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張籍為什么要寫宿江店(張籍宿江店古詩解釋)

太過熾熱2022-12-15 08:26故事103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張籍為什么要寫宿江店,以及張籍宿江店古詩解釋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野店臨江浦,門前有菊花出自那首詩作者是誰

唐,張籍,《宿江店》

野店臨西浦,門前有橘花。

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

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

閑尋泊船處,潮落見平沙。

作者張籍在寫秋思時的背景

洛陽城里又見瑟瑟秋風吹起,在洛陽城內住著一位詩人——張籍。他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可他心里又非常想念他的家鄉,但自己又沒有時間寫信給家里的人。這幾天洛陽城里的人們都在說:“為什么我多年沒見的兒子還沒寫信來呀?!”“是呀,我的親人也沒給什么音訊呀。”……見到人們都紛紛討論起家鄉和家鄉的親人來,張籍也忍不住思念起親人了,于是他把筆、紙和墨水都拿了出來,剛寫了信的開頭,還想往下寫的時候,就有人來通知他說,洛陽城最大的官來到要見他,要他盡快寫一首詩,詩里要表現出對家鄉思念的感情等。張籍心里一直想著快點把家書寫好,寄出去。于是到唐大官家后,就請求唐大官讓他把家書寫完之后就幫其寫詩。

那個唐大官勉強答應了,可是他很不耐煩的對張籍說:“你一定要快,我就給你半柱香的時間把家書寫好呀。”張籍連忙答應,然后急匆匆的回了家,拿起筆就把自己在洛陽城的千愁萬緒、對家鄉的萬般思念寫在信紙上,匆匆封好信后,又覺得還有許多話沒說清楚,在捎信人出發之前又把人家叫住,把信拆開又加了一些內容進去。

最后,張籍寫給唐大官的詩就是《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我在洛陽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發蒼蒼,我的家人不知怎樣?是否還活在世上?讓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來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亮灑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鄉的親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淚。這眼淚是思鄉的淚。這時,突然樹上的葉子飄落了下來,秋風又把葉子卷了起來。哎……

我來到書房,想寫封信給家人,可是不知從何說起,要說的話太多了……過了好長時間,終于把信寫好了,便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細綢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騎著馬奔到驛站門口,“哦!原來你是專門為人捎信的。”他說:“是。”我便把信慎重遞給他,他要走的時候,我再次把信拿起來看看有沒有什么忘寫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給要走的人。我囑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這封信送給我的家人。讓他們知道我還在這里,要過兩、三年才能回去。

望著遠去的他,滾燙的熱淚迷蒙了我的雙眼……

張籍寫《秋思》的原因

原因:張籍原籍吳郡,他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當時是秋季,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秋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鄉愁詩。這首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后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淺淡,寓曲折于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秋思》的故事

《秋思》的故事

《秋思》的故事1

《秋思》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詩人張籍是借助寄家書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達了自己身在異鄉,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這節課改變了古詩教學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教法,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她是從從創境激趣、讀中自悟、拓展延伸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情境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學得快樂,體現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

張籍因事來到洛陽城,忽然看見大樹紛紛落葉,一陣陣涼爽的秋風迎面吹來。張籍感到很失落,知道秋天來了。張藉非常想念家人,眼看中秋節快到了,不知家人怎樣了。他立刻想起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

“我還是給家人寫封信吧!”張籍自言自語地說。張籍拿起筆,好久都寫不出字來,他的思鄉懷親之情豈是一封信能表達得了?許久,他在信上寫了幾句話:年邁的母親,你還好嗎?多病的父親,好好休息,注意身體。妻兒,你也不要太勞累了,為了家計,可以另謀出路。兒啊!你要天天支學堂上課啊!不能逃課,先生說的話一定要聽。后天就到中秋節了,吃團圓飯時開心一點,不要太掛念我了。

寫完后,張籍正想出去找了一個送信人,他的老鄉楊凱慧正好回鄉,張籍趕快把信交給他,張籍把信放進這個人的麻袋里,給了楊凱慧的麻袋里。張籍對樣凱慧是千叮萬囑付,告訴他,家里只有我妻子識字!楊凱慧正要出發,張籍不知道為什么,好像覺得自己寫得不對。他連忙叫住楊凱慧,從楊凱慧的的麻袋里拿出那封信,把信拆開,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雖然大約有100個字,但他讀了一個鐘頭。最后,他還是放下了,把信封好,放進楊凱慧的麻袋。張籍才讓楊凱慧走了,楊凱慧以經走了一個鐘頭了,但張籍還在那目送著,這就是遠方游子的思念故鄉的心情!

