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寫宋詞的韻書(宋詞如何用韻)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填寫宋詞的韻書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宋詞如何用韻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宋詞中的押韻要注意什么,一般有哪些規則,可以按照詞牌名的不同來舉例
首先,詩詞中所謂的韻,大致等于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比如“公”的拼音是gong(第一聲),g是聲母,ong(第一聲)就是韻母,聲母總在前,韻母總在后。然后在看冬dong,宗zong,聰cong,就可以發現它們與公的韻母都是ong,它們就是同韻字,也就是可以拿來押韻的字,一般韻都放在句尾,所以通稱“韻腳”。
了解韻的基礎知識后,再具體從宋詞來講:
宋詞大致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到90字)、長調(91字以外),又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區別。單調一般是小令,比如《如夢令》《漁歌子》等。雙調就是雙闕,前后兩闕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相同,比如《踏莎行》《江城子》,當然也有前后兩闕字數與平仄不同的,這個在后面具體舉例。一般都是單調跟雙調,三疊四疊很少見,就不講了。
至于格律,小令的格律最嚴格,中調相對寬松,長調就更為寬松。下面我從小令、中調、長調、這三個類型(其中包括單雙調)各舉1個詞牌的例子來簡略講解宋詞的格律,其中【】表示這個字是要押韻的,()表示這個字可平可仄。[ 親問押韻,所以平仄我不在這里具體講了,最簡單來講,第一二聲為平,第三四聲為仄,例:天(第一聲),娘(第二聲)是平;我(第三聲),去(第四聲)是仄 ]
1、十六字令 十六字,小令,單調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詳解:通過這個,親可以發現,韻都是押在句尾的。而這個詞牌的第二與第十二個字,也就是括號中的字,是可平可仄,不受平仄限制的,其他的字都要嚴格遵守規定的平仄。
例:十六字令 宋 蔡伸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的是[下平聲]的一先韻。
2、破陣子 六十二字,中調,雙闕相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第一闕終, 第二闕的格律跟字數都與第一闕相同
詳解:韻依舊押在句尾,括號內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嚴格遵守規定的平仄。
例:破陣子 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下平聲]的九青韻
3、永遇樂 一百零四字,長調,雙闕,兩闕不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詳解:同以上兩首,句尾押韻,括號內的字可平仄,其余字嚴格按照規定的平仄。
例:永遇樂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內的字為押韻,該詞具體押[入聲]的一屋韻。
宋詞格律是很復雜的,要掌握那么多紛繁復雜的詞牌格律是很難的。親若是想填詞,可以熟悉幾個自己中意的詞牌,專門填這幾個,填得多了,對于平仄押韻就熟悉了,不必每個詞牌都很精通。
親要是想學習詩詞的格律呢,我推薦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中華書局出版的,這書對于格律的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呵呵,打了這么多字,還是發現好像沒有講的特別清楚,唉,格律是很復雜滴,這樣吧,親還有想問的地方可以HI我或者給我留言,具體到個別詞牌再探討。
PS:本人才疏學淺,以上若有謬誤之處,懇請諒解與指正。
關于宋詞 詞牌格式的問題
去聲 就是第四聲
其他的,給的不是很詳細,就不太清楚了
至于說明嘛,我還可以翻譯一下:
這一曲調由宋代姜夔創作,共一百零一字。
上闕的第五句,也就是“(平)平仄、(平)平平仄”這一句,上半句三個字,下半句五個字,葉仄(還沒想明白),第四個字,可以是平聲,也就是一、二聲;
第七句【仄(仄)仄平平】有五個字,句式是,上句一個字、下句四個字,第七句的下半句【(仄)仄平平】可以和第八句【平平(平)仄】對仗;第九句【仄平平仄】和第十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對仗。
下闕的第一句【仄仄】可以和之后的【(平)仄平平】這一句合為一句,連成六字句;第三句【(仄)仄平平仄】和第四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合為一句——上句五個字、下句四個字的九字句。
這首詞都是按照姜夔的詞而來,幾乎沒有任何改動,其他作者也是一樣。
PS:其實你可以多找些這個詞牌的詞對照一下。你也可以看一下“翠樓吟”的百科。剛想起來的,鏈接給你吧。
你還真是······
剛找到了,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韻)
這是上下兩闕的第七句,領格的作用是領起下文,這首詞中,是一字領兩句
例如: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柳永 八聲甘州) “嘆”
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姜夔 齊天樂) “正”
領格,應即領字;在單字作用上最為明確,因為單字不成一個概念,作用只是領起下文。
一字領兩句,是說這一個字在句首,引出之后的兩句。上下闋,不要求相同!
