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多少字(金縷曲)
大家好,關于金縷曲多少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金縷曲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金縷曲·悶欲呼天說原文及賞析
原文:
悶欲呼天說。問蒼蒼、生人在世,忍偏磨滅?從古難消豪氣,也只書空咄咄。正自檢、斷腸詩閱。看到傷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筆端結。
英雄兒女原無別。嘆千秋、收場一例,淚皆成血。待把柔情輕放下,不唱柳邊風月;且整頓、銅琶鐵撥。讀罷《離騷》還酌酒,向大江東去歌殘闋。聲早遏,碧云裂。
注釋:
①金縷曲:即“賀新郎”,始見于蘇軾《東坡樂府》。重頭一百十六字,仄韻。又名“乳燕飛”、“金縷衣”、“金縷詞”、“風敲竹”、“金縷歌”、“雪月江山夜”、“貂裘換酒”、“賀新涼”。
②蒼蒼:上蒼、蒼天。“磨滅”句:怎忍此狠心,偏加折磨,滅絕人之才性?
③咄咄:咄隕怪事。書空:不言而以手在空中作字。此四字短語歷來用以表示極度憤懣。
④斷腸詩:此處泛言傷心之詩詞,指自已作品,與朱淑真《斷腸詩詞》無涉。
⑤柳邊風月:指柳永一路詞風。柳永有名句“楊柳岸、晚風裂月”。
⑥銅琶鐵撥:指蘇軾一路詞風,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有“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抱銅琵琶,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語。撥子:彈琵琶用的薄片。
⑦遏:扼止、阻止。
賞析:
吳藻是個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的出色的女詞人。在中國婦女文化史上,這是位較早覺醒的女性。女性的覺醒,大抵始自于婚姻問題,但僅止步于此,覺醒尚難有深度。吳藻的女性自覺,可貴的是對人生、對社會、對男女地位之別以及命運遭際的某些通同等問題,都有其初步的朦朧的思考,從而成為這種思索和悟解、覺醒長鏈中值得珍視的一環。這闋《金縷曲》是《花簾詞》中的作品,《花簾詞》編刊于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吳藻三十歲前所作,而此詞編次甚前,乃吳藻二十三歲前后的心聲。上片有兩個要點,一是“問天”,二是女性自省。問天,是對不公世道的抗議。世道之不公,扼殺才性,對男女其實都一樣。然而“豪士氣”難消時,最激烈的形態卻是“咄咄書空”,那么就沒有理由讓女性一定要將“愁”視成“吾家物”,沒完沒了地形諸筆端。這是吳藻對女性弱點的.自省。把女性從“愁”中解脫出來,自省也即自強,掙脫的乃是一個軟弱的情結。看似平易的詞語中跳蕩的是顆強毅的心,吳藻是深刻的。下片緊承這自省而來,強化女性自振意識。“英雄兒女”既然“無別”,而且“千秋收場”全皆是淚成血,那么女性紅妝們就不必放不下“柔情”,應和須眉男兒一起去唱“大江東去”。人們都熟悉秋瑾女士《滿江紅》詞中“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之句,而吳藻則在大半個世紀之前已有此覺醒則更可貴。吳藻強烈意識到“柔情”、眼淚改變不了“皆成血”的收場,感動不了“蒼蒼”的。吳藻的能有此震聾發聵之唱,與她介入男性歷來獨主的文化社會有密切關系。而其之所以得能介入社會文化生活,又是因為有袁枚到陳文述這個鼓勵女性文學文化的“性靈”系列的存在,吳藻正是陳文述“靈伯”之女弟子。文學史家們不該輕忽這一事實。
納蘭性德《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譯文及鑒賞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是由納蘭性德所創作的,上片借道別敘說人間的聚散離合,表明惜別之情。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納蘭性德《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
清代:納蘭性德