本節課教師在引領學生學古詩時遵循了古詩教學的基本規律,即:讓學生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本節課最大的優點是:以讀為主線,貫穿整節課。我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讀,以讀促思,因為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才會越豐富。今天朱老師講得這節課做到了這一點。朱老師就是通過學生個別朗讀、互相讀、自由讀等不同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讀中感悟詩句意思,感悟詩人的思想情感。本節課最終也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效果。特別是教者運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范讀、引讀,營造了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我始終沉浸在詩的意境之中。

當然,本節課也有以下兩點做得不夠:

1、沒有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學習相結合。課堂上有體現這方面的教學設計,但只是教師問、學生答。這樣做,沒有真正幫助學生梳理課外知識,只是走馬觀花,沒有實際效果。

2、對古詩意境的.想象沒有依托文本。

古詩詞語言精練、意境深遠,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我覺得古詩意境的想象只有從文本出發,才能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秋思》這首詩我覺得教學時,在學生已經知道了詩人看見的不是秋風,而是秋天的落葉,如果講到此處,教者就讓學生想象一下深秋的景物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時,學生就會體會到深秋會給人以蕭瑟、蒼涼之感,這樣的感覺就和作者身在異處、感到孤獨、寂寞、思戀家鄉的心情是一樣的。但朱老師在講課中脫離了文本。就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情感,我覺得有些牽強、生硬,學生很難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也就無法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品讀詩句的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最后我想說:“古詩教學,方法多多。只要我們巧妙使用,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其思維,就會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魅力無窮!”

《秋思》的故事2

張籍《秋思》故事

張籍因事來到洛陽城,忽然看見大樹紛紛落葉,一陣陣涼爽的秋風迎面吹來。張籍感到很失落,知道秋天來了。張藉非常想念家人,眼看中秋節快到了,不知家人怎樣了。他立刻想起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

“我還是給家人寫封信吧!”張籍自言自語地說。張籍拿起筆,好久都寫不出字來,他的思鄉懷親之情豈是一封信能表達得了?許久,他在信上寫了幾句話:年邁的母親,你還好嗎?多病的父親,好好休息,注意身體。妻兒,你也不要太勞累了,為了家計,可以另謀出路。兒啊!你要天天支學堂上課啊!不能逃課,先生說的話一定要聽。后天就到中秋節了,吃團圓飯時開心一點,不要太掛念我了。

寫完后,張籍正想出去找了一個送信人,他的老鄉楊凱慧正好回鄉,張籍趕快把信交給他,張籍把信放進這個人的麻袋里,給了楊凱慧的麻袋里。張籍對樣凱慧是千叮萬囑付,告訴他,家里只有我妻子識字!楊凱慧正要出發,張籍不知道為什么,好像覺得自己寫得不對。他連忙叫住楊凱慧,從楊凱慧的的麻袋里拿出那封信,把信拆開,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雖然大約有100個字,但他讀了一個鐘頭。最后,他還是放下了,把信封好,放進楊凱慧的麻袋。張籍才讓楊凱慧走了,楊凱慧以經走了一個鐘頭了,但張籍還在那目送著,這就是遠方游子的思念故鄉的心情!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注釋

⑴意萬重:極言心思之多;

⑵復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臨發:將出發;

⑸開封:拆開已經封好的家書。

《秋思》的故事3

秋天到了,一陣陣秋風吹來,金黃色的樹葉片片飛落,讓人心曠神怡。

客居洛陽城的張籍看到這美麗的景象,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恰好,這時一位張籍的老鄉前來拜訪他,并對他說:“兄弟,我明天就要回家鄉了!你要帶什么東西嗎?”張籍說:“我非常思念家人,我寫封家書,麻煩請你帶給我的家人吧!”“好的,”老鄉爽快地答應道,并說:“明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我到你這里來取信。”

送走老鄉之后,張籍便開始寫信了,可是想說的話太多了,竟不知從何說起。他一直寫到天黑,都還沒寫完,于是就點起了煤油燈,繼續往下寫。

第二天,他的老鄉準時來到張籍家,推門進去,發現張籍在書桌旁呼呼大睡。他連忙推醒張籍,看見書桌旁寫好的家書足足有四捆宣紙,便對張籍說:“兄弟,你想累死我呀!”張籍說:“呵呵,對不住了兄弟,等你回來了,我請你喝我自己做的菊花茶。”

正當老鄉要坐上馬出發的時候,張籍說:“兄弟,等等,我還有些話沒寫上。”于是,他又拿起了毛筆,繼續趴在地上寫了起來。他的老鄉不耐煩了,一遍又一遍地催他。當催到太陽爬上頭頂時,張籍才寫好。他的老鄉便騎上馬,向他揮手告別說:“明年再見!”張籍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心里在祈禱著:親人啊!你們一定要收到我的信并給我回信!