PS:不只有一字領兩句;還有一字領一句、領三句、領四句。只是一字領兩句最多!
所謂上一下四句,指的應該是下闕【(仄)仄平平仄】這一句!應該是說這一句如果要斷句的話,應該這樣劃分,#/####。
你說的哪一句啊?能不能指明。
求唐詩·宋詞的押韻規則
唐詩的押韻
押韻就是詩詞中在句子的末了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富有音樂感。押韻的那個字就叫韻腳。近體詩在押韻上也有一定的規則:
第一,押韻句必須是偶句。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只押偶句,首句不押;而李商隱《夜雨寄北》則首句也入了韻。
第二,押韻的字必須是平聲,不押韻句子末尾的字必須是仄聲。所以看某一詩句是否是韻句,不僅要看末尾的字是否韻相同或相近,還要看是不是平聲字。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第一句“空山秋雨后”,盡管末尾的“后”字與下面詩句的韻腳“秋”、“流”、“舟”、“留”韻腹、韻尾相同,但因為它是仄聲字,所以就不是韻腳了。
第三,押韻的字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可以換韻,除了首句押韻的字以外,鄰近的韻不可通押。
唐代古體詩的押韻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韻句并非一定是偶句,單句也可以押韻。例如李白《將進酒》的最后幾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裘”、“酒(單句)”、“愁”為韻腳,二、三、四句都押韻。
第二,韻腳可以押仄聲韻,也可以平仄互押。例如上詩中“裘”和“愁”為平聲,而“酒”為仄聲(上聲)。
第三,不必一韻到底,中間可以換韻。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用了九個韻,其中有兩處是鄰韻合押的。
不過古體詩中也有一些作品在押韻方面追求格律詩的形式,有一定的規則,如杜甫的《垂老別》,全詩一共三十二句,偶句押韻,一韻到底。唐詩的用韻有專門的韻書,韻部分得很細,但讀音大多數是和普通話對應的。
給出一個詞牌名,如何來寫詞,要注意那幾點
學習填詞,首先要準備工具書:
1、詞譜。
詞學界用的最多的有三種:《白香詞譜》、《欽定詞譜》和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選用一種即可。這幾個詞譜存在一些差別,需要有所了解。
2、韻書。
填詞使用的韻書主要是《詞林正韻》。如用新韻,可使用《中華新韻》,但新韻沒有入聲,而有些詞牌慣用入聲韻。凡是用新韻的作品,需要注明是新韻(做詩也一樣),以防誤解。
那么,給出一個詞牌名,如何來寫詞呢?以《沁園春》為例,分步介紹如下。
第一步查詞譜。
以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為例,詞譜如下: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增韻)中仄平平(韻),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此格共一百十四字,分上下片,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其中,“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標有“韻”的是韻腳字,必須按韻書的韻部選字(包括通押的韻部);下片第二字“增韻”是暗韻,可押可不押。“『』”里的句子要對仗。譜子中的加粗斜體字是“領格字”,上下片各兩處,每片第一個領四句,第二個領兩句,領格字用去聲。
補充解釋“領格字”。按現代漢語語法,領格字相當于一個謂語中心詞,同時支配它所領屬的詞句,相關詞句是它的賓語。例如“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其中“看”是領格字,而“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是“看”的賓語。
第二步立意構思。
得到題并弄清詞譜后,需要立意和構思。詞和詩一樣,用來“言志”,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要表達什么就是立意。“意”是通過言辭、意象等手段表達的,該怎樣來寫,寫些什么?這就是構思。
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為例。詩人的立意在于“當今時代英雄輩出”。如何表達?作者以“雪”為意象,上片極盡鋪排,將祖國大地渲染為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瑰麗江山。下片筆鋒一轉,歷數這片土地上古往今來的英雄,并檢討他們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偏頗。最后突然語氣一頓:“俱往矣(都成了過往人物了)”!至此,如百川歸海,自然引出作者的“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闋詞作是否成功,立意與構思極為重要。剛學填詞時,沒必要過高追求,做點“小品”更好,關鍵在于使用的手法要讓作品可讀,甚而引發讀者共鳴。
