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了多少后宮詞(宮詞白居易百度百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白居易寫了多少后宮詞,以及宮詞白居易百度百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后宮詞》全文及賞析
《后宮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這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首句寫夜來不寐,夢想君王臨幸;二句寫忽聞前殿歌聲,君王來幸無望;三句寫紅顏猶在,君恩已斷之苦;四句寫再幻想君王可能來幸,于是斜倚熏籠,坐待至天明,終成泡影。全詩語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摯而多層次,細膩地刻劃了失寵宮女千回百轉的心理狀態。
《后宮詞》
作者:白居易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注解】:
1、淚濕:猶濕透。
2、恩:指皇帝對她的恩愛。
3、熏籠:薰香爐子上罩的竹籠。
【韻譯】:
淚水濕透羅巾,好夢卻難做成;
深夜,前殿傳來有節奏的歌聲。
紅顏尚未衰減,恩寵卻已斷絕;
她獨倚著熏籠,一直坐待天明。
【評析】:
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首句寫夜來不寐,夢想君王臨幸;二句寫忽聞前殿歌
聲,君王來幸無望;三句寫紅顏猶在,君恩已斷之苦;四句寫再幻想君王可能來幸,
于是斜倚熏籠,坐待至天明,終成泡影。語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摯而多層次,細膩地
刻劃了失寵宮女千回百轉的心理狀態。
白居易《后宮詞》全文及賞析
白居易后宮詞背景
白居易的后宮詞兩首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眼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雨露由來一點恩,爭能遍布及千門?三千宮女燕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
注釋:
[1]淚濕:宋紹興本,那波道本,汪立名本俱作“淚盡”。羅巾:絲織的手巾。
[2]按歌聲:演奏歌曲。《文選》卷三三宋玉《招魂》:“陳鐘按鼓,造新歌些。”六臣注:“逸曰:按,徐也。乃奏樂做音,而撞鐘徐鼓,造為新曲之歌,與眾絕異。良曰:按,猶擊也。”今人選本多注成“按著歌聲的節拍”或“按節拍而歌”。未妥。
[3]熏籠:熏爐上所罩的籠子,古代貴族婦女用以為衣服熏香。
[4]雨露:借喻黃帝的恩澤。由來:從來。
[5]千門:與下句的“三千”俱形容其多。
試譯:
突然從夢中醒來,發現枕邊的羅巾已經濕透了
看看外面,夜已經很深了,可是前殿還是歌舞升平
鏡中的自己紅顏依舊,可是與皇上的恩情已經斷絕
新顏換舊顏,夢已經無法繼續,只好斜靠在熏爐前,直到天明了。
皇上的恩澤從來只有那么一點,又怎能遍及那么多人呢?
后宮三千佳麗,有幾個沒有偷偷哭泣過呢?
這兩首詩變現被禁錮在深宮內院的宮女的痛苦生活,都是變現的失寵女子的心酸,但是兩首詩的寫作角度稍有不同。前一首描寫具體的人物——一位失寵的宮人,細致地刻畫了她被拋棄后的冷遇境地和她那種失神失態的凄涼,后一首則顯得直切,激憤,充滿著諷刺的意味,概括了所有被鎖入深宮,充當黃帝玩物的婦女的悲慘命運。兩詩約作于長慶年間,表達了詩人對婦女的一貫同情。
以宮怨為題材的詩歌是唐詩百花園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花異葩。著名詩人如王昌齡、李白等都寫下了不少宮怨詩,揭露了封建制度廣選妃嬪的罪惡和殘酷,表示了對廣大婦女的深切同情。這類詩歌慣用新人受寵來反襯舊人失寵后的凄涼心境,白居易這首《后宮詞》即是如此。
但是,與普通宮怨題材的詩歌不同,這首詩還隱喻著詩人政治上的失意。
唐詩三百首后宮詞
白居易:后宮詞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譯文
淚水濕透了羅巾無法入睡好夢難成,深夜時分聽到前殿傳來按著節拍唱歌的聲音。紅顏尚未老去已經失去了君王的恩寵,斜靠著熏籠一直坐到天明。
韻譯
淚水濕透羅巾,好夢卻難做成;
深夜,前殿傳來有節奏的歌聲。
紅顏尚未衰減,恩寵卻已斷絕;
她獨倚著熏籠,一直坐到天明。
注釋
1,宮詞:此詩題又作《后宮詞》。
2,按歌聲:依照歌聲的韻律打拍子。
3,紅顏:此指宮宮女。
4,恩:君恩。
5,熏籠:覆罩香爐的竹籠。香爐用來熏衣被,為宮中用物。
白居易 后宮詞
《后宮詞》白居易
淚濕羅巾夢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 斜倚熏籠坐到明。
白居易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怎么理解?
