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南中有哪些太守(南中有哪些太守名人)

君既無情我便休2022-12-16 18:42詩詞3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南中有哪些太守,以及南中有哪些太守名人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史說三國:一八三 南中動亂

蜀國的南中有四郡,分別是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

益州郡的地方土豪、建寧(今云南曲靖市)人雍闿,西漢什邡侯雍齒之后,在地方上很有權勢,平日里就不服管制,囂張跋扈。

劉備病逝永安的消息傳回后,雍闿覺得機會來了,心生反意,鼓動益州郡一些人殺死了太守正昂,找人四處活動,想自己取而代之。

為了穩(wěn)妥起見,他腳踏兩只船,偷偷通過吳交趾太守士燮向東吳請求歸附。

最終,他的活動沒有成功,蜀漢朝廷委任了負責農具、兵器制造的司金中郎將張裔為益州郡新任太守。

雍闿竹籃打水一場空,很不服氣,便裝神弄鬼,四處鼓動說:“張府君這個人嘛,就像一只葫蘆,外表看上去很光亮,但內里實際上卻非常粗糙。這種人就算是殺了都不值得,不如把他縛綁送往吳國算了。”

于是派人抓了前來上任的張裔,押送去獻給孫權。

此時東吳還未與蜀漢和好,孫權便任命雍闿為永昌(治不韋縣,今云南保山市東北金雞村)太守,并任命劉闡(劉璋的兒子)為益州刺史,派他到交州邊境,準備接管益州郡。

雍闿率軍想要進入永昌郡走馬上任,卻不料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呂凱、府丞王伉不愿跟隨反叛,帶領官民封鎖邊境,堅守城池,抵御雍闿。

雍闿不能進城,多次向永昌郡發(fā)布檄文,勸誘呂凱歸順。

呂凱答復說:“上天降下喪亂,奸雄乘勢四起,天下切齒痛恨,萬邦為之悲悼,臣民無論老少,莫不殫思竭慮,肝腦涂地,解除國難。將軍你家世代受到漢朝恩惠,我以為你一定會親自招集人馬,率先行動,向上報答國恩,在下不負先人,以求功勞著于竹帛,千載史冊留名。哪想到你反倒向吳國俯首稱臣,本末倒置。從前舜勤勉地為百姓勞累,死于蒼梧之地,史籍贊美他,以至流芳千古。他身葬江南,何等可悲。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到周成王才大功告成。先帝龍興立漢,海內望風歸附,朝臣聰敏,上天降下安康。可是將軍你卻看不到盛衰的記載,成敗的征兆。譬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滅冰消,你還有什么能依靠的呢?將軍的先父雍侯,與漢結怨,反為漢封爵賜土。竇融知道東漢將興,故此歸順光武帝劉秀,這都是流名后世,受到世代的歌頌贊美。如今丞相諸葛亮英才超群,明察事物未然之始,受先主臨終托孤重任,輔佐蜀漢隆興,與眾相處無所偏袒忌諱,獎賞功績不念小過。將軍你如果能夠翻然醒悟,改弦更張,重新走上正道,則不難追跡古人,永昌這一小塊地方哪里夠你管理的呢?聽說楚國對周朝不敬,齊桓公即正義責問,吳王夫差僭號稱霸,晉國則抑制其勢力,何況你所臣服的并非良主,誰還肯向你歸服?我私忖古人大義,為臣者不和境外之人交往,故此我前后與你是有來無往。再次收到你的檄文,發(fā)憤忘食地表述一下自己心中所想,請將軍你仔細地省思明察。”

全郡軍民感激呂凱的恩義,佩服他的威信,都擁戴、信任他,使得他能得以保全自己的名節(jié)。

牂牁(治且蘭縣,今貴州黔東南州黃平縣舊州鎮(zhèn))太守朱褒一向驕橫,也是個不服管教的主。

還有越巂郡(治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的夷族酋長高定(《華陽國志》中作高定元),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早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就派兵圍攻過新道縣,被李嚴擊走。

二人聽說劉備病逝、雍闿反叛,都覺得出頭的機會來了,蠢蠢欲動,叛意顯露無疑。

南中意圖叛亂的消息傳到成都,丞相諸葛亮認為夷陵大敗,軍力不振,加之君主剛剛去逝,實在不宜也無力擅動刀兵,在內要穩(wěn)定朝中局勢,平衡各方勢力,安定民眾、吏士,蓄積糧食,整頓軍備,對外,則要修復與吳國的關系,鞏固蜀吳聯(lián)盟,共抗曹魏。