第三步填詞。
之所以叫“填詞”,就是指詞譜不可違拗,不能“離譜”。那么,平仄、句子字數、句式、對仗那么嚴格,怎樣才能寫出通暢的內容呢?先不忙著寫,找些前人的作品來玩味。讀著讀著,很容易聯發詞情,冒出自己想要的句子。這些想象中的句子很可能不合譜,沒關系,作為“建筑材料”記下來再說。材料豐富了,就可以按事先設計建主體,讓自己的“作品”初具規模。
第四步對譜。
有了草稿,只是萬里征程的開始,要讓它“合譜”更不容易。這里將問題中“要注意哪幾點”一并解說。
1、平仄要按照韻書逐字對照,除了標為“中”的以外,不得有不對的情況。假如詞中某個字確實無法替代,需要在“序”或“跋”中交待。
2、凡對仗的句子,需要把握的原則是:句子結構和組詞方式要相同,詞或詞組的性質要相同。例如:“圍腰帶剩,點鬢霜新”圍腰帶剩:圍腰的帶子長出來了,主謂結構;其中,“圍腰帶”是定中詞組,作“剩”的主語,“剩”是形容詞性謂語。點鬢霜新:點染鬢發的霜是新添的,主謂結構;其中,“點鬢霜”是定中詞組,作“新”的主語,“新”是形容詞性謂語。對比它們的特點,就會發現其共同性。
3、句子的節奏雖然一般沒有要求,也應參照典范來處理。
4、合譜的常見方法。要做到合譜,需要修改詞句,行話說“調”(調整的意思)。調的方法大致有:
a.用近義詞替代。某個字的平仄不對,又不能完全改掉,可用平仄相反的近義詞替代。
b.改變語序。某個詞組或短語的平仄反了,有時可以改變語序。例如“瑟瑟秋風”,讀音仄仄平平,可以反過來為“秋風瑟瑟”,讀音平平仄仄。
c.用借代詞代替。
古人認為,詩是改出來的。詞也是一樣。除了一些大文豪能出口成章,多數的詩詞作者都需要反復磨練。這個“磨練”就是不斷地修改。
求宋詞所有韻律表,也就是所有詞牌的平仄變化表!
平韻格
十六字令 南歌子 漁歌子 憶江南
瀟湘神 搗練子 浪淘沙 江南春
憶王孫 江城子 長相思 醉太平
玉蝴蝶 浣溪沙 巫山一段云 采桑子
訴衷情 畫堂春 阮郎歸 三字令
朝中措 眼兒媚 人月圓 柳梢青
太常引 少年游 臨江仙 鷓鴣天
小重山 一剪梅 唐多令 破陣子
喝火令 行香子 風入松 金人捧露盤
八六子 雪梅香 滿庭芳 水調歌頭
鳳凰臺上憶吹簫 漢宮春 八聲甘州 揚州慢
高陽臺 錦堂春慢 壽樓春 憶舊游
夜飛鵲 望海潮 沁園春 多麗
六州歌頭
仄韻格
如夢令 歸自謠 天仙子 生查子
醉花間 點絳唇 霜天曉角 傷春怨
卜算子 謁金門 好事近 憶少年
憶秦娥 燭影搖紅 醉花陰 望江東
木蘭花 鵲橋仙 夜游宮 踏莎行
釵頭鳳 蝶戀花 漁家傲 蘇幕遮
淡黃柳 錦纏道 酷相思 解佩令
青玉案 千秋歲 離亭燕 粉蝶兒
御街行 祝英臺近 驀山溪 洞仙歌
惜紅衣 法曲獻仙音 滿江紅 天香
聲聲慢 黃鶯兒 劍器近 醉蓬萊
暗香 長亭怨慢 雙雙燕 宴山亭
念奴嬌 繞佛閣 絳都春 桂枝香
翠樓吟 霓裳中序第一 水龍吟 石州慢
瑞鶴仙 宴清都 齊天樂 雨霖鈴
眉嫵 永遇樂 二郎神 拜星月慢
西河 西吳曲 望遠行 疏影
摸魚兒 賀新郎 蘭陵王 六丑
夜半樂 寶鼎現 鶯啼序
平仄韻轉換格
南鄉子 蕃女怨 調笑令 昭君怨
菩薩蠻 更漏子 喜遷鶯 清平樂
憶余杭 河瀆神 河傳 虞美人
平仄韻通葉格
西江月 醉翁操 渡江云 曲玉管
哨遍
平仄韻錯葉格
荷葉杯 定西番 相見歡 上行杯
酒泉子 定風波 最高樓
平仄規格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押平韻 ▲押仄韻
十六字令
又名《蒼梧謠》、《歸字謠》,單調十六字,三平韻。
△,◎●◎○●●△。◎◎●,◎●●○△。
歸! 獵獵西風卷繡旗。攔教住,重舉送行杯。
——張孝祥
憶江南
也叫望江南,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樂府雜錄》謂此調本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后改此名。但玄宗時教坊已有此曲。白居易依其調作《憶江南詞》,始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江南好》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調五十四字,皆平韻。南唐馮延巳所作,雙調五十九字,平仄換葉,為變體。
○◎●,◎●●○△。◎●◎○○●●,◎○◎●●○△,◎●●○△。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唐五代·白居易]
搗練子
以詠搗練而得名。又名《杵聲齊》、《深院月》等。
單調二十七字,雙調三十八字,皆平韻。
○●●,●○△,◎●○○◎●△。◎●◎○○●●,●○◎●●○△。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搗練子·秋閨[李煜(南唐后主)]
憶王孫
又名《豆葉黃》、《憶君王》等。單調三十一字,平韻。另一體又名《怨王孫》,雙調五十四字,仄韻。
◎○◎●●○△,◎●○○◎●△。◎●○○◎●△。●○△,◎●○○◎●△。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憶王孫·春閨[秦觀]
