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妻子如何死的(莊子在他妻子死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莊子妻子如何死的,以及莊子在他妻子死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莊子夫人,田氏是如何去世的
莊子試妻
【道家故事】(萬萬不可仿效)
古時候,有位高賢,名莊周。一天,閑游山下,見一婦人在新墳前啼哭,并邊哭邊用扇子扇墳。莊子怪而問之曰:“娘子如此啼哭,墳內所葬何人?為何舉扇扇墳?”
聽時笑破千人口,說出加添一段羞。那婦人道:“墳中乃我前夫,生時與我相愛,死得太早。他死時有言:待墳干了,我方可改嫁,而新墳難干,故舉扇扇之,以加速墳干。”
莊子嘆道:“愿來如此!”心里想:這婦人好心急,虧她還說生前相愛,便叫婦人將扇給他,愿代一臂之勞。那婦人深深道個萬福:“多謝官人!”雙手將素白扇子遞與莊子,莊子行起道法,舉手照墳連扇數扇,水氣速盡,其墳頓干。那婦人大喜,逐將扇子送與莊子,權權為謝,揚長而去。
莊子回到家,坐于草堂,看看扇子嘆出四句:
不是冤家不聚頭,
冤家相聚幾時休?
早知死后無情義,
索把生前恩愛勾。
妻子田氏聞得莊子嗟嘆之聲,上前相問:“官人何事嗟嘆?此扇從何而得?”莊子便將婦人扇墳,要土干后改嫁之情述了一遍。
田氏聽罷,忽發憤然之色,罵道:“如此薄情之婦,世上少有!”
莊子吟詩一首:
“生前個個說恩深,
死后人人欲扇魂。
畫虎畫皮難畫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接著又說:“假如不幸我死,你這般如花似玉年紀,也不見得捱過三年五載?”田氏信誓旦旦:“有志婦人,何患無夫?莫說三年五載,就是一生一世也不改嫁。”即從莊子手中,奪得扇子,扯個粉碎。
過了幾日,莊子忽得重疾,莊子說:“我病勢如此,永別在即。可惜前日扇子撕碎了,留得此扇,好給你用來扇墳!”田氏哭泣不止:“官人休要多心,妾明心跡,從一而終,誓無二志。”莊子含淚道:“足見娘子志高,我死亦瞑目。只是死后請把棺材停在后院宅中,不要埋葬。”說罷鳴呼哀哉!
開頭幾天,田氏穿了素服,日夜啼哭,不料到了第七天,忽有一少年秀士,生得面如傅粉,唇如涂朱,俊俏無雙,風流第一,自稱莊子的學生,前來吊唁,田氏見后,早動春心,不二日,眉來眼去,就情不能自已了。
那婆娘心猿意馬,按捺不住,顧不得廉恥,將其招婿成婚。正得花燭洞房燕爾,新郎頓叫心疼難忍,寸步難移,昏倒在地。
田氏驚問:“如何是好?”新郎說:“此乃舊病復發,無藥可治,只有一物,用之立效。”田氏急忙追問:“所用何物?”新郎答:“生人腦髓,熱酒吞之,其病立止。”
田氏心生一計,便右手提斧,左手攜燈,往后屋走去,咬牙舉斧,向莊子的棺材劈去,一連數斧,棺蓋被劈開。
婆娘正在吁氣喘息,忽聽莊子從棺內嘆氣。接著推開棺蓋,挺身坐起,嚇得婦女雙腿發軟,斧頭落地。
她還想巧言掩飾,撒嬌地說:“奴家自您死后,朝夕思念,日夜牽掛,方才忽聽棺中有聲,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說,故用斧開棺,望你復活。”
莊子哈哈大笑,挖苦說:“多謝娘子厚意。
夫妻百年有何恩,
見了新人忘舊人!
今得蓋棺遭斧劈,
如何等待扇干墳?”
婆娘見事已敗露,又看看書生也不見了,方醒是莊子道法所變,羞愧滿面,自覺無顏見人,便解腰部繡帶,懸梁自盡。
莊子倚棺作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鼓盆而哥曰:
妻死我必埋,
我死妻必嫁。
我若先死時,
一場大笑話。
田被他人耕,
馬被他人跨。
妻被他人戀,
子被他人打。
從此痛傷心,
相看淚不下。
世人說我不悲傷,
我笑世人空斷腸。
人死若還哭得轉,
我定千悲淚萬行。
歌罷,取火,屋宇俱焚,連棺木化為灰燼,莊子遨游四方,終身不娶。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箕踞鼓盆而歌……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譯文
翻譯: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
惠子說:“你和你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她幫你養大孩子現在因衰老而死去,人死了你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
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
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穩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擴展資料:
這段話的人物:
1、莊子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
莊子最早提出“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2、惠子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戰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師莊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莊子·外篇·至樂
寓言(十六)——莊子妻死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 ? ? ? ? ? ? ? ? ? ? ? ? ? ? ? ? ? ——《莊子?至樂》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莊子家吊唁 ,只見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著歌。惠子說:“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著瓦缶唱歌,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對的,我妻子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僅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僅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氣息。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氣息,氣息變化而有了形體。
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她靜靜地寢臥在天地之間,我卻嗚嗚地隨之而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達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這則寓言引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莊子 “鼓盆而歌 ”。
一直認為這表現了莊子曠達的人生境界。其實,莊子這一典故所表達的情感意蘊卻另有深意。
莊子面對死亡時的曠達言辭,正像趙翼《偶書》所說:“ 語語不畏死,正是畏死語 。”莊子對待死亡的態度就是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是人所無可奈何之事,那就只能調整心態,心平氣和地接受它,以免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
在莊子看似曠達的言行背后,看到的則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由于氣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氣之散。
他這番道理,姑且不論其真實程度。就以他對生死的態度來說,便遠在常人之上。他擺脫了鬼神對于人類生死命運的擺布,只把生死視為一種自然的現象;認為生死的過程不過是像四時的運行一樣。
由此可見,所謂“鼓盆而歌”的莊子已經勘破生死、對妻死抱著欣然態度的說法,只是學界的誤讀。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