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為什么愛畫竹(鄭燮擅長畫梅花和竹子嗎)
今天給各位分享鄭燮為什么愛畫竹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鄭燮擅長畫梅花和竹子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鄭板橋特別喜歡畫蘭,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鄭板橋(1693—1766),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泰州興化人??滴跣悴?、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作七品縣官。兼擅詩、詞、曲、文、聯、印、書、畫,為“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名世。
鄭板橋繪畫,學于現實,博采眾長,自成風格。他一生最喜畫竹、蘭、石,兼畫梅、松、菊等,效法“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春之竹、萬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變之人”,這是板橋所欣賞的“四美德”。竹、蘭、石代表著作者頑強不屈、堅韌不拔、正直無私、虛心向上的精神品質,是他“倔強不馴之氣”的象征。
小知識:
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肚宕鷮W者像傳》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他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少年時,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紙,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將竹影投射到窗紙上,他覺得零亂的竹影就是天然圖畫。后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把壑兄瘛笔亲匀粚嵕?,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在《題畫竹》中,他總結自己的畫竹之法: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節也;落于色相而不滯于梗概,是其品也。
他的《墨竹圖》,嫩竹老竹,潑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層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獨立,極富立體感,是一幅優禿的作品。
他畫蘭石,也與別人不同:“蘭葉用焦墨探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清代學者像傳》,既撤撒得開,又收得攏,未開、初開、半開、全開的蘭花;山上、巖下、石畔、盆中的蘭花,他都畫。“畫石亦然,有橫塊,有豎塊,有方塊,有圓塊,有欹斜側塊”,既有細皴,又有亂為,有時甚至用暢筆酣墨畫“一筆石”。
對于畫竹,鄭板橋曾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傊庠诠P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此機也。獨畫云乎哉!”因此,從竹子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啟示,激發情感,經過“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借助于筆墨,揮灑成“手中之竹”即“畫中之竹”。鄭板橋的作品,存世較多,流傳也廣,自清代以來,被世人行家所嘆眼,成為“人爭寶之”的珍品。
鄭燮為什么喜歡畫竹子?在那首詩里可一看出來?
說實話
我也是好久之后才知道鄭燮就是鄭板橋
是他寫的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我看過關于他的一部片子
他家的四周栽種的都是竹子
我想那體現著他的一種堅韌不拔,正直的性格
是自己的寫照
所以
喜歡畫竹子
鄭燮愛竹表達了什么
鄭燮愛竹,愛畫竹,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高風亮節、不屈的品格。
鄭板橋特別喜歡畫蘭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鄭板橋,揚州興化人,名燮,字克柔,號板橋。乾隆元年中二甲進士,被任命到山東縣令時已經是五十歲了,后來又調任到濰縣,任濰縣縣令。
在任濰縣縣令期間,鄭板橋因“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只好回到揚州賣畫為生,固有“三絕詩書畫,一官歸來去”之稱,是“揚州八怪”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位。鄭板橋尤其擅長畫“竹”、“蘭”和“石”,有不少傳世佳作。鄭板橋的書法融合真草隸篆,風格獨特,自稱“六分半書”。
(鄭板橋人物畫像)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其作品別具一格,詩書纂畫相結合,相得益彰,深為后世喜愛和敬仰。他創造了獨特的鄭板橋畫風,這種畫風不僅是個人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進步。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在“揚州八怪”中影響力最大,其作品別出新格,詩書篆畫相結合,相得益彰,深為后世喜愛和景仰。其作品破樹立了鄭板橋獨立的畫風,這種畫風不僅是鄭板橋個人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進步。
一、愛蘭竹成癡的鄭板橋
鄭板橋幼時生活貧困凄涼,三歲母親去世,鄭板橋的父親以教館維持生計,幼年跟隨“種園先生”陸震學習詩詞,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鄭板橋后來的詩詞創作。后來鄭板橋跟隨郝梅巖學習繪畫書法,鄭板橋曾以“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來形容郝梅巖先生,其書畫創作受到了郝梅巖的一定影響。
鄭板橋童年時喜歡到家附近的“竹巷”去玩,家里也有許多竹子,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感悟,竹子早就蔚然于心,繪畫時“手中之竹”自然蔚然紙上。鄭板橋對書法和繪畫的癡迷,他把自己的書法和繪畫進行融合使得其書法和繪畫渾然一體。
鄭板橋的性格曠達,不拘小節,喜高談闊論,當時被人稱為“狂”和“怪”。據說,鄭板橋一生中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事實上,鄭板橋雖然一生專研竹石,畫竹最多,其次蘭、石,但也畫松畫菊。他的一生,正如他畫了一生的蘭竹石,清高自持,風骨剛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張“胸無成竹”的創作手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聯系和區別,詳細地敘述了從觀察感受、構思醞釀,到落筆定型的創作過程,見解獨到。
這也讓鄭板橋成為明清以降最有影響力的畫竹大家,自板橋后,凡畫竹都繞不開板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所謂宗師,無乃是乎!