調笑令
出于唐人酒筵小曲。又名《宮中調笑》、《轉應曲》等。
單調。分兩體:一體為三十二字,平仄韻換葉。起句二字重疊,如韋應物"胡馬,胡馬"一首;又一體仄韻三十八字,詞之前用七言古詩八句,并以詩的末句二字,為詞的首句二字,用于北宋"轉踏"中。
○▲,○▲,●◎◎○○▲。◎○◎●○△,◎●○○●△。○▲,○▲,◎●◎○◎▲。
漁父。漁父。江上微風細雨。青蓑黃箬裳衣。紅酒白魚暮歸。歸暮。歸暮。長笛一聲何處。
--調笑令[宋·蘇軾]
如夢令
原名《憶仙姿》,相傳為后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句,蘇軾為改今名。又名《宴桃源》等。單調三十三字,仄韻。其復加一疊為雙調者名《如意令》。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北宋·李清照]
長相思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因梁陳樂府《長相思》而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等。
雙調三十六字,平韻。二疊韻。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體,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字句格律與前者全異,當是同名異曲。宋人演為《長相思慢》,雙調一百零三字,或一百零四字,平韻。
●◎△,●◎△,◎●○○◎●△,◎○◎●△。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長相思·別情[白居易]
相見歡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秋夜月》、《上西樓》、《烏夜啼》等。雙調三十六字,上闋平韻,下闋兩仄韻兩平韻,亦有通篇皆押平韻者。
◎○◎●○△,●○△,◎●◎○、○●●○△。
●◎▲,◎○▲,●○△。◎●◎○、○●●○△。
江頭綠暗紅稀。燕交飛。忽到當年行處、恨依依。
灑清淚。嘆人事。與心違。滿酌玉壺花露、送春歸。
--相見歡·上西樓[宋·陸游]
醉太平
又名《凌波曲》、《四字令》等。雙調三十八字,平韻。另有四十五字仄韻及四十六字平仄韻互協二體。
○○●△,○○●△。◎○◎●○△,●○○●△。
○○●△,○○●△。◎○◎●○△,●○○●△。
情高意真,眉長鬢青。小樓明月調箏,寫春風數聲。
思君憶君,魂牽夢縈。翠銷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醉太平·閨情[劉過]
點絳唇
因南朝江淹詩有"明珠點絳唇"句,故名。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雙闋四十一字,仄韻。
●●○○,◎○◎●○○▲。●○○▲,◎●○○▲。
◎●○○,◎●○○▲。○○▲,●○○▲,◎●○○▲。
一夜東風,枕邊吹散愁多少。數聲啼鳥,夢轉紗窗曉。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點絳唇·閨情[曾允元]
昭君怨
又名《洛妃怨》等。雙調四十字,兩仄韻兩平韻。
◎●◎○◎▲,◎●◎○◎▲。◎●●○△,◎○△。
◎●◎○◎▲,◎●◎○◎▲。◎●●○△,◎○△。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開時重見。獨倚小闌干。許多山。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說道夢陽臺。幾曾來。
--昭君怨[宋·辛棄疾]
生查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陌上郎》、《綠羅裙》等。韋應物曾作此詞,已佚,存詞以唐末韓偓所作為最早,敦煌曲子詞中亦有此調。雙調四十字,仄韻。按"查"字一說即"楂"或"槎"字之誤。
◎○○●○,◎●○○▲。◎●●○○,◎●○○▲。
◎○○●○,◎●○○▲。◎●●○○,◎●○○▲。
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熏麝焦,吟伴寒蟲切。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生查子·愁風月[宋·賀鑄]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
◎●○○○●●。◎○◎●●○△。◎○◎●●○△。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
--浣溪沙[唐·杜甫]
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
《杜陽雜編》稱唐宣宗時,女蠻國來聘,見其高髻金冠,纓絡被體,號為菩薩蠻隊,當時優人遂制此曲。此說不可信。據《教坊記》載,開元年間已有《菩薩蠻》曲名。今人或以為"驃苴蠻"之異譯,其調乃緬甸古樂。又名《重疊金》、《子夜歌》等。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闋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
