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宋之問現實性了多少詩(宋之問的詩)

太過熾熱2022-12-15 12:22歷史23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宋之問現實性了多少詩,以及宋之問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之問的詩幾首,謝謝!

【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宋之問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艷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宋之問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谷轉斜盤徑,川回曲抱原。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夏日仙萼亭應制】宋之問

高嶺逼星河,乘輿此日過。

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

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

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宋之問

鳳剎侵云半,虹旌倚日邊。

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

時菊芳仙醞,秋蘭動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蹕扈歸天。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歡字】宋之問

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御氣云霄近,乘高宇宙寬。

今朝萬壽引,宜向曲中彈。

【奉和圣制閏九月九日登莊嚴總持二寺閣】宋之問

閏月再重陽,仙輿歷寶坊。

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猶黃。

風鐸喧行漏,天花拂舞行。

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麟趾殿侍宴應制】宋之問

北闕層城峻,西宮復道懸。

乘輿歷萬戶,置酒望三川。

花柳含丹日,山河入綺筵。

欲知陪賞處,空外有飛煙。

【上陽宮侍宴應制得林字】宋之問

廣樂張前殿,重裘感圣心。

砌蓂霜月盡,庭樹雪云深。

舊渥驂宸御,慈恩忝翰林。

微臣一何幸,再得聽瑤琴。

【幸少林寺應制】宋之問

紺宇橫天室,回鑾指帝休。

曙陰迎日盡,春氣抱巖流。

空樂繁行漏,香煙薄彩斿。

玉膏從此泛,仙馭接浮丘。

【幸岳寺應制】宋之問

暫幸珠筵地,俱憐石瀨清。

泛流張翠幕,拂迥掛紅旌。

雅曲龍調管,芳樽蟻泛觥。

陪歡玉座晚,復得聽金聲。

【扈從登封途中作】宋之問

帳殿郁崔嵬,仙游實壯哉。

曉云連幕卷,夜火雜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鳴萬乘來。

扈從良可賦,終乏掞天才。

【扈從登封告成頌】宋之問

復道開行殿,鉤陳列禁兵。

和風吹鼓角,佳氣動旗旌。

后騎回天苑,前山入御營。

萬方俱下拜,相與樂升平。

【松山嶺應制】宋之問

翼翼高旌轉,鏘鏘鳳輦飛。

塵銷清蹕路,云濕從臣衣。

白羽搖丹壑,天營逼翠微。

芳聲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緱山廟】宋之問

王子賓仙去,飄飖笙鶴飛。

徒聞滄海變,不見白云歸。

天路何其遠,人間此會稀。

空歌日云幕,霜月漸微微。

【奉和梁王宴龍泓應教得微字】宋之問

水府淪幽壑,星軺下紫微。

鳥驚司仆馭,花落侍臣衣。

芳樹搖春晚,晴云繞座飛。

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歸。

【壽陽王花燭圖(一作沈佺期詩)】宋之問

仙媛乘龍日,天孫捧雁來。

可憐桃李樹,更繞鳳凰臺。

燭照香車入,花臨寶扇開。

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

【江南曲】宋之問

妾住越城南,離居不自堪。

采花驚曙鳥,摘葉喂春蠶。

懶結茱萸帶,愁安玳瑁簪。

待君消瘦盡,日暮碧江潭。

【牛女(一作沈佺期詩)】宋之問

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

奔龍爭渡月,飛鵲亂填河。

失喜先臨鏡,含羞未解羅。

誰能留夜色,來夕倍還梭。

【冬夜寓直麟閣(一作王維詩)】宋之問

直事披三省,重關閉七門。

廣庭憐雪凈,深屋喜爐溫。

月幌花虛馥,風窗竹暗喧。

東山白云意,茲夕寄琴尊。

【登禪定寺閣(一作登總持寺閣)】宋之問

梵宇出三天,登臨望八川。

開襟坐霄漢,揮手拂云煙。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邊。

東京楊柳陌,少別已經年。

【陸渾山莊】宋之問

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

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

去去獨吾樂,無然愧此生。

【藍田山莊】宋之問

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為農且用天。

輞川朝伐木,藍水暮澆田。

獨與秦山老,相歡春酒前。

【春日山家(一作春泉洗藥)】宋之問

今日游何處,春泉洗藥歸。

悠然紫芝曲,晝掩白云扉。

魚樂偏尋藻,人閑屢采薇。

丘中無俗事,身世兩相違。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宋之問

公子正邀歡,林亭春未蘭。

攀巖踐苔易,迷路出花難。

窗覆垂楊暖,階侵瀑水寒。

帝城歸路直,留興接鹓鸞。

【江亭晚望】宋之問

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村。

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

縱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

【秋晚游普耀寺】宋之問

薄暮曲江頭,仁祠暫可留。

山形無隱霽,野色遍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緣寶樹幽。

平生厭塵事,過此忽悠悠。

【答李司戶夔】宋之問

遠方來下客,輶軒攝使臣。

弄琴宜在夜,傾酒貴逢春。

駟馬留孤館,雙魚贈故人。

明朝散云雨,遙仰德為鄰。

【寄天臺司馬道士】宋之問

臥來生白發,覽鏡忽成絲。

遠愧餐霞子,童顏且自持。

舊游惜疏曠,微尚日磷緇。

不寄西山藥,何由東海期。

【使往天平軍馬約與陳子昂新鄉為期,及還而不相遇】宋之問

入衛期之子,吁嗟不少留。

情人去何處,淇水日悠悠。

恒碣青云斷,衡漳白露秋。

