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杜甫多少字(兵車行杜甫字音)
很多朋友對于兵車行杜甫多少字和兵車行杜甫字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兵車行的作者是誰
兵車行(作者:杜甫)唐詩賞析
【作品介紹】
《兵車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6卷第11首。《兵車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篇,為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在藝術上也很突出。
古詩名句“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就是出自《兵車行》這首詩。
杜甫 兵車行
《兵車行》
作者: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注釋:
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沖。
3、點行頻:一再按丁口冊上的行次點名征發(fā)。
4、里正:即里長。唐制:百戶為一里,里有里正,管戶口、賦役等事。
5、與裹頭:古以皂羅三尺裹頭作頭巾。因應征才年齡還小,故由里正替他裹頭。
6、武皇:漢武帝,他在歷史上以開疆拓土著稱。這里暗喻唐玄宗。
7、山東:指華山以東,義同關東。
8、二百州:唐代潼關以東設七道,共二百十一州。這里舉其成數(shù)。
9、縣官:指官府。
譯文:
戰(zhàn)車叮鈴響不停,戰(zhàn)馬聲聲嘶嘯;
遠征的壯丁,個個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兒呵,都匆匆跑來相送,
車馬揚起的塵埃,遮蔽了咸陽橋。
拖的拖抱的抱,攔路頓腳放聲哭,
悲慘的哭聲,一陣陣沖上九重霄。
有一個行人,同情地問一個壯丁,
壯丁只輕輕說:頻繁地點名征兵。
有的人十五歲,就征去駐守黃河,
到了四十歲,還編入屯田的軍營。
當年出發(fā),還是村長替他扎頭巾,
歸來頭白了,還要再去衛(wèi)戍邊境。
邊境上的戰(zhàn)士,鮮血已流成海水,
皇上拓邊的雄心,仍然沒有休止。
你沒聽說嗎?
漢朝的華山以東,有二百多個州,
千村萬落,處處長滿野草和荊棘。
雖有健壯的婦女,把握鋤犁種地,
但是莊稼雜蕪,阡陌也難辨東西。
再說關東士兵,素以苦戰(zhàn)稱第一,
如今被人驅(qū)趕,與狗雞并無差異。
要不是你這個老人家來問究竟,
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說象今年已經(jīng)是冬天了,
關西守卒沒一個回家休息。
縣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稅,
無人種地租稅從哪去籌集?
早知生男孩招來許多麻煩,
倒不如生女孩還來得適宜。
生女孩可以嫁給隔壁鄰居,
生男孩尸骨埋在戰(zhàn)場草地。
你沒看見嗎?就在青海頭的那邊,
自古來白骨堆成山,沒人去料理。
新鬼含冤煩惱,舊鬼不停地哭泣,
倘若是陰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賞析:
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詩旨在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充滿非戰(zhàn)色彩。
詩的開頭七句為第一段,寫軍人家屬送別兒子、丈夫出征的悲慘情景,描繪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別圖。道旁十四句為第二段,通過設問,役人直訴從軍后婦女代耕,農(nóng)村蕭條零落的境況。長者十四句為第三段,寫征夫久不得息,連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戰(zhàn)場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況。全詩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揭露得盡致淋漓。
詩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后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shù)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diào)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范。
杜甫 登高
《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猶言一生。
4、潦倒:猶言困頓,衰頹。
5、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譯文:
天高風急秋氣肅煞,
猿啼十分悲涼;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
鷗鷺低空飛回。
落葉飄然無邊無際,
層層紛紛撒下;
無盡長江洶涌澎湃,
滾滾奔騰而來。
身在萬里作客悲秋,
我常到處漂泊;
有生以來疾病纏身,
今日獨登高臺。
時世艱難生活困苦,
常恨鬢如霜白;
困頓潦倒精神衰頹,
我且戒酒停杯。
賞析:
這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是大歷二年(767)在夔州寫的。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是抒情。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lián)著重渲染秋天氣氛;頸聯(lián)抒發(fā)感情,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末聯(lián)寫白發(fā)日多,因病斷酒,映襯時世艱難。全詩八句都對,句句押韻。金性堯以為是杜詩中最能表現(xiàn)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
杜甫 佳人
《佳人》
作者: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釋: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長竹,與詩中翠袖相映。
譯文:
有一個美艷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養(yǎng)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jié),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diào)笑,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采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賞析:
這首詩是寫一個在戰(zhàn)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zhàn)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于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jié),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jié)自守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
