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鳳翔是哪里(唐代鳳翔府地圖)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唐代鳳翔是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唐代鳳翔府地圖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鳳翔縣的來歷
鳳翔縣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華夏九州之一。地處關中平原,寶雞市東北,縣城距寶雞市區44公里。鳳翔縣東西分別鄰岐山縣和千陽縣,南北分別為陳倉區和麟游縣,是陜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鳳翔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半濕潤半干旱。年平均氣溫11.4度,降水量625毫米,無霜期209天。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來善于吹簘的華山隱士簘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后乘鳳凰飛翔而去,唐時取此意更名鳳翔。
鳳翔歷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蘇軾初仕之地。千年園林東湖譽滿神州,西府“三絕”馳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工藝美術之鄉,享有“青銅器之鄉”和“西鳳酒鄉”的美譽。鳳翔縣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華夏九州之一。地處關中平原,寶雞市東北,縣城距寶雞市區44公里。鳳翔縣東西分別鄰岐山縣和千陽縣,南北分別為陳倉區和麟游縣,是陜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來善于吹簘的華山隱士簘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后乘鳳凰飛翔而去,唐時取此意更名鳳翔。
圖片
鳳翔歷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蘇軾初仕之地。千年園林東湖,西府"三絕"(東湖柳、姑娘手、西鳳酒),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工藝美術之鄉,享有"青銅器之鄉"和"西鳳酒鄉"的美譽。秦文化、鳳文化、民間文化、蘇軾文化、鳳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飲食文化和讀耕文化等八大文化為鳳翔歷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圖片
鳳翔縣商代為岐周地,西周稱雍城,東周時為秦國都。秦置雍縣。唐更名鳳翔縣。據《雍勝略》云:“(唐)至德初置鳳翔府,取鳳鳴岐山之義”。
從古代到1941年,鳳翔是全國頗負盛名的地方。唐初置岐州,改為扶風郡。至德二年(757),肅宗幸臨扶風郡,同年收復長安、洛陽,十二月設置風翔府,號西京,與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稱“五京”。府治所在今陜西鳳翔縣。轄地相當今陜西寶雞、岐山、麟游、扶鳳、郿縣、周至等市縣。唐屬關內道。五代屬關西道。宋屬秦鳳路,元初立鳳翔總管府,后更為散府,先后屬陜西等處行中書省、陜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明仍為鳳翔府,隸陜西布政使司,分屬關西道。清初,仍沿舊制為鳳翔府;康熙九年(1670),裁關西道,分隸西安糧鹽道;乾隆九年(1744),改隸驛鹽道為分巡鳳鄰道。
圖片
清代鳳翔府治鳳翔(今鳳翔縣)。轄區東界乾州直隸州及西安府,西及北連甘肅省平涼府及秦、涇2直隸州,南鄰漢中府,東北與邠州直隸州接壤。下轄:鳳翔、岐山、扶風、郿縣、麟游、汧陽(今千陽縣)、寶雞(今寶雞市)共7縣;隴州(今隴縣)、1散州。
圖片
關于鳳翔名稱由來的傳說有二:
其一: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來善于吹簘的華山隱士簘史,知音相遇,終成眷屬,后乘鳳凰飛翔而去。唐時取此意更名鳳翔。
另一傳說,唐安史之亂時,唐明皇李隆基被迫逃至雍城(今鳳翔),但雍城因年久失修,城墻坍塌,守城太守動員全城百姓筑以新城進行防御,無奈新城筑起就塌無法筑成。這一夜,天降瑞雪,皚皚一片。一只鳳凰駕著祥云悄然落在雍城,在城西北角的三眼清泉邊,引頸品飲清冽甘爽的清泉水,之后踏雪繞城行走數里,一聲長鳴,振翅而去。有人將此事稟報太守,太守忙率人前往察看,果然有鳳足印跡繞城一周。太守大喜,認為這才是新城理想的選址,忙組織人力筑之。新筑之城果然一牢永固,不再倒塌。安史之亂平定之后,唐肅宗繼位,公元677年,為紀念鳳凰棲落之地,遂將雍城改名鳳翔。
——2018年5月3日整理于書香齋
寶雞鳳翔縣有哪些歷史?