誰復留君住。嘆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不道只、暫時相聚。袞袞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有解憶、長安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身世恨,共誰語?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譯文
誰能夠把你挽留?可嘆人生在幾番傷感離別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燭夜談,聽你講家鄉的事情。沒想到這次相聚卻如此短暫,長江滾滾,落葉紛紛,大雁哀鳴著向遠方飛去。黃葉飄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涼。
聽你說要離去,我平添了許多愁緒一但你想回鄉還是回去吧,總好過勉強寄居在京城凄涼的寺院里。你兩鬢斑白來京城求取功名卻不能及第,兒女在家鄉思念著你,我一直為你的落魄傷心不已。看來無論古今,才華與命運總是彼此相背離,這對不公命運的滿腔怨恨,又能夠對誰說呢?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注釋
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
姜西溟(míng):即姜宸英(1628一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園,浙江慈溪人,善辭章,尤工書畫,與納蘭有交游。
遲暮:年老。
“袞袞(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袞袞,即“滾滾”。
棲遲梵(fàn)字:棲遲,滯留,游息;梵宇,寺廟。
“兩鬢”句:兩鬢飄蕭,頭發斑白;未遇,沒有被人賞識。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進士,年已七十。
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爛的農服。典出《戰國策·秦策》: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創作背景
詞大約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年,西溟丁母憂,南歸奔喪。納蘭賦此詞以慰勉之,時年二十五歲。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賞析
上片借道別敘說人間的聚散離合,表明惜別之情。開篇道明送別之意,已經說好就將歸去,以為迎來送往,是一件令人感傷的事。人的一生竟然就那么短促,幾番離合,便到了遲暮之年。一生中最讓人津津樂道是,西窗下翦燭夜話,在一起追憶巴山夜雨時的情景。而這種相聚,卻只是暫時的。滾滾長江,蕭蕭落木。轉眼間,大雁哀鳴,遙天飛去,又是一個送別的季節。黃葉下,秋天已是這么深沉、這么厚重。
下片就對方的遭遇,表達觀感,寫慰藉之意。對秋景的描寫,并用“白雁哀鳴去”隱射行人,更加深加濃了惜別戀友的`深情。過片一句轉入對西溟身世的悵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寫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誠摯地勸慰他家中“有解憶”之兒女,可享天倫,這總比淹留冷煙寒月的寺廟要好,而且“信古來、才命真相負”,更以達觀的人生態度相慰。結句則是再表惜別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層層轉進,真純深摯的情意確是感人。
大體上看,上片、下片,泛寫與專指,在材料分配上,顯得很分明,但其組合也相當嚴謹。這就是一個“歸”字的貫穿。這一個“歸”字,在換頭位置,承上啟下。既是上片所說離合的一個因素,又是下片所說愁緒的中介。由于“歸”,故有聚散;由于“歸”,故有煩惱。其一般和個別的關系,也就集中體現在與相言別的人物身上。所謂以文為詞,當中意脈仍十分清晰。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的《金縷曲》!
《金縷曲·贈梁汾》
作者:納蘭性德
朝代:清
原文: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
然諾重,君須記!
