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詩有哪些(曾子的古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曾子的詩有哪些,以及曾子的古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曾子殺彘》的寓意》古詩原文及翻譯
《曾子殺彘》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譯: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隨著她在她后面哭。他的母親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準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人們:家長對孩子不能信口開河,要言必信。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否則父母將失信于孩子。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不可不檢點,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重言傳身教。父母師長的言行舉止,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將來,所以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形容道路漫長還需努力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道路漫長還需努力的詩句列舉如下: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離騷》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曾子《論語·泰伯章》
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偶成》
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9、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清·紀昀《紀昀》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
11、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賈島《劍客》
12、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
13、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 《論治體札子》
1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5、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 《浪淘沙》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足!《詩》云:...求這句話全文
《論語·泰伯》: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疏: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鄭曰:“啟,開也。曾子以為受身體于父母,不敢毀傷,故使弟子開衾而視之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孔曰:“言此《詩》者,喻已常戒慎,恐有所毀傷。”)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周曰:“乃今日后,我自知免于患難矣。小子,弟子也。呼之者,欲使聽識其言。” )
[疏]“曾子”至“小子”。○正義曰:此章言曾子之孝,不敢毀傷也。“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者,啟,開也。曾子以為受身體于父母,不敢毀傷,故有疾恐死,召其門弟子,使開衾而視之,以明無毀傷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者,《小雅·小旻篇》文也。戰戰,恐懼。兢兢,戒慎。臨深,恐墜。履薄,恐陷。曾子言此詩者,喻己常戒慎,恐有所毀傷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者,小子,弟子也。言乃今日后,自知免于患難矣。呼弟子者,欲使聽識其言也。
集注:
夫,音扶。啟,開也。曾子平日以為身體受于父母,不敢毀傷,故于此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詩小旻之篇。戰戰,恐懼。兢兢,戒謹。臨淵,恐墜;履冰,恐陷也。曾子以其所保之全示門人,而言其所以保之之難如此;至于將死,而后知其得免于毀傷也。小子,門人也。語畢而又呼之,以致反復丁寧之意,其警之也深矣。程子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君子保其身以沒,為終其事也,故曾子以全歸為免矣。」尹氏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曾子臨終而啟手足,為是故也。非有得于道,能如是乎?」范氏曰:「身體猶不可虧也,況虧其行以辱其親乎?」
按,諸家解“啟予足啟予手”,多謂此乃令門人弟子視其身體發膚之完好,而幸戒慎終生可以保全身體矣。楊伯峻氏引王念孫《廣雅疏證》以啟為{晵,日字改作目字}之誤,解作視,然至下句仍謂身體幸得保全,從此則可以免于刑戮也。此說頗有捍格之處,想賢如曾子者,一生之戒慎恐懼,豈特為保全身體哉?《泰伯》此章所記乃曾子臨沒時事(由下章“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云云可推知),與《禮記》所記曾子易簀事正可相互發明。《禮記·檀弓上》: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曾子非大夫而席季孫氏所贈大夫之簀,非禮也。雖病革臨沒仍不得違禮,故命子弟“舉扶而易之”,此或即《論語》所謂“啟予足,啟予手”,欲門人弟子舉其首足以易簀也。其謹于禮法如此。至“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數句,略謂予一生敬慎戒懼(易簀亦其事,非僅為保全發膚身體而言),此后始得免之矣。此乃曾子臨終遺言,自道平生行事大節如此,雖臨終亦當“得正而斃”,小子須為效法,“死而后已”(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此章或亦遺訓歟?)。
附朱熹評易簀事:
易簀結纓,未須論優劣,但看古人謹于禮法,不以生死之變易其所守如此,便使人有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之心,此是緊要處。
又曰:季孫之賜,曾子之受,皆為非禮,或有因仍習俗,嘗有是事而未能正耳。但及其疾病不可以變之時,一聞人言,而必舉扶以易之,則非大賢不能矣。此事切要處,正在此毫厘頃刻之間。(陳澔《禮記集說》引)
帶曾的詩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字開頭的七字詩句
失。清路荷前幸,明時稱右弼。曾聯野外游,尚記帷中密。新慟情莫遣,舊游詞更述。空令還辱和,長嘆知音日。
2. 《和嚴揆省中宿齋遇令狐員外當直之作》 作者:李逢吉
致齋分直宿南宮,越石盧諶此夜同。位極班行猶念舊,名題章奏亦從公。曾驅爪士三邊靜,新贈髯參六義窮。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憐如在庾樓中。
3. 《宮詞三十首》 作者:王涯
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頭雙眼長。新睡起來思舊夢,見人忘卻道勝常。春來新插翠云釵,尚著云頭踏殿鞋。欲得君王回一顧,爭扶玉輦下金階。五更初起覺風寒,香炷燒來夜已殘。欲卷珠簾驚雪滿,自將紅燭上樓看。各將金鎖鎖宮門,院院青娥侍至尊。頭白監門掌來去,問頻多是最承恩。夜久盤中蠟滴稀,金刀剪起盡霏霏。傳聲總是君王喚,紅燭臺前著舞衣。箏翻禁曲覺聲難,玉柱皆非舊處安。記得君王曾道好,長因下輦得先彈。一叢高鬢綠云光,官樣輕輕淡淡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內家裝。宜春院里駐仙輿,夜宴笙歌總不如。傳索金箋題寵號,鐙前御筆與親書。永巷重門漸半開,宮官著鎖隔門回。誰知曾笑他人處,今日將身自入來。春風簾里舊青娥,無奈新人奪寵何。寒食禁花開滿樹,玉堂終日閉時多。碧繡檐前柳散垂,守門宮女欲攀時。曾經玉輦從容處,不敢臨風折一枝。鴉飛深在禁城墻,多繞重樓復殿傍。時向春檐瓦溝上,散開朝翅占朝光。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深宮更有何人到,只曉金階吠晚螢。百尺仙梯倚閣邊,內人爭下擲金錢。風來競看銅烏轉,遙指朱干在半天。春風擺蕩禁花枝,寒食秋千滿地時。又落深宮石渠里,盡隨流水入龍池。墻墻不斷接宮城,金榜皆書殿院名。萬轉千回相隔處,各調弦管對聞聲。霏霏春雨九重天,漸暖龍池御柳煙。玉輦游時應不避,千廊萬屋自相連。禁門煙起紫沉沉,樓閣當中復道深。長入暮天凝不散,掖庭宮里動秋砧。炎炎夏日滿天時,桐葉交加覆玉墀。向晚移鐙上銀簟,叢叢綠鬢坐彈棋。瞳瞳日出大明宮,天樂遙聞在碧空。禁樹無風正和暖,玉樓金殿曉光中。迥出芙蓉閣上頭,九天懸處正當秋。年年七夕晴光里,宮女穿針盡上樓。教來鸚鵡語初成,久閉金籠慣認名。總向春園看花去,獨于深院笑人聲。銀瓶瀉水欲朝妝,燭焰紅高粉壁光。共怪滿衣珠翠冷,黃花瓦上有新霜。迎風殿里罷云和,起聽新蟬步淺莎。為愛九天和露滴,萬年枝上最聲多。御果收時屬內官,傍檐低壓玉闌干。明朝摘向金華殿,盡日枝邊次第看。內里松香滿殿聞,四行階下暖氤氳。春深欲取黃金粉,繞樹宮娥著絳裙。禁樹傳聲在九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