知君心許國,不是愛封侯。

【過函谷關】宋之問

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

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

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

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

【送朔方何侍郎】宋之問

聞道云中使,乘驄往復還。

河兵守陽月,塞虜失陰山。

拜職嘗隨驃,銘功不讓班。

旋聞受降日,歌舞入蕭關。

【送田道士使蜀投龍】宋之問

風馭忽泠然,云臺路幾千。

蜀門峰勢斷,巴字水形連。

人隔壺中地,龍游洞里天。

贈言回馭日,圖畫彼山川。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宋之問

潁郡水東流,荀陳兄弟游。

偏傷茲日遠,獨向聚星州。

河潤在明德,人康非外求。

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送趙司馬赴蜀州】宋之問

餞子西南望,煙綿劍道微。

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

職拜輿方遠,仙成履會歸。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送永昌蕭贊府】宋之問

柳變曲江頭,送君函谷游。

弄琴寬別意,酌醴醉春愁。

戀本亦何極,贈言微所求。

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園流。

【送李侍御】宋之問

行李戀庭闈,乘軺振彩衣。

南登指吳服,北走出秦畿。

去國夏云斷,還鄉秋雁飛。

旋聞郡計入,更有使臣歸。

【餞湖州薛司馬】宋之問

別駕促嚴程,離筵多故情。

交深季作友,義重伯為兄。

鎮靜移吳俗,風流在漢京。

會看陳仲舉,從此拜公卿。

【送杜審言】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送武進鄭明府】宋之問

弦歌試宰日,城闕賞心違。

北謝蒼龍去,南隨黃鵠飛。

夏云海中出,吳山江上微。

甿謠豈云遠,從此慶緇衣。

唐朝著名詩人宋之問的詩句名言

唐朝著名詩人宋之問的詩句名言

1、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2、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

3、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4、強飲離前酒,終傷別后神宋之問

5、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宋之問

6、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宋之問《靈隱寺》

7、宿云鵬際落,殘月蚌中開。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宋之問《早發始興口至虛氏村作》

8、桂林風景異,伙似洛陽春宋之問

9、鬒發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宋之問《早發始興口至虛氏村作》

10、嘆惜春風起,飄零君不見。宋之問《芳樹》

11、藥欄聽蟬噪,書幌見禽過。愁至愿甘寢,其如鄉夢何。宋之問《別之望后獨宿藍田山莊》

唐朝著名詩人元稹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28歲列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御史。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

元稹名人名言: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

春來愛有歸鄉夢,一半猶疑夢里行。

年年漸覺老人稀,欲別孫翁淚滿衣。未死不知何處去,此身終向此原歸。

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

門前本是虛空界,何事栽花誤世人。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去年江上識君面,愛君風貌情已敦。

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里鏡。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詩詞名言摘抄

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詩詞名言摘抄

1、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劉長卿《別嚴士元》

2、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劉長卿《別嚴士元》

3、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劉長卿《彈琴》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7、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見寄》

8、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9、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

10、江南海北長相憶,淺水深山獨掩扉。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劉長卿《會赦后酬主簿所問》

11、庭種南中樹,年華幾度新。已依初地長,獨發舊園春。映日成華蓋,搖風散錦茵。色空榮落處,香醉往來人。菡萏千燈遍,芳菲一雨均。高柯倘為楫,渡海有良因。——劉長卿《題靈佑上人法華院木蘭花》

12、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13、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14、平蕪萬里無人去,落日千山空鳥飛——劉長卿

15、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16、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別名謫仙怨》

17、年光不可待,空羨向南枝——劉長卿《廨中見桃花南枝已開,北枝未發,因寄杜副端》

著名詩人林徽因的經典語錄

林徽因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下林徽因的經典語錄語句:

1、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準備要聽了嗎?

