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一夜相思情多少,地角天涯未了長何人之作)
今天給各位分享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一夜相思情多少,地角天涯未了長何人之作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指什么意思呢
一夜相思,不知情意幾何;只怕和這份相思之情相比,天涯海角也并不算有多長遠。
詩的主是表達閨中人的相思之苦,情意之深。
出自唐代詩人張仲素的《燕子樓三首》,是其中的一首,張仲素原唱三篇,都是托為盼盼的口吻而寫的。盼盼是大臣張愔的愛妓,張愔死后,她獨居燕子樓,數十年如一日,守節而終,張仲素感其事,寫下燕子樓詩三首,而后白居易又和三首。
有的記載又因而誤認為燕子樓三首是盼盼所作。這是應當加以辯正的。
該詩原文如下:
燕子樓詩三首(其一)
【作者】張仲素?【朝代】唐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白話釋義:
樓上的燈火已殘,伴著凌晨的清霜;獨自居住的人從當年歡愛過的床上起來了。
一夜相思,不知情意幾何;只怕和這份相思之情相比,天涯海角也并不算有多長遠。
擴展資料:
張仲素這第一首詩寫盼盼在十多年中經歷過的無數不眠之夜中的一夜。起句中“殘燈”、“曉霜”,是天亮時燕子樓內外的景色。用一個“伴”字,將樓外之寒冷與樓內之孤寂聯系起來,是為人的出場作安排。
但張仲素在這里并不多寫她本人的動作,而以人和床作極其強烈的對比,深刻地發掘了她的內心世界。合歡是古代一種象征愛情的花紋圖案,也可用來指含有此類意義的器物。在寒冷孤寂之中,不眠人煎熬了一夜之后,仍然只好從這張合歡床上起來,心里作何滋味,還用得著多費筆墨嗎?
后兩句是補筆,寫盼盼的徹夜失眠。“地角天涯”,道路可算得長了,然而比起自己的相思之情,又算得什么呢?一夜之情的長度,已非天涯地角的距離所能比擬,何況是這么地過了十多年而且還要這么地過下去呢?
先寫早起,再寫失眠;不寫夢中會見情人,而寫相思之極,根本無法入夢,都將這位“念舊愛”的女子的精神活動描繪得更為突出。用筆深曲,擺脫常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漢語-燕子樓詩三首
張仲素《燕子樓》的全詩
全詩如下:
《燕子樓》張仲素唐代
樓上殘燈伴曉霜, 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燕子樓》全詩是唐代張仲素和白居易兩位詩人唱和的兩組詩,各三首。
全文如下: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張仲素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白居易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張仲素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白居易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張仲素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白居易
賞析: 張仲素這第一首詩寫盼盼在十多年中經歷過的無數不眠之夜中的一夜。起句中“殘燈”、“曉霜”,是天亮時燕子樓內外的景色。用一個“伴”字,將樓外之寒冷與樓內之孤寂聯系起來,是為人的出場作安排。次句正面寫盼盼。這很難著筆。寫她躺在床上哭嗎?寫她唉聲嘆氣嗎?都不好。因為已整整過了一夜,哭也該哭過了,嘆也該嘆過了。這時,她該起床了,于是,就寫起床。用起床的動作,來表達人物的心情
張仲素簡介:(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斗精神。
評價:這兩組詩,遵循了十分嚴格的唱和方式。詩的題材主題相同,詩體相同,和詩用韻與唱詩又為同一韻部,連押韻各字的先后次序也相同,既是和韻又是次韻。唱和之作,最主要的是在內容上要彼此相應。張仲素的原唱,是通過寫盼盼生活代盼盼抒發她“念舊愛而不嫁”感情的,白居易的繼和則抒發了他對于盼盼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同情以及對于時光易老,今昔盛衰的感嘆 。一唱一和,處理得非常恰當。總的說來,這兩組詩如兩軍對壘,工力悉敵,表現了兩位詩人精湛的藝術技巧,是唱和詩中的佳作。
“相思一夜,情多少,海角天涯未是長”怎么解釋?
“相思一夜,情多少,海角天涯未是長”的意思是:
思念了一夜,對你的感情一點也沒有少就算是到海角天涯,也不是很長的距離
出自唐朝張仲素的《燕子樓》
全詩是: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擴展資料:
張仲素(約769年~約819年),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
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
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斗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仲素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