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衙鼓聲前未有塵哪里(衙鼓聲前未有塵是什么生肖)

說了好多2022-12-15 21:15詩詞39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衙鼓聲前未有塵哪里,以及衙鼓聲前未有塵是什么生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關于田園鄉村的詩句

1.白居易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著名詩句是什么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2.寫田園生活的詩句白居易

歲晚旅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

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

煙波半露新沙地,鳥雀群飛欲雪天。

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庾樓曉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百花亭晚望夜歸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陰晴掩復開。

日色悠揚映山盡,雨聲蕭颯渡江來。

鬢毛遇病雙如雪,心緒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歸愁未了,滿湖明月小船回。

題岳陽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3.寫田園生活的詩句白居易

歲晚旅望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

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煙波半露新沙地,鳥雀群飛欲雪天。

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庾樓曉望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百花亭晚望夜歸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陰晴掩復開。

日色悠揚映山盡,雨聲蕭颯渡江來。鬢毛遇病雙如雪,心緒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歸愁未了,滿湖明月小船回。題岳陽樓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風景的七言律詩

白居易描寫風景的七言詩如下:

《晚秋夜》唐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村夜》唐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門前一作:前門)

《庾樓曉望》唐

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頻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湖亭望水》唐

白居易

久雨南湖漲,新晴北客過。

日沉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可憐心賞處,其奈獨游何。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供參考。

關于西湖斷橋殘雪的詩句

1. 關于斷橋殘雪的詩句解釋

關于斷橋殘雪的詩句解釋 1.關于“斷橋殘雪”的名字的解釋、傳說故事

名稱由來

說法一:

西湖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銀鏈橫陳。日出映照,斷橋向陽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所以稱為“斷橋殘雪”。

說法二:

因為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而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動人心魄。故而,稱其為“斷橋殘雪”。

說法三:

明末的張岱卻別立一說,他在《西湖夢尋》是寫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樹皆合抱,行其下者,枝葉扶蘇,漏下月光,碎如殘雪。意向言“斷橋殘雪”,或言月影也。

說法四:

還有一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但見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動人心魄。

歷史與現狀

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系在一起。白娘子與許仙相識在此,同舟歸城,借傘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歸于好。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歷來催人淚下,給每個游覽斷橋的游客以無盡追思。

據明代《西湖游覽志》所說,斷橋是由于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才得名的。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

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已殘而未消,難免有些殘山剩水之感,于是就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西湖難得的景觀。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每當雪后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一帶樓臺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一種冷艷之美。

明代畫家李流芳《西湖臥游圖題跋——斷橋春望》稱:“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滟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今日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跨6.1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云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斷橋殘雪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線上,何時建造不詳,但唐代張祜的詩中,已有“斷橋荒蘚澀” 之句。 其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 也有人說冬日雪霽,古石橋上橋陽面冰雪消融,橋陰面依仍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似斷非斷,得名“ 斷橋殘雪”。宋代,斷橋又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段家橋簡 稱段橋,諧音為斷橋;現在的斷橋為1914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經修飾。橋東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斷橋殘雪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由于斷橋背城面山,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 ,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 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 斷橋殘雪是西湖難得的景觀,“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佇立橋頭, 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關于橋的謎語

灞橋折柳 (猜:成語)

謎底: 別有用心

板橋畫意在筆先 (猜:成語)

謎底: 胸有成竹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游俠篇)陳子良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諺語

在搖晃的獨木之橋上,激烈的暗流讓兩面的力量趨于極致。不能平衡的力量將呼喚破壞的暴風雨,悲傷的時代即將來臨

船到橋頭自然直

選我啊

2.關于殘雪的詩句

如下:

庾樓曉望(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曲江獨行招張十八(白居易)

曲江新歲后,冰與水相和。

南岸猶殘雪,東風未有波。

偶游身獨自,相憶意如何?

莫待春深去,花時鞍馬多。

南龍興寺殘雪(白居易)

南龍興寺春晴后,緩步徐吟繞四廊。

老趁風花應不稱,閑尋松雪正相當。

吏人引從多乘輿,賓客逢迎少下堂。

不擬人間更求事,些些疏懶亦何妨。

遼西作(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3.斷橋殘雪的意思

說法一:

西湖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銀鏈橫陳。日出映照,斷橋向陽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所以稱為“斷橋殘雪”。

說法二:

因為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而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動人心魄。故而,稱其為“斷橋殘雪”。

說法三:

明末的張岱卻別立一說,他在《西湖夢尋》是寫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樹皆合抱,行其下者,枝葉扶蘇,漏下月光,碎如殘雪。意向言“斷橋殘雪”,或言月影也。

說法四:

還有一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但見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動人心魄。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一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現在的斷橋為1914年改建.橋東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斷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它的出名與民間故事lt;白蛇傳gt;有關,白娘子和許仙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就是從斷橋相會、借傘定情開始的。兩人歷經磨難再次在斷橋相會時那生離死別的情景,又給每個游覽斷橋的游客以無盡追思。

斷橋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白堤東端

斷橋殘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由于斷橋背城面山,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如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

4.“斷橋殘雪”的意思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一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現在的斷橋為1914年改建,橋東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斷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它的出名與民間故事lt;白蛇傳gt;有關,白娘子和許仙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就是從斷橋相會、借傘定情開始的。兩人歷經磨難再次在斷橋相會時那生離死別的情景,又給每個游覽斷橋的游客以無盡追思。

斷橋殘雪又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由于斷橋背城面山,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每當瑞雪初晴,如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

斷橋殘雪是西湖難得的景觀,“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游覽此景,可乘7路、16路、27路公共汽車,在少年宮廣場下車,沿湖前行即是

5.有關“斷橋殘雪”的詩(有一句斷橋殘雪是連著的)

涼子的詩歌《斷橋殘雪》。

原詩:

《斷橋殘雪》

江南霽景游斷橋,纏綿西子戀人老。

雪潭映月如翹角,切別聞香知春曉。

白堤塵雪皓渺渺,順筆落箋難揮毫。

一把長笛奏仙謠,獨賞殘雪留情梢。

西窗憶雪舊紅顏,相思濟濟沒橋簾。

湖心霧濃人自醉,青瓦朱欄朝飛檐。

斷橋殘雪一線牽,神話流轉戀千年。

如今初踏斷橋前,不見白蛇與許仙。

擴展資料:

一、典故

1、西子:指西湖。

2、春曉:春曉,指春日黎明。詩人孟浩然寫有同名詩文《春曉》,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3、白堤: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將杭州市區與風景區相連的紐帶,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長可2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

4、白蛇:白素貞。

5、許仙:許仙,字漢文,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白蛇傳》或《白娘子傳奇》中的男主人公。

二、賞析

詩歌總體的結構整齊, 共分為四段,每段的景物均不同。可謂把“西湖十景”融入這首詩中,此詩不僅僅描寫的是斷橋,而且還是詩人對西湖的渴望,對西湖的贊賞。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斷橋殘雪

6.關于“斷橋殘雪”的名字的解釋、傳說故事

名稱由來 說法一: 西湖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銀鏈橫陳。

日出映照,斷橋向陽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所以稱為“斷橋殘雪”。 說法二: 因為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

而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隔,格外動人心魄。故而,稱其為“斷橋殘雪”。

說法三: 明末的張岱卻別立一說,他在《西湖夢尋》是寫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樹皆合抱,行其下者,枝葉扶蘇,漏下月光,碎如殘雪。意向言“斷橋殘雪”,或言月影也。

說法四: 還有一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冬日雪霽,佇立斷橋舉目四望,但見殘雪似銀,凍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動人心魄。 歷史與現狀 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是西湖三大情人橋之一。

它的名字與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纏綿悲愴的愛情故事聯系在一起。白娘子與許仙相識在此,同舟歸城,借傘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歸于好。

越劇《白蛇傳》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還依舊……看到斷橋橋未斷,我寸腸斷,一片深情付東流!”歷來催人淚下,給每個游覽斷橋的游客以無盡追思。 據明代《西湖游覽志》所說,斷橋是由于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才得名的。

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

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已殘而未消,難免有些殘山剩水之感,于是就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西湖難得的景觀。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每當雪后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一帶樓臺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一種冷艷之美。 明代畫家李流芳《西湖臥游圖題跋——斷橋春望》稱:“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

還謂所知,湖之瀲滟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今日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跨6.1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云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斷橋殘雪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線上,何時建造不詳,但唐代張祜的詩中,已有“斷橋荒蘚澀” 之句。 其名由來,眾說紛紜,一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

也有人說冬日雪霽,古石橋上橋陽面冰雪消融,橋陰面依仍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似斷非斷,得名“ 斷橋殘雪”。宋代,斷橋又叫寶佑橋。

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段家橋簡 稱段橋,諧音為斷橋;現在的斷橋為1914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經修飾。橋東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斷橋殘雪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由于斷橋背城面山,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 ,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