譯文:
我原本也是個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跡于官場,這不過是因為出身于高貴門第和命運的偶然安排罷了。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廣結賢士,希望能有趙國平原君那樣招賢納士的人來善待天下賢德才士,可是卻沒有誰會理解我的這片心意。
萬萬沒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這位知己。今天,趁我們還不算老,擦去感傷的眼淚,縱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來。
今天我們一定要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從古到今,才干出眾、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謠言中傷,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人生歲月悠悠,難免遭受點挫折苦惱,這些都沒必要放在心上,思過之后冷笑一聲放在一邊就完事兒了。
若總是耿耿于懷,那么從人生一開始就錯了。今天我們一朝以心相許,成為知己,他日即使經歷千萬劫難,我們的友情也要依然長存。這后半生的緣分,恐怕要到來世也難以補足。這個諾言是很沉重的,您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清代詞壇,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詞人,競用“金縷曲”這一詞牌填詞。而在清代眾多的“金縷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納蘭性德贈梁汾一首。據徐釚在《詞苑叢譚》中說,此詞一出,“都下競相傳寫,于是教坊歌曲間,無不知有《側帽詞》者。”
賞析:
前幾句,作者極寫心情的抑郁,這正好為得遇知己朋友的興奮預作蓄勢。就在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他遇到梁汾了。“不信道,遂成知己”。驟然看來,在“不信道”之后,又加上“遂”字,顯得有點累贅,但重復強調意外之感,是為了表達得友的狂喜。這幾句,筆勢馳驟,極盡騰挪變化之妙。
接下去是寫知己相逢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青眼是高興的眼色,據說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遇見意氣相投的人,便露出青色的眼珠。杜甫《短歌行》有句云:“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我老矣。”納蘭性德翻用其意,說他們相遇時彼此正當盛年,都還未老,青眼相向,慷慨高歌。
以“君不見,月如水”作收束,它是全篇唯一的景語。那一夜,月兒皎潔,涼浸浸的,似是映襯著他們悲涼的情懷,又似是他們純潔友誼的見證。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漢語-金縷曲·贈梁汾
賀新郎·秋曉古詩詞
古詩原文
渺渺啼鴉了。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
愁痕倚賴西風掃。被西風、翻催鬢鬒,與秋俱老。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計無此、中年懷抱。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煙未斂,楚山杳。
譯文翻譯
一夜醒來,聽烏鴉聲遠去再聽不到啼叫。遼闊的湖面上,陡峭的島嶼被寒氣籠罩,意識到這是太湖的秋曉。昨晚在燈光搖曳中,憑著竹幾做了一個夢,夢見馬嘶人行于古道。披衣起來搔著頭,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此時月光淡黃天微明,連竹籬的影子也難見到,只有竹籬上,掛著幾朵小牽牛花在爭俏。大自然好像也嫌秋光太清淡,又特意增添些紅棗。
