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喜歡哪個(唐詩宋詞元曲哪個成就最高)
今天給各位分享唐詩宋詞元曲喜歡哪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唐詩宋詞元曲哪個成就最高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唐詩宋詞元曲,你最喜歡哪一個?
唐朝作為封建時期一個比較繁華的朝代,出現過不少流芳千古的古詩。唐詩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唐代以及宋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對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的文壇中人將這些文人中詩作最好的一群人分別稱為詩圣、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其中的詩圣是杜甫、詩仙是李白、詩魔是白居易、詩神是蘇軾、詩狂是賀知章、詩佛是王維、詩鬼是李賀。
杜甫作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多次參加科考都沒考上,后來得到貴人相助順利當上官,但是在官場一直不得志,后來親眼目睹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等到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先后輾轉多地躲避戰亂,依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李白作為唐代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見證了唐朝的輝煌和沒落。傳世的《李太白集》中很多的詩作中有描寫大唐繁榮場景的也有不少寫自己人生狀態的,在當時的文人界有很高的地位。
白居易作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跟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曾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傳世的《白氏長慶集》中的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蘇軾作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治水名人,科舉考試時進士及第,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都任職過,擔任過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朝廷要職。他還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豪放派詩詞的代表人物。
賀知章作為唐代詩人、書法家,少年時期以詩文知名,曾是武則天時期未科狀元,被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還跟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王維作為唐朝詩人、畫家,精通詩、書、畫、音樂等,曾擔任過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等職務。他擅長詠山水田園,跟孟浩然合稱“王孟”,還被推崇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李賀作為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跟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康處由于仕途不順,開始熱心于詩歌創作,來抒發生不逢時的苦悶心情。
唐詩、宋詞、元曲哪一句對你的影響最大?
不同的人生階段見識不同,影響也不同。
對我來說,兒時接觸的都是唐詩,所以唐詩影響最大;年輕時喜歡宋詞的韻味,便愛上了宋詞;進入 社會 久了覺得元曲接地氣,又會因元曲而感懷。各舉一個對自己影響大的:
唐詩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句最早學會的唐詩,飽含了咱中國人最樸素的 情感 ,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可以說奠定了我的人生觀,以至于我有了孩子以后,教他的第一首唐詩也是這首,相信不少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的。
宋詞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其實宋詞里我最喜歡的是蘇軾、李清照的詞,但說到影響,還是岳飛的滿江紅。因為這是我學的第一首宋詞,而且不是讀的,是唱的!90年代那個初中音樂老師的聲音、聲調至今仍記得,“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后來才聽了楊洪基老師唱的歌,感覺也特別好。忍不住多啰嗦一句,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也是因為聽了王菲版的《明月幾時有》歌曲才學會。
元曲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我能記住的不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感觸最深的。讀了很多 歷史 書籍,越讀就越感覺中國的老百姓那么勤懇、善良,要求的很少,受到的苦卻總是最多。我們已經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但仍舊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教育、醫療、住房,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過得更好一些。
我是多寫,喜歡讀書,總想著用書中的道理解決一點兒現實的困惑。
期待與你交流。
類似的問題討論過很多了,唐宋元時期留下的文字,句句都是精華。讀的多了,一時還真分不出哪一句受到影響,記憶里偏愛于描述山水及生活類別的句子,重溫幾段,以做比較。
唐詩
《問劉十九》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晩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紅泥小火爐”,樸素的句子,心頓生溫暖,于是容易想起舊時的往事,想起家園,想起當年那個紅泥塑做的老式小火爐。多少個冬夜里,圍著小火爐取暖,還有什么可以貴過那時的時光。
宋詞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
流浪的路上,每次讀到這首詞,心里把故鄉想了千萬遍。一個想法一直在心里隱藏著,就是有一天,如果可以的話,就歸鄉,過那種自己想要的生活。
元曲
山坡羊·道情 元 · 宋方壺
青山相待,白云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 一茅齋,野花開。 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一茅齋,野花開。不用過多的闡述,一個悠閑的山水田園藏在里面。曾一度把這句作為自己的左右銘。這句對我本人的人生態度影響較大,以至于現在放下所有,不顧一切的回歸故園。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銀碗里盛雪,明月藏鷺,白馬入蘆花。
此句出于《碧巖錄》
跳出三千紅塵,回望滄海桑田,一切皆是幻相。
三身無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禪宗》
謝悟空之邀,開心問答。
自是各有不同了,唐詩讓人感覺到平折押韻的美感。宋詞讓人感覺到那種詞與現實的意境,如幻似夢,唐詩我們可以大義軒墨書寫出來,宋詞卻不一樣,那一種你心里能哼出的小調,到眼角溢出的淚水……那是感同身受的韻律,所以我更喜歡宋詞。
元曲只是一種寫實或者是杜撰,感覺不真切,但是卻代表了一個階段的真實性,我們都不是時代的見證人。我們只能通過這些詩詞歌賦了解時代。
唐甜宋酸元俗雅
清腐漢亡無華夏
晏幾道《臨江仙》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說的是:仍記得和小蘋初見的日子,她穿著用心字香熏過的衣裳,香氣襲人。她彈著琵琶,訴說著相思之情。當年明月如今還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歸來。我欣賞這句詩詞。
唐詩太多了,宋詞也不少,元曲嗎,只有枯藤老樹昏鴉。辛酸人在當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詩吧,從小鵝,鵝,鵝,就開始背了,宋詞雖然優美,但是不像唐詩有節奏那種朗朗上口,元曲就更沒啥影響了,元朝在中國 歷史 上的存在感很小,畢竟是漢人被統治的時代,文化被打壓,傳說對漢人很粗暴,而且滅國的時候,被燒了很多資料,對元朝沒啥好印象。
千金散盡還復來。
不同時期有不同影響吧。
現在經常想到的是持志齋主殷憲先生書寫過的集陸游詩句聯(或與原句略有出入):
詩才適意豈求好;
學但追源自不疑。
唐詩宋詞元曲相比,哪個更好?
繼唐朝詩、宋詞之后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
它更有了一點民族風味,但這來源于金。不太被人們所接受,所以竟管它在唐,宋之后卻不太受人喜歡。
沒有誰好,誰不好的。看你偏愛什么了,我喜歡詞的那種形式,以及它多委婉,而又不失豪放。
如果你對元曲的歷史,人文了解的足夠,也可能會喜歡上。
唐詩,宋詞,元曲最美十大巔峰之作,你最喜歡哪首
唐詩、宋詞、元曲最美十大巔峰之作,我最喜歡唐詩。唐詩是漢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其中特別喜歡李白的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蜀道難》李白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點評:詩人以浪漫的手法,展開豐富想象,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全詩回腸蕩氣,山之高、水之急、河之激、林之荒、峰之險,氣象宏偉,境界闊大,非他人可及。
唐詩宋詞元曲,你更喜歡哪個?
還是更喜歡宋詞!曲子詞嘛,可以用來歌唱,表達一些情感更容易、順手。
唐詩,宋詞,元曲哪個更能陶冶文學情操?
這三個都差不多啦,哈哈…其實我覺得詩經最好了,至簡至美。但在唐詩,宋詞,元曲中,我比較欣賞宋詞,怎么說呢,氣場,長短句中又有平仄押韻,比唐詩,元曲美得多。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和李白的花間酌對比下,詞更有一種節奏感,長短句間,停頓的那剎那,自然又成了種平仄那樣的調子,更感人。至于元曲,我不怎么喜歡的,太長了,就沒有了整體的節奏韻律感。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