長或鄉(xiāng)村的縣長,部隊的也相當(dāng)于軍長了。萬戶侯,乃是漢代官員(非劉氏宗族)的最高級別。漢初僅有三人得封,即張良、蕭何、曹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千戶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萬戶侯
“唐朝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七百戶”是什么意思?
食邑二千戶是虛封,由朝廷撥給相當(dāng)于二千戶的物資錢財,其實就相當(dāng)于特別津貼這種,不能世襲繼承。食實封七百戶是實封,就是這七百戶實實在在封給這個人了,或者說封給這個人的家族了,因為實封是可以世襲繼承的~
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nèi))。又稱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國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
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勞動者在內(nèi))。又稱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國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為依據(jù),大小按封爵等級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內(nèi)享有統(tǒng)治權(quán)利并對諸侯承擔(dān)義務(wù)。食邑原為世襲。戰(zhàn)國時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襲制度廢弛。秦漢推行郡縣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內(nèi)漸無統(tǒng)治權(quán)利,食祿已改為以征斂封邑內(nèi)民戶賦稅撥充,其數(shù)量按民產(chǎn)計算,與周代按田邑大小區(qū)分者不同。食邑隨爵位黜升而損益,亦得世襲。
《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將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參,參出擊,大破之。賜食邑於寧秦。”《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詒書》:“不則一日,來至一所在,地名樊川,乃漢時樊噲所封食邑之處。”?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數(shù)百家直到萬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稅。”
戰(zhàn)國時期享受食邑的范圍相當(dāng)寬。除了封君、封侯、將相之外,立有一定功績,達(dá)到一定職位,或因某種特殊關(guān)系而享有食邑者很多。
秦商鞅變法時規(guī)定,達(dá)到軍功爵第九級“五大夫”即可“稅邑三百家”
陳戴任齊國的“卿”,并不是封君,但有食邑《商君書·賞刑》中說:“周(周圍)官之人,知而訐(告發(fā))之上者,自免于罪,無貴賤,尸(代替)襲其官長之官爵田祿”,說明當(dāng)時到一定官職便可享有食邑。
秦將樊于期降燕,秦懸賞,如有得樊于期之首者賞“金千金,邑萬家”
戰(zhàn)國時期貴戚的湯沐邑也是食邑的一種,但享受湯沐邑的不一定是封君。張儀游說楚秦
和好,愿以秦女嫁楚,并“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
與湯沐邑相類似的還有養(yǎng)地。西周為了與秦結(jié)好,提議把應(yīng)邑獻給秦太后作為“養(yǎng)地”
《墨子·號令》有“封之以千家之邑”,“封之二千家之邑”的記載。《荀子·榮辱》篇曾談到:“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等等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也就是說食邑五百戶就相當(dāng)于正五品的官員,子的爵位。
食邑制源起周,那時分封500戶,受賞者相當(dāng)該地的王有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各種特權(quán)。到戰(zhàn)國之后變成了只有獲取該地人民所交賦稅的經(jīng)濟特權(quán),而失去其他政治、軍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戶”作為食邑分發(fā)的單位。
也就是說那五百戶的稅收都是給你的。
唐朝一個州轄多少縣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guān)內(nèi)道、河南道、河?xùn)|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shè)360州(府),下轄1557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為15道,即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shè)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道 名 治 所
所 轄 州 府
古 名 今 地
關(guān)內(nèi)道 鳳翔府 陜西鳳翔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
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
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河南道 洛 陽
汴 州 河南洛陽
河南開封 東都(洛陽)、河南府、孟州、陜州、虢州、汝州、許州、汴州、蔡州
陳州、亳州、宋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河?xùn)|道 河中府 山西永濟西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云州、單于都護府
河北道 魏 州 河北大名東南 懷州、衛(wèi)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貝州、洛州、磁州、邢州
趙州、冀州、深州、滄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媯州、平州、順州、歸順州、營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賓州、師州、鮮州、帶州、黎州、沃州
昌州、歸義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凜州、安東都護府[1]
山南道 襄 州 湖北襄陽 興元府、興州、鳳州、利州、通州、洋州、澤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開州、渠州、渝州、鄧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復(fù)州、江陵府、硤州、歸州、夔州、萬州
忠州
淮南道 揚 州 江蘇揚州市 揚州、楚州、和州、濠州、壽州、光州、蘄州、申州、黃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蘇 州 江蘇蘇州市 潤州、常州、蘇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臺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處州、溫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撫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連州、黔州
辰州、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費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隴右道 鄯 州 青海樂都 秦州、成州、渭州、蘭州、臨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疊州