原指望西風能把憂愁掃掉。結果西風反催人增添白發,與蕭瑟的秋天一樣同衰老。昔日庭院掛著簾幕隔寒霜,酣飲美酒,常在金粉屏風邊醉倒。想那時是不會有而今這種感傷的中年懷抱。現在流落萬里江南,可恨身無半文難溫飽,只能像伍員那樣去吹簫乞討;亦恨列隊參差的南歸白雁,橫過天空是飛得那樣高。
注釋解釋
賀新郎:詞牌名,此調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又名《金縷曲》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
渺渺(miǎo):微遠的樣子。
啼鴉:烏鴉啼叫。
了(liǎo):停止。
亙(gèn):綿亙,遼闊。
魚天:指水面。
峭嶼(qiào yǔ):陡峭的島嶼。
五湖:太湖的別名。
窺(kuī)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來判斷天色的遲早。因為近清晨時星漸稀少。
青花:即牽牛花。
愁痕:愁容。
翻催:反而催逼。
鬢(bìn)鬢:面額兩旁的黑發。
金粉屏:飾有彩繪的屏風。
參(cēn)差(cī):高低不齊。
白雁:一種鳥,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時南飛。
天杪(miǎo):最高處,天邊。
斂:消失。
楚山:指太湖一帶的山。
杳(yǎo):隱沒不見。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但通觀全篇可知,這首詞作于南宋亡后。詞人當時流寓蘇州,隱居太湖,在秋天拂曉時分所見景物及由此興起感慨,于是寫下這首詞。
詩文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太湖秋曉之景。首句寫所聞。“渺渺啼鴉了”寫出黎明烏鴉的特點,扣緊“曉”字。下三句寫所見所感。“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扣緊“秋曉”二字。“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二句寫所夢。也許詞人睡意未消,所以下得床來又點著燈,憑幾小睡。夢中不知什么人騎馬行于古道之上。“竹幾一燈”,“嘶馬”“古道”,顯得孤單、寂寞,凄涼。“起搔首、窺星多少”寫詞人的動作,搔首窺星,顯得心緒煩亂,焦躁不安,感到天亮得太慢。下四句“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寫晨光曦微中的院庭一角:由于天色漸明,月亮顏色變淡,籬影消失,籬笆上掛著幾朵青色的小牽牛花,唯有樹上的紅棗給這疏淡的畫面增加了一抹亮色。詞人似乎在說,紅棗可以為秋添色,而人的心情黯淡,卻無法被照亮。上片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所夢所行,勾勒出一幅凄清、寥落,充滿寒意的秋景圖。它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一幅包括詞人在內的山水人物畫。透過秋曉的景物,讀者仿佛觸到了詞人的脈搏:他明明有一顆報效國家的雄心,但在萬般無奈之中只能無所事事地打發日子。他苦悶、焦躁、度日如年。
詞人這種深藏的憂愁在下片中便一發而不可收。過片三句,“愁痕倚賴西風掃。被西風、翻催鬢鬒,與秋俱老”可見由于時光流逝,年華漸老,詞人的憂愁變得更加濃重。“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二句回憶宋亡前的生活。室內掛著繡簾,遮住寒霜,在繪飾的屏風旁醉倒,何等的愜意。今昔對比,更使詞人愁上添愁。“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二句借伍員,“鼓腹吹簫”之典,托出自己愁苦的底蘊,宋亡后,詞人正像當年的伍員一樣到處飄泊,大雁尚能在天際自由自在地飛翔,春來便能返回舊居,而人不如雁,到底何時才能返歸故里,詞人不由產生一種嫉恨之情。兩句中連用兩個“恨”字,道出深沉的亡國之痛。“煙未斂,楚山杳”,詞人陷身于四顧茫茫的大霧之中,看不見天日,看不到出路,只能任憂愁痛苦煎熬自己。結尾以迷茫遠景收結,回味無窮。