鳳翔帝王都
鳳翔,古稱雍州,為歷代州、郡、府之治所,形成東進、西退、南攻、北守的地理位置。南鎮守寶雞,西北控制千隴、平涼、慶陽之要道。夏代曾是陜西西府州、府的所在地,更是歷史上兵家必爭戰略要地。商代稱周原,春秋戰國時為雍邑,先秦諸侯在此建都雍城。秦始皇統一全國,初置雍縣,與郡同級。漢代沿設。唐代改縣為郡,后升為鳳翔府,稱西京,又稱西都。宋、元、明、清一直稱鳳翔府,領七縣一州,轄今寶雞、岐山、麟游、扶風、千陽、鳳翔、隴縣及寶雞西北部。
從歷史淵源看,鳳翔是先秦的發祥地,漢代的祀祖地,也是唐代中后期戰亂時收復長安的根據地,是關中西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春秋時期,秦、齊、晉、宋、楚五霸爭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陽時,因秦襄公護送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岐西地。傳位給秦文公。公元前750年卒。再傳秦寧公、秦德公、秦武公。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從平陽遷都雍城,初居大鄭宮(今鳳翔縣南)。傳位給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為秦都鳳翔時之第四代諸侯。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伐戎,并十二戎國(今甘肅省東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一帶),拓地千里,遂為西地霸主。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卒,葬于雍,殉葬177人,大臣子車氏三子奄息、仲行、鑯虎亦在其中,史稱“三良”。后傳位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到戰國時的秦厲公、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獻公。公元前383 年,秦獻公自雍城遷都櫟陽(臨潼縣東北),傳19世,歷時294年,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即位后,自咸陽至雍城,行冠禮于雍城大鄭宮。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敗秦將章邯于陳倉,平定雍縣。
公元前174年,高祖劉邦的小兒子淮南王劉萇,在發配途中,卒于雍縣,葬于雍,守冢三十戶。西漢歷代帝王都把鳳翔作為祭五帝的圣地。漢高祖劉邦、文帝劉恒、景帝劉啟、武帝劉徹、宣帝劉詢、元帝劉爽、成帝劉驁等專程從京城長安到雍縣祭五畤。其中武帝祀十次,元帝祀六次,成帝祀四次。由于鳳翔在歷史上的戰略地位特殊,漢、唐王朝,總是派出重臣鎮守鳳翔。758年,唐肅宗開始在鳳翔設節度使,先后歷35任。825年,唐敬宗又將鳳翔稱為西都,領八縣。
現在,鳳翔縣城南有距今2670多年前的先秦古都——雍城遺址,還有秦公陵園,是先秦諸侯的陵墓葬區,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墓長達59.4米,東西墓道長300米,深24.9米,是國內已發現的最大的春秋時期諸侯墓葬。
為研究了解先秦文化和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唐朝有一個都城四個陪都,四個陪都分別是什么地方?
唐朝的四個陪都分別是東都洛陽、南京成都、西京鳳翔以及北都太原。李淵于隋朝末年趁亂起兵,最后憑借手中兵權順利奪得天下并建立唐朝。眾所周知,唐朝在建立初期其都城選定在了長安,只不過后來因為武后奪權稱帝一事其都城也隨之發生了變更。唐高宗上位之后不僅將本是其父皇后宮妃子的武則天立為皇后,在位中后期還因身體不適經常縱容武后干政。待高宗駕崩之后手握朝權的武后便徹底掌權,后來更是干脆稱帝。
武則天稱帝之后原本的李唐政權變更為武周政權,都城也從長安變更為了洛陽。唐高宗繼位之后就曾將洛陽定為東都,而太宗也曾在此修建了一座洛陽宮,這也是武則天會遷都于此的原因之一。不過待武則天因“神龍政變”而被迫退位之后唐朝都城又被重新遷回長安,而洛陽則是重新做回東都。
話說武則天在位期間還曾另外增設了一個陪都,這個陪都就是北都太原。這個北都在李顯登基之后便遭遇廢除,不過待玄宗登基之后它便又得到了恢復。后來唐玄宗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而倉促退位,身為太子的李亨隨即登基為唐肅宗。肅宗繼位之后又一次將太原的北都身份廢除,但是僅一年時間就又再次將其恢復。
除此之外,唐肅宗登基之后還另外增設了兩個陪都,其中之一便是南京成都府。不過這個成都府的京號就只維持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便遭遇罷免,之后一直未得到恢復。而就在同一年的十二月,唐肅宗還將鳳翔府設置為了西京。自這之后唐朝便不再出現其余陪都,而洛陽、成都、鳳翔以及太原這四座陪都,外加國都長安則被人合稱為“五京”。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