2、人間的季候永遠不斷在轉變,春時你留下多處殘紅,翩然辭別,本不想回來時同誰嘆息秋天!

3、昨天又昨天,美還逃不出時間的威嚴;相信這里睡眠著最美麗的,骸骨,一絲魂魄月邊留念,菩提樹下清蔭則是去年!

4、從沒有人說過八月什么話,夏天過去了,也不到秋天。

5、我沒有時間盤問自己的胸懷。

6、消沉,慈凈那一天一閃冷焰,一葉無聲的墜地,僅證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終會死在風前!

7、現在連秋云黃葉又已失落去遼遠里,剩下灰色的長空一片透徹的寂寞,你忍聽冷風獨語?

8、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9、清泉底浮動,泛流到水面上,燦爛,分散!

10、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閃著光亮,迸出天真!

11、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12、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里嗎?

13、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塊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14、啊,出名要趁早呀,來的太晚,快樂也不那么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

15、一般的說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經驗,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從來沒想到把它寫下來,事過境遷,就此湮沒了。

16、男人做錯事,但是女人遠兜遠轉地計劃怎樣做錯事。女人不大想到未來同時也努力忘記她們的過去所以天曉得她們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17、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占領了她的身體之后,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18、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卻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的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19、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種特殊的誘惑性,走起路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顫抖,無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顫抖,虛虛實實,極其神秘。

20、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21、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22、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23、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24、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騙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25、你問我愛你值比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26、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來?

27、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28、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都是嚴格的考驗。

29、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國婦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實際上女人總是低的,氣憤也無用,人生不是賭氣的事。

30、對于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

31、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的出藉口。

32、回憶永遠是惆悵。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

33、一個知己就好象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

34、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著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

35、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36、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什么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37、人因為心里不快樂,才浪費,是一種補償作用。

38、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39、我愛你,沒有什么目的。只是愛你。

40、那些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了。

41、清泉底浮動,泛流到水面上,燦爛,分散!

42、認得這透明體,智慧的葉子掉在人間?

43、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閃著光亮,迸出天真!

44、男人不愛女人。他們只是需要女人。

45、我們一直是在離別中,比如和愛的人,和傷害,甚至和時光。

46、我微笑。在任何我難過或者快樂的時候,我只剩下微笑。

47、我相信我愛你。依然。始終。永遠。

48、也許愛情只是因為寂寞。需要找一個人來愛。即使沒有任何結局。

49、會過去的,就會過去的。我們的痛苦,我們的悲傷,我們的負罪。

50、當一個女子在看天空的時候,她并不想尋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51、如果有過幸福。幸福只是瞬間的片斷,一小段一小段。

52、緣分叵測,我們無從得知下一刻會發生一些什么。

53、手指不會動了,眼淚不會流了,時間不會走了。

54、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泣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

55、從沒有人說過八月什么話,夏天過去了,也不到秋天。

56、消沉,慈凈那一天一閃冷焰,一葉無聲的墜地,僅證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終會死在風前!

57、現在連秋云黃葉又已失落去遼遠里,剩下灰色的長空一片透徹的寂寞,你忍聽冷風獨語?

58、天是昨夜雨洗過的,山崗照著太陽又留一片影;羊跟著放羊的轉進村莊,一大棵樹蔭下罩著井,又像是心!