這首詞以故國家山之痛,身世不幸之感為主線,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上片寫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西風、秋霜、萬里江南等景語都因抒情而帶出,最后以景結情。全詞在寫景、抒情之中還夾雜著簡括的敘事,如“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等處,雖然只是寥寥幾筆的白描,但卻寫得生動傳神。
金縷曲的格律
這詞牌真的很多體。以下內容來自《欽定詞譜》。就是那種圓圓的圈 平仄皆用的時候圈里有點的那種,但由于符號大小的原因,圓圈與字對的不是很齊。望見諒。 賀新郎葉夢得詞,有“唱金縷”句,名《金縷歌》,又名《金縷曲》,又名《金縷詞》;蘇軾詞,有“乳燕飛華屋”句,名《乳燕飛》,有“晚涼新浴”句,名《賀新涼》,有“風敲竹”句,名《風敲竹》;張輯詞,有“把貂裘換酒長安市”句,名《貂裘換酒》。
賀新郎雙調一百十六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 葉夢得
睡起流鶯語韻掩蒼苔讀房櫳向曉句亂紅無數韻吹盡殘花無人問句惟有垂楊自舞韻漸暖靄讀初回
⊙●○○● ●○○ ⊙○◎● ◎○○● ○●○○○○● ⊙●⊙○◎● ◎◎● ⊙○
輕暑韻寶扇重尋明月影句暗塵侵讀上有乘鸞女韻驚舊恨句鎮如許韻江南夢斷蘅江渚韻浪黏
⊙● ◎●⊙○○●● ●⊙○ ◎●○○● ⊙●● ◎○● ⊙○◎●○○● ●⊙
天讀蒲萄漲綠句半空煙雨韻無限樓前滄波意句誰采蘋花寄取韻但悵望讀蘭舟容與韻萬里云帆何
⊙ ⊙⊙◎⊙ ◎○⊙● ○●○○○○◎ ⊙●◎○◎● ●◎● ⊙○⊙● ◎●⊙○○
時到句送孤鴻讀目斷千山阻韻誰為我句唱金縷韻
⊙● ●⊙○ ◎●○○● ⊙●● ◎○●
此調始自蘇軾,因蘇詞后段“花前對酒”句少一字,且格調未諧,故以此詞作譜。 按,前后段第四句,惟此詞及蘇詞,俱作拗體,余各不同,若校注入譜,恐易混淆,填者任擇一體宗之可也。又,王邁詞之前后兩結句“數賢者,一不肖”,“清獻后,又有趙”,又一首詞后結“看卿等,上霄漢”,及譜中類列《豹隱紀談》詞之前后段第二句,“荷東君著意看承”,“怕仙槎輕轉旌旗”,呂詞之前段第五句“桃花面皮似熟”,后段第四句“春山子規更切”,俱與調不合,概不校注平仄。 按,辛棄疾詞,前段第二句“染胭脂苧羅山下”,山字平聲;李玉詞,第六句“漸玉枕騰騰夢醒”,夢字仄聲;劉克莊詞,第七句“閣老鳳樓修造手”,鳳字仄聲;辛詞,第八句“轉越江刬地迷歸路”,越字仄聲;后段第六句“為豁散蠻煙瘴雨”,瘴字仄聲;第八句“怕壯懷激烈須歌者”,壯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余參所采諸詞。 宋自選詞,前段起句“步自雪堂去”,雪字入聲;辛詞,第三句“清泉一勺”,一字入聲,此皆以入作平,譜內亦不校注平仄。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六字,前后段各十句,八仄韻 辛棄疾
瑞氣籠清曉韻卷珠簾讀次第笙歌句一時齊奏韻無限神仙離蓬島韻鳳駕輦車初到韻見擁個讀仙娥
●●○○● ●○○ ●●○○ ●○○● ○●○○○○● ●●●○○● ●●● ○○
窈窕韻玉佩丁璫風縹緲韻正嬌姿讀一似垂楊裊韻天上有句人間少韻劉郎正是當年少韻更那
●● ●●○○○●● ●○○ ●●○○● ○●● ○○● ○○●●○○● ●○
堪讀天教付與句最多才貌韻玉樹瓊枝相映耀韻誰與安排忒好韻有多少讀風流歡笑韻直待來春成
○ ○○●● ●○○● ●●○○○●● ○●○○●● ●○● ○○○● ●●○○○
名了韻馬如龍讀綠綬欺芳草韻同富貴句又偕老韻
○● ●○○ ●●○○● ○●● ●○●
此與葉詞同,惟前后段第四句、第七句,俱押韻異。 此詞前段第二句,平仄與調不合。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五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 蘇 軾
乳燕飛華屋韻悄無人讀槐陰轉午句晚涼新浴韻手弄生綃白團扇句扇手一時似玉韻漸困倚讀孤眠
●●○○● ●○○ ○○●● ●○○● ●●○○●○● ●●●○●● ●●● ○○
清熟韻簾外誰來推繡戶句枉教人讀夢斷瑤臺曲韻又卻是句風敲竹韻石榴半吐紅巾蹙韻待浮