因此,他決定對南中先實施撫慰政策,再相機行事。

他委托都護李嚴對雍闿進行安撫。

李嚴給雍闿寫了一封長信,滿滿的六頁紙,分析形勢,闡明利弊。

但雍闿只回了李嚴一封短信,寥寥數語,不滿一張紙,說:“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但如今天下鼎立,連歷法都各用各的,有三種之多。我們這些僻遠地方的人對此深感惶惑,都不知道歸附何方。”

言下之意很清楚,天高皇帝遠,老子說了算,完全不把李嚴和蜀漢朝廷放在眼里。

另一方面,諸葛亮派越嶲太守龔祿到南中邊界安上縣(今四川宜賓市屏山縣西北新市鎮(zhèn))作準備,益州從事常頎南下南中,巡視諸郡,查明情況。

常頎到了牂牁,抓了太守朱褒的主薄進行拷問,一下子捅了馬蜂窩。

朱褒本就有反意,聲稱常頎擅自抓捕地方重要官員,想要造反,借機殺了常頎,起兵響應雍闿。

高定跟風而進,殺死郡將焦璜,反叛蜀漢。

雍闿到永昌走了一趟,無奈呂凱軟硬不吃,只好回到益州郡,另想辦法。

益州夷族部落林立,雍闿造反后,想在益州立穩(wěn)腳跟,必須獲得夷族各部落的支持。

但很多夷人并不服從雍闿,雍闿便拉攏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酋長孟獲,讓他去游說各夷族部落的酋長。

孟獲對這些部落酋長謊稱說:“官府想要黑狗三百頭,而且胸前必須都是黑毛,還要螨腦三千斤,三丈長的斷木(斲木)三千根,你們可以拿出來嗎?”

黑狗、螨腦本來便難找,斷木十分堅硬,都是長得彎彎曲曲的,根本不可能有二丈長的直木。

孟獲這么說,擺明了就是要刁難人,讓這些部落酋長無法辦到。

這些人本就相信孟獲,一聽此話,頓時對蜀漢大感氣憤,紛紛聽從孟獲,加入了叛軍。

蜀漢的安三侯和晚期四大名將,都是誰?

三國時期,人才薈萃,即使是實力最弱小、人才最匱乏的蜀漢政權,也同樣有不少名將的出現,為了政權的穩(wěn)定,邊境的平安他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眾所周知,提起蜀漢名將,首推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除了趙云一人之外,其他四人均被劉備封為四方將軍,趙云雖然是雜號將軍,但在正史《三國志》中,五人合并一傳,稱為五虎將毫不為過。

五虎將之外,蜀漢最著名的將領莫過于兩個人:一個是早期的魏延,一個是晚期的姜維,魏延是蜀漢政權出身最低,提拔最快的將領,沒有之一,從劉備的部曲提拔為蜀漢的鎮(zhèn)北將軍,相當于從劉備的隨從小跟班提拔為鎮(zhèn)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這個速度不亞于火箭提拔。

蜀漢五虎將

姜維是另一個被極速提拔的典型例子,從一個降將經過20年時間提拔為蜀漢政權全國軍隊總司令,這又是另一個極端,降將能被重用已經是不容易了,居然被提拔為大將軍,執(zhí)掌國家所有軍隊,這就是非常不容易了,因為信任才是將領被提拔的最優(yōu)先考慮因素,其次才是能力。

魏延與姜維的能力不用懷疑,絕對是三國一流的,蜀漢政權從建立鼎盛時期,光有幾個將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蜀漢的名將還有不少,比如下面說到的蜀漢中期的平安三侯和蜀漢晚期的四大名將。

一、平安三侯

1、王平

王平是個傳奇人物,一是他的身份,他是巴西宕渠人,用今天的說法就是土家族人,先是隨著部落首領投靠了曹操,后來又在漢中之戰(zhàn)后投靠了劉備,成為蜀漢將領,王平雖然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但他的才能比那些讀過書的人強多了,比如馬謖。