◎○○●▲,◎●◎○▲。◎●●○△,◎○◎●△。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菩薩蠻·閨情[李白]
卜算子
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眉峰碧》等。
雙調四十四字,仄韻。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或九十三字。仄韻。
◎●●○○,◎●○○▲。◎●○○●●○,◎●○○▲。
◎●●○○,◎●○○▲。◎●○○●●○,◎●○○▲。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別意[王觀]
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用為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
雙調四十四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促拍采桑子》,五十字;《攤破采桑子》,六十字;皆雙調平韻。宋詞另有《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兒慢》等,雙調九十字,有平韻、仄韻二體,上半闋多用一葉韻。
◎○◎●○○●,◎●○△,◎●○△,◎●○○◎●△。
◎○◎●○○●,◎●○△,◎●○△,◎●○○◎●△。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擾,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采桑子[宋·蘇軾]
減字木蘭花
簡稱《減蘭》。雙調四十四字,即就宋詞《木蘭花》的一、三、五、七句各減三字。上下闋各二句仄韻轉二句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即就宋詞《木蘭花》的第三、第七句各減三字,平仄轉韻和《減字木蘭花》同。
◎○◎▲,◎●◎○○●▲。◎●○△,◎●○○◎●△。
◎○◎▲,◎●◎○○●▲。◎●○△,◎●○○◎●△。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里余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減字木蘭花·春情[王安國]
訴衷情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三十三字,平韻、仄韻互用。雙調有四十一字(又名《桃花水》)、四十四字、四十五字三體,平韻。另有《訴衷情近》,雙調七十五字,仄韻。
◎○◎●●○△,◎●●○△。◎○◎●○◎,◎●●、●○△。
○●●,●○△,●○△。●○○●,●●○○,◎●○△。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傷。未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訴衷情·眉意[歐陽修]
好事近
又名《釣船笛》、《翠圓枝》等。雙調四十五字,仄韻。
◎●●○○,◎●◎○○▲。◎●◎○○●,●○○○▲。
◎○◎●●○○,◎◎●○▲。◎●◎○○●,●○○○▲。
一弄醒心弦,情在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
使君來去本無心,休淚界紅頰。自恨老來憎酒,負十分金葉。
--好事近[宋·黃庭堅]
謁金門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空相憶》、《花自落》等。雙調四十五字,仄韻。
○◎▲,◎●◎○○▲。◎●◎○○●▲,◎○○●▲。
◎●◎○◎▲,◎●◎○○▲。◎●◎○○●▲,◎○○●▲。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芳徑里,手□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謁金門·春閨[馮延巳]
畫堂春
雙調,平韻,有四十六字至四十九字四體。
◎○◎●●○△,◎○◎●○△。◎○◎●●○△,◎●○△。
◎●◎○◎●,◎○◎●○△。◎○◎●●○△,◎●○△。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
寶篆煙銷龍鳳,畫屏云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畫堂春·本意[黃庭堅]
荊州亭
雙調四十六字,壓仄韻
◎●◎○◎▲,◎●◎○◎▲。◎●●○○,◎●◎○◎▲。
◎●◎○◎▲,◎●◎○◎▲。◎●●○○,◎●◎○◎▲。
簾卷曲欄獨倚,江展暮云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雪花亂委,撲漉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里。
--荊州亭·題柱吳城[小龍女]
誤佳期
雙調四十六字,壓仄韻。
