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盤寺在哪里(盤山寺廟全在哪)
大家好,關于金盤寺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盤山寺廟全在哪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重返岷山母校
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重返岷山母校
李 世 榮
柴桑區老年歌舞戲曲協會“音為有你”文藝隊一行18人,在 社會 組織第三聯合黨支部副書記張長根同志的率領下,于2022年5月17日上午,乘車來到我闊別65年的母校地——岷山鄉文橋村塘岸鋪,原“九江縣岷山勞動技術學校”所在地。
我乘坐在劉志敏老師的小轎車上,打開車窗,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樹木蔥籠,景色秀美,令人目不遐接。行駛40多分鐘,才到達我的母校塘岸鋪。
劉老師為了讓我目睹塘岸鋪的全景, 汽車 從外圍轉了一圈,沿途百鳥鳴唱,草青花艷,樹高葉綠,更有翠竹向人們點頭招手,笑迎客人,珊欄內清澈的池塘水,映照藍天、涼亭的倒影,隨著車速,緩緩向后退讓,我仿佛到了神仙圣地,陶醉癡迷。我深深呼吸著百草花香無污染的新鮮空氣,頓感心舒神暢。一棟棟漂亮的洋樓別墅,外墻噴上米色的油漆,散落在蒼翠樹木的掩映之中,遠離了所有的都市塵囂,寧靜幽遠令人神馳。若不是有人告訴我,這里是塘岸鋪,我真不敢相信,這哪是我記憶中的農村貧瘠山區塘岸鋪呀?這分明是城市,是花園,是 旅游 景點,是休閑 養生 的好地方。
我是1957年7月12日招生進校的,那天是乘火車從沙河站到黃老門站,下火車后,學生們挑著棉被,衣物步行18里來到塘岸鋪,走進一座向南的山腳下用大毛竹拱起來的大鴨棚,就地鋪上稻谷草,躺在半蓋棉被半睡稻草的床上。那時學校的校址,是選在原九江縣岷山墾殖場,前面的半山腰上。塘岸鋪是臨時的中轉處,方便在墾殖場與黃老門火車站,挑建蓋學校的紅瓦。
紅瓦是從九江市火車站托運到黃老門火車站的,學生們盡最大力量,肩挑紅瓦,步行20多里,將紅瓦挑到墾殖場前面的山腳下,堆放好備用。建校的墻是就地山上挖的黃土,摻搭一下些棕、麻、草等切成的碎料,起牽連作用。柔和成黃泥巴,筑進兩邊夾木板的槽內,用力筑打結實,黃泥墻干燥后,架上杉樹,蓋上紅瓦。幾個月后,逐漸從塘岸鋪的鴨棚里,遷至到黃泥巴筑建的校室內。說是半耕半讀制,但大部分時間是參加勞動,上課的老師大部分是右派分子或者是“ 歷史 不干凈”的人,但他們都是有極高文化素質的知識分子。
彈指一揮間,65年過去了,我從一個毛小伙子變成耄耋老人,重游故地,讓我感慨不已,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的惠民政策,讓一個貧困山區變成這樣一個花園般的美麗新農村。
大家游玩興高漲,有人提議到岷山革命老區金盤寺山頂去。我沒想到的是往岷山金盤都修筑了寬敞的柏油公路。來到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勾起了我對革命烈士的深切懷念,再經過劉為泗烈士的遇害地洼里陳,喚起了我對革命烈士的崇高敬仰,這也給了我信心和力量,鼓勵我一個80多歲的老人,重登金盆寺山頂。
從停車點黃家嶺到金盤寺山頂,有10余里山路,盤旋彎曲,路窄而陡峭。現在路面加寬,鋪上了石片,但對我一個80多歲的老人還是非常有難度。是烈士的精神鼓舞著我一路前行,決不放棄。用了一個多小時登上了金盆寺山的最高點,山頭頂部建立了一座三縣界牌亭,舉目觀望百山尖,三縣景貌盡在眼前。我高興,我自豪,親臨革命圣地,回想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是無數革命者用生命換來的。我站在山頂上,回顧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不禁向四周高山鞠躬致敬,愿革命先烈安息,英靈永存!