王平

王平出名就是因為街亭之戰(zhàn),馬謖作為主將,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放棄城池上山扎營,顯然馬謖想以攻為守,但諸葛亮給的命令是據城死守,明顯馬謖違抗了諸葛亮的命令,王平身為副將,一眼就看出了馬謖的錯誤,向馬謖勸諫,可是馬謖一意孤行,最終導致了蜀軍街亭大敗,而王平因為早有準備,率領手下一千多士兵故布疑陣,擋住了張郃的大軍。

千萬不要小看王平在街亭之戰(zhàn)中的功勞,他擋住了張郃南下祁山道的路,也就是守住了諸葛亮從隴西撤退回漢中的路,如果王平也一潰千里,那么張郃順勢南下切斷祁山道,身在隴西的諸葛亮就被張郃切斷了后路,成為甕中之鱉,恐怕到時候諸葛亮能不能活著都是個問題,所以王平的功勞是很大的。

之后王平逐漸得到重用,一直到成為蜀漢鎮(zhèn)北大將軍,成為鎮(zhèn)守蜀漢北境漢中的最高軍事指揮官,而興勢之戰(zhàn)則再次成就了王平的英名,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率軍10萬突然南征蜀漢,鎮(zhèn)守漢中的蜀軍兵員不滿3萬,3萬對10萬是一場力量懸殊戰(zhàn)役,可是王平此役沉著冷靜,據守險要,拒敵于國門之外,大破曹爽10萬大軍。

王平與馬謖

因此,王平是除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蜀漢的名將,因為王平常年鎮(zhèn)守蜀漢政權北境漢中,因此是蜀漢北方的邊境守護者,平安三侯之一。

2、鄧芝

鄧芝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的后人,也是蜀漢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將領,因為得到劉備的賞識被重用,因為受到諸葛亮信任而被作為出使東吳與東吳議和的使者,在劉備去世后, 鄧芝出使東吳,與孫權締結了和平協(xié)議,并得到了孫權的稱贊。

諸葛亮北伐時期,鄧芝與趙云率領弱勢兵力在箕谷牽制了魏國關中主帥曹真的數萬主力大軍,并與趙云成功地擋住了曹真的進攻,千萬別小看這一戰(zhàn),要知道曹真手下是曹魏關中主力,有數萬大軍,而趙云與鄧芝是一支疑兵,兵力不多,另外曹真如果打敗了鄧芝和趙云,就能順著箕谷打進漢中,這對蜀漢將是滅頂之災,就算是全軍覆沒,鄧芝和趙云也要擋住曹真,否則讓曹真進了漢中,諸葛亮還在隴西,將對魏軍前后包圍,那才是真的災難。

鄧芝

鄧芝在趙云之后常年鎮(zhèn)守江州,鎮(zhèn)守著蜀漢政權東部的邊境,還平定過涪陵國人的叛亂,守護了蜀漢東境,被稱為平安三侯之一。

3、馬忠

三國時期有2個馬忠,這個是蜀漢的馬忠,不是東吳抓住關羽的那個馬忠,蜀漢馬忠是巴西閬中人,也就是今天四川閬中人,也是受到劉備賞識而得以重用,劉備去世后,諸葛亮繼續(xù)用馬忠,并在南征南中的戰(zhàn)役中帶著馬忠。

在平定南中的戰(zhàn)役中,馬忠被任命為牂牁郡太守,在戰(zhàn)役中立下不少功勞,獨自率領一軍打敗叛軍拿下牂牁郡,并且恩威并濟治理當地,諸葛亮北伐時,又覺得馬忠有才能,把馬忠從南中召到漢中,協(xié)助處理軍務,馬忠還在汶山郡平定了作亂的羌人部落。

馬忠

由于南中再次發(fā)生叛亂,馬忠再次出任庲降都督,率軍平定南夷及獠人的叛亂,并治理地方,很有功勞,當時蜀漢小有名氣的將領張嶷都是馬忠的手下,馬忠在鎮(zhèn)守南中期間還有過兩次接受朝廷的使命,一次去漢中勸諫蔣琬不要從漢水北伐,另一次是留在成都,代替北上的大將軍費祎處理軍務,可見馬忠是個多面手與不可多得的大將。