二、從《蘭竹圖》中感受鄭板橋的氣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鄭板橋的《蘭竹圖》,感受他的氣節。
鄭板橋曾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里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氣節。鄭板橋認為蘭花不像普通花朵那樣嬌氣,一生與世無爭把清香奉獻給人間,他畫蘭,畫的是蘭花的文心與傲骨。
該圖以半幅畫作,一巨大的傾斜峭壁,給人一種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在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參而生,在碧空迎風搖曳。這里面講述著鄭板橋的一個故事。
(鄭板橋《蘭竹圖》)
有一天,鄭板橋去一位好友家赴宴,酒意正酣,朋友請求他在院子中的墻壁上畫一幅畫。鄭板橋礙于在座好友眾多,不再推辭,只好答應。
鄭板橋喝了一碗酒后說:“拿墨來!”朋友就讓人拿了一硯墨,結果鄭板橋說:“墨太少,拿一盆來!”在場的人都十分驚奇,以為鄭板橋喝醉了,不知道他到底想什么,朋友不敢多說,只好磨了一小盆給他。鄭板橋一臉醉意走到墻壁面前,朋友將筆給他,不想他卻沒有理會,直接用手沾了墨,在墻上抹了起來,抹了一會似乎不過癮,直接端起盆來,將墨汁全部潑到白花花的墻壁上。朋友見此心都涼了半截,不知事如何處理。想著鄭板橋竟然在戲弄他,酒席上也只能自認倒霉。
后來,一天狂風閃電,這個朋友發現院子潑墨的墻壁面前死了上百只的麻雀,十分驚奇。此后的每次大雨都是如此。后來一位老先生來到朋友家,看到院子墻壁仔細端詳起來,問道:“這一定是名家的作品吧?”朋友以為是老頭在戲弄他說:“這一定是名家的作品吧”不料這老頭接著問:“這畫后出現過什么怪事吧!”朋友應道:“每到狂風閃電,大雨之后,墻前都會有很多死麻雀?!崩项^笑了笑說:“這畫畫的是一片竹林,平時看不出,下雨的時候閃電把畫照亮了,才看得出,那些麻雀以為是真的竹林,想著飛入,都撞死了。”
聽了老頭的解釋,朋友這才恍然大悟,佩服不已。諸如此類軼事還有很多,都表現了鄭板橋高超的繪畫水平和落拓不羈的個性,也反映了百姓對鄭板橋的仰慕和喜愛。
鄭板橋的作品獨樹一幟,簡約中帶著秀逸,灑脫中還有清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超越了石濤的畫風,自立門戶,為罷官回揚州賣畫期間更是給中國的繪畫藝術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在賣畫期間,鄭板橋的心境更進一步,這個時期的畫也更加成熟,藝術風格也十分穩定。他也是創造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留下了一大批精品。
在這個階段在繪畫的理論方面更是得到了很多新的見解。當時就有很多的畫家借鑒他的風格。他的畫派不斷的壯大,這樣也成就了著名的揚州畫派,鄭板橋也成為了大家熟知“揚州八怪”之首。
(鄭板橋《蘭竹圖》局部)
除了繪畫水平不斷提升,創造出新的理論之外,鄭板橋還創新出獨一無二的題跋。竹蘭石原本就很有意境,再加上詩詞和書法,更讓這幅畫有靈魂,配上他的篆刻更是使他的畫美輪美奐。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不僅如此,他的題畫詩關注現實生活,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蘭竹圖》所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p>
(鄭板橋《蘭竹圖》鑒藏印)
最讓人稱絕的是他題跋的位置,石凹竹叢蘭葉底。書法寫的恰到好處,不多一分也不減一分,使他的畫作更加有靈性,顯現出他高超的技藝和大膽的突破精神。鄭板橋釋放蘭竹石的內在的特性,以少勝多,以簡代繁,加上他自己的詩歌和書法的題跋以及印章,書畫中又有徐渭的那種狂放的氣質,還有自己秀潤的內在,算是樹立了自己的一派畫風。
鄭板橋,破而立,開創了屬于自己的畫風,在藝術創作中取得了大成,這不僅是鄭板橋個人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非常輝煌的進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蘭竹圖》也不過是他眾多作品之一,還有許多作品值得大家欣賞和學習。
鄭板橋為什么愛畫竹子?因為它“有節”而又“虛心”
因為它“有節”而又“虛心”,說的沒錯。就像他的詩《竹石》一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還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硬,任爾東西南北風。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