○● ○●○○○●● ●○○ ●○○○● ●●● ○○● ●○●●○○● ●○
花浪蕊都盡句伴君幽獨韻秾艷一枝細看取句芳意千重似束韻又恐被讀秋風驚綠韻若待得君來向
○●●○● ●○○● ○●●○●●● ○●○○●● ●●● ○○○● ●●●○○●
此句花前對酒不忍觸韻共粉淚句兩簌簌韻
● ○○●●●●● ●●● ●●●
此與葉詞同,惟后段第八句減一字異。按,韓淲詞“一身閑處誰能縛”,又一首“撒鹽起絮分才劣”,正與此合。 此詞平仄,多與諸家不同,結句上“簌”字,以入作平。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七字,前后段各十句,七仄韻 辛棄疾
柳暗凌波路韻送春歸讀一番新綠句猛風暴雨韻千里瀟湘葡萄漲句人解扁舟欲去韻又檣燕讀留人
●●○○● ●○○ ●○○● ●○●● ○●○○○○● ○●○○●● ●○● ○○
相語韻艇子飛來生塵步韻唾花寒讀唱我新番句韻波似箭句催鳴櫓韻黃陵祠下山無數韻聽湘
○● ●●○○○○● ●○○ ●●○○● ○●● ○○● ○○○●○○● ●○
娥讀冷冷曲罷句為誰情苦韻行到東吳春已暮韻正江闊讀潮平穩渡韻望金雀讀觚棱翔舞韻前度劉
○ ○○●● ●○○● ○●○○○●● ●○● ○○●● ●○● ○○○● ○●○
郎今重到句問元都讀千樹花存否韻愁為倩句幺弦訴韻
○○○● ●○○ ○●○○● ○●● ○○●
此亦與葉詞同,惟后段第五句,添一襯字異。按,韓淲詞“覽德已而歌鳳去”,正與此同。 此詞前段第七句作拗體,多與諸家異,故不校注入譜。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七字,前后段各十句,七仄韻《豹隱紀談》平江妓
春色元無主韻荷東君讀著意看承句等閑分付韻多少無情風與浪句又那更讀蝶欺蜂妒韻算燕雀讀
○●○○● ●○○ ●●○○ ●○○● ○●○○○●● ●●● ●○○● ●●●
眼前無數韻縱使簾櫳能愛護韻到如今讀已是成遲暮韻芳草碧句遮歸路韻看看做到難言處韻
●○○● ●●○○○●● ●○○ ●●○○● ○●● ○○● ○○●●○○●
怕仙槎讀輕轉旌旗句易歌襦袴韻月滿西樓弦索靜句云蔽昆城閬府韻便恁地讀一帆輕舉韻獨倚闌
●○○ ○●○○ ●○○● ●●○○○●● ○●○○●● ●●● ●○○● ●●○
干愁拍破韻慘玉容讀淚眼如紅雨韻去與住句兩難訴韻
○○●● ●○○ ●●○○● ●●● ●○●
此亦與葉詞同,惟前后段第五句,添一字異。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六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 史達祖
西子相思切韻委蕭蕭讀風裳水佩句照人清越韻山染蛾眉波曼睩句聊可與之娛悅韻便莫賦讀湘妃
○●○○● ●○○ ○○●● ●○○● ○●○○○●● ○●●○○● ●●● ○○
羅襪韻怕見綠荷相倚恨句恨白鷗讀占了涼波闊韻揀涼處句放船歇韻道人不是塵埃物韻縱狂
○● ●●●○○●● ●●○ ●●○○● ●○● ●○● ●○●●○○● ●○
吟落魄句吹亂一巾涼發韻不覺引杯澆肺渴句正要清歌駭發韻更坐上讀其人冰雪韻截取斷虹堪作
○●● ○●●○○● ●●●○○●● ●●○○○● ●●● ○○○● ●●●○○●
釣句待玉奩讀今夜來時節韻也勝釣句石城月韻
● ●●○ ○●○○● ●●● ●○●
此亦與葉詞同,惟后段第二、三句,攤破句法,作五字一句、六字一句異。按,李昴英詞四首,并與此同。 此詞前段第九句,亦與調不合。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六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 史達祖
綠障南城樹句有高樓銜城句樓下芰荷無數韻客自倚闌魚亦避句恐是持竿伴侶韻對前浦讀扁舟
●●○○● ●○○○○ ○●●○○● ●●●○○●● ●●○○●● ●○● ○○
容與韻楊柳影間風不到句倩詩情讀飛過鴛鴦浦韻人正在句斷腸處韻兩山帶著冥冥雨韻想
○● ○●●○○●● ●○○ ○●○○● ○●● ●○● ●○●●○○● ●
低簾短額句誰見恨時眉嫵韻別為青尊眠錦瑟句怕被歌留愁住韻便欲趁讀采蓮歸去韻前度劉郎
○○●● ○●●○○● ●●○○○●● ●●○○○● ●●● ●○○● ○●○○