由于馬忠常年鎮(zhèn)守南中,也是在任上去世的,他是鎮(zhèn)守南中時間最長的蜀漢將領,負責蜀漢南部邊境的安全,所以也被稱為平安三侯之一。

二、晚期四大名將

1、羅憲

羅憲是荊州襄陽人,蜀地大儒譙周的學生,從太子舍人一直做到巴東太守,鎮(zhèn)守永安,是蜀漢晚期鎮(zhèn)守東部邊境的將領,魏國伐蜀時,永安大亂,人心惶惶,各地騷亂,羅憲斬殺作亂者,穩(wěn)定軍心,一意鎮(zhèn)守永安,各司其職。

蜀漢曾向東吳求援,東吳派出盛曼前來救援,羅憲一眼就看出東吳是打著救援的旗號想占領蜀漢的地盤,因此堅決抵抗東吳,東吳軍隊無法前進一步,之后東吳還不死心,繼續(xù)派出步協(xié)、陸抗攻打永安,羅憲堅守六個月不投降,擋住了東吳軍隊的進攻。

羅憲

羅憲在國家傾覆、皇帝投降之際,仍然不忘使命,堅守職責,為蜀漢以及后來的西晉政權保住了永安,讓東吳無法逾越一步,客觀上促進了西晉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所以羅憲不失為一代名將。

2、霍弋

霍弋荊州南郡枝江人,他的父親是霍峻,霍峻當年隨劉備進入益州攻打劉璋,被劉備派駐在葭萌城,當劉備率軍攻打劉璋時,霍峻緊守葭萌城一年有余而不失,擋住了張魯及劉璋軍隊的襲擊,為劉備保住了戰(zhàn)爭期間益州唯一的根據地,霍峻去世后劉備親自吊唁并留宿墓上,而霍弋就是霍峻的兒子。

霍弋經諸葛亮的培養(yǎng)逐漸進入蜀漢官場,最終擔任永昌太守,鎮(zhèn)守南中,多次平定南中地區(qū)的局部叛亂,263年,魏國伐蜀,霍弋多次請求率軍救援,但被劉禪拒絕,蜀漢投降后,霍弋因為魏國善待劉禪也歸隊了后來的晉朝,還曾率軍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的叛亂,這里就是今天趙南的中北部地區(qū)。

霍弋

霍弋出生將門,又是蜀漢晚期南中的守護者,也是蜀漢最后的名將之一。

3、張翼

張翼是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出身名門望族,劉備主政益州后,張翼出任江陽縣縣長,曾經隨同劉備參與漢中之戰(zhàn),在漢水與趙云一起擊敗了曹軍,最終升任蜀郡太守。

張翼后來出任庲降都督,鎮(zhèn)守南中,張翼執(zhí)法嚴格,鐵面無私,導致當時的蠻族頻頻作亂,張翼多次率軍平定叛亂,張翼還跟隨諸葛亮北伐,后來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駐守北部過境。張翼還多次跟隨姜維北伐,有勝有負,但對于北伐,張翼一直持反對意見,同時他也是蜀漢政權少見的參與了劉備、諸葛亮和姜維三人北伐戰(zhàn)爭的將領。

張翼一直活到了蜀漢滅亡的那一天,在鐘會之亂中,被作亂的魏軍所殺,張翼一生參與了蜀漢政權從建立到滅亡的全過程,也算是蜀漢名將了。

廖化

4、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很多人都聽過,就是這個廖化,算是蜀漢晚期的一大名將,從參與關羽北伐戰(zhàn)爭開始,到夷陵之戰(zhàn),到漢中之戰(zhàn),再到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廖化基本上都有參與,堪稱蜀漢政權的活化石,并且廖化還有不少戰(zhàn)功。

廖化在隨姜維的北伐中,獨自率軍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游奕,射殺了魏國廣魏郡太守王赟,這是廖化一生最大的戰(zhàn)功。公元263年魏軍伐蜀時,廖化率軍到陰平救援,與姜維合兵,在劍閣擋住了鐘會大軍,但由于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戰(zhàn)死,劉禪投降,廖化最終也投降了,在被魏國遷往洛陽的路上病逝了,廖化是蜀漢最后一位名將,廖化死,蜀漢亡。