59、任何東西都可被替代。愛情,往事,記憶,失望,時間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無力自拔。

60、那些美麗的小魚,它們睡覺的時候也睜著眼睛。不需要愛情,亦從不哭泣。它們是我的榜樣。

61、孤獨從一開始注定要用一生來承擔。

62、有時候我想問一個陌生人問他可不可以帶我走我心里始終有這種隱藏的動機。

63、痛徹心扉的愛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經以為的花好月圓,愛情只是宿命擺下的一個局。

64、我的世界是寂靜無聲的,容納不下別人。

65、像我這樣的女人,總是以一個難題的形式出現在感情里。

66、我們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67、人的寂寞,有時候很難用語言表達。

68、總是需要一些溫暖。哪怕是一點點自以為是的紀念。

69、感情有時候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和任何人無關。愛,或者不愛,只能自行了斷。

70、傷口是別人給與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

71、我大概是一只鳥。充滿了警覺,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飛。

72、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73、我總是以為自己是會對流失的時間和往事習慣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誰。以什么樣的方式結束。

宋之問有哪些代表作品?

宋之問的代表作品有:《渡漢江》《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擴展資料:

一、宋之問簡介:

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 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二、詩歌評價

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作為詩人,宋之問年輕時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從《宋之問集》和《全唐詩》所收作品來看,他對當時體裁多能把握,運用熟諳,佳作名句也有可觀。如短歌《冬霄引·贈司馬承楨》訴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勁風。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五言古詩《題張老松樹》喻高潔句:“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詩《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五言絕句《送杜審言》表離別:“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五言長律《靈隱寺》繪勝景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摯,暢美如畫。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他與沈佺期在齊、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創作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并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江亭晚望》

宋之問

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村。

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

縱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

3.《晚泊湘江》

宋之問

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

況復秋雨霽,表里見衡山。

路逐鵬南轉,心依雁北還。

唯馀望鄉淚,更染竹成斑。

4.《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5.《度大庾嶺》

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

關于宋之問的古詩有哪些?

一、《登逍遙樓》

【作者】宋之問?【朝代】唐

逍遙樓上望鄉關,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譯文

在逍遙樓上遙望故鄉的方向,清澈的水面彌漫著云霧。 衡陽在逍遙樓大概兩千里,沒有辦法用大雁把書信寄回衡陽。

二、苑中遇雪應制

【作者】宋之問?【朝代】唐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譯文

清晨的朝陽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鑾駕從天邊駛來。高樓上誰穿著青袍眺望,就像望春臺邊隨風飄揚的青旗。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還以為是昨夜院中的樹枝上開出的花。

三、渡漢江

【作者】宋之問?【朝代】唐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文?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越走近故鄉心里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四、度大庾嶺

【作者】宋之問?【朝代】唐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譯文

我離開京城剛剛度過大庾嶺,便停下車子,再次回首遙望我的家鄉。我的魂魄追隨著從南方向北奮飛的鳥兒,望著那向北而開的花枝,眼淚為之流不止。

山間連綿陰雨剛剛有了一點停止的意思,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趨勢。只要有重回長安的機會,我是不敢像賈誼那樣因為被貶而感到遺憾的。

五、題大庾嶺北驛

【作者】宋之問?【朝代】唐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譯文

陰歷十月的時候,大雁就開始南飛,據說飛到大庾嶺,它們就全部折回。

鳥兒不進,我卻行程未止遠涉嶺南,真不知何日何時,我才能遇赦歸來?

潮水退落了,江面靜靜地泛著漣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氣濃重散不開。

來日我登上高山頂,向北遙望故鄉,抑或能看到:那山頭上初放的紅梅。

宋之問的詩

宋之問的詩有:

1、《渡漢江》唐朝·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題大庾嶺北驛》唐朝·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3、《送杜審言》唐朝·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4、《度大庾嶺》唐朝·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5、《始安秋日》唐朝·宋之問? ?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晚霽江天好,分明愁殺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業事黃老,妙年孤隱淪。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

宋之問字延淸,汾州隰城縣(唐肅宗上元元年,改西河縣,今汾陽市)人,令文長子也,偉貌雄辯。甫冠,武後召,與楊烱分直習藝館,累轉尚方監丞、左奉宸丙供奉。

宋之問的代表作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宋之問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元年( 656年),并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于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于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 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后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后承應“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 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天授元年( 69O年)秋,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于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時人欽慕。唐朝學土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于祿的捷徑與保障。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宴安平王別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武后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后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后賞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后奪東方虬錦袍轉賜給他。這樣的予奪,既反映了武后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也表現了宋之問這時的創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后朝會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游,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并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