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這首《后宮詞》全詩的現代文意思是:淚水濕透了羅巾無法入睡好夢難成,深夜時分聽到前殿傳來按著節拍唱歌的聲音。紅顏尚未老去卻已經失去了君王的恩寵,斜靠著熏籠一直坐到天明。
全詩原文如下: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詩人代宮人所作的怨詞短短四句,細膩地表現了一個失寵宮女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夜來不寐,等候君王臨幸,寫其希望;聽到前殿歌聲,君王正在尋歡作樂,寫其失望;君恩已斷,仍斜倚熏籠坐等,寫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來,寫其絕望。淚濕羅巾,寫宮女的現實;求寵于夢境,寫其幻想;恩斷而仍坐等,寫其癡想;坐到天明仍不見君王,再寫其可悲的現實。
全詩由希望轉到失望,由失望轉到苦望,由苦望轉到最后絕望;由現實進入幻想,由幻想進入癡想,由癡想再跌入現實,千回百轉,傾注了詩人對不幸者的深摯同情。
白居易《后宮詞》:來生不入帝王家
在白居易的筆下,我們既可以看到皇室愛情的絕響,也能夠看到封建時代后宮女子命運的悲慘不幸。一首《后宮詞》只有簡短的四句,卻道出了多少后宮女子的悲慘不幸。一紙詔令,一場選秀過后,自此那高高的宮墻,緊閉的宮門,便將無數年華大好的女子鎖于深宮內院之中。以后漫長而又孤寂的下半生里,是血是淚只有她們自己知道。“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在白居易的作品里,這句詩的流傳度也許并不高,但是它帶給人的沖擊力是非常強烈的。
帝王的愛從來就不是恒常的,色衰而愛馳,年齡和容貌永遠是后宮女人的魔咒。正因為天子重顏色,而宮里的美人就如同花園里的花,一茬謝了,很快便會有新的一茬補上來。白居易筆下的那個女子,還有著美麗的容顏,還是花朵般的年紀,只是她卻早早地就失去了皇帝的寵愛,那么以后迎接她的就只剩下對于宮中寂寞生活的排遣了。從前得寵時,自己的宮殿是燈火通明,徹夜不歇的,從此以后,再也不會有人光顧了。對于這個不再得寵的女子來講,宮里的夜晚總是格外漫長,夜里會有其他宮里飄出的絲竹聲,還會有承寵的妃嬪坐著的馬車駛過,車輪發出的響動聲……這個女子也許會坐在窗前發呆,越發懷念她以前同皇帝相處的點點滴滴。那時的甜言蜜語,那時的兩情繾綣,那時的風光無限,終歸是一場空了。
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想到傷心之處,女子越發沒了睡意,門前偶爾的響動會讓她以為,皇帝是不是又來了呢?帶著期盼出門看,又帶著失望回到窗前。蠟燭的芯她挑了好多回,只是這天怎么還不亮?一個夜晚最終在這種反復的情緒中過去了,她真的坐到了天明啊。這不是一個后宮女子的悲劇,而是封建社會不合理的選秀制度下,所有女子的命運悲劇。
然而,有時候過早的失去皇帝的寵愛,能在宮中平安的了此殘生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還有一些女子看似一時得意,最終落得個芳魂早逝的下場,也甚是悲慘。漢朝的趙氏姐妹,寵冠六宮,風頭無人可及,當寵愛她們的漢成帝一命歸西之后,姐妹二人很快便做了刀下亡魂。唐高宗時期,蕭淑妃位列四妃,誕有皇嗣,地位穩固,然而她在同武則天的斗爭中失敗,自己被做了人彘,結局相當凄慘。還有我們最熟悉的楊貴妃,一個讓六宮粉黛都黯然失色的女人,享盡了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卻在馬嵬坡被逼迫就死,無人相救。
洞悉這種封建社會悲劇的曹雪芹,才會在《紅樓夢》中,借元妃省親,以元春的口,吐露出宮中是見不得人的地方。后宮的真實生活雖不像影視作品里刻畫的那樣夸張,紛爭和傾軋卻是不斷的。想想這些深宮內院的女子,遠離家鄉,與父母骨肉分離,除非有皇帝的準許,是不能輕易與家人相見的。而宮中險惡,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測,還會累及家人。一旦進入那高墻大院之內,那些正值大好年華的女子失去了自由,蹉跎了光陰,也失掉了她們對于生活的美好向往。
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如果當時沒有入宮,憑她們的才貌,總會覓得一個一心人的吧,平淡生活,生兒育女,然后無疾終老。溫和從容,歲月靜好,這應該才是這些女子真正的愿望。如果能有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我想她們來世一定不會再入帝王家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