每當瑞雪初晴,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陽面望 去,“雪殘橋斷”,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故從陰面望去,“斷橋不斷”。 斷橋殘雪是西湖難得的景觀,“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佇立橋頭, 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關于橋的謎語 灞橋折柳 (猜:成語) 謎底: 別有用心 板橋畫意在筆先 (猜:成語) 謎底: 胸有成竹 詩 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

(游俠篇)陳子良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諺語 在搖晃的獨木之橋上,激烈的暗流讓兩面的力量趨于極致。

不能平衡的力量將呼喚破壞的暴風雨,悲傷的時代即將來臨 船到橋頭自然直 選我啊。

白居易的山水詩

(1)江州

歲晚旅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

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

煙波半露新沙地,鳥雀群飛欲雪天。

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七言律詩《歲晚旅望》,當作于詩人赴江州司馬任途中。

庾樓曉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清晨登上城樓,尚有寒意,只見那甕城墻腳陰處殘雪未消;衙鼓聲聲,清晰入耳,街市上尚無喧囂之聲。所見、所感、所聞,將江州城清晨景象的特征概括無余。

百花亭晚望夜歸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陰晴掩復開。

日色悠揚映山盡,雨聲蕭颯渡江來。

鬢毛遇病雙如雪,心緒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歸愁未了,滿湖明月小船回。

——《百花亭晚望夜歸》是一首七律,作于江州。

(2)忠州

題岳陽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題岳陽樓》作于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調任到忠州(今四川忠縣)途中

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灃上,十四年三月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灃水店頭春盡日,送君上馬謫通川。

夷陵峽口明月夜,此處逢君是偶然。

一別五年方見面,相攜三宿未回船。

坐從日暮唯長嘆,語到天明竟未眠。

齒發蹉跎將五十,關河迢遞過三千。

生涯共寄滄江上,鄉國俱拋白日邊。

往事渺茫都似夢,舊游流落半歸泉。

醉悲灑淚春杯里,吟苦支頤曉燭前。

莫問龍鐘惡官職,且聽清脆好文篇。

別來只是成詩癖,老去何曾更酒顛。

各限王程須去住,重開離宴貴留連。

黃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東卷別筵。

神女臺云閑繚繞,使君灘水急潺湲,

風凄暝色愁楊柳,月吊宵聲哭杜鵑。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君還秦地辭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煙。

未死會應相見在,又知何地復何年。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白居易赴忠州任時,元稹自通州司馬遷虢州長史,三月十一日相遇于峽口,停舟夷陵,留三日而別。

初入峽有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

蒼蒼兩崖間,闊狹容一葦。

瞿唐呀直瀉,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巖昏,無風白浪起。

大石如刀劍,小石如牙齒。

一步不可行,況千三百里。

[自峽州至忠州,灘險相繼,凡一千三百里。]

苒蒻竹篾稔,欹危楫師趾。

一跌無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聞仗忠信,蠻貊可行矣。

自古飄沉人,豈盡非君子?

況吾時與命,蹇舛不足恃。

長恐不才身,復作無名死。

自江州至忠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前在潯陽日,已嘆賓朋寡。

忽忽抱憂懷,出門無處寫。

今來轉深僻,窮峽巔山下。

五月斷行舟,滟堆正如馬。

巴人類猿狖,矍鑠滿山野。

敢望見交親?喜逢似人者。

(3)杭州

錢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棕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長慶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歡到佛寺里聽聽僧侶講經。這首詩便是寫他與“諸客”聽講歸來時的感受。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孤山寺的秀美,風景中處處點染著詩人的喜悅之情。

江樓夕望招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七律《江樓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內。

(4)蘇州

登閶門閑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閶門四望郁蒼蒼,始知州雄土俗強。

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

閶閭城碧鋪秋草,鳥鵲橋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

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夸張。

——七言排律《登閶門閑望》作于詩人任蘇州刺史時。

別蘇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浩浩姑蘇民,郁郁長洲城。

來慚荷寵命,去愧無能名。

青紫行將吏,班白列黎氓。

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

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

悵望武丘路,沉吟滸水亭。

還鄉信有興,去郡能無情。

(5)蘇州+杭州

雜曲歌辭·憶江南 三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陰署。

憶我蘇杭時,春游亦多處。

為君歌往事,豈敢辭勞慮。

莫怪言語狂,須知酬答遽。

江南臘月半,水凍凝如瘀。

寒景尚蒼茫,和風已吹噓。

女墻城似灶,雁齒橋如鋸。

魚尾上奫淪,草芽生沮洳。

律遲太簇管,日緩羲和馭。

布澤木龍催,迎春土牛助。

雨師習習灑,云將飄飄翥。

四野萬里晴,千山一時曙。

杭土麗且康,蘇民富而庶。

善惡有懲勸,剛柔無吐茹。

雨衙少辭牒,四境稀書疏。

俗以勞俫安,政因閑暇著。

仙亭日登眺,虎丘時游預。

[望仙亭在杭,虎丘寺在蘇。]