《秋思》的故事4

一天傍晚,秋風吹起,一個書生在亭子里欣賞樹葉落下來的美景。

突然,風停了,他想起去年,是在這個時候離開家鄉,來到洛陽城的。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過了一年了。去年離家時,非常冷,現在不知道父親病了沒有,不知道母親種的 莊稼有沒枯死……

晚上,明亮的月亮照射著他,他鋪開紙,那起筆,準備給家人寫信,可是想寫的話太多了他想來想去,挑了一些極為重要的事情寫了上去告知家人。

第二天早上,他把信交給了送信人,并叮囑必須要把母親的回信交到自己手上,送信人就要走了的時候,因為擔心昨晚匆忙寫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所以他又叫送信人停下,把信還給他,他又拆開信,補上了幾句話后,他這才放心地把信交給送信人。

送信人走了,他突然想到一首詩: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的故事5

秋風乍起,樹葉隨風擺動,奏響了秋天的交響樂,一片又一片的葉子落到了地上,秋天的洛陽城竟如此凄涼!

我決定寫封家書給遠方的親人報個平安。我拿起筆,卻遲遲不能開始寫,腦子里的想法一個接一個,竟不知從何開始寫。“吁——”捎信的人收起馬鞭,下了馬,走到我身前,恭恭敬敬地鞠了個躬:“請問您貴姓?是您叫我來幫您捎信的嗎”,“免貴姓張,字文昌,我要寫封家書給親人報個信兒,麻煩您稍等!”年輕人找了個凳子坐下,耐心地等待著。“我在這里一切都好……”我邊寫邊讀。坐在凳子上的年輕人皺皺眉,抬頭看看天空,尊敬地對我說:“能不能麻煩您快點兒寫,我還要繼續趕路。”

終于寫完了,我放下筆,走出屋時,捎信的年輕人已經騎上馬,準備出發。“等一下,小伙子,我再看看信!”“時間不早了,我得趕路。”“一定要把信按時送到,路上注意安全,不要把信弄丟了。到家后,給家人說我很平安,就是有點想念家鄉,讓他們趕緊回信,把那邊的情況都寫在信上……”“會的,我一定會把信按時送到,您就放心吧,祝您平安!”

黃土飛揚,馬蹄聲消失了,捎信人也無影無蹤。秋風無情地刮著我的白發,那凄涼的聲音似乎在對我說:“快回故鄉去吧,那里需要你。”兩行熱淚滾落下來,我吸吸鼻子,呆呆地望著遠方,過了許久,才慢慢回過神來,走進屋子,拿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秋思》這首詩。

張籍為什么要寫秋思?當時有什么事?寫作背景是什么?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游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里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于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不能下筆的生動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于想象了。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么,又補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象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張籍的詩歌的故事

不允許轉的

請自己去看好么

《全唐詩》卷三百八十四

卷384_1 「薊北旅思(一作送遠人)」張籍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卷384_2 「江南春」張籍

江南楊柳春,日暖地無塵。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晴沙鳴乳燕,芳樹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誰家祭水神。

卷384_3 「西樓望月」張籍

城西樓上月,復是雪晴時。寒夜共來望,思鄉獨下遲。幽光落水塹,凈色在霜枝。明日千里去,此中還別離。

卷384_4 「別鶴」張籍

雙鶴出云溪,分飛各自迷。空巢在松頂,折羽落紅泥。尋水終不飲,逢林亦未棲。別離應易老,萬里雨凄凄。

卷384_5 「江陵孝女」張籍

孝女獨垂發,少年唯一身。無家空托墓,主祭不從人。相吊有行客,起廬無舊鄰。江頭聞哭處,寂寂楚花春。

卷384_6 「山中古祠」張籍

春草空祠墓,荒林唯鳥飛。記年碑石在,經亂祭人稀。野鼠緣朱帳,陰塵蓋畫衣。近門潭水黑,時見宿龍歸。

卷384_7 「漁陽將」張籍

塞深沙草白,都護領燕兵。放火燒奚帳,分旗筑漢城。下營看嶺勢,尋雪覺人行。更向桑干北,擒生問磧名。

卷384_8 「聽夜泉」張籍

細泉深處落,夜久漸聞聲。獨起出門聽,欲尋當澗行。還疑隔林遠,復畏有風生。月下長來此,無人亦到明。

卷384_9 「送南遷客」張籍

去去遠遷客,瘴中衰病身。青山無限路,白首不歸人。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一家分幾處,誰見日南春。