聊聊蜀國的封疆大吏-維護民族統(tǒng)一的南中郡守們

注:南中各郡的字現在大多不常用,先普及一下讀音,朱提(shú shí)郡,犍(jian)為郡,牂牁(zāng kē]),越嶲( xī )。

南中地區(qū),就是現在的云南,四川南部,貴州,廣西西部一帶,當然,在三國期時,還包括越南,老撾,緬甸的一小部分范圍。

雖然在漢朝,此處已經被漢朝的皇帝從名義上納為漢朝的領土了,但實際上,當地大多是少數民族,根本就不服管。從來都沒有真正地納入到朝廷的管轄范圍內。

蜀漢時期可以說是第一次有效地把此處納入到朝廷的管轄范圍內。當然了,這里的有效管理,也僅僅是比之前的管理更強一點,實際上,直到解放前,云、貴地區(qū)一直是相對獨立自主的一處地方。

劉備在在拿下益州后,并沒有馬上在南中設置太守。

因為劉璋對南中的管轄力非常弱,在劉璋時期,南中地區(qū)只是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

劉備在拿下益州后,北邊有漢中的問題,東南有荊州的問題,根本就顧不上管理南中,只要南中保證不叛亂,不來成都搗亂就行。到了后來隨著荊州的丟失,蜀國進入自保狀態(tài),才開始漸漸加強管理。

所以在蜀國對南中的治理中也是逐步加強管理的。

劉備最開始是設置了庲降都督一職,由鄧方擔任,總領南中事務。

到了后來,劉備去世,南中又發(fā)生了叛亂,諸葛亮主政后,南征平定。把郡重新進行了劃分,又分出了云南和興古郡。加上之前從犍為郡南部分出來的朱提郡(地域靠南中,現在也歸為南中),最后統(tǒng)一成南中七郡,直到蜀亡。

南中地區(qū)后來的少數民族叛亂也很多,當然,大多不堪一擊,朝廷大軍一到,基本上就潰散投降了。但架不住多啊,此起彼伏,所以也很麻煩。于是,蜀后期就是都督與郡守相結合的各種措施。

下面介紹下南中的各郡以及終蜀漢一朝,各郡的郡守!

朱提郡

劉備在拿下益州后。雖然之前劉璋對南中各地管理較弱,但也得管理啊。怎么辦?

犍為郡的南部,深深地插入到了南中地區(qū),所以,215年,劉備先把犍為郡分拆了一下,拆出來一個朱提郡。

朱提郡的部分,原來是犍為郡的屬國(相當于現在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現在既然要加強管理,那直接單獨設置一個郡出來得了。

鄧方是荊州南郡人,當年跟著劉備一起入蜀的。在剛拿下犍為郡的時候,是朱提屬國的都尉(當地的軍事主官)。

現在把鄧方提撥為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縣(現在的云南昭通鎮(zhèn)雄縣)。先軍政一體的把這個地簡單的管起來。鄧方為人不重錢財,而且果敢勇武,深有威信,治下的夷人都很敬服。可惜的是,221年,就在劉備稱帝的那年,鄧方卒于任上。

于是,劉備起用李恢為都督,李恢把都督治所遷到了牂牁郡平夷縣。李恢是曾經派去迎接來歸順的馬超的人。能力不錯,自薦來到南中。傳說關羽的女兒嫁的是李恢之子李遺。

再后來,記錄缺失,也可能此時的劉備,忙著伐吳,再加上當時剛建國,人才也奇缺,再說了,南中這種高度自治的,也沒有啥政事需要處理,一度就沒有派太守到朱提郡。

后來,諸葛亮去世后,李嚴之子李豐,擔任過朱提太守。

再以后,郡守記錄缺失。

朱提太守任職順序: 鄧方(214-221)→李豐(235-?)

越嶲郡

越嶲郡在朱提郡之西,在蜀地的犍為郡和漢嘉郡之南。

劉備在得到益州后,先把馬謖派到了越嶲郡做太守。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和諸葛亮關系不錯,也是劉備非常認可的謀士。馬謖也比較喜歡軍事謀略,深得諸葛亮的器重。但劉備卻覺得馬謖有些言過其實。馬謖后來的的表現,讓諸葛亮結結實實的自我打臉。街亭失敗,然后被諸葛亮搞死了。

后來劉備稱帝,然后伐吳,馬謖被調回了中央,焦璜擔任越嶲太守。

劉備死后,南中各地謀反(我們熟知的七擒孟獲,現實中,孟獲只是一個小角色),雍闿在南中發(fā)動叛亂,接著越嶲郡的一個夷人小頭領高定,也開始響應,就把焦璜給殺了。