尋幽駐旌軒,選勝回賓御。

舟移溪鳥避,樂作林猿覷。

池古莫耶沉,石奇羅剎踞。

[劍池在蘇州,羅剎石在杭州)。]

水苗泥易耨,畬粟灰難鋤。

紫蕨抽出畦,白蓮埋在淤。

萎花紅帶黯,濕葉黃含菸。

[楚辭云,葉菸色而就黃。]

鏡動波飐菱,雪回風旋絮。

手經攀桂馥,齒為嘗梅楚。

坐并船腳歌,行多馬蹄跙。

圣賢清濁醉,水陸鮮肥飫。

魚鲙芥醬調,水葵鹽豉絮。

雖微五褲詠,幸免兆人詛。

但令樂不荒,何必游無倨。

吳苑仆尋罷,越城公尚據。

舊游幾客存,新宴誰人與。

莫空文舉酒,強下何曾箸。

江上易優游,城中多毀譽。

分應當自盡,事勿求人恕。

我既無子孫,君仍畢婚娶。

久為云雨別,終擬江湖去。

范蠡有扁舟,陶潛有籃輿。

兩心苦相憶,兩口遙相語。

最恨七年春,春來各一處。

(6)洛陽

池上閑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青莎臺上起書樓,綠藻潭中系釣舟。

日晚愛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橋頭。

暫嘗新酒還成醉,亦出中門便當游。

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須蕭颯管弦秋。

——七律《池上閑詠》,是白居易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時所作。

登郢州白雪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題岐王舊山池石壁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樹深藤老竹回環,石壁重重錦翠斑。

俗客看來猶解愛,忙人到此亦須閑。

況當霽景涼風后,如在千巖萬壑間。

黃綺更歸何處去,洛陽城內有商山。

白居易關于山水的詩句

1.白居易描寫山水的詩句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憶江南詞三首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南湖早春

作者:白居易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2.白居易寄情山水的詩句

《白云泉》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景形勝的精華所在。“此山在吳中最為崷崪高聳,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巖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清泉,泠泠不竭,所謂白云泉也”,號稱“吳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瑩,“自白樂天題以絕句”,“名遂顯于世”。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簾中卻呈現為:“云自無心水自閑”。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著意描寫“云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無心水自閑”,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結尾兩句流露出“既無可戀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緒,集中反映了詩人隨遇而安、出世歸隱的思想,表現了詩人后期人生觀的一個側面。

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并不注重用濃墨重彩描繪天平山上的風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將它人格化,使它充滿生機、活力,點染著詩人自己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趣的清新感。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言淺旨遠,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3.白居易寫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有哪些

(1)江州 歲晚旅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

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 煙波半露新沙地,鳥雀群飛欲雪天。

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七言律詩《歲晚旅望》,當作于詩人赴江州司馬任途中。

庾樓曉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霧曉籠銜嶺月,蘋風暖送過江春。

子城陰處猶殘雪,衙鼓聲前未有塵。 三百年來庾樓上,曾經多少望鄉人。

——清晨登上城樓,尚有寒意,只見那甕城墻腳陰處殘雪未消;衙鼓聲聲,清晰入耳,街市上尚無喧囂之聲。所見、所感、所聞,將江州城清晨景象的特征概括無余。

百花亭晚望夜歸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陰晴掩復開。 日色悠揚映山盡,雨聲蕭颯渡江來。

鬢毛遇病雙如雪,心緒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歸愁未了,滿湖明月小船回。

——《百花亭晚望夜歸》是一首七律,作于江州。 (2)忠州 題岳陽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題岳陽樓》作于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調任到忠州(今四川忠縣)途中 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灃上,十四年三月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灃水店頭春盡日,送君上馬謫通川。