卷384_10 「薊北春懷」張籍

渺渺水云外,別來音信稀。因逢過江使,卻寄在家衣。問路更愁遠,逢人空說歸。今朝薊城北,又見塞鴻飛。

卷384_11 「思遠人(一作寄遠客)」張籍

野橋春水清,橋上送君行。去去人應老,年年草自生。出門看遠道,無信向邊城。楊柳別離處,秋蟬今復鳴。

卷384_12 「贈同溪客」張籍

幽居得相近,煙景每寥寥。共伐臨溪樹,因為過水橋。自教青鶴舞,分采紫芝苗。更愛南峰住,尋君路恐遙。

卷384_13 「望行人(一作秋閨)」張籍

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飛。日日出門望,家家行客歸。無因見邊使,空待寄寒衣。獨倚青樓暮,煙深鳥雀稀。

卷384_14 「送宮人入道」張籍

舊寵昭陽里,尋仙此最稀。名初出宮籍,身未稱霞衣。已別歌舞貴,長隨鸞鶴飛。中官看入洞,空駕玉輪歸。

卷384_15 「送越客」張籍

見說孤帆去,東南到會稽。春云剡溪口,殘月鏡湖西。水鶴沙邊立,山鼯竹里啼。謝家曾住處,煙洞入應迷。

卷384_16 「贈辟谷者」張籍

學得餐霞法,逢人與小還。身輕曾試鶴,力弱未離山。無食犬猶在,不耕牛自閑。朝朝空漱水,叩齒草堂間。

卷384_17 「思江南舊游」張籍

江皋三月時,花發石楠枝。歸客應無數,春山自不知。獨行愁道遠,回信畏家移。楊柳東西渡,茫茫欲問誰。

卷384_18 「夜到漁家(一作宿漁家)」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卷384_19 「送遠使」張籍

揚旌過隴頭,隴水向西流。塞路依山遠,戍城逢笛秋。寒沙陰漫漫,疲馬去悠悠。為問征行將,誰封定遠侯。

卷384_20 「不食姑(一作贈山中女道士)」張籍

幾年山里住,已作綠毛身。護氣常稀語,存思自見神。養龜同不食,留藥任生塵。要問西王母,仙中第幾人。

卷384_21 「古苑杏花」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卷384_22 「送流人」張籍

獨向長城北,黃云暗塞天。流名屬邊將,舊業作公田。擁雪添軍壘,收冰當井泉。知君住應老,須記別鄉年。

卷384_23 「宿臨江驛(一作宿江上,一作宿溪中驛)」張籍

楚驛南渡口,夜深來客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離家久無信,又聽搗寒衣。

卷384_24 「送蠻客」張籍

借問炎州客,天南幾日行。江連惡溪路,山繞夜郎城。柳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知君卻回日,記得海花名。

卷384_25 「襄國別友」張籍

曉色荒城下,相看秋草時。獨游無定計,不欲道來期。別處去家遠,愁中驅馬遲。歸人渡煙水,遙映野棠枝。

卷384_26 「送遠客」張籍

南原相送處,秋水草還生。同作憶鄉客,如今分路行。

因誰寄歸信,漸遠問前程。明日重陽節,無人上古城。

-------------------------------------------------------------------------------- 卷384_27 「山中贈日南僧」張籍

獨向雙峰老,松門閉兩崖。翻經上蕉葉,掛衲落藤花。

甃石新開井,穿林自種茶。時逢海南客,蠻語問誰家。

-------------------------------------------------------------------------------- 卷384_28 「征西將」張籍

黃沙北風起,半夜又翻營。戰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

深山旗未展,陰磧鼓無聲。幾道征西將,同收碎葉城。

-------------------------------------------------------------------------------- 卷384_29 「寄友人」張籍

