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顧炎武的詩句有哪些(顧炎武的什么詩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三年級顧炎武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顧炎武的什么詩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顧炎武的詩句
精衛·萬事有不平
明代: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
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與友人書(節選)
清代:顧炎武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圣,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酬朱監紀四輔
清代:顧炎武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
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顧炎武關于煙的詩句
1.關于顧炎武的詩句
《過蘇祿東王墓》
年代: 清 作者: 顧炎武
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
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
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
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云鳥正凄迷。
《古北口》
年代: 清 作者: 顧炎武
霧靈山上雜花生,
山下流泉入塞聲。
卻恨不逢張少保,
磧南猶筑受降城。
《秋山》
年代: 清 作者: 顧炎武
秋山復秋山,秋雨連山殷。
昨日戰江口,今日戰山邊。
已聞右甄潰,復見左拒殘。
旌旗埋地中,梯沖舞城端。
一朝長平敗,伏尸遍岡巒。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
吳口擁橐駝,鳴笳入燕關。
昔時鄢郢人,猶在城南間。
《白下》
年代: 清 作者: 顧炎武
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
清笳皓月秋依壘,野燒寒星夜出林。
萬古河山應有主,頻年戈甲苦相尋。
從教一掬新亭淚,江水平添十丈深。
2.關于顧炎武的愛國詩句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名言含義:指國家興哀,每個人都有責任,就算平民老百姓也不例外。
2、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
名言含義:人生寶貴去白駒過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不如多做點好事,善事,留下好名聲,也能給后人“書寫” 下一段難忘的“故事” 。
3、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名言含義:不懂得廉潔的人,就什么東西都敢據為己有;不知道羞恥的人,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4、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名言含義:人的生命還沒有一堆土所擁有的地方大(人死后的墳墓也就是一堆土大小),但人要常有容納“四海”和“天下”的心。
3.關于香煙的詩句有哪些
1.《金陵雜興二百首》
年代: 宋 作者: 蘇泂
鐵錢轉手變銅錢,父老相傳喜欲顛。
未必潁川能若此,畫圖隨處有香煙。
2.《鷓鴣天·去年太歲田間土》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去年太歲田間土,明日香煙壁下塵。馬上新人紅又紫,眼前歌妓送還迎。釵頭燕,勝金紃。燕歌趙舞動南人。遺民植杖唐巾起,閑伴兒童看立春。
3.《臨江仙·我去就他甚易》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我去就他甚易,他來認我良難。悟時到處是壺天。古詩尋一句,危坐看香煙。金玉滿堂不守,菁華歲月空遷。從今飽飯更安眠。丹經都不看,閑坐一千年。
4.《臨江仙·夜久笙簫吹徹》
年代: 宋 作者: 趙長卿
夜久笙簫吹徹,更深星斗還稀。醉拈裙帶寫新詩。鎖窗風露,燭灺月明時。水調悠揚聲美,幽情彼此心知。古香煙斷彩云歸。滿傾蕉葉,齊唱傳花枝。
5.《菩薩蠻·柳條窣窣閑庭院》
年代: 宋 作者: 陳克
柳條窣窣閑庭院。錦波繡浪春風轉。紅日上闌干。晚來花更寒。綠檀金隱起。翠被香煙里。幽恨有誰知。空梁落燕泥。
6.《玉樓春》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旗亭西畔朝云住,沉水香煙長滿路。
柳陰分到畫眉邊,花片飛來垂手處。
妝成盡任秋娘妒,裊裊盈盈當繡戶。
臨風一曲醉朦騰,陌上行人凝恨去。
7.《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年代: 宋 作者: 趙令畤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
盡日沈香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遠信還因歸燕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8.《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9.《虞美人·香煙繞遍蘭堂宴》
年代: 宋 作者: 胡文卿
香煙繞遍蘭堂宴。香鴨珠簾卷。
香風轉后送韶音。香醞佳筵今日、慶佳辰。
香山燒盡禽飛放。香袖佳人唱。
香醪滿滿十分斟。香信傳時延壽、保千春。
4.顧炎武名言詩句
顧炎武名言名句
1、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
2、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4、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5、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7、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8、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9、人臣之欺君誤國,必自其貪于貨賂也。
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11、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春。
12、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