此后,蜀漢忙著給劉備下葬,忙著劉禪繼位等各種事情,越嶲郡也沒時間管,就這樣處于一個無人管的狀態(tài)。等到225年,諸葛亮把蜀國內部弄得穩(wěn)定了,開始南征。

高定看到大軍來了就往南方跑了,諸葛亮覺得越嶲穩(wěn)定了,就把跟著他南征的龔祿被任命為越嶲太守,留在了邛都(現在的西昌市)。

龔祿是犍為太守龔諶之子。龔諶以及他的三個兒子在蜀國都是大官。

可惜的是,龔祿三月份到任,五月份越嶲又有人也發(fā)生了叛亂,龔祿為叛軍頭目李求承所害。

后來,諸葛亮把高定滅了,回師,也沒來找到李求承的下落。此地也沒有再派郡守。估計派其他人,也沒啥人敢來了。

直到十幾年以后,蜀漢覺得越嶲郡這么多年一直沒去治理,不太好,于是把張嶷將軍任為太守,重新來到了越嶲郡。

張嶷出身貧寒,但是自立自強,一路從縣公務員干到了郡守。之前平定過汶山叛亂,跟隨馬忠一起平定過牂牁,建寧叛亂。還是龔祿的好朋友。

到了越嶲,先找當年害了自己朋友的人。張嶷很快打聽到了叛軍頭目李求承的下落。公元241年,張嶷招募了一些人,組成敢死小分隊,發(fā)動突然襲擊殺入斯都族領地,活捉了頭目李求承,歷數他先前殺害原越嶲郡太守龔祿等人的罪行,將其斬首。

張嶷后來修城,弄鹽,弄鐵,給當地百姓帶來了財富,也給蜀漢政權帶來了好處。可以說是郡泰民安,在此一直干了十五年,到254年朝廷召他回成都時,當地百姓一路相送,有的直接跟到了成都。可惜的是,不久后,在跟著姜維北伐的過程中,戰(zhàn)死。

此后的越嶲郡太守,無記錄。

越嶲太守任職順序: 馬謖(214-221)→焦璜(221-223)-龔祿(225-225)- 張嶷(239-254)

益州郡(建寧郡)