夷陵峽口明月夜,此處逢君是偶然。 一別五年方見面,相攜三宿未回船。

坐從日暮唯長嘆,語到天明竟未眠。 齒發蹉跎將五十,關河迢遞過三千。

生涯共寄滄江上,鄉國俱拋白日邊。 往事渺茫都似夢,舊游流落半歸泉。

醉悲灑淚春杯里,吟苦支頤曉燭前。 莫問龍鐘惡官職,且聽清脆好文篇。

別來只是成詩癖,老去何曾更酒顛。 各限王程須去住,重開離宴貴留連。

黃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東卷別筵。 神女臺云閑繚繞,使君灘水急潺湲, 風凄暝色愁楊柳,月吊宵聲哭杜鵑。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君還秦地辭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煙。

未死會應相見在,又知何地復何年。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白居易赴忠州任時,元稹自通州司馬遷虢州長史,三月十一日相遇于峽口,停舟夷陵,留三日而別。

初入峽有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 蒼蒼兩崖間,闊狹容一葦。

瞿唐呀直瀉,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巖昏,無風白浪起。

大石如刀劍,小石如牙齒。 一步不可行,況千三百里。

[自峽州至忠州,灘險相繼,凡一千三百里。] 苒蒻竹篾稔,欹危楫師趾。

一跌無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聞仗忠信,蠻貊可行矣。

自古飄沉人,豈盡非君子? 況吾時與命,蹇舛不足恃。 長恐不才身,復作無名死。

自江州至忠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前在潯陽日,已嘆賓朋寡。 忽忽抱憂懷,出門無處寫。

今來轉深僻,窮峽巔山下。 五月斷行舟,滟堆正如馬。

巴人類猿狖,矍鑠滿山野。 敢望見交親?喜逢似人者。

(3)杭州 錢塘湖春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棕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長慶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

政事之余,他常喜歡到佛寺里聽聽僧侶講經。這首詩便是寫他與“諸客”聽講歸來時的感受。

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孤山寺的秀美,風景中處處點染著詩人的喜悅之情。 江樓夕望招客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七律《江樓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內。

(4)蘇州 登閶門閑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閶門四望郁蒼蒼,始知州雄土俗強。 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

閶閭城碧鋪秋草,鳥鵲橋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 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夸張。

——七言排律《登閶門閑望》作于詩人任蘇州刺史時。 別蘇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浩浩姑蘇民,郁郁長洲城。

來慚荷寵命,去愧無能名。 青紫行將吏,班白列黎氓。

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 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 悵望武丘路,沉吟滸水亭。

還鄉信有興,去郡能無情。 (5)蘇州+杭州 雜曲歌辭·憶江南 三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

4.白居易寫的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錢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暮江吟作者: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憶江南詞三首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南湖早春作者:白居易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5.白居易寫的山水詩詞有哪些

描寫山水的古詩詞1、《江南春》唐·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2、《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3、《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4、《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5、《登岳陽樓》唐·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5、《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6、《絕句》宋·李清照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7、《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潛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8、《青溪》唐·王維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9、《終南山》唐·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0、《秋登萬山寄張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2、《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唐·孟浩然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13、《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馀鐘磬音。

14、《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5、《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6、《滕王閣詩》唐·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17、《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破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8、《早發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6.關于山水的詩句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15.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7.關于山水的詩句古詩大全

1、《望廬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2、《登鸛雀樓》

年代:唐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3、《江雪》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4、《游山西村》

年代:宋

作者: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望天門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6、《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7、《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8、《臨洞庭上張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9、《滁州西澗》

年代:唐

作者: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10、《望洞庭》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8.關于山水的古詩

杜甫 《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王維 《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孟浩然 《秋登萬山寄張五》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常建 《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馀鐘磬音。

王之渙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勃 《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破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銀河落九天。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崔顥 《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張繼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劉禹錫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晴。

杜牧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張祜 《題金陵渡》金陵津渡水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首頁管理相冊標簽教學資料(25)學生習作(6)信息技術(14)教育隨筆(9)網絡文摘(6)教學課件(0)實用軟件(1)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整理) [ 2007-3-5 11:00:32 | By: 隨緣 ]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整理) 祖國的萬水千山如此多嬌,歷來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欣賞不完的詩詞絕句,下面就給大家提供幾首,請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自己搜尋更多。請選擇喜歡的詩詞,多讀幾遍,體會詩人的情懷,看誰記得最多。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一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一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也善于捕捉音響、色彩、畫面、感受相交織的動人一刻,統一于最能傳達情韻的意境之中,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山中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

9.有關山水的詩句 古詩

描寫山水的古詩詞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5、《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6、《絕句》 宋·李清照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9、《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0、《秋登萬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2、《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唐·孟浩然 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13、《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馀鐘磬音。

14、《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5、《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6、《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17、《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破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8、《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9、《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銀河落九天。

20、《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2247.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