憶在江南日,同游三月時。采茶尋遠澗,斗鴨向春池。

送客沙頭宿,招僧竹里棋。如今各千里,無計得相隨。

-------------------------------------------------------------------------------- 卷384_30 「送防秋將」張籍

白首征西將,猶能射戟支。元戎選部曲,軍吏換旌旗。

逐虜招降遠,開邊舊壘移。重收隴外地,應似漢家時。

-------------------------------------------------------------------------------- 卷384_31 「律僧」張籍

苦行長不出,清羸最少年。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

避草每移徑,濾蟲還入泉。從來天竺法,到此幾人傳。

-------------------------------------------------------------------------------- 卷384_32 「山中秋夜」張籍

寂寂山景靜,幽人歸去遲。橫琴當月下,壓酒及花時。

冷露濕茆屋,暗泉沖竹籬。西峰采藥伴,此夕恨無期。

-------------------------------------------------------------------------------- 卷384_33 「送南客」張籍

行路雨修修,青山盡海頭。天涯人去遠,嶺北水空流。

夜市連銅柱,巢居屬象州。來時舊相識,誰向日南游。

-------------------------------------------------------------------------------- 卷384_34 「宿江店」張籍

野店臨西浦,門前有橘花。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

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閑尋泊船處,潮落見平沙。

-------------------------------------------------------------------------------- 卷384_35 「嶺表逢故人」張籍

過嶺萬馀里,旅游經此稀。相逢去家遠,共說幾時歸。

海上見花發,瘴中唯鳥飛。炎州望鄉伴,自識北人衣。

-------------------------------------------------------------------------------- 卷384_36 「出塞(一作塞上曲)」張籍

秋塞雪初下,將軍遠出師。分營長記火,放馬不收旗。

月冷邊帳濕,沙昏夜探遲。征人皆白首,誰見滅胡時。

-------------------------------------------------------------------------------- 卷384_37 「寄紫閣隱者」張籍

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有人時得見,無路可相尋。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唯應采靈藥,更不別營心。

-------------------------------------------------------------------------------- 卷384_38 「夜宿黑灶溪」張籍

夜到碧溪里,無人秋月明。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

花下紅泉色,云西乳鶴聲。明朝記歸處,石上自書名。

-------------------------------------------------------------------------------- 卷384_39 「古樹」張籍

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露根堪系馬,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燒痕霹靂新。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 卷384_40 「送徐先生歸蜀」張籍

日暮遠歸處,云間仙觀鐘。唯持青玉牒,獨立碧雞峰。

陰澗長收乳,寒泉舊養龍。幾時因賣藥,得向海邊逢。

-------------------------------------------------------------------------------- 卷384_41 「隱者」張籍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救病自行藥,得錢多與人。

問年長不定,傳法又非真。每見鄰家說,時聞使鬼神。

-------------------------------------------------------------------------------- 卷384_42 「送友人歸山」張籍

出山成北首,重去結茅廬。移石修廢井,掃龕盛舊書。

開田留杏樹,分洞與僧居。長在幽峰里,樵人見亦疏。

-------------------------------------------------------------------------------- 卷384_43 「霅溪西亭晚望(一作霅溪遠望)」張籍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頭。夕陰生遠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動歸思,逢人方倦游。吳興耆舊盡,空見白蘋洲。

-------------------------------------------------------------------------------- 卷384_44 「哭山中友人」張籍

入云遙便哭,山友隔今生。繞墓招魂魄,鐫巖記姓名。

犬因無主善,鶴為見人鳴。長說能尸解,多應別路行。

-------------------------------------------------------------------------------- 卷384_45 「答僧拄杖」張籍

靈藤為拄杖,白凈色如銀。得自高僧手,將扶病客身。

春游不騎馬,夜會亦呈人。持此歸山去,深宜戴角巾。

-------------------------------------------------------------------------------- 卷384_46 「靈都觀李道士」張籍

仙觀雨來靜,繞房瓊草春。素書天上字,花洞古時人。

泥灶煮靈液,掃壇朝玉真。幾回游閬苑,青節亦隨身。

-------------------------------------------------------------------------------- 卷384_47 「送韋評事歸華陰」張籍

三峰西面住,出見世人稀。老大誰相識,恓惶又獨歸。

掃窗秋菌落,開篋夜蛾飛。若向云中伴,還應著褐衣。

-------------------------------------------------------------------------------- 卷384_48 「送閩僧」張籍