雖老矣句奈年來讀猶道多情句韻應笑煞句舊鷗鷺韻
○●● ●○○ ○●○○● ○●● ●○●
此與“西子相思”詞同,惟前段第二、三句,俱作五字一句、六字一句異,史詞四首皆然。又,楊炎詞“夢里驂鸞馭,望蓬萊不遠,翩然被風吹去”,亦與此同。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六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 李南金
流落今如許韻我亦三生杜牧句為秋娘著句韻先自多愁多感慨句更值江南春暮韻君看取讀落花
○●○○● ●●○○●● ●○○●● ○●○○○●● ●●○○○● ○●● ●○
飛絮韻也有吹來穿繡幌句有因風讀飄墮隨塵土韻人世事句總無據韻佳人命薄君休訴韻若
○● ●●○○○●● ●○○ ○●○○● ○●● ●○● ○○●●○○● ●
說與讀英雄心事句一生更苦韻且盡尊前今日意句休記綠窗眉嫵韻但春到讀兒家庭戶韻幽恨一
●● ○○○● ●○●● ●●○○○●● ○●●○○● ●○● ○○○● ○●●
簾煙月曉句恐明朝讀雁亦無尋處韻渾欲倩句鶯留住韻
○○●● ●○○ ●●○○● ○●● ○○●
此亦葉詞體,惟前段第二句減一字,作六字句,第三句添一字,作五字句異。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五字,前后段各十句,八仄韻 馬莊父
客里傷春淺韻問今年梅蕊句因甚化工不管韻陌上芳塵行處滿韻可計天涯近遠韻見說道讀迷樓
●●○○● ●○○○● ○●●○●● ●●○○○●● ●●○○●● ●●● ○○
左畔韻一似江南先得暖韻向何郎讀庭下都尋遍韻辜負了句看花眼韻古來好物難為伴韻只
●● ●●○○○●● ●○○ ○●○○● ○●● ●○● ●○●●○○● ●
瓊花一種句傳來仙苑韻獨許揚州作珍產韻須勝了讀千千萬萬韻又卻待讀東風吹綻韻自昔聞名
○○●● ○○○● ●●○○●○● ○●● ○○●● ●●● ○○○● ●●○○
今見面韻數歸期讀屈指家山晚韻歸去說句也希罕韻
○●● ●○○ ●●○○● ○●● ●○●
此亦葉詞體,惟后段第二句減二字、第五句添一字異。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三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韻 呂渭老
斜日封殘雪韻記別時讀檀槽按舞句霓裳初徹韻唱煞陽關留不住句桃花面皮似熱韻漸點點讀珍珠
○●○○● ●●○ ○○●● ○○○● ●●○○○●● ○○●○●● ●●● ○○
承睫韻門外潮平風席正句指佳期讀共約花同折韻情未忍句帶雙結韻釵金未斷腸先結韻下扁
○● ○●○○○●● ●○○ ●●○○● ○●● ●○● ○○●●○○● ●○
舟讀更有暮山千疊韻別后武陵無好夢句春山子規更切韻但孤坐讀一簾明月韻蠶共繭句花同蒂句
○ ●●●○○○ ●●●○○●● ○○●○●● ●○● ●○○● ○●● ○○●
甚人生見底多離別韻誰念我句淚如血韻
●○○●●○○● ○●● ●○●
此亦葉詞體,惟后段第二、三句減二字,作九字一句,第八句減一字,作三字兩句異。 此詞前段第二句,“別”字亦以入作平。
又一體 雙調一百十五字,前段十句六仄韻,后段十一句六仄韻周紫芝
白首歸何晚韻笑一椽讀天教付與句楚江南岸韻門外春山晚無數句只有匡廬似染韻但想像讀紅妝
●●○○● ●●○ ○○●● ●○○● ○●○○●○● ●●○○●● ●●● ○○
不見韻誰念香山當日事句漫青衫讀淚濕人誰管韻歌舊曲句空凄怨韻將軍未老身歸漢韻算功
●● ○●○○○●● ●○○ ●●○○● ○●● ○○● ○○●●○○● ●○
名過了句惟有古祠塵滿韻誰似淵明拌得老句飽看云山萬點韻況此老讀斜川不遠韻終待我他年句
○●● ○●●○○● ○●○○○●● ●●○○●● ●●● ○○●● ○●●○○
自剪黃花句一酹重陽盞韻君為我句休辭勸韻
●●○○ ●●○○● ○●● ○○●
此亦葉詞體,惟后段第二、三句,攤破句法,兒五字一句、六字一句,第七、八句減一字,攤破句法,作五字一句、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異。 前段第二句“一字”,亦以入作平。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