◎●◎○○▲,◎●◎○●▲。◎○◎●●○○,●●○○▲。
◎●●○○,◎●○○▲。◎○◎●●○○,●●○○▲。
寒氣暗侵簾幕,孤負芳春小約。庭梅開遍不歸來,直恁心情惡。
獨抱影兒眠,背看燈花落。待他重與畫眉時,細數郎輕薄。
--誤佳期·閨怨[汪懋麟]
清平樂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憶蘿月》、《醉東風》等。雙調四十六字。上闋押仄韻,下闋換平韻。亦有全押仄韻者。
○○◎▲,◎●○○▲。◎●◎○○◎▲,◎●◎○◎▲。
◎○◎●○△,◎○◎●○△。◎●◎○◎●,◎○◎●○△。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換平韻)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清平樂·晚春[黃庭堅]
憶秦娥
世傳李白首制此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又名《秦樓月》、《碧云深》等。雙調四十六字,分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詞多用入聲韻,上下片各一疊韻。
○◎▲,○○◎●○○▲。○○▲,◎○◎●,●○○▲。
◎○◎●○○▲,◎○◎●○○▲。○○▲,◎○◎●,●○○▲。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疊三字)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疊三字)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憶秦娥·思秋[李白]
更漏子
因晚唐溫庭筠詞中多詠更漏而得名。雙調四十六字,仄韻、平韻換葉。
●○○,○●▲,◎●◎○◎▲。○●●,●○△,●○○●△。
○◎▲,◎○▲,◎●◎○◎▲。○●●,●○△,●○○●△。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換平韻)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換仄韻)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換平韻)夢君君不知。
--更漏子·本意[溫庭筠]
阮郎歸
詞名用劉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為其初名。又名《醉桃源》等。雙調四十七字,平韻。
◎○◎●●○△,◎○○●△。◎○◎●●○△,●○○●△。
○●●,●○○,◎○○●△。◎○◎●●○△,●○○●△。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清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阮郎歸·踏青[歐陽修]
桃源憶故人
又名《虞美人影》等。雙調四十八字,仄韻。
◎○◎●○○▲,◎●◎○○▲。◎●◎○○▲,◎●○○▲。
◎○◎●○○▲,◎●◎○○▲。◎●◎○○▲,◎●○○▲。
玉樓深鎖多情種,清夜悠悠誰共。羞見枕衾鴛鳳,悶則和衣擁。
無端畫角嚴城動,驚破一番新夢。窗外月華霜重,聽徹梅花弄。
--桃源憶故人(冬景)[秦觀]
攤破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在五代時為雜言《浣溪沙》之別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段中,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枚又名《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亦有徑稱《浣溪沙》者,見敦煌曲子詞。又因南唐李璟詞"細雨夢回"兩句頗著名,故又稱《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平韻。敦煌曲子詞中的一首則押仄韻。
◎●○○●●△,◎○◎●●○△。◎●◎○○●●,●○△。
◎●◎○○●●,◎○◎●●○△。◎●◎○○●●,●○△。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攤破浣溪沙·秋恨[李景(南唐中主)]
人月圓
始創于宋王詵,因其詞中有"人月圓時"句,故名。又名《青衫濕》。雙調四十八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
◎○◎●,○○◎●,◎●○△。◎○◎●,○○●●,◎●○△。
小桃枝上春來早,初試薄羅衣。年年此夜,華燈盛照,人月圓時。
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纖手同攜。更闌人靜。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人月圓[宋·王詵]
眼兒媚
又名《秋波媚》、《小闌干》等。雙調四十八字,平韻。
◎○◎●●○△,◎●●○△。◎○◎●,◎○◎●,◎●○△。