13、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14、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而后為之。當明末年,奮欲有所自樹,而迄不得試,窮約以老。然憂天憫人之志,未嘗少衰。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17、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18、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19、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20、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21、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22、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23、犯天下之不韙。
24、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25、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6、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
27、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28、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
29、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30、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1、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5.有關煙字方面的詩句
李世民
煙生遙岸隱,月落半崖陰。 【遼東山夜臨秋】
元稹
還來舊城郭,煙火萬人家。 【天壇歸】
王涯
形影一朝別,煙波千里分。 【閨人贈遠五首 其三】
韋莊
更聞城角弄,煙雨不勝愁。 【飲散呈主人】
韋應物
煙塵擁①函谷,秋雁過來稀。 【西樓】
司空圖
溪漲漁家近,煙收鳥道高。 【雜題九首 其九】
劉長卿
惆悵青山路,煙霞老此人。 【贈秦系徵君】
朱放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題竹(一作鶴)林寺】
江油令
焰隨紅日去,煙逐暮云飛①。 【賦山火詩】
羊士諤
愛此丘中物,煙霜盡日看。 【初移琪樹】
吳融
煙霄慚暮齒,麋鹿愧初心。 【和楊侍郎】
張祜
無人蹤范蠡,煙水暮沈沈。 【松江懷古】
李中
茅許仙蹤在,煙霞一境清。 【游茅山二首 其二】
李隆基
話離情未已,煙水萬重山。 【送胡真師還西山】
陸龜蒙
雨冷唯添暑,煙初不著春。 【早春】
唐彥謙
相聚即為鄰,煙火自成簇。 【漁】
小院無人夜,煙斜月轉明。 【小院】
徐凝
香死博山爐,煙生白門柳。 【楊叛兒】
6.有關于"煙"的古詩,要附帶鑒賞
唐朝的著名詩人杜牧,史稱“小杜”,他有一個雅號叫“杜三煙”。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的詩歌中好用一個“煙”字,而且有三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請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煙”字妙在傳神,將江南水鄉的獨特景致描繪得出神入化。---------------------------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
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里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
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
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后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
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
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
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
【注釋】 本詩作于開元二十五年(737)春夏,當時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宣慰。單車:指獨自。
問:慰。屬國:附屬國。
居延,漢時屬國,在今甘肅張掖西北, 此行的目的。 《后漢書·郡國志》: “涼州有張掖、居延屬國。”
過:訪。征蓬:蓬草根淺,隨風飄行,所以古人以征蓬、飄蓬喻行旅之人。
征,行。蕭關:漢、唐時西邊要塞,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
候騎,罰閥竄合訶骨撮攤鄲揩騎馬的斥候,即騎馬的偵察兵。都護:邊疆重鎮都護府長官,這里指崔希逸。
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漢將竇憲擊破匈奴北單于,追擊至燕然山,刻石紀功而回,后世用為克敵制勝的典故。這里借用之。
【鑒賞】 詩人作此詩時,與他誼兼師友的名相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斥被罷相。這是玄宗朝政治由清明轉為昏庸的標志,因此,詩人在奉使慰勞戰勝之軍的征中,并非是一味高昂振奮的,也兼有孤寂之感。
前四句,詩人寫出了孤寂的心態。 “單車”去“邊地”,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頭見胡雁歸飛, 更令詩人觸物傷懷,感覺自己如斷根的飄蓬一般遠離了故國。
后四句,寫詩人在“胡天”見到了大漠的奇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此宏壯之景感召了詩人,使他漸擺 脫了孤寂的心緒,生出了豪壯之情,引發了克敵建功、燕然刻石的愛國熱忱。 這首詩尤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六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無際無涯的大漠中,一縷烽火臺上的孤煙,直上青天;長河似帶,落日降臨,異常渾圓,這兩句詩,凸現了大漠粗獷、強毅的精神,凝聚了詩人的心態,從詩的字句看,語不驚奇,樸實無華,但卻能狀難言之景于目前,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達到了渾成的境界,顯示了詩人的深厚功力。--------------------------《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
7.關于抽煙的詩句
1、煙山有路抽為徑,酒海無涯吐為舟。
2、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左右而吸之。
3、香煙擔道義,苦茶著文章。
4、南國風光,千里煙飄,萬里知道。望椒陵內外,唯煙茫茫;大家忙活,頓失腰包。
5、香煙幾時有,彈之問青天。不知你我他她,口袋是何煙。我欲乘煙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點不燃。
6、床前香煙香,疑是地上霜。舉頭問明月,低首燙衣裳。
7、慟哭男人怕老婆,沖冠一怒為香煙。
8、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煙魂在人間。