幾夏京城住,今朝獨遠歸。修行四分律,護凈七條衣。

溪寺黃橙熟,沙田紫芋肥。九龍潭上路,同去客應稀。

-------------------------------------------------------------------------------- 卷384_49 「送海南客歸舊島」張籍

海上去應遠,蠻家云島孤。竹船來桂浦,山市賣魚須。

入國自獻寶,逢人多贈珠。卻歸春洞口,斬象祭天吳。

-------------------------------------------------------------------------------- 卷384_50 「登咸陽北寺樓(一作登感化寺樓)」張籍

高秋原上寺,下馬一登臨。渭水西來直,秦山南向深。

舊宮人不住,荒碣路難尋。日暮涼風起,蕭條多遠心。

-------------------------------------------------------------------------------- 卷384_51 「送新羅使」張籍

萬里為朝使,離家今幾年。應知舊行路,卻上遠歸船。

夜泊避蛟窟,朝炊求島泉。悠悠到鄉國,遠望海西天。

-------------------------------------------------------------------------------- 卷384_52 「宿廣德寺寄從舅」張籍

古寺客堂空,開簾四面風。移床動棲鶴,停燭聚飛蟲。

閑臥逐涼處,遠愁生靜中。林西微月色,思與寧家同。

-------------------------------------------------------------------------------- 卷384_53 「宿邯鄲館寄馬磁州(一作宿邯鄲寄磁州友人)」張籍

孤客到空館,夜寒愁臥遲。雖沽主人酒,不似在家時。

幾宿得歡笑,如今成別離。明朝行更遠,回望隔山陂。

-------------------------------------------------------------------------------- 卷384_54 「舟行寄李湖州」張籍

客愁無次第,川路重辛勤。藻密行舟澀,灣多轉楫頻。

薄游空感惠,失計自憐貧。賴有汀洲句,時時慰遠人。

-------------------------------------------------------------------------------- 卷384_55 「送閑師歸江南」張籍

遍住江南寺,隨緣到上京。多生修律業,外學得詩名。

講殿偏追入,齋家別請行。青楓鄉路遠,幾日盡歸程。

-------------------------------------------------------------------------------- 卷384_56 「游襄陽山寺」張籍

秋色江邊路,煙霞若有期。寺貧無利施,僧老足慈悲。

薜荔侵禪窟,蝦蟆占浴池。閑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時。

-------------------------------------------------------------------------------- 卷384_57 「登城寄王秘書建」張籍

聞君鶴嶺住,西望日依依。遠客偏相憶,登城獨不歸。

十年為道侶,幾處共柴扉。今日煙霞外,人間得見稀。

-------------------------------------------------------------------------------- 卷384_58 「送從弟戴玄往蘇州」張籍

楊柳閶門路,悠悠水岸斜。乘舟向山寺,著屐到漁家。

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江天詩景好,回日莫令賒。

-------------------------------------------------------------------------------- 卷384_59 「送朱慶馀及第歸越」張籍

東南歸路遠,幾日到鄉中。有寺山皆遍,無家水不通。

湖聲蓮葉雨,野氣稻花風。州縣知名久,爭邀與客同。

-------------------------------------------------------------------------------- 卷384_60 「過賈島野居」張籍

青門坊外住,行坐見南山。此地去人遠,知君終日閑。

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好是經過處,唯愁暮獨還。

-------------------------------------------------------------------------------- 卷384_61 「酬韓庶子」張籍

西街幽僻處,正與懶相宜。尋寺獨行遠,借書常送遲。

家貧無易事,身病足閑時。寂寞誰相問,只應君自知。

-------------------------------------------------------------------------------- 卷384_62 「贈姚合少府」張籍

病來辭赤縣,案上有丹經。為客燒茶灶,教兒掃竹亭。

詩成添舊卷,酒盡臥空瓶。闕下今遺逸,誰瞻隱士星。

-------------------------------------------------------------------------------- 卷384_63 「送僧游五臺兼謁李司空(作送顥法師往太原兼謁李司空)」張籍

遠去見雙節,因行上五臺。化樓侵曉出,雪路向春開。

邊寺連峰去,胡兒聽法來。定知巡禮后,解夏始應回。

-------------------------------------------------------------------------------- 卷384_64 「送鄭秀才歸寧」張籍

桂楫彩為衣,行當令節歸。夕潮迷浦遠,晝雨見人稀。

野芰到時熟,江鷗泊處飛。離琴一奏罷,山雨靄馀暉。

-------------------------------------------------------------------------------- 卷384_65 「送李評事游越」張籍