宕州、涼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護府[2]
北庭都護府[3]
劍南道 成都府 四川成都 成都府、漢州、彭州、蜀州、眉州、錦州、劍州、梓州、閬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資州、榮州、簡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瀘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徹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龍州、當(dāng)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嶺南道 廣 州 廣東廣州市 廣州、韶州、循州、賀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瀧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義州、竇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龔州、潯州、郁林州、平琴州、賓州、澄州、繡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貴州、黨州、橫卅、田州、嚴(yán)州、山州、巒州
羅州、潘州、容州、辯州、白州、牢州、欽州、禺州、滾州、湯州
巖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粵州、芝州、愛州、福祿州、長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陸州、廉州、雷州、籠州、環(huán)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瓊州、振州、萬安州、赤土國、丹丹國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韋部(住在黑 龍江上、中游和額爾古納河兩岸)遣使來唐。以后,唐朝政府就在這個地區(qū)設(shè)置行政機構(gòu),任命室韋部首領(lǐng)為都督等官。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區(qū)(松花江上游)設(shè)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南的東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領(lǐng)大祚榮為州都督,并封他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渤海郡王。此后,粟末靺鞨即專稱渤海。轄地包括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流域,東邊直至大海。
開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龍中下游地區(qū))首領(lǐng)倪屬利稽為勃利州刺史。勃利州治所在烏蘇里江口東岸的伯力(今蘇聯(lián)境內(nèi)哈巴羅夫斯克)。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區(qū)設(shè)置黑水軍。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為隸屬于都督府的州。都督府轄地包括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東臨大海。
[2] 唐武后長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設(shè)置安西部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爾以西地區(qū)。
[3]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設(shè)置北庭都護府,轄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爾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亞咸海)的廣大地區(qū)。
唐玄宗天寶年間,在邊境設(shè)十節(jié)度使
節(jié)度使 駐 地
古 名 今 地
安 西 龜茲鎮(zhèn) 新疆庫車附近
北 庭 庭 州 新疆吉木薩爾附近
河 西 涼 州 甘肅武威
朔 方 靈 州 寧夏寧武南
河 東 太原府 山西太原市西南
范 陽 幽 州 北京市
平 盧 營 州 遼寧錦州市西
隴 右 鄯 州 青海樂部
劍 南 成都府 四川成都市
嶺 南 廣 州 廣東廣州市
唐朝親王和太子待遇
雖然宗室諸王90%擔(dān)任官職,但占宗室多一半的公主卻無俸祿侍遇,顯然俸祿用在宗室上并不合適。武德、貞觀時期的食封制度大致如下:舊制,親王食封八百戶,有至一千戶,公主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六百戶。貞觀初諸親王(太宗兄弟)食實封數(shù)大致為800戶左右,但到貞觀二十三年時,諸王實封數(shù)均已普遍加至1000戶。這些親王的子孫則根據(jù)“凡食封皆傳于子孫”的實封繼承法享有實封。與此同時,他們還有可能獲得新的封賜,如武后長安中,相王李旦子成器兄弟五人,“并賜實封三百戶”,中宗神龍初,壽陽郡王李成器賜實封“通前七百戶”,嗣雍王李守禮、衡陽郡王李成義、臨淄郡王李隆基、巴陵郡王李隆范、中山郡王李隆業(yè)都賜實封500戶。高宗朝基本上延續(xù)太宗時諸王食實封1000戶的成制。荊王李元景于永徽初加封至1500戶,梁王李忠賜實封2000戶等少數(shù)特例。高宗朝時沛、英、豫三王因是武后所生,食封逾常制,但究竟加至多少戶,并無明確數(shù)字。武后朝時,李旦由皇嗣封為相王,與太平公主同食封3000戶。中宗朝親王食封數(shù)大增,如神龍初溫王李重茂、衛(wèi)王李重俊均食封2500戶,而相王李旦高達(dá)10000戶,唐隆元年時,相王李旦甚至“食一州全封”。公主實封情況,唐初規(guī)定為300戶,長公主加至600戶。但高宗時,太平公主因是武后所生,“食逾于制”。武后垂拱中,太平實封就達(dá)1200戶,圣歷初為3000戶,長安中至5000戶。中宗朝公主食封普遍激增,其中安樂公主4000戶,長寧公主3500戶,宣城、宜城、宣安公主也有1000戶,相王女作為縣主也已得到300戶的實封。這已經(jīng)是唐初公主的食封數(shù)字了,而太平公主甚至高達(dá)萬戶。韋后臨朝時,太平公主也“食一州全封”,且“其州公主自簡”。在襲封特權(quán)方面,公主不如諸王,不僅食封數(shù)量上普遍少于親王(太平、安樂公主例外),而且“若公主食實封,則公主薨乃停”,不存在子孫襲封的問題。然而人數(shù)往往多于諸王,因此唐代公主食封的數(shù)量也是相當(dāng)巨大的。太宗時封家63戶,轄3.57萬的封戶,平均每個封家轄封戶567個;高宗時封家52戶,轄封戶4.385萬,平均每個封家轄封戶843個;武后朝時,由于武后大殺李唐宗室并奪其賜,所以食封數(shù)量大大降低,實封家只有18戶,但平均封戶已有928戶。睿宗朝封家只有太宗時的近1/3,但享有的封戶數(shù)卻將近太宗時的2倍,平均封戶數(shù)幾乎是太宗朝的5倍。玄宗皇室食封總量和平均封戶數(shù)都已經(jīng)是太宗時的3倍左右。唐代諸王公主享有的經(jīng)濟特權(quán)到底有多大?開元二十八年(740),當(dāng)時全國共有8412871戶,48143690口。那么,平均每戶不到6口人。以玄宗朝實封家69戶計,那么諸王公主占全國總戶數(shù)的比例約是十萬分之一,但其封戶占國家總戶的比例則是1.3%。也就是說,只占全國總戶十萬分之一的諸王公主,分割了全國1.3%的課戶的租庸調(diào)的財政收入。這還只是平均數(shù),實際上,開元以前,“凡封戶,三丁以上為率”。食封家可以“分食諸郡,以租調(diào)給”,他們往往挑選高貲多丁者作為自己的封戶。中宗景龍年間,“應(yīng)出封戶凡五十四州,皆天下膏腴物產(chǎn)。其安樂、太平公主封,又取富戶,不在損免限。百姓著于封戶者,甚于征行。”相王、太平、長寧、安樂還“以七丁為限,雖水旱不蠲,以國租、庸?jié)M之。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