在金盤丁家村吃完農家飯,我們一行又來到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革命烈士歐陽學端故鄉歐家村演出。在千年古樟樹下,群友們載歌載舞,高唱紅歌,表達對先烈的緬懷和對新生活的無限憧憬。
江西九江金盆寺山,高山深處的紅色豐碑,古剎今昔有故事
金盆寺山,也稱秦山。 相傳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游歷華夏名山大川,曾登這山之巔,眺長江、瞰江南、心中大悅,封之名“秦山”。該山 位于江西九江柴桑區(原九江縣)、德安、瑞昌三縣區市的交界處,海拔637米,峰頂為瑞昌、德安、九江三縣區市分界點。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德安縣志》載:“巔有方池數畝,若金盆然,四季不竭,山下居民賴以蔭注,寺因此名。” 峰頂處有一池清澈甘洌,四季不涸,名叫金盆。故而得名。 九江柴桑區(原九江縣)稱之金盤,而德安、瑞昌均稱為金盆。
我先后三次登金盆寺山探訪采風,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8月的一天 。我們從九江柴桑城區出發驅車15公里,抵達岷山鄉,然后又行程10公里到達該鄉金盤村的黃家嶺自然村。 岷山鄉境內有大、小岷山, 傳說有神仙想用神鞭移山填海,神鞭一甩,山即裂開,神鞭收回,山即泯合,因此取名泯山,后演變成岷山。
岷山鄉 歷史 悠久,人杰地靈,是東晉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里。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贛北的革命中心地區之一 ,贛北黨組織以這塊根據地為中心,開展革命武裝斗爭,控制南潯線(鐵路)牽制敵人的兵力,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圍剿”,為捍衛中央蘇區做出了貢獻;贛北紅軍主力北上后,留下的同志仍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戰爆發后,他們又轉入抗日救亡斗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這塊紅土地,為革命捐軀有記載的烈士300余人。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追悼在這塊土地上犧牲的革命烈士,在 金盤村東南1公里的半山腰,建有“岷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現存有根據地辦公舊址、小陽蘇維埃政府舊址以及戰壕、陣地等遺址。 1983年重修,現已定為九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岷山鄉被江西省政府列為革命老區鄉。
從黃家嶺自然村步行上山 ,沿著蜿蜒曲折長滿雜草的山路攀登,一路上茂林修竹,翻山越嶺,跨溝越澗, 1個小時就能到達金盆寺山頂。 山巔之上有測量標志,周圍只有一些稀疏的小樹和矮草,三縣區市交界處豎有界碑。
原金盆寺遺址,就在主峰下面20米的一個山谷之中,僅10分鐘路程可達 。據德安縣志記載:山巔有方池,若金盆,四季不竭,因以名寺。這座寺始建于宋代,“金盆涌日”原為瑞昌市九源鄉的八景之一。原寺門有聯:“秦嶺白云籠梵宇,金盆明月照禪心”。清初德安才子丁應乾有詩:“髫年拂劍走秦山,萬疊層崖次第攀。下馬臺邊風颯颯,方塘池畔水潺潺。煙籠草色侵疏雨,云鎖松枝立白鷴。四壁參天星可摘,恍疑身在斗牛間。” 把該山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
民國十六年(1927年)10月3日,中共九江特委書記林修杰、中共江西省早期領導人沈劍華、徐上達同志率領星子縣起義的農民來到金盆寺,召集九江、德安、瑞昌、星子四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研究決定建立岷山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不幸被國民黨發現,對其進行圍剿,并將金盆寺燒毀。
1968年在金盆寺的原址上,九江縣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曾設在這里,在這里重新修建了一些房屋。房屋前面仍有一個方形池塘,旁邊還有一口井,里面有水。但方塘四周的石塊已坍塌,池邊雜草叢生,井也長期不用,井水渾濁。原共大的一些房子歷經40多年的風雨,只有一些墻基依稀可辨。
如今的金盆寺為2011年廬山東林寺一僧人來此重建 。該寺建在山頂東側的一塊平地上,距峰頂20米左右地方,前方是方形金盆池水,其后是一口水井。 數年來該僧人一直在此居住管理。
昔日金盆寺山的紅色故事,讓我們了解這里崢嶸歲月,今日的金盆寺山卻是綠得可愛 。置身山頂,放眼眺望,山巒起伏,郁郁蔥蔥。在德安方向,數十個筆直挺立白色的風車巍然屹立,瑞昌這邊,田園景色,仿佛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柴桑區那頭,山清水秀,風光宜人, 讓你感覺到金盆寺山秀美的無限風光。
岷山鄉金盤寺是否重修
是。根據查詢金盤寺相關信息得知,岷山鄉金盤寺是重修。岷山鄉以金盤紅色教育資源為載體,奮力爭先,拓寬各方渠道,努力打造“主題黨日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金山寺在哪里個城市?
金山寺位于今江蘇鎮江市區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東晉,高四十四米,周長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
金山寺是鎮江最知名的景點,始建于東晉年間,也是水陸道場的發源地。由于地處長江南北航渡要沖,這里發生過多次大的戰役,也有很多民間故事傳說。從金山寺大殿往上,可以去江天一覽亭或慈壽塔,都可以俯瞰鎮江城區。
金山寺門朝向
金山寺為禪宗之正宗,鎮江的金山寺朝西,朝向西方極樂世界。
金山寺廟依山而造,殿宇廳堂幢幢相銜,亭臺樓閣層層相接。慈壽塔聳立于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云天。從山麓到山頂,一層層殿閣,一座座樓臺,將金山密集地包裹起來,山與寺渾然一體。
整個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一組櫞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奇特風格。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避暑山莊“天宇咸暢”的金山亭、揚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
想知道:寧德市 從福鼎汽車南站到金盤寺怎么坐公交?
駕車路線:全程約17.1公里
起點:福鼎汽車南站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天湖路行駛910米,過右側的中匯廣場約250米后,直行進入錦福路
2.沿錦福路行駛72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錦福路
3.沿錦福路行駛850米,過巖前橋,直行進入G104
4.沿G104行駛10米,過巖前橋約100米后,直行進入X973
5.沿X973行駛10.1公里,左轉
6.行駛160米,右轉
7.行駛130米,過左側的洋中約300米后,左轉
8.行駛320米,過左側的中塆約210米后,左轉
9.行駛1.9公里,右前方轉彎
10.行駛53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金盤寺
金盤寺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盤山寺廟全在哪、金盤寺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