宋之問在武后晚年先后轉任尚書監丞、左奉宸內供奉,武后媚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雅愛其才”,召他與好友杜審言、閻朝隱、沈(亻全)期、王無競、尹元凱及李適、富嘉謨、劉允濟等文士預修。宋之問與閻士隱等多代工張賦篇入集,傾心媚附。書成,于長安二年( 703年)遷司禮主簿。神龍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諸事艱難,慕念昔榮,次年春便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張伸之與王同皎等媒誅宰相武三思(時張柬之被貶),后使人告密,擢任鴻臚主簿,“由是深為義士所譏”。景龍元年( 707年)七月,太子殺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問上表歌頌武氏父子功德,請造唐中宗神武頌碑,探獲賞識,于次年遷考功員外郎,并與杜審言、武平一、沈(亻全)期、閻朝隱等首選修文館直學士,“及典舉,引拔后進,多知名者。”其時朝廷朋黨爭立,由于他傾附安樂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進言中宗.于景龍三年( 7O9年)將他下遷越州(今浙江紹興市)長史。

唐中宗年間的政治動蕩及個人寵辱無常的經歷,使宋之問感觸良深,而由朽爛陳腐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也使他開始滌凈心靈,境界升華。他在越州寫的《祭禹廟文》,在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圣德之后寫道:“先王為心,享是明德。后之從政,忌斯好佞。酌鏡水而勵清,援竹箭以自直;謁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蘇息。”反映了這種思想情感上的轉變。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險,訪察民生,“頗自力為政”詩歌創作也開始轉入了健康清新的軌道,“流布京師,人人傳諷。”但是,就在宋之問開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時候,又一次宮廷政變將他逼上了絕境。景云元年( 710年)六月,臨海郡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以宋之問嘗附二張及武三思詔流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后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問被賜死于徙所,結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宋之問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但卻是知名當世的詩人。由于宮廷詩人的局限,代筆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淺,他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接觸社會,歷練生活,他也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在楊炯死后寫的《祭楊盈川文》,采用四四制式,字字有聲,句句華歆,內容言簡辭切,悲涼真摯,催人淚下,與他代筆寫的《為宗尚書祭梁宣王文》、《為宗尚書兄弟祭魯忠王文》等相比,文華情感,殊若天壤。

作為詩人,宋之問年輕時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從《宋之問集》和《全唐詩》所收作品來看,他對當時體裁多能把握,運用熟諳,佳作名句也有可觀。如短歌《冬霄引·贈司馬承楨》訴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勁風。此情不向俗人說,愛而不見恨無窮。”五言古詩《題張老松樹》喻高潔句:“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詩《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城都賣卜人。”五言絕句《送杜審言》表離別:“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五言長律《靈隱寺》繪勝景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摯,暢美如畫。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他與沈(亻全)期在齊、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創作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并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試讀《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露,江方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詩人遭貶南溪,懷土思鄉,憂傷度嶺,置詞比興,情景文融,含蓄婉轉,幽怨沉郁,對仗工整,形式完美,深化主題,情摯動人,表現了一種全新的風格。他與沈(亻全)期在這方面的倡導與成就,為人們樂贊“豐蔚”,譽稱“新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宋之問所處在的初唐,是唐詩盛世的準備時代。當時的趨勢,一方面是以虞世南、上官儀等為代表的宮廷詩人,緒余齊、梁詩風,講求辭藻,排比格律,綺錯媚婉,風格卑弱。一方面則是以四杰為代表的一批青年詩人,力圖掙脫舊風束縛,走向健康與創造。在這樣的大趨勢中,處在盛唐門檻的宋之問當然得置身其中,抉擇方向。對于包括益友楊炯在內的四杰,宋之問是同情其不幸而稱道其成就的。

但是,宋之問既沒有四杰那樣高遠的抱負,又缺乏四杰那樣磨難的人生,似水年華多在宮廷紙醉金迷中流逝,即或流貶追悔,也多不出個人榮枯寵辱、悲歡離別的狹小范圍,因而只能望嘆四杰那樣的格調豪壯,難以在創作上取得本可與之相埒的成就。然而他與沈(亻全)期等人在詩歌創作特別是對詩律定型的貢獻,完結了齊、梁以來的新體詩運動,使后輩詩人得以循轍運斤佳作泉涌。以此而論,他仍堪稱當時承先啟后、繼往迎來的一位詩人。

宋之問現實性了多少詩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宋之問的詩、宋之問現實性了多少詩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2105.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