◎○◎●○○●,◎●●○△。◎○◎●,◎○◎●,◎●○△。
萋萋煙草小樓西,云壓雁聲低。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
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
--眼兒媚·秋閨[劉基]
柳梢青
又名《隴頭月》、《早春怨》等。雙調四十九字或五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
◎○◎●○○,●◎●、◎○○▲。◎●○○,◎○○●,◎○○▲。
障羞羅扇,花時猶記,這邊曾見。曲錄欄干,玲瓏窗戶,也都尋遍。
兩峰依舊青青,但不比、眉梢平遠。第一難忘,重來崔護,去年人面。
--柳梢青·紀游[朱彝尊]
賀圣朝
雙調四十九字,仄韻。
◎○◎●○○▲,●○○○▲。◎○◎●●○○,●◎○○▲。
◎○◎●,◎○◎▲。●○○○●。◎○◎●●○○,●◎○○▲。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賀圣朝·留別[葉清臣]
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步虛詞》等。雙調五十字。唐五代詞本為平仄韻異部間協,宋以后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另有《西江月慢》,雙調一百零三字,例用入聲韻。
◎●◎○◎●,◎○◎●○△。◎○◎●●○△,◎●◎○◎▲。
◎●◎○◎●,◎○◎●○△。◎○◎●●○△,◎●◎○◎▲。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紅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靜。
--西江月·佳人[司馬光]
惜分飛
又名《惜芳菲》、《惜雙雙》等,雙調五十字,仄韻。始見于北宋毛滂《東堂詞》。
◎●◎○○●▲,◎●○○●▲。◎●○○▲,◎○◎●○○▲。
◎●◎○○◎▲,◎●○○●▲。◎●○○▲,◎○◎●○○▲。
淚濕欄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云無意絮,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飛·本意[毛滂]
多麗
又名《綠頭鴨》、《隴頭泉》等。雙調,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一百三十九字,仄韻一百四十字。
●○△,●○◎●○△。●○○、◎○◎●,◎○◎●○△。●○○、◎○◎●,◎◎●、◎●○△。◎●○○,◎○◎●,◎○◎●●○△。●◎●、◎○◎●,◎●●○△。○○●、◎○◎●,◎●○△。
●○○、◎○◎●,◎○◎●○△。●○○,◎○◎●,◎◎●、◎●○△。◎●○○,◎○◎●,◎○◎●●○△。●◎●,◎○◎●,◎●●○△。○○●,◎○◎●,◎●○△。
晚山青,一川云樹冥冥。正參差、煙凝紫翠,斜陽畫出南屏。館娃歸、吳臺游鹿,銅仙去、漢苑飛螢。懷古情多,憑高望極,且將樽酒慰飄零。自湖上、愛梅仙遠,鶴夢幾時醒。空留得、六橋疏柳,孤嶼危亭。
待蘇堤、歌聲散盡,更須攜妓西泠。藕花深,雨涼翡翠,菰蒲軟、風弄蜻蜓。澄碧生秋,鬧紅駐景,采菱新唱最堪聽。見一片,水天無際,漁火兩三星。多情月,為人留照,未過前汀。
--多麗·西湖[張翥]
春風裊娜
雙調一百二十五字,壓平韻。
●○○◎●,●●○△。○●●,●○△。●○○◎●,◎○◎●,○○●●,●●○△。●●○○,○○◎●,●●○○○●△。●●○○●○●,○○○●●○△。
◎●◎○◎●,○○●●,◎○●、●●○△。○○●,●○△。○○●●,◎●○△。◎●○○,◎○◎●,◎○●●,●●○△。○○◎●,●○○◎●,○○●●,◎●○△。
倩東君著力,系住韶華。穿小徑,漾晴沙。正陰云籠日,難尋野馬,輕□染草,細綰秋蛇。燕蹴還低,鶯銜忽溜,惹卻黃須無數花。縱許悠揚度朱戶,終愁人影隔窗紗。
惆悵謝娘池閣,湘簾乍卷,凝斜盼、近拂檐牙。疏籬□,短垣遮。微風別院,好景誰家。紅袖招時,偏隨羅扇,玉鞭墮處,又逐香車。休憎輕薄,笑多情似我,春心不定,飛夢天涯。
--春風裊娜·游絲[朱彝尊]
過秦樓
又名《惜馀春慢》、《蘇武慢》等。雙調,有平韻、仄韻二體。平韻體一百零九字;仄韻體字數句法頗多歧異,以一百十一字與一百十三字者為常見。
●●○○,◎○○●,●●●○○▲。○○●●,◎●○○,●●●○○▲。○●●●○○,◎○○▲。●○○●●,○○○●,●○○●。
○●●、●●○○,◎○○●,●●●○○▲。○○●●,◎●○○,●●●○○▲。○●○○,●○○●○○,◎○○▲。●○○●●,◎●○○●▲。
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人靜夜久憑欄,愁不歸眠,立殘更箭。嘆年華一瞬,人今千里,夢沉書遠。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梅風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疏星幾點。
--過秦樓·秋夜[周邦]彥]
還有很多,這里3樓有很多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