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香煙照汗青。
10、有的人抽著,他已經戒了;有的人戒了,他還抽著。
8.顧炎武名言詩句
1、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顧炎武 《日知錄》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3、以興趣始,以毅力終。 ——顧炎武
4、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顧炎武 《精衛·萬事有不平》
5、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顧炎武
6、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顧炎武
7、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顧炎武 《顧炎武詩選》
8、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 《日知錄》
9、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10、文須有益于天下。 ——顧炎武 《日知錄》
顧炎武的愛國名句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出自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白話文:
亡國與亡天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換個王帝,國號。而仁義道德得不到發揚光大,統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間也紛爭不斷,是天下將滅亡。保國這類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權力的人去謀劃。 但是“天下”的興亡,則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責任。
顧炎武“明道救世”的經世思想,更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顧炎武所說的天下興亡,不是指一家一姓王朝的興亡,而是指廣大的中國人民生存和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
擴展資料
顧炎武軼事:
明朝滅亡后,年僅三十二歲的顧炎武誓不損節,不為清朝服務,還參加抗清復明的“復社”。每年端午節,他總是在門前懸掛一塊紅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點蒜青,并在后面掛一塊白布,白布上寫著“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國朝惡而避之”。
顧炎武曾六次從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往返數千里,不辭跋涉之苦。又在漂泊各地途中,兩次到北京昌平縣長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檢。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顧炎武
百度百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古詩代表作
顧炎武古詩代表作
賦得秋柳
[清]顧炎武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老去桓公重出塞,罷官陶令乍歸家。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日又斜。
五臺山
[清]顧炎武
東臨真定北云中,盤薄幽并一氣通。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
雨中至華下宿王山史家
[清]顧炎武
重尋荒徑一沖泥,谷口墻東路不迷。萬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松陰舊翠長浮院,菊芯初黃欲照畦。自笑漂萍垂老客,獨騎羸馬上關西。
海上
[清]顧炎武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過蘇祿東王墓
[清]顧炎武
豐碑遙見炳奎題,尚憶先朝寵日殫。世有國人供灑掃,每勤詞客駐輪蹄。九河水壯龍狐出,十二城荒向鶴棲。下馬一為郯子問,中原云鳥正凄迷。
秋山
[清]顧炎武
秋山復秋山,秋雨連山殷。昨日戰江口,今日戰山邊。已聞右甄潰,復見左拒殘。旌旗埋地中,梯沖舞城端。一朝長平敗,伏尸遍岡巒。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吳口擁橐駝,鳴笳入燕關。昔時鄢郢人,猶在城南間。
海上(四首)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吊哭深。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滿地關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胥臺。名王白馬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秦望云空陽鳥散,冶山天遠朔風回。樓船見說軍容盛,左次猶虛授鉞才。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精衛·萬事有不平
[清]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秋山
[清]顧炎武
秋山復秋水,秋花紅未已。烈風吹山岡,磷火來城市。天狗下巫門,白虹屬軍壘。可憐壯哉縣,一旦生荊杞。歸元賢大夫,斷脰良家子。楚人固焚麇,庶幾歆舊祀。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嘆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古北口
[清]顧炎武
霧靈山上雜花生,山下流泉入塞聲。卻恨不逢張少保,磧南猶筑受降城。
顧炎武名言詩句
1、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顧炎武 《日知錄》
2、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3、 以興趣始,以毅力終。 ——顧炎武
4、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顧炎武 《精衛·萬事有不平》
5、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顧炎武
6、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顧炎武
7、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顧炎武 《顧炎武詩選》
8、 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 《日知錄》
9、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10、 文須有益于天下。 ——顧炎武 《日知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