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館王建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江館王建古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江館王建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以及江館王建古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十五夜望月王建的詩歌特色是什么?
唱嘆有神 思深情長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賞析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七言絕句。以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眱删涫菍懺律现刑鞎r庭院的景色。如洗乳般的月華靜靜地瀉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鴉鵲也逐漸消停下來,仿佛不忍驚擾這安詳的夜色,悄悄地隱棲在樹上。夜漸漸深了,清冷的秋露潤濕了庭中的桂花,散發著氤氳的馨香。詩人寫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卻給人澄澈、空明之感,讓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凈悠遠的意境中,躁動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靜下來。“樹棲鴉”是為了押韻而使用的倒裝,樹上的烏鴉已經安靜棲息,暗示夜已經深了,周圍一片寂靜。這三個字,簡潔凝練,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這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的。秋濃、夜深、露重,甚至連盛放的桂花也被潤濕了。而夜露下降究竟有無聲響呢?詩人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天籟中最細微的聲音,進一步凸顯夜之寂靜。這幅凄清的寫意圖畫,使人不寒而栗,但他卻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用比興的手法,襯托自己孤寂的心境。“冷”字是詩人從觸覺的角度來寫的。
然而,夜深而人不寐,究竟是為什么呢?皓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低回賞月,神馳意往呢?兩句景語,自然引出下面兩句的人事活動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盡情享受這團圓的天倫之樂,但這秋夜的愁思究竟會落到哪戶人家呢?這兩句從宏觀的角度出發,以虛擬懸想作結:中秋之夜,人們都會望月寄情,但是,每個家庭成員的離合聚散卻不相同。如果哪家有人外出,哪個游子背井離鄉,那么懷念之情就會像秋露一樣,更濃更重地落在這戶人家、這位游子身上。普遍性的情緒,體現在個別人身上,而這個別人也包括詩人自己,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望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奥洹弊中路f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思念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同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詩》選錄此詩時,將“落”字錄作“在”,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絀了。
此詩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靜,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懷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懷念之情。景語引出情語,反過來又給景語增添感情,加上一個情深意曲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委婉動人。
江館這首詩通過對夜景的描繪,抒發了詩人什么的心情?
抒發了詩人閑心欣喜的心情
《
江館
》是唐代詩人
王建
的一首五絕。在唐代詩人中,王建是素描速寫高手。這首題為《江館》的五絕,就是一幅清新的江館夜市的素描。詩人筆下的夜市具有鮮明的畫面美和濃郁的詩意。
詩人從那些角度描繪了風中渡江的場面?詩的尾聯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渡江大風
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
纜系地無所,鼉①鳴窗有聲。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遠相迎。
【注】
①此詩作于袁枚從揚州去鎮江渡江時,揚州和鎮江是隔長江相望的兩城。
②“纜系”句,纜繩沒有拴系的地方。
③鼉(tuó):即揚子鱷,一名鼉龍,又名豬婆龍,體長六尺至丈余,四足,背、尾有鱗甲,相貌可怖,鳴聲如鼓。
④金焦:金山和焦山的并稱,金山在鎮江市西北,焦山在鎮江市東北,二山相距十五里,對峙江中。
(1)詩人從哪些角度描繪了風中渡江的場面?詩的尾聯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2)你認為哪一個字突出表現了詩人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本詩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風中渡江大風擊浪、波濤如怒、小船起伏、驚心動魄的場面。②尾聯運用擬人的手法。把金山和焦山想象成兩位熱情的東道主,遠出城外來到江邊迎接詩人,描寫新奇,富有風趣。表現出詩人搏擊風浪后即將到岸的欣慰喜悅之情。
(2)“獨”。在狂浪怒卷、險象環生的江上,唯獨“我”乘著一只小船搏擊風浪。一個“獨”字突出表現了作者我行我素、英勇無畏、沉著鎮靜、樂觀灑脫的自豪感。
作者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號箭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詩人,詩論家。乾隆間進士,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縣令,后辭官,在江寧(今南京)小倉山購置花園,稱隨園,并在此生活了50多年。自稱“倉山居士”、“隨園老人”,與蔣士銓、趙翼并稱“江右三大家”。袁枚才子風流,63歲生子“阿遲”,晚年還納妾,“室藏美婦”。他論詩主張抒寫性靈,對儒家“詩教”表示不滿。作品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賞析:
袁枚是性靈詩派的提倡者,《渡江大風》也能體現其性情。洪亮吉《北江詩話》評價他的詩“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薄抖山箫L》一詩,真實、自然地把渡江的情狀,描繪得形象、生動,使人如臨其境,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獨行。”下筆有聲、有氣、有勢、有神。渡江遇大風,風卷怒潮如山,迎頭而來,大有翻天覆地之勢,其險峻不亞于蘇軾的“驚濤拍岸”。在狂浪怒卷的江上,惟獨“我”坐在這只船迎浪而過。筆鋒一轉,雖言險象環生,但作者那超脫的性情沉靜地表現出來,真是讓人嘆服。
“身疑龍背坐,帆與浪花平。”寫作者在險境中的感受。風大浪高,小船起伏,有被浪卷翻的危險,猶如騎著狂奔的蛟龍,充滿浪漫色彩的奇特的想象力。
“纜系地無所,鼉鳴窗有聲?!贝寺撔稳菪蝿蓦U要,驚心動魄。想找一個地方系繩都沒有,而窗外卻傳來風濤相激之聲。鼉(tuó),鼉龍,也叫揚子鱷,通稱豬婆龍,“鳴如桴鼓”(《海物記》),這里指風聲如鼉鳴。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遠迎?!蔽猜搶懡涍^一翻與風浪的搏擊,終于看到金山和焦山,無不欣慰。可作者不直接寫自己欣喜若狂之心,而是用擬人的手法,寫金山和焦山知道客人到,出城相迎。作者以物人化,以靜動化,巧妙地賦靜物以性靈,反托人物的性情。
王建的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表現了作者悠閑欣喜的感情。
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
客亭臨小市,燈火夜妝明。
江館王建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江館王建古詩、江館王建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