益州郡是南中的中心地帶,南中的各郡圍在益州都周圍。劉璋時期,董和為益州太守。治理得也還不錯,劉備拿下益州后,董和調往中央。

派正昂做了益州太守。劉備剛建國時,各地都還老實。但是到了劉備伐吳失敗以后,各地開始不老實了。

本地的豪族雍闿看到劉備敗退,還生病,于是叛亂了。他派人殺掉了正昂。然后又派人到吳國去請封去了。

劉備聽到正昂死的消息后,開始以為是夷人叛亂殺掉正昂后跑了,馬上又派了張裔為益州太守。

張裔本來是巴郡太守,接到任命后,馬上往益州去。雍闿看到張裔又來,擔心被殺。于是綁了張裔送到了吳國。吳國扣留了張裔,然后給封了雍闿一個永昌太守。

永昌郡在益州郡的西面。吳國的想法真的是再簡單不過,你去搞吧,你搞到了,我白得二個郡,你搞不到,我也沒啥損失。

雍闿收到吳國的封號后,還來勁了,就想帶著人去永昌上任。但是沒想中間被永昌郡的一個郡吏呂凱帶兵給堵那了,最終也沒能去成。

張裔后來在吳蜀重新修好時,被蜀國接了回來一直在中央任職。

劉禪繼位后,諸葛亮休整二年后,于225年開始南征。

諸葛亮把曾經做過宕渠太守,現在還在犍為太守任上的王士調了過來,讓他做益州太守。很可惜的是,王士還沒到治所,就被當地人給殺了。

雍闿后來被高定手下的人殺了。而高定被諸葛亮大軍斬殺。

等到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把益州郡改名為建寧郡。

平叛過程中,表現出色的李恢,被任命為交州刺史(廣西,此時屬吳,當時是遙領),仍兼著庲降都督,后來吳蜀協(xié)商,把交州刺史的名頭去掉了,讓李恢做了建寧太守。

231年,李恢逝世。李恢死后,張翼和馬忠又分別任過庲降都督,但是這段時間缺少建寧太守的記錄。

后來,大約是245年左右,楊戲做為副庲降都督來到建寧,他兼任建寧太守。此時的庲降都督是張表。

楊戲干了幾年后,因生病,被召回成都養(yǎng)病,后來的姜維一起北伐,但中間對姜維言語不敬,被人告發(fā)給劉禪,被免為庶人。

到了250年以后,閻宇成為庲降都督,霍弋做為曾經劉禪的親信,來做閻宇的副手,進行地方行政的鍛煉。他的職位除了副庲降都督外,還是永昌太守和建寧太守。

直到蜀亡。蜀亡后,霍弋先是繼續(xù)鎮(zhèn)守南中,后來調到中央,他的兒子,孫子,在晉朝,都在南中的州郡中做過太守。

益州(建寧)太守任職順序: 正昂(214-223)→張裔(223-223)-王士(225-225)- 李恢(225-231)- 楊戲(245-250)- 霍弋(250-263)

牂牁郡

牂牁郡在南中的東部,挨著荊州,因為牂牁這兩個字是根據少數民族當地的發(fā)音轉寫的漢字。所以,如果看到牂柯郡,臧柯郡這兩個詞的時侯,一般也是牂牁郡。

牂牁郡和巴郡挨著,有事調兵過去也容易,所以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像建寧郡比較亂的時侯,太守,都督沒法在那邊呆,都是在牂牁郡異地辦公。

劉備在打下劉璋之后,在劉璋時期的綿竹令費詩被任命為督軍從事,出為牂牁太守。

費詩的嘴上功夫了得,后來被調回劉備身邊。費詩最出名的就是當時劉備稱漢中王時,給關羽封前將軍,去傳旨送官印,然后關羽覺得自己和黃忠這個老兵并列心生憤怨。不想接旨,結果費詩幾句巧話,安撫了關羽。

費詩調到了中央,向郎接任了牂牁太守。

到了劉備稱帝伐吳時,當時的荊州已經全丟了,上庸一帶也丟了。就把向朗轉為房陵太守。帶著伐吳去了。結果劉備夷陵大敗。向朗也沒做成房陵太守。

向朗之后就是朱褒接任牂牁太守。但朱褒并不安分。當然了,也可以說當時整個南中都不安分。

就在劉備夷陵兵敗,在白帝城生病之時,先是益州的雍闿反了,朱褒于是也想反。結果被人告發(fā)了。

于是諸葛亮就派常房前去調查,結果常房處置不當,到任后先收押其朱褒的主簿拷問,最后還給打死了。 朱褒得知后攻殺常房。

然后向諸葛亮報告,反誣陷常房謀反。自己這邊還積極籌劃起兵響應雍闿。

諸葛亮呢,朝廷的事情一大攤子,劉備在永安還病著,要交待國事,就暫時相信了朱褒的話,竟然把常房的兒子也殺了,把常房的弟弟流放了,以便于安撫朱褒。可最最終也沒能安撫成。

到了215年,諸葛亮南征。朱褒本來是和高定一起去打永昌了,但諸葛亮離間計生效,高定反而殺了朱褒。后來高定也被殺。

平定高定以后,諸葛亮拜馬忠為牂牁太守。馬忠撫育恤理,甚有威惠。

233年,庲降都督張翼因為處置不當,逼反了本地人,諸葛亮讓馬忠去接替張翼,做庲降都督。

馬忠之后的牂牁太守,無記錄。

牂牁太守任職順序: 費詩(214-219)-向朗(219-222)-朱褒(222-225)- 馬忠(225-233)

云南郡

云南郡,顧名思議,現在的云南省就是根據這個名字得來和。相傳漢武帝夜夢彩云,遣使追夢,在今祥云縣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縣。云南郡就是現在的大理市范圍。

劉備剛開始治理南中時,雖沒有云南郡的,當時的云南郡是永昌郡的一部分。后來就是雍闿、高定等人謀反的時侯,雍闿攻擊永昌郡。郡守跑了,但是當時身為永昌功曹的呂凱,還有府丞王伉,兩人站了出來,他們組織軍隊抵抗。雍闿最終也沒能拿下永昌。等到諸葛亮把雍闿、高定、朱褒都干掉以后,為了穩(wěn)定南中,就把永昌郡的一部分、建寧郡的一部分、越巂郡的南部分出來,設立了云南郡。讓呂凱做了第一任云南太守。