未習風塵事,初為吳越游。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門何在,蘭亭水尚流。西陵待潮處,知汝不勝愁。

-------------------------------------------------------------------------------- 卷384_66 「夏日閑居」張籍

無事門多閉,偏知夏日長。早蟬聲寂寞,新竹氣清涼。

閑對臨書案,看移曬藥床。自憐歸未得,猶寄在班行。

-------------------------------------------------------------------------------- 卷384_67 「閑居」張籍

東城南陌塵,紫幰與朱輪。盡說無多事,能閑有幾人。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誰見衡門里,終朝自在貧。

-------------------------------------------------------------------------------- 卷384_68 「寄昭應王中丞」張籍

借得街西宅,開門渭水頭。長貧唯要健,漸老不禁愁。

獨憑藤書案,空懸竹酒鉤。春風石甕寺,作意共君游。

-------------------------------------------------------------------------------- 卷384_69 「酬孫洛陽」張籍

家貧相遠住,齋館入時稀。獨坐看書卷,閑行著褐衣。

早蟬庭筍老,新雨徑莎肥。各離爭名地,無人見是非。

-------------------------------------------------------------------------------- 卷384_70 「送人任濟陰(一作送人往濟南)」張籍

黃綬在腰下,知君非旅行。將書報舊里,留褐與諸生。

贈別盡沽酒,惜歡多出城。春風濟水上,候吏聽車聲。

-------------------------------------------------------------------------------- 卷384_71 「晚春過崔駙馬東園」張籍

閑園多好風,不意在街東。早早詩名遠,長長酒性同。

竹香新雨后,鶯語落花中。莫遣經過少,年光漸覺空。

-------------------------------------------------------------------------------- 卷384_72 「夏日閑居」張籍

多病逢迎少,閑居又一年。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

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 卷384_73 「晚秋閑居」張籍

獨坐高秋晚,蕭條足遠思。家貧常畏客,身老轉憐兒。

萬種盡閑事,一生能幾時。從來疏懶性,應只有僧知。

-------------------------------------------------------------------------------- 卷384_74 「和陸司業習靜寄所知」張籍

幽室獨焚香,清晨下未央。山開登竹閣,僧到出茶床。

收拾新琴譜,封題舊藥方。逍遙無別事,不似在班行。

-------------------------------------------------------------------------------- 卷384_75 「酬韓祭酒雨中見寄」張籍

雨中愁不出,陰黑盡連宵。屋濕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無芻憐馬瘦,少食信兒嬌。聞道韓夫子,還同此寂寥。

-------------------------------------------------------------------------------- 卷384_76 「和裴仆射移官言志(一作和裴仆射寄韓侍郎)」張籍

身在勤勞地,常思放曠時。功成歸圣主,位重委群司。

看壘臺邊石,閑吟篋里詩。蒼生正瞻望,難與故山期。

-------------------------------------------------------------------------------- 卷384_77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見招」張籍

曲江冰欲盡,風日已恬和。柳色看猶淺,泉聲覺漸多。

紫蒲生濕岸,青鴨戲新波。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過。

-------------------------------------------------------------------------------- 卷384_78 「和裴仆射朝回寄韓吏部」張籍

獨愛南關里,山晴竹杪風。從容朝早退,蕭灑客常通。

案曲新亭上,移花遠寺中。唯應有吏部,詩酒每相同。

-------------------------------------------------------------------------------- 卷384_79 「春日李舍人宅見兩省諸公唱和,因書情即事」張籍

又見帝城里,東風天氣和。官閑人事少,年長道情多。

紫掖發章句,青闈更詠歌。誰知余寂寞,終日斷經過。

-------------------------------------------------------------------------------- 卷384_80 「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張籍

由來病根淺,易見藥功成。曉日杵臼靜,涼風衣服輕。

猶疑少氣力,漸覺有心情。獨倚紅藤杖,時時階上行。

-------------------------------------------------------------------------------- 卷384_81 「早春病中」張籍

羸病及年初,心情不自如。多申請假牒,只送賀官書。

幽徑獨行步,白頭長懶梳。更憐晴日色,漸漸暖貧居。

-------------------------------------------------------------------------------- 卷384_82 「送嚴大夫之桂州」張籍

旌旆過湘潭,幽奇得遍探。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無時不養蠶。聽歌疑似曲,風俗自相諳。

-------------------------------------------------------------------------------- 卷384_83 「詠懷」張籍