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 不見
《不見》
作者:杜甫
原文: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釋:
1、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745年)在山東兗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見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2、佯(yng)狂:故作顛狂。李白常佯狂縱酒,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
3、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系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該殺。
4、憐才:愛才。
5、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nèi)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于此。
6、頭白句:李白此時已經(jīng)61歲。杜甫這時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別的老友就可以相見了,故云歸來。
翻譯:
沒有見到李白已經(jīng)好久,
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
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
文思教捷下筆成詩千首,
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
頭發(fā)花白了就應該歸來。
賞析:
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許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詩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對摯友的深情。
開頭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積于內(nèi)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fā)出來了。不見二字置于句首,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diào)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自天寶四載(745)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緊接著第二句,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滿現(xiàn)實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時的接輿。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并常常吟詩縱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羈的態(tài)度來抒發(fā)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卻不得不佯狂,這實在是一個大悲劇。佯狂雖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真可兩字修飾哀,生動地傳達出詩人無限嘆惋和同情的心事。
這種感情在頷聯(lián)中得到進一步展現(xiàn)。這兩句用了一個反對,產(chǎn)生了強烈對比的藝術效果。世人指統(tǒng)治集團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牽連,這些人就叫嚷要將亂臣賊子李白處以極刑。這里皆欲殺和獨憐才,突出表現(xiàn)了杜甫與世人態(tài)度的對立。憐承上哀而來,憐才不僅是指文學才能,也包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以蘇武、黃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賈誼、孔子之典來寫他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也同樣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嗎?憐才也是憐己。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了,這就是杜甫深切哀憐的根本原因。
頸聯(lián)宕開一筆,兩句詩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許能澆其塊壘,慰其憂愁。這一聯(lián)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層地抒發(fā)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深情的懷念最后化為熱切的呼喚: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詩意承上飄零而來,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聲聲呼喚表達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匡山,指綿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時讀書于此,這時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歸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開頭慨嘆不見,結尾渴望相見,首尾呼應,全詩渾然一體。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飾。律詩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結合,胡應麟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如五言律體,前起后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詩藪》)杜甫往往打破這種傳統(tǒng)寫法,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這首詩就是用的傾訴心曲的寫法,不裝點景物,感情深厚,同樣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采用這種寫法必然要吸收口語、散文的成分入詩,首先是剝落華藻,語言質(zhì)樸自然,如本詩語言看似平常,卻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過散文化使精工整飭的律體變得靈活多姿,便于傳情達意,如本詩用虛字轉(zhuǎn)折詩意,使對偶不切等。這種律詩改變了傳統(tǒng)的妃青儷白、四平八穩(wěn)的老調(diào),增強了律詩的表現(xiàn)力。
兵車行 原文和翻譯
兵車行1
車轔轔2,馬蕭蕭3,行人4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5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6。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7云霄。
