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入烏衣巷這首詩(烏衣巷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入烏衣巷這首詩,以及烏衣巷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烏衣巷》古詩賞析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2.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這首詩是《金陵五題》的第二首,寫烏衣巷的今昔變化。
3.王謝:指東晉時代王導和謝安兩大貴族之家,烏衣巷是這兩大貴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二句詩寫出滄桑變化的事實,自然成為對豪門貴族的辛辣諷刺。
4.尋常:平常、普通。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著名詩人。
古詩賞析
這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人通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巨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詩歌開頭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秦淮河南岸。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就居住在這里。朱雀橋在烏衣巷附近,是當時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見當年這里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的盛況。但而今橋邊卻只有野草花。一個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敗荒涼。而烏衣巷又處在夕陽斜照之中。夕陽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詩歌開頭用了工整的對偶句,寫今日的衰敗景象,它與昔日的繁榮盛況,形成強烈對照。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燕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舊世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里住著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詩人在第三句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巨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加一字議論。詩人從側面落筆,采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語言含蓄,耐人尋味。
烏衣巷古詩全文意思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的詩意:
這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頭二句以此橋名、巷名為對,實在是妙手天成。妙對更妙在不落痕跡地融入了詩人對世界的感覺: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荒草沒徑了。妙處是沒有盡頭的,因為妙處可以改變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處變作新的妙處的背景。詩人一點靈感,借一只燕子閱盡世事滄桑。晉朝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詩中正是抓住燕子有辨認和復歸舊巢的本能,從有理中寫出無理,從無理中隱含深理。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舊燕,不可能那么長壽、也不可能代代相續地飛回原地方。但詩可以凝縮時間,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它奇思獨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云散發出了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由此寫成的詩句是千古名句,由此寫出的燕子也是極有歷史深度的千古名燕。這就難怪如《江南通志》所說,人們在烏衣巷上指認為王謝故居的廳堂匾額,題上“來燕”二?字了。
烏衣巷劉禹錫這首古詩是什么意思 烏衣巷古詩內容
1、《烏衣巷》意思是: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野草開出了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2、《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這首古詩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
全詩如下: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全詩翻譯: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賞析: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讀者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如何賞析劉禹錫的《烏衣巷》?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