可是,比較郁悶的是,當時的南中,還是很混亂,呂凱還未上任,便被叛亂的少數民族殺害。

再后來,郡守無記錄。

查閱資料得知,呂凱的兒子呂祥在晉朝以后做南夷校尉,孫子,重孫,世代做永昌太守。

極有可能,在蜀國統(tǒng)治時期,呂祥是云南太守,至少做過云南太守。

云南太守任職順序: 呂凱(225-225)-呂祥(225-263)

永昌郡

永昌郡在南中的西南角落,地方非常的大,即使后來諸葛亮把永昌郡又拆分出了云南郡和興古郡,依然是最大的郡。

地域包括現在的云南西南部西雙版納,普洱等地,還包括緬甸一部分。

此地最初的太守無記錄,但是我們從呂凱和王伉抗擊反叛的雍闿這件事上能看得出來,之前應該是有蜀國派過去的太守的。

后來諸葛亮在平定叛亂后。把王伉設為永昌太守。

王伉后來的情況無記錄,后續(xù)永昌太守也是很長時間無記錄。

直到250年以后,才由霍弋去做永昌太守。當時的庲降都督是閻宇,霍弋是副都督,還兼著永昌太守,建寧太守。

后來,霍弋聽說魏伐蜀,還向劉禪上表說準備帶兵回護成都,結果劉禪說已經安排好了,不用來。結果就蜀亡了。如果霍弋帶兵回護。

蜀國亡的日期,估計還要推遲幾年。當然,霍弋在后來投降后,還是長時間擔任此地的太守。最后在晉朝也是鎮(zhèn)守云南,后人也在云南多有做官。

永昌太守任職順序: 王伉(225 -?)-霍弋(250-263)

興古郡

興古郡在最南邊,和交州挨著(現在的廣西),是225年,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分永昌,建寧,牂牁三郡的一部分設立出來的。

不過,史書上一直未出現興古郡的郡守的名字。

興古太守任職順序: 無記錄

三國各州郡刺史太守姓名 越詳細越好

南陽太守袁術,張繡 長沙太守孫堅,韓玄 渤海太守袁紹 右北平太守公孫瓚 冀州牧韓馥 徐州牧陶謙,呂布 揚州刺史劉繇 西涼太守馬騰 益州牧劉焉 幽州牧劉虞 北海太守孔融 濟北相鮑信 濟南相曹操 荊州牧劉表 江夏太守黃祖,文聘 蒼梧太守吳巨 漢中太守張魯,魏,王平 巴西太守龐義 并州牧丁原 河內太守王匡 天水太守馬遵 巴郡太守嚴顏 江州太守李嚴 南中太守孟獲 交州刺史賴恭 涼州刺史董卓 武陵太守金璇,黃蓋 零陵太守劉度 桂陽太守趙范 豫州刺史孔岫 兗州刺史劉岱 東郡太守橋瑁 會稽太守王朗 梓潼太守張飛 壽春太守張遼 上庸太守申枕 廣陽太守曹仁 陽平太守徐晃 雍州刺史郭淮,陳泰 離狐太守李典 陳留,潁川太守夏侯淵 陳留濟陰太守夏侯惇 西陵太守甘寧 犍為太守李嚴 廬江太守徐盛 南郡太守周瑜 零陵江夏太守程普 漢昌太守呂蒙 新都,蘄春太守賀齊 荊州牧陸遜,陸抗 汝南,城陽太守鄧艾 陳倉太守郝昭

純手打 望采納

謝謝

誰知道三國時南中七郡的地理位置以及太守名字?

歷史上的南中指今天的云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緬甸北部。三國時期,南中成為季漢的一部分。在唐朝南中地區(qū)被牢固【老撾祖先】人占據,后白族人在此建立大理政權。

【南中】

①泛指南部地區(qū);南方。《魏書·李壽傳》:“封建寧王,以南中十二郡為建寧國。”

②古地區(qū)名。相當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西省。三國蜀漢以巴、蜀為根據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

【南中七郡】

元鼎六年(BC111) ,漢武帝拜唐蒙為都尉,開牂柯,分犍為郡置牂柯郡。

同年開邛都國置越嶲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以滇池為益州郡,分牂柯郡部分并入益州郡,并置朱提郡。

永平十二年(69年),漢明帝置永昌郡。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南中,改益州為建寧,分建寧、越嶲置云南郡。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

至是南中七郡形成,是為:牂柯、越嶲、朱提、建寧、永昌、云南、興古

太守當時好像叫李恢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2676.html

分享給朋友: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