道旁過者8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9。
或從十五北防河10,便至四十西營田11。
去時里正與裹頭12,歸來頭白還戍邊13。
邊庭流血成海水14,武皇開邊意未已15。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16,千村萬落生荊杞17。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18。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19,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20雖有問,役夫敢申恨21?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22。
縣官23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24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25,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26,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27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2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行:本是樂府歌曲中的一種體裁。兵車行:是杜甫自創(chuàng)的樂府新題。
轔(lín)轔:車行走時的聲音。
蕭蕭:馬蹄聲。
行人:從軍出征的人。
耶娘妻子:父親、母親、妻子、兒女的并稱。從軍的人既有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四十多歲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征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耶,同“爺”,父親。
咸陽橋:又叫便橋,漢武帝時建,唐代稱咸陽橋,后來稱渭橋,在咸陽城西渭水上,是長安西行必經(jīng)的大橋。
干(gān):沖。
過者:路過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
點行頻:點名征兵頻繁。點行,按戶籍名冊強征服役。
或從十五北防河:有的人從十五歲就從軍到西北區(qū)防河。唐玄宗時,吐蕃常于秋季入侵,搶掠百姓的收獲。為抵御侵擾,唐王朝每年征調(diào)大批兵力駐扎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叫“防秋”或“防河”。
營田:即屯田。戍守邊疆的士卒,不打仗時須種地以自給,稱為營田。
里正與裹頭:里正,唐制凡百戶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理。與裹頭,給他裹頭巾。新兵入伍時須著裝整,因年紀小,自己還裹不好頭巾,所以里正幫他裹頭。
戍邊:守衛(wèi)邊疆。
邊庭流血成海水:邊庭,即邊疆。血流成海水,形容戰(zhàn)死者之多。
武皇開邊意未已:武皇擴張領土的意圖仍沒有停止。武皇,漢武帝,這里借指唐玄宗。唐詩中借武皇代指玄宗。開邊,用武力擴張領土。
漢家山東二百州:漢朝秦地以東的二百個州。漢家,漢朝,這里借指唐朝。山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東(或函谷關以東)統(tǒng)稱“山東”。唐代函谷關以東共217州,這里說“二百州”是舉其整數(shù)。
千村萬落生荊杞:成千上萬的村落灌木叢生。這里形容村落的荒蕪。荊杞,荊棘和枸杞,泛指野生灌木。
禾生隴畝無東西:莊稼長在田地里不成行列。隴畝,田地。隴,同“壟”。無東西,不成行列。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更何況關中兵能經(jīng)受艱苦的戰(zhàn)斗。況復,更何況。秦兵,關中兵,即這次出征的士兵。
長者:對老年人的尊稱。這里是說話者對杜甫的稱呼。
役夫敢申恨:我怎么敢申訴怨恨呢?役夫,應政府兵役的人,這里是說話者的自稱之詞。敢,副詞,用于反問,這里是“豈敢”的意思。申恨,訴說怨恨。
關西卒:函谷關以西的士兵,即秦兵。
縣官:這里指官府。
信知:確實知道。
猶得嫁比鄰:還能夠嫁給同鄉(xiāng)。得,能夠。比鄰,同鄉(xiāng)。
青海頭:指今青海省青海湖邊。唐和吐蕃的戰(zhàn)爭,經(jīng)常在青海湖附近進行。
煩冤:不滿、憤懣。
啾啾:象聲詞,形容凄厲的叫聲。
白話譯文
大路上車輪滾滾戰(zhàn)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掛在腰間。
父母和妻兒紛紛跑來相送,灰塵彌漫天空不見咸陽橋。
親人們牽衣領足攔路痛哭,凄慘的哭聲直沖九天云霄。
過路的人站在旁邊詢問原因,回說官府征兵實在太頻繁。
有人十五歲就到北方駐防,四十歲又被派到河西去營田。
走時年少里長替他纏頭巾,歸來時發(fā)已白又要去戍邊。
邊疆的戰(zhàn)士已經(jīng)血流成河,而皇上擴張領土沒有窮盡。
你沒聽說華山東邊二百里州,千村萬寨野草叢生田荒蕪。
即使那有健壯婦人來耕種,田里莊稼東倒西歪不成行。
即使關中兵能吃苦耐鏖戰(zhàn),被人驅(qū)遣與雞狗沒有兩樣。
老人說征夫怎敢訴說苦怨,今冬關西兵仍打仗未休整。
縣官緊催租租稅從哪里出?百姓相信生兒不如生女好。
生女還能嫁到街坊四鄰處,生兒白死埋沒在荒郊野草里。
你沒看見在那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收。
那里的新鬼含冤舊鬼痛哭,陰天冷雨凄慘哀叫聲不斷。兵車行1
車轔轔2,馬蕭蕭3,行人4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5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6。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7云霄。
道旁過者8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9。
或從十五北防河10,便至四十西營田11。
去時里正與裹頭12,歸來頭白還戍邊13。
邊庭流血成海水14,武皇開邊意未已15。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16,千村萬落生荊杞17。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18。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19,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20雖有問,役夫敢申恨21?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22。
縣官23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24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25,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2
兵車行杜甫多少字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于兵車行杜甫字音、兵車行杜甫多少字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