老去多悲事,非唯見二毛。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望月偏增思,尋山易發勞。都無作官意,賴得在閑曹。

-------------------------------------------------------------------------------- 卷384_84 「使至藍溪驛,寄太常王丞」張籍

獨上七盤去,峰巒轉轉稠。云中迷象鼻,雨里下箏頭。

水沒荒橋路,鴉啼古驛樓。君今在城闕,肯見此中愁。

-------------------------------------------------------------------------------- 卷384_85 「留別江陵王少府」張籍

迢迢山上路,病客獨行遲。況此分手處,當君失意時。

寒林遠路驛,晚燒過荒陂。別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

-------------------------------------------------------------------------------- 卷384_86 「贈海東僧」張籍

別家行萬里,自說過扶馀。學得中州語,能為外國書。

與醫收海藻,持咒取龍魚。更問同來伴,天臺幾處居。

-------------------------------------------------------------------------------- 卷384_87 「寄漢陽故人」張籍

知君漢陽住,煙樹遠重重。歸使雨中發,寄書燈下封。

同時買江塢,今日別云松。欲問新移處,青蘿最北峰。

-------------------------------------------------------------------------------- 卷384_88 「送安西將」張籍

萬里海西路,茫茫邊草秋。計程沙塞口,望伴驛峰頭。

雪暗非時宿,沙深獨去愁。塞鄉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 卷384_89 「題李山人幽居」張籍

襄陽南郭外,茅屋一書生。無事焚香坐,有時尋竹行。

畫苔藤杖細,踏石筍鞋輕。應笑風塵客,區區逐世名。

-------------------------------------------------------------------------------- 卷384_90 「早春閑游」張籍

年長身多病,獨宜作冷官。從來閑坐慣,漸覺出門難。

樹影新猶薄,池光晚尚寒。遙聞有花發,騎馬暫行看。

-------------------------------------------------------------------------------- 卷384_91 「贈太常王建藤杖筍鞋」張籍

蠻藤剪為杖,楚筍結成鞋。稱與詩人用,堪隨禮寺齋。

尋花入幽徑,步日下寒階。以此持相贈,君應愜素懷。

-------------------------------------------------------------------------------- 卷384_92 「和周贊善聞子規」張籍

秦城啼楚鳥,遠思更紛紛。況是街西夜,偏當雨里聞。

應投最高樹,似隔數重云。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 卷384_93 「送李騎曹靈州歸覲」張籍

翩翩出上京,幾日到邊城。漸覺風沙起,還將弓箭行。

席箕侵路暗,野馬見人驚。軍府知歸慶,應教數騎迎。

-------------------------------------------------------------------------------- 卷384_94 「寒食夜寄姚侍郎」張籍

貧官多寂寞,不異野人居。作酒和山藥,教兒寫道書。

五湖歸去遠,百事病來疏。況憶同懷者,寒庭月上初。

-------------------------------------------------------------------------------- 卷384_95 「題清徹上人院」張籍

古寺臨壇久,松間別起堂。看添浴佛水,自合讀經香。

愛養無家客,多傳得效方。過齋長不出,坐臥一繩床。

-------------------------------------------------------------------------------- 卷384_96 「寄靈一上人初歸云門寺」張籍

寒山白云里,法侶自招攜。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遙看處,秋風是會稽。

-------------------------------------------------------------------------------- 卷384_97 「和裴司空即事通簡舊僚」張籍

肅肅上臺坐,四方皆仰風。當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

獨對赤墀下,密宣黃閣中。猶聞動高韻,思與舊僚同。

-------------------------------------------------------------------------------- 卷384_98 「使回留別襄陽李司空」張籍

江亭寒日晚,弦管有離聲。從此一筵別,獨為千里行。

遲遲戀恩德,役役限公程。回首吟新句,霜云滿楚城。

-------------------------------------------------------------------------------- 卷384_99 「和戶部令狐尚書喜裴司空見招看雪」張籍

南園新覆雪,上宰曉來看。誰共登春榭,唯聞有地官。

色連山遠靜,氣與竹偏寒。高韻更相應,寧同歌吹歡。

-------------------------------------------------------------------------------- 卷384_100 「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張籍

皎皎仙家鶴,遠留閑宅中。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

丞相西園好,池塘野水通。欲將來放此,賞望與賓同。

-------------------------------------------------------------------------------- 卷384_101 「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張籍

張籍為什么要寫宿江店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張籍宿江店古詩解釋、張籍為